第62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成了二周目BOSS、世界級大佬、錦鯉小紅娘、誤婚心尖寵:大佬夫人美又颯、[綜漫]正義的伙伴夏油君、[綜漫]文豪扮演指南、所有人求著被我撩、我愛你,再見、[綜漫]最強打開了十代目的棺材、[清穿同人]四阿哥穩拿咸魚劇本
沒有吐槽兩位先生的意思,就是給大家看看【望天】幾位大家都很會玩很活潑的,不要想得那么死板,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京劇院二團的《鳳凰二喬》【深沉 另,后面那段是自設姚珞家那版評書 按照王莽新政之后基本所有人都是單字名,所以戲志才的“志才”比較有可能是字,如果說他“志才”是名的話那只有可能是真的“賤民”。因此在此私設戲志才名逸,字志才,以后都用戲志才為稱呼。 第三十章 就像是人生永遠是大起大落落落落個不停, 最開始的時候橋玄也同樣有說過如果姚珞不徹底裝成一個男孩子,怕是根本就沒有辦法得償所愿。 但是姚珞并沒有真的這么做,她穿著男裝偶爾用偽音偶爾用本音, 只要看著臉就知道肯定是個女孩子。然而就算如此, 她也在濟南城中有了立足之地,到現在更是有了…… 有了愿意去用她、并報以信任的人。 華夏有著漫長的五千年歲月、再加上仰韶賈湖,幾乎有著整整八千年歷史。在這漫長的實踐中, 各種姓氏著名人物層出不窮。而在三國時期,甚至可以說是縱觀整個五千年,也只出現了“禰”和“戲”這兩個幾乎會讓人覺得是假名的姓氏。① 禰衡內幕不少,同時因為“禰”的意思是已在宗廟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稱謂,再加上他怎么浪都沒被幾位主公砍了反而只是把人趕走, 讓后世不少人猜測這位極有可能身份不一般。而另外一個,在史書中僅僅留下了那么簡單的幾句話。 “潁川戲志才, 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br> 再多呢? 沒有了。 他只留下一個稀少的、傳聞為“周幽王身死之處”的姓氏,以及史書上想要探尋,卻又只能止步于此的“甚器之”。 因為姓氏不會被重用, 因為門庭不會被看中,身在這個時代重重疊疊的枷鎖并不是只束縛于女性身上,同樣也作為鐵屋里的鐐銬,死死地栓住了每一個掙扎著想要往上的人。 “阿珞, 你今天怎么……突然就不過去了?” “嗯?” 回到徐家路上姚珞坐著牛車,聽著太史慈小心翼翼的問話很是隨意地接過了他給自己遞過來的竹簡, 隨手打開開頭慢慢看了下去:“也沒有突然吧,恰好見到個想見的人?!?/br> “想見的人?比那位老爺子說了要你去打招呼的慈明公還厲害?” “荀爽……慈明公的厲害對東家而言是可以替代的?!?/br> 姚珞平靜地閱讀著這卷手札上的內容,看著上面不同的熟悉自己輕笑:“但是那個人不一樣。慈哥,你絕對不想回去了除了要在軍營里, 還得天天給東家看文書吧?” 曹cao手下的人不多,選上來的又還在培訓期,自然是死盯著那么幾個人壓榨。文件最開始送到姚珞家里后來送到軍營,再加上她還在軍營里掃盲…… 如果不是因為成績沒徹底出來,怕是軍營里刨去隊長曲長這些軍官,識字排名十的全要被曹老板撈去放在各個縣城鄉鎮里干活。 聽到這個太史慈反應過來,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所以你是去給主公找謀士的?!?/br> “也不完全,本來我是想要去找慈明公問問,看在老爺子和咱們師父的份上舉薦兩個人才。但是既然我已經在他之前就見到人,那也不用再去見他,免得他為難?!?/br> 牛車上的少女跟著車輛搖搖晃晃,手里的竹簡卻穩定地拿在手中。抬頭看著似乎是覺得還是應該見個面的太史慈,姚珞輕輕嘆了口氣,伸手將竹簡放下,對著坐在旁邊的徐福與趕車的余縱開口:“你們應該記得東家去年來過潁川?!?/br> “去年?是去年打黃巾的時候?” “對?!?/br> 看著正在思考的徐福,姚珞稍稍停頓了片刻,看著三個人都似乎有點混亂也不再等待,繼續緩緩說了下去:“雖然說我們是跟著元直來的,但也依舊算得上是東家的人。而對方并未給我們下帖邀請,最后卻是我用老爺子的令牌換了一場與慈明公的見面,其中意思是什么你們應該能夠明白?!?/br> 看著太史慈猛然反應過來的模樣姚珞勾起嘴角,靠在牛車邊上很是隨意地打了個哈欠:“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緣故,但我記得,慈哥你也有被封賞?!?/br> “阿珞,小聲些?!?/br> “再說東家去歲在濟南殺人,刀對準的是那些地主氏族。荀家當然有聽說過這件事情,肯定不想和我們扯上關系。勉強見見也得了,真要用心謀劃?想得美?!?/br> 少女臉上的譏諷之意有些太過于明顯,不過她很快又收了起來,甚至于還打了個哈欠:“看著吧,荀家就算要做打算,起碼也得五年后?!?/br> “為什么是五年后?” “隨便猜的,畢竟那昏……狗東西身體還不錯。我倒是巴不得他活越短越好,真是糟心?!?/br> 知道姚珞口中的“狗東西”指的是漢靈帝,太史慈少見地沒有反對她這種過于大不敬的話,想著最后還是曹嵩幫忙給的兩千萬也嘀咕了句“那我希望明年他就別活了”坐在旁邊,注視著潁川風景發呆。 他們來潁川一方面的確是來接徐福的母親來濟南,另外一方面姚珞的確說的沒錯,想要來潁川給開始日漸把他們當牲口用的曹老板抓點人回去干活。荀家素來有所人望,但是荀家的態度也同樣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