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我和死對頭好上了、[綜漫]吸引咒術最強只需要一朵煙花、今天吃到名偵探了嗎[綜英美]、在驚悚游戲里和頂流組CP[無限]、予你絕對寵溺、[綜漫]禍犬的夜兔、Blackpink的開車系列、逆時偵查組:兇手何時來訪、(西幻人外)白巫師、萬人迷主角只想獨占我(穿越)
雍和帝點頭,心里對那位“先生”愈發尊敬,而作為“先生”的對照組,那一僧一道自然只能收到他最大的惡意。 頓了頓,雍和帝看向衛烆:“那傅娘子又為何會相信先生的話?” 雖然心中惱怒,但雍和帝其實也清楚,那些人聽到先生的話后會是那般反應其實非常正常 任誰突然被一個陌生人告知劇毒的東西可以吃,都要懷疑這人是否不懷好意。 雍和帝捫心自問,若是先生給自己托夢,說狼桃可以食用,他是否會相信呢?答案同樣是否。就算先生沒有提及狼桃,而只是說了土豆與紅薯的消息…… 若不是傅娘子已經證明先生說的都是事實,他也根本不可能相信土豆竟然會有幾千斤的畝產量。就算做了夢,也只會當做荒誕無聊的夢境,干脆忘掉。 所以他也就更加好奇,為何那位傅娘子面對先生的話,就那般篤定地相信了。 衛烆輕笑一聲:“傅娘子本來也不相信,但她之前救了先生,心里想著先生雖然有些古怪,卻也不像是那等恩將仇報之人,于是便對先生的話半信半疑。正巧傅娘子又有著一手好廚藝,而辣椒本來就可以藥用,于是她便干脆按照先生的話,將辣椒當做調料做了道菜,不出所料,味道相當驚艷?!?/br> “有了辣椒打底,傅娘子自然對先生的話深信不疑。但她到底只有一條命,自然慎之又慎,于是傅娘子又干脆買了一只雞,將番茄切碎后喂給了老母雞吃。過了一天,老母雞仍舊活蹦亂跳活得好好的,傅娘子連最后一點顧慮也消失了?!?/br> 雍和帝點頭:“謹慎是對的?!?/br> 頓了頓,他又看著衛烆,“那土豆與紅薯……” “既然先生本來的目的就是將作物推廣給更多的人知道,那他見到傅娘子這么快就將番茄與辣椒推廣給了那么多人知道,自然就想要讓傅娘子將其他作物也推廣了?!?/br> “而最后的結果也證明,先生并未看錯人?!?/br> 自此,雍和帝終于解除了心中所有的疑慮。 但…… “既然這些東西都是于國于民有用的好物,先生的目的也是讓這些作物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傅娘子得到這些東西之后,為何卻將之用以謀取私利?” 雍和帝說這話的時候,明明臉上還帶著笑,卻莫名讓人感到了風雨欲來的緊張感。 錢大心中一慌,忍不住看向衛烆。 衛烆卻似早就知道雍和帝的反應一般 以雍和帝一心為國為民,為此甚至在做皇子的時候就不惜將滿朝文武全部得罪了的做法,他在知道傅里手中的作物原本只是“仙人”賜下,用以改變老百姓生活,而非她運氣好發現,她甚至還借此謀取了龐大的家產時,會生氣,本就理所當然。 他倒也不著急,只是慢悠悠地開口:“皇上,傅娘子將土豆上交給朝廷之后,朝廷培育兩年后便已經有了足夠讓一半百姓種植的種子了吧?在傅娘子靠著土豆獲利之前,可有百姓愿意放著好好的大豆小麥等作物不種,挪出一塊田來種植土豆?” 雍和帝表情一僵,旋即無奈苦笑:“倒是朕糊涂了?!?/br> 當初傅里將土豆送給他后,他幾乎是立刻交給了父皇,并將土豆的好處大書特書,引得父皇對土豆相當重視。而之后在皇莊種植的結果,也與傅娘子告訴他的消息并無太大出入,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將土豆推廣給更多的百姓,讓他們知道土豆的好處,然后再也不餓肚子。 然而最后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就算他帶著兵逼著老百姓將土豆種進了地里,他人一走,那些老百姓也會立刻將土豆給,然后繼續種其他作物。 若非后來傅里將土豆擺上餐桌,且傳出靠著土豆賺了大錢,而其他餐館酒樓見狀更是干脆傳出大量收購土豆的消息,恐怕老百姓仍舊不會選擇種植土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看不到切實的好處,想要讓老百姓拋棄原本還算安定的生活去種土豆?想什么呢! 想到這兒,雍和帝忍不住沖著衛烆伸出一個大拇指:“你轉告傅娘子一句,就說朕非常感謝她為大夏做的這事兒?,F在時機不到,等你們成婚當日,朕有一份大禮送給她,讓她安心和你過日子,安心做生意?!?/br> 這句話比承諾也不差什么了。 有了雍和帝這一句話,以后傅里在大夏只要不犯謀逆大罪,其他人便動不得她。 辛辛苦苦一場,總算為傅里掙來了切實的好處,衛烆總算覺得自己的口水沒有白費。 雍和帝轉頭,像是才想起錢大一般,趕緊叫他站了起來:“你也有功。不僅僅是將義忠親王唯一的血脈帶回京城,且揭破了四王八公欺君之罪的大功,也有協助傅娘子推廣辣椒的功勞。朕重重有賞!” 說完,他看向錢大,“你有什么想要的嗎?” 錢大剛站穩,便再次跪到地上:“回皇上,草民原本是牙郎,身份低賤上不得臺面,但草民不希望自己的兒孫也和草民一般渾噩度日,希望皇上能開個恩典,同意草民及草民弟弟的兒孫能正常參加科舉?!?/br> 雍和帝挑眉:“就這?” 錢大砰一聲,給雍和帝磕了個重重的響頭:“這是草民畢生所愿!” 雍和帝點點頭,當場叫來太監寫下圣旨,額外開恩同意錢大及其三代子孫可以參加科舉。寫完,他似乎覺得這點好處還不夠,于是再次提筆,給錢大賜了個官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