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書迷正在閱讀:和頂流營業后我紅了、快穿之女配要逆襲gl、七年、影后的巔峰對決、[歷史劇同人]狹路相逢、永不投降的反派女配[快穿]、[紅樓]放妾有子、重生后我和死對頭好上了、[綜漫]吸引咒術最強只需要一朵煙花、今天吃到名偵探了嗎[綜英美]
說了順路,就不可能是因為不舍賓利離去,而是前往曼哈頓最南邊的克林頓城堡。 1870年,移民美國遠不似后來要辦理重重手續,只要能到達美國就行。 現在沒有移民法,只要前往克林頓城堡注冊,花錢辦一些非正規的手續就可以了。① 瑪麗來此,是為了落實一個身份「瑪麗·B」。 誰是「瑪麗·B」? 話說明頓先生抵達美國波士頓后,他找回了部分被活埋而缺失的記憶。不久之后,他遇上了一位B小姐。 B小姐自稱是「瑪麗·B」,她沒有了以前的記憶,而腦海唯一記得是去年的春日夜晚被一個惡徒綁架了。半路幸運地遇上了見義勇為者,那位先生讓她趕快先逃。 逃到哪里去? B小姐慌不擇路,在荒野迷失了方向,最后失足落到了水中。等到再清醒,是被沖到某一處荒岸,除了名字與遇險之夜的零碎畫面,其他都記不清了。 要去「美國·波士頓」! B小姐在失憶的無助惶恐中認準一個目標地,因為她只記得見義勇為的先生攜帶的行李箱,上面掛著一塊銘牌刻著那行字。 找到好心先生,或許就能找回記憶。 B小姐找了打字員的工作,快用了一年時間湊足了足夠的錢從英國前往美國。哪怕知道此去渺茫,但還是固執地試一試。 隨后有了曼哈頓的偶遇。B小姐認出了明頓先生,訴說了那一段遭遇。 原來,明頓先生去年被兇徒抓入三角地下室活埋的前因,就是因為他不幸地被兇徒制服。由于明頓與B小姐兩人生日相同,他就成了B小姐的代替品被活埋。 以上,是瑪麗編造的原身失蹤之后經歷。 必須早做準備。 假設將來她與原身的家人相遇又不打算相認,但被推斷出三角石室棺材里埋的本該是瑪麗·班納特,就要有一段合理的說法。 至于原主的家人問及B小姐的去向?可能是因病不幸在美國去世了。 算來,轉眼也有十個月了。 瑪麗在這個世界重生,從倫敦到美國沒有停止關注報紙新聞,但一直沒有見過任何與原身有關的尋人啟事或布告。最初不曾繼承原主的記憶,后來也未有半絲閃現的跡象。 作為借尸還魂者,瑪麗能做的是不忘追查謀害原主的兇徒背后是否存在一個組織團伙。 這不僅僅是為原主尋找真相,更重要的是她覺得挺有意思。 比如謀害原主的兇徒依照走馬燈數作案,比如鉆石號謎語「4,#」推導出「女巫鎮,∞」,比如黑砂島的變身藥劑,都是看似風平浪靜世界下的暗流洶涌。 這些暗涌有一個相似點,案件所涉及的知識都不為如今普通人所知。 換言之,破譯走馬燈數、解開鉆石號的謎題、制作奇異藥劑等等,它們都不屬于常識范疇。只有極少部分人群有涉案的可能性,正是鉆研高深或冷門知識的那些人。 為了探尋暗流的來源,也為了增加見識拓寬人脈,是時候去讀一讀大學。 瑪麗并不打算在美國留四年,更需要相對寬松學習環境。雖然不多見跨國聯合辦學,但凡事總有意外。 綜合衡量這個世界19世紀時期不同大學的情況,最終選定了紐約市的C大。它有不少與歐洲大學的聯合辦學項目,也有不少社團組織。 盡管瑪麗辭去大英博物館的兼職工作,但她沒有中斷與研究室幾位教授的聯系。 何止是學校所需的申請推薦信不用愁,更是經由喬治教授的私人引薦,讓她順利拜訪了C大數學系的老師們。 時下,名校大學生多數是家境寬裕的真才實學者。 極端例子也有,像是生活困窘的天縱之才,像是不學無術的權貴之后。 瑪麗自認屬于非常正常的范疇。雖然給不出此前就讀中學的學歷證明,但感謝這個時代聘請家庭教師授課亦是常態,只要通過入學考核就行。 學校不進行統一考試,C大數學系要求選擇回答某些論述題就行。 瑪麗在此方面頗為謹慎,越是掌握超越時代的知識,越是要注重分寸。 上輩子,她去華爾街工作前,在校時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前沿物理學領域,當然也精通數學。 一百五十年多年的時光間隔,科學理論發展有細微偏差的平行時空,她從未想過讓某些理論提前問世。 俗話說,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領先的再多幾步就要變成先烈。 哪怕某些時候也唯恐天下不亂,但蠢蠢欲動的因子終是被理智克制。 入學考核選題找一個普通的切入點,隨便寫寫一些對于概率論的思考就好。無需參考書目,都是自己的理解與認知,在這個時代也找不到前人的論著。 會否考核不達標,無法成功入學? 這種擔憂,連0.00001秒也沒有出現過。如果真的發生,那種識人不清的學校不去才好。 瑪麗遞出了小論文,悠閑自在地等入學通知。 在波士頓新家享受了十幾天的平淡生活,接到了紐約日報記者韋斯萊的邀請前往紐約,那位社會新聞記者想要搞一場大的。 1870年3月31日,紐約,多云轉晴。 兩人相約三一教堂門口見面。 三一教堂在華爾街的起始位置,它像是金錢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