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后我修道有成了 第18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要走紅、庶子的雜貨店通現代(穿越)、我靠作死攻略反派[穿書]、婚婚欲睡【1v1】、傅醫生他又撩又寵、替佛行道(1v1 高H 甜)、當死敵成為我的抑制劑、七零年代嫁進設計院、彩虹的盡頭(西幻 H)、暗無天日(HP)
這一屆的粉絲,有點了不起??! 很快,《大梁765年》的預告就被電視臺和網站一起放出來了。 這部電視劇依舊延續了《商王朝》《大武王朝》的風格,不管是畫面、音樂、背景和道具,都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屬于沉重歷史的血雨腥風。 預告的開頭,就是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邊塞的風沙中,旌旗迎風颯颯作響,鎧甲和刀劍閃爍著凌冽的寒光,無數的煙塵在馬蹄下飛揚。 鐵蹄幾乎要踏碎這片大地。 喊殺聲如大海中掀起的浪潮一般,混合著刀劍相交的嗡鳴,震得整個山谷都動蕩了起來。 刀劍、血rou、白骨、嘶喊,血染大地。 鏡頭里一閃而過的顧宜年拉動著韁繩,馬兒一個仰身,躲過了對面幾乎劃出一道銀光的長木倉。 畫面接著一轉,肅殺的戰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京唐。 簪花的男子打馬而過,連馬蹄聲都是溫柔的。 鏡頭往前推去,便看見金頂、紅門、白墻,綠瓦,這就是梁朝的皇宮,莊重、輝煌、安逸、耀眼。 少年天子正坐在書房里,悠閑的讀著手里的書簡。 緊接著畫面又是一變。 熊熊火光點亮了黑夜,無數的悲鳴和哀嚎聲在皇宮里響起。 中年的天子站在窗邊,仰望著天空中的那輪明月。 明月仍然和十多年前一樣,但是王朝的生命卻已經走到了盡頭。 叛軍的聲音越來越近,天子最終落下了一滴淚來。 隨著這一滴淚,《大梁765年》幾個大字,出現在了屏幕上。 預告結束。 這是一個非常短的預告,甚至連臺詞都沒有出現,只有戰場馬兒的嘶鳴、刀劍的聲響、戰士的哀嚎,只有京唐悠閑的馬蹄聲、溫柔的說話聲、窗外的蟬鳴聲,只有邊塞、山谷、皇城、明月…… 就連主角顧宜年,也只有匆匆的一面。 但所有看了預告片的人,都忍不住重新再放了一遍。 這就是大梁。 這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大梁! 光憑借著這個短短的預告片,這部電視劇就已經在他們心中得到了不低的評價。 所以等到十二月底開始播放時,大半的觀眾們都已經坐在了電視機前面。 從今晚開始,他們終于不用劇荒了。 第一集 的《大梁》,演繹的是京唐溫柔的風。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沒有比這里更繁華的地方了。 如果說商朝讓人想到的是豪邁的烈酒,粗獷又凜冽,武朝讓人想到的是璀璨的星光,熱鬧又絢麗,那么梁朝,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或許就像是春天多情的風,和緩、怡然、醉人。 僅僅只是第一集 顧宜年出場的畫面,就讓人感受到梁朝輕緩的、不動聲色的溫柔——即便顧宜年的祖父、父親、叔伯都是征戰沙場的將士,但他們也沒有把邊塞的風沙帶回京唐,也不愿意把邊塞的風沙帶回京唐。 如果可能的話,他們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兒孫和他們一樣披掛上馬,在邊塞無休止的廝殺中想念京唐的溫柔。 但小小的顧宜年,和他們想的都不一樣。 他不喜歡京唐。 他向往戰場,向往邊塞,他喜歡騎馬,喜歡射箭,喜歡拿起長戟,就像是他的長輩那樣。 所以在他十歲那年,他就央求著父親,帶他去了邊關。 邊關的風沒有染上醉人的香味,邊關的云也沒有被掛在樹上的綢緞遮住。 在這里,夕陽時會響起婉轉的羌笛聲,里面有他聽不懂的復雜和愁苦,但到了白天,烽火一起,滾滾的馬蹄聲中,只有鎧甲和寶劍的光芒,只有雷鳴的戰鼓和遍地的白骨。 顧宜年明白了,京唐之所以醉人,不是因為織錦綢緞,不是因為胭脂香粉,更不是因為文人墨客,是因為邊塞的這些累累尸骨。 從這一刻起,他就不想再回到京唐了。 因為他覺得,他能比祖父,比父親,比叔伯們都做得好,他能徹底把這些侵略者趕出這個國家。 這就是他的使命。 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場戲 《大梁》的前兩集,蘇星河其實都沒有出現,但這并不妨礙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 《大梁》的開篇,是從梁朝滅亡前三十多年開始的,這個時候顧宜年十歲,還未登基的梁朝最后一位帝王也只有十歲。 不同于兩位主角的年輕,梁朝此刻已經是一個生了華發的老人了。 可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有人意識到了,但卻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梁朝那些被世家貴族們看到的地方,仍然是無比繁華的。 可在那些看不見的地方,看見的人無能為力,知曉的人并不在意,于是梁朝就這樣被分成了兩半。 一半金翠耀日,羅綺飄香,一半夷狄驕盛,寇盜橫熾。 歷史的車輪在這個時候其實是緩慢的停下過片刻。 因為一個叫做顧宜年的孩子,在邊關的城墻上,許下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愿望。 可惜就連歷史都沒有銘記住這一刻。 沒有人知道,顧宜年在這么早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選擇了日后征戰沙場的命運。 但顧宜年心里記得。 所以在梁朝再一次和蠻夷僵持住,準備再次采用和談的方式解決困境時,顧宜年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父親。 顧家雖然是武將之家,但在朝廷里,士大夫才是最有權力的,而他們這些只會用蠻力的武將,完全成不了氣候。 盡管是他們艱難的在戍守著邊關,可京唐沒有人真正在意他們。 所以他不愿意自己的兒子也過上和自己一樣的生活。 顧宜年卻道:“我并不在意他們,我在意的是這里?!?/br> 他想要把這些蠻夷都驅逐出去,不是為了能回京唐過上好日子,也不是為了能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 他只是單純的,想要把入侵梁朝的蠻夷,通通趕回他們自己的家。 就是這么簡單。 顧宜年是個性子非常倔強的人,一旦他做下了決定,就沒有人能夠阻止他。 他祖父不行,父親不行,叔伯們也不行。 同一時刻的梁朝皇宮。 和顧宜年同歲的太子正在聽經筵官們講課。 經、史、詩賦、書法……這些都是他每天要學習的東西。 可在他看來,這些經筵官們都太過強勢,太過咄咄逼人,盡管他們總是披著禮儀和道理的皮,但他不喜歡。 他現在是太子,未來是天子,整個國家都是他的,所以他不喜歡接受這些臣下的規訓。 有時候,他甚至被這些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可他只有十歲,所以他并沒有能力反駁連自己父皇都認可的東西。 他只是暗暗的在心中記了下來,等他登基后,他一定要讓這群人知道,什么叫做君主、什么叫做天子。 他的“叛逆”自然也這群士大夫們看在了眼里。 但這不要緊,歷來的天子總有這么天真的時刻,以為成為了君,就自然而然的擁有至高無上的君權。 君和臣之間,又哪里是那么簡單的關系呢。 兩個同歲的少年,就像是鏡子一樣,照出了梁朝的兩面。 一面繁花似錦,暗流涌動,一面白骨累累,一觸即發。 《大梁》這部電視劇,用了兩個人,兩條線,無比自然的串起了梁朝后期的歷史,也為梁朝后期的破滅,埋下了伏筆。 兩集結束后,觀眾們聽到片尾曲響起,這才從《大梁》描繪的世界里醒過來。 不愧是魯生加趙立的組合。 盡管蘇星河和卓林這兩位年輕的演技派還沒有出場,但已經讓人看得心潮澎湃。 大梁的歷史畫卷,就這么緩緩的在他們眼前展開。 君和臣,京唐和邊塞,太子和顧宜年…… 他們就是大梁朝“兩面”的縮影。 看完這兩集,觀眾們都知道,這部電視劇,穩了。 蘇星河也看得感慨無比。 他太喜歡這樣的歷史正劇了。 不過現在他的心思完全沒放在這部電視劇上,因為已經年底了,他心心念念的都是他的師父。 “師父究竟會怎么回來呢?”他問器靈道。 器靈也不知道,器靈只是個器靈而已,為什么要問他這么超綱的問題。 于是蘇星河只能去問復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