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書迷正在閱讀:三句話讓男人cao了我十八次、金風玉露(作者:白芥子)、結果、靈界老祖他回來了、投胎后我成了撿破爛的[無限]、[綜漫]奇跡真人是二五仔、帝王的寵妃是個O(穿越)、隔壁有個么么噠、[火影]我是醫忍我怕誰、永無寧日[無限](穿越)
在大家羨慕的眼光里,諸葛亮站起身來,對著劉備行了個禮:“多謝主公信任,臣一定不負所托,助翁主登島作戰,攻下海島?!?/br> 第91章 孔明 初冬時節, 院子里又是別于秋日的一番景象。 在建設王府之初,陳興就依著思齊想法給各個房屋都裝上了地龍,思齊醒來便感受到了屋中舒適的暖意。 晨練過后便是早餐時間, 思齊先用了一杯蜂蜜水,又配著清粥用了新烙的蘋果餅和烤魚片, 覺得心情明朗了不少。 用過朝食后, 思齊轉頭看向窗外,見外頭石階上和庭院里都結了一層白霜,比起秋天時候更多了幾分蕭瑟氣息。 若單單只看院子當中的景象, 難免冷清,而就在此時,朝陽緩緩從東方升起,卻又顯得格外溫暖治愈。 看著冉冉升起的朝陽,思齊突然有了詩興,命人準備了紙筆,提筆想要作詩一首。 思齊的靈感來得斷斷續續,剛寫下兩句詩的的功夫, 就見聽得阿玉來報, 丞相派人來了。 思齊無奈地擱下了筆。 每當她有了作詩的興致, 卻總會碰巧被一些事情所打擾,最終靈感消失,詩不成詩。 所以說, 她在作詩一事上一直不成事, 成不了曹植那樣的大文學家,也不單單是個人問題, 而是大環境對于有心創作的她實在不算友好。 曹cao這次送來的騎兵是張遼帶人來的, 不光有送來助陣的騎兵和將領, 還有曹cao的信。 曹cao在信中寫到,聽說我們阿瑛要帶兵開拓朝廷疆土,孤感到十分欣慰。 記得從前時候,只有孫仲謀有這個能力,去外頭攻占海島作為自己領土,而現如今阿瑛也可以了,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聽曹cao這信中的意思,說起這事來簡直就像是探囊取物一樣簡單,好像自己已經成功拿到了海島似的。 思齊忍不住笑了笑。 感覺自己都不如曹cao對成州的海軍更有信心。 信的最后,曹cao提到,這次漢中收取得很順利,張魯投降十分痛快。 如今江北很是和平,沒什么戰事,所以他便叫張遼領了一隊騎兵過來,希望在登島作戰的時候可以幫到思齊。 依著曹老板的性格,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極為體貼了。 思齊心中感激,十分有誠意地寫了一封感謝信回去。 接下來的時間里,大佬們就像約好了一樣,紛紛送來了厚禮。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思齊收到了劉協的糧草和孫權的船隊。 給荊州劉備送信途中生了許多波折,劉備收到信也會比旁人更晚一些。 思齊不禁開始期待,劉備的回信又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有什么驚喜。 又過了一段時日,荊州終于有了消息。 當看清捎來回信的人后,思齊才發現劉備當真給了她和阿父一個大大的驚喜。 是諸葛亮和黃月英。 思齊本來和劉赟說好,此次登島作戰,自己會跟船前去,而劉赟則留在成平。 畢竟如今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一個倒下去還好,若是家主劉赟也跟著出事,家中的祖母、兄嫂和侄兒們又有誰來看顧? 劉赟原本是被思齊和她請來的說客說服了的,可這會兒諸葛亮來了,劉赟再一次燃起了要跟著海軍出海的熱情。 而此時的思齊發現,諸葛先生出現后,自己已經完全壓不住阿父了。 戰隊當中加入了新人諸葛亮和張遼,為著讓他們更加適應成平海軍的行軍和作戰風格,便提前帶他們去漁陽海軍訓練基地檢閱并參與演習。 等上了戰艦后,思齊才發現,劉赟有著嚴重的暈船癥狀,幾乎從上船吐到下船。 但即便如此,劉赟也從沒說過喪氣話,沒有打過退堂鼓,依然活躍在訓練一線,就是為了和心心念念的諸葛先生一起出海作戰。 思齊原本以為劉赟會自己先撐不住,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對方吐著吐著癥狀竟然一天天減輕了許多,照這個趨勢下去,很有可能等到出海時候便應能像其他軍士們一樣立在船上了。 = = 出征這事最講究吉利。此事關乎到萬千將士的性命,思齊很是重視,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想找一個比較吉利的日子和時辰出發。 如今已是冬月月底,再有一個月便要過年,思齊覺得出征這事還是等到年后開春暖和了再行動更好一些。 大家都表示贊成。 關于定日子的事情,大家卻有著不同的聲音。 周不疑建議這件事情可以找城中的徐先生來卜算。 這位徐先生就是從前劉赟為了勸他留下來,帶他去卜算的那一家,也是經過了這位先生的卜算,周不疑才堅定了決心選擇留下來。 在后來的日子里,當周不疑遇到猶豫不決又毫無頭緒的事情,也會再去找徐先生卜上一卦,雖然有時他去晚了也會排不上號,但只要是排上號并卜算了的事情,準確率都相當的驚人。 而劉赟則是比較相信官方,認為朝廷認證、官方蓋章的就是比外頭更好,所以想托人拿著問題跑許昌一趟,找朝中的太常來卜算。 冬日一到,城郊的流民就多了起來,思齊這日一早便帶著郭奕去城郊安排關于流民安置和施粥的一些事宜,并不在城中。 也因為思齊不在的緣故,沒有人出來拍板定案,荀彧和郭嘉等人都覺得這些小事無可厚非,被問問及意見的時候不免有些左右搖擺,一會兒說周不疑的想法好,一會兒說劉赟的想法也不差,直到散會之時也沒討論出一個結論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