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書迷正在閱讀:三句話讓男人cao了我十八次、金風玉露(作者:白芥子)、結果、靈界老祖他回來了、投胎后我成了撿破爛的[無限]、[綜漫]奇跡真人是二五仔、帝王的寵妃是個O(穿越)、隔壁有個么么噠、[火影]我是醫忍我怕誰、永無寧日[無限](穿越)
今年是大災之年,收成很是不好,幾位長輩終究還是對她擔心居多。 荀彧最先表態,道是自己最有這方面的經驗。 畢竟做了曹cao的首席謀士這么多年,在履歷上旁人都是比不得的。 郭嘉則道,從建安十三年以來他就不再跟著曹cao南征北戰,轉而負責朝廷當中對內的大小事務,這幾年來有著豐富的賑災經驗,可以說自己最近就是干這個的,比起荀彧而言,更多了幾分與時俱進。 而荀攸則直言道,他兩人最近身體都不算好,需要多做休養,相比他們而言,我雖然年紀稍大一些,但底子好,更適合跑外勤,這次出門還是我跟著阿瑛去為好。 荀攸引得荀彧和郭嘉側目,畢竟他這話一出,既表彰了自己,又把前頭兩人出行的路給堵死了,也怨不得招人記恨。 劉赟則道,自己這么多年來和阿瑛配合最默契,而且他最有奉獻精神,可以不作為第一謀士參與,跟在后面排個二號就行。 劉赟此話一出,會上一片沉默。 黎王這還真是搶飯碗搶上癮了,他一個皇帝的親叔叔,朝廷封誥的黎王,又是王主的生父,好端端的非要做什么謀士??! 思齊點了點頭,大家說的有道理,但她認為覺得荀攸說得很對,成平氣候相較許昌和鄴城更冷一些,溫差也大,荀彧和郭嘉兩個去年冬天先后病了一場。 雖然人家荀攸年紀大,但是人家身體好??! 這次留下他兩位,轉而帶堂兄荀攸出門,也是讓舅父和先生知道,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日后可以更加注重保養。 思齊最后還是點了荀攸和劉赟二人隨自己出行,劉赟辦事牢靠,跟在思齊身邊,思齊就覺得很是心安。 畢竟劉赟這幾年很忙,也有些日子不見常王了,一直很是想念這個堂兄,這次跟著過去也好敘敘舊。 除了幾位長輩外,周不疑等人這次也想跟著王主出門,賑災的同時順便沖點業績。 相較于幾位長輩的直白外,周不疑等人都比較含蓄,各自給思齊上了表決心的信箋,堆在思齊桌上,被劉赟看到。 劉赟還以為大家都在肖想他的女婿位置,所以紛紛送了情詩過來,非要思齊當著他的面拆了信,發現里面都是正事才肯罷手。 劉赟臨走時候,表情有些古怪,看著既像是松了口氣,又像是感慨這些年輕小兒都不識貨,竟然都不搶著給他的大寶貝女兒寫情詩的不滿。 思齊看著劉赟離開的背影,在心中默默感嘆:真是個矛盾的人??! 甄述等人信的內容都是半斤八兩,還是曹植的信最是有看頭,短短的兩張紙間滿滿都是文學氣息。 思齊還是先點了甄述跟著出門,畢竟對方做了自己多年衛士長,思齊也習慣了他的護送和陪伴。 而周不疑比較合適出這種外勤,賑災時候難免會有些地方官小動作太多,有誰搞鬼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曹植的信實在有些打動了思齊,思齊原本沒想著帶走曹植,后來還是也選擇帶上了他。 曹植作為魏公家的貴公子,自幼被保護得很好,這次跟著出門去看看民生疾苦也很不錯。 思齊點兵點將完畢,被點到的人都像中了大獎一般喜出望外。 思齊在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古往今來,那些做皇帝的人應該過得很辛苦的吧,她選個屬下出門都這么艱難了,皇帝要應付后宮佳麗三千,想來日子過得也不容易吧! 第75章 改觀 建安十六年年底, 孫權修筑石頭城,改秣陵名為建業,年后又修筑濡須塢來防止曹cao南侵?!?】 曹cao聽說了這事以后心里不痛快, 估計想想又覺得很不甘心,畢竟大一統的局面差一點就能形成了,就這么放棄也不是他的性格。 曹cao從年初開始又cao練起了水軍, 準備揮師南下,再跟江東干上一場硬仗。 也因為曹cao要準備對孫權出手的緣故, 即便接到了常王等人的賑災奏請, 河安這邊也顧不太上。 聽說思齊要去河安,曹cao松了口氣,親自給思齊寫了信, 托她幫忙主理賑災一事,不光是河安, 周圍幾個受災郡也一起賑濟一下, 若是實在缺人缺糧就找去皇帝要。 思齊回信說好,自己那邊還有很多庫存,到時候討皇帝一紙詔令, 可以先借一部分糧食出去, 讓曹cao不用擔心。 但曹cao顯然還是有些不放心, 派了司馬懿過來成平, 幫著思齊調度抗災。 鄴城突然要過來這么一尊大佛, 思齊覺得亞歷山大,但還是擺正姿態, 好好接待。 思齊找了荀攸、劉赟和周不疑過來開會, 說了司馬懿要來的事情, 叮囑到時記得出行所用的各類物品都多準備一份, 不要虧待了朝廷賑災的欽差。 既然已經定下了人選,集結成了此次的賑災小隊,大家現在也有了分工。 按照分工,生活方面的事情主要由劉赟負責,他聽了思齊的話,對著女兒保證,此事絕無問題,就算到時自己缺衣少食,也絕對不會讓朝廷欽差缺東少西。 思齊對于劉赟這方面是放心的,每次出來跟著阿父出門,他帶的東西都是足夠的,除非遇上了不可抗力的事情,否則都會有一些剩余。 況且這次出門是去王伯那里,常王一定還會有新的補給。 荀攸負責統籌全隊事宜,也對著思齊表態,會帶好團隊,注意和諧,盡量留出司馬懿發揮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