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95節
書迷正在閱讀:六零吃飯嫁人養娃、暑假:蟬鳴、奪愛(1v1 勾引上位)、病態、他是她的帆船、[綜]港黑森繪理的日常、[文野同人]和中也大人談戀愛、[綜漫]和越前談戀愛、[山河令同人]山河令之張成嶺、[綜英美]蝙蝠絕不掉馬
“我以為你說什么呢!阿星,你這就不了解了吧?當初我被調去保密區域,參加我們國家的第一個衛星試射計劃,你以為我們心里有譜嗎?”老教授笑得前俯后仰,看著寧知星眼神盡是慈愛。 “我們那時候是怎么過來的?照貓畫虎,連材料都得慢慢摸索嘗試,生活條件還是一等一的惡劣,我們只能互相鼓勵,告訴彼此一定得做出來,可實際上在那的我們,沒有一個是有信心的?!?/br> “現在呢?在這吃好睡好,你還負責著大的方向,看得到終點的努力怎么能叫努力?如果非要說,我們還更擔心你壓力過大呢!” 老教授說的是實在話,他是過來人,他見證的才是真正的摸石頭過河,在他看來,寧知星這壓根就不算什么。 “我,我沒什么壓力,我就是擔心……” “別擔心,再說了,這是為了咱們的國家做事,怎么,就許你悄悄在家加班,不許我們干點活???” 何教授不等寧知星接話,這便拿著紙到了寧知星的面前:“寧同志,關于你的加班計劃,我很有意見,你看啊,我們都是住在學?;驅W校周邊,從休息的地方到實驗樓,最遠的也就走二十分鐘,吃飯呢,又都能在實驗樓解決,我看啊以后咱們晚餐一樣一起吃,就半個小時的用餐時間好了,然后加班到十點半如何?” 寧知星:“?” 原先實驗室的工作是六點結束,半個小時吃飯,這不等于一天多干四個小時? “再有這個早上和中午的時間,我看也很有問題,你看我們這些人上了年紀有個共同的毛病,就是覺少!早上大可以早點開始嘛!比如說七點半就工作,中午的話一樣,半個小時吃飯,半個小時午休,你說哪要休息兩個半小時這么多?” 寧知星聽這越來越離譜的對話嘴角只抽,這和996有什么區別,別以為她不知道,教授們回家肯定也不得消停。 有教授插了嘴:“咱們實驗樓不是有不少空的實驗室嗎?” 寧知星:…… 她覺得這開頭不太對。 “我看就和學校申請征用一段時間得了,我去和朱局長溝通!一間實驗室能放三張床,我們干脆就在實驗室里休息嘛!” 果然。 這一想法一出,教授們便都湊在了一起,這便開始要分房間了。 許教授冷眼注意到寧知星的神情不對,迅速地補了一句:“當然,大家也是需要休息的,這樣,只要想休息隨時打報告,除非是實驗到關鍵處,否則一定批準,天數不限?!?/br> 他還沒忘咳了咳,提醒了下已經暢想起實驗室007工作的大家:“大家勞逸結合,就算是請假去休息一個月也可以!這點是自由的!” 寧知星控制不住地看向許教授。 許教授挺樸實的一人,怎么現在變得這么……老jian巨猾?她難道感覺不出來嗎?這些教授沒有強迫壓根不會請假。 “我覺得這樣……” “我覺得這樣很好?!痹S教授難得的沒讓寧知星發言,“我知道阿星你在意我們的身體,這樣,我讓朱局長安排,在樓下安排個診室,每天或每周測量大家的各項指標,如果住在實驗樓的,那睡眠時間也必須達標,一旦指標不好,就嚴令休息?!?/br> “寧同志,你也看出來了,我們可都是被憋壞了!” 寧知星一抬眼,便對上了教授們的眼神,正如許教授所言,教授們的眼神都很明亮。 她想起了自己還是社畜時,對996的疲憊和痛苦。 她當時認真地剖析過自己的心理一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996沒有給予她足夠多的正反饋,且在她的價值觀里,這些反饋并不足以和她付出的對等。 可現在,別說是教授們了,就連她自己,好像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拼命,理所當然。 一方面是這輩子讀書、研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另一方面,她總有種自己縱然渺小,也能創造偉大的感覺。 聽起來有點傻,可傻的不止她一個。 “寧同志?!?/br> 思緒被打斷,寧知星再抬頭時眼神也堅毅了起來。 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她要好好地做研究,也要好好地對待實驗室的這群“傻子”們。 “那個……”何教授吞吞吐吐道,“咱們這實驗室的門禁是不是應該取消了?” 他又咳了兩聲,要不是知道最近沒流感寧知星都要懷疑他們實驗室進了什么感冒病毒:“不是我說,有的強身社的小同學啊?!彼麚u了搖頭,這告狀的意思便很明確。 寧知星被逗笑。 教授們總是如此,高風亮節、不知疲憊可又……幼稚極了。 “可是……” “沒可是,寧同志,這個門禁系統肯定要解開,否則我們沒辦法好好做研究?!睉挼慕淌诤芫?,眼神一轉就扯到了大旗,“我和你說,朱局長上次來也是這么說的?!?/br> “行,那就解開?!睂幹强粗淌趥兊臍g呼臉上掛的笑就沒放下來過,她是完全沒想到,居然還會有教授特地跑出去和強身社的同學們分享這個“好消息”。 嗯,得給強身社的同學加錢,雖然以后沒有門禁了,可這不是還得檢查身體?如果要加班的話,準時吃飯、進食營養也是需要重視的,她得和朱局長好好地說一說。 …… 匆匆從首都回來的朱局長還沒來得及慶幸自己躲過了之前的“挖角”寧同志大鍋,可卻又背上了教授公敵的稱號。 沒辦法,誰讓教授們不能生寧知星的氣,只能生他的氣呢? 教授們怪他也是正常,畢竟每次出現唱黑臉的都是他,再加上寧同志負責的鐵路項目組人員到位,每次看到這些人,原先項目組的教授們便會又給朱局長添上一道大過。 朱局長對此是不改其樂,比起被教授們責怪,他可更怕自己什么都幫不上忙,那可得在老安面前丟丑。 朱局長全力以赴,這便把寧知星項目組的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飲食、醫療、生活樣樣照顧到了,還特地安排了在校園里不用減速運行的大號電瓶車負責接送教授們上下班。 與此同時,朱局長還肩負起了擴建實驗大樓的工作。 寧知星同期進行的項目很多,像是鐵路項目組和現在正在進行的實驗項目不太重疊,這便就單獨隔了出來。 現在寧知星項目組已經成為了國內頗為重視的實驗中心,通過才初步搭建的信息傳遞渠道,每天這里都會傳送出不少實驗成果同時也接收來自國內眾多實驗中心傳來的實驗成果。 國內現在就像一張大網,在幾個關鍵節點接連亮起之后,整張網便也被隨之點亮,技術的交換、靈感的連接……國內的一場史無前例的科學技術大爆發行動正在悄無聲息的展開。 科技大學的同學們也是在不經意間才發現,寧知星的項目組好像被從學校單獨隔了出去,搭起了高聳的圍墻同時還有正在進行的工程。 這一隔開,便有了種在校園里立起結界的感覺,有時候一回想,大家便會忽然發現,好像已經很久沒說起實驗大樓了。 和實驗大樓一樣,好似忽然從學校抽身的還有寧知中,他又去了首都,走得急,這便把社長之位給了原先的副社長。 …… 暴風雨前的寧靜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一直按捺著的境外勢力終于到了壓不住的時候。 率先發力的是目前國力相對強的幾個國家,他們“坦坦蕩蕩”,好像自己占著理般地發來公文。 公文撇去客套的文字外殼,橫看豎看都寫著“交人”。 他們要求華夏不得侵犯他國人民人權,立刻交出他們國家的公民。 很是自信的他們只等著華夏交接被捕人員,可這一回,他們收到的是不太客氣的回應—— “不交?!?/br> 第152章 “不交”兩個字是從一長段的外交辭令中提煉出來的關鍵詞。 完整版本是直接指出了目前被捕人員是直接或間接受雇于對華夏圖謀不軌的間諜機構, 已經嚴重觸犯了我國境內的法律條款,侵犯了我國國家安全,因此在調查完畢之前, 拒絕交人。 除卻把事實的真相對外公開外,外交部門還嚴厲地指責了對方對我國科學技術的干涉和覬覦,當然, 面上說得不重,可對國內外交辭令熟悉的人便知曉,這在外交歷史上已經算是說得極重的一回了。 這回國內回應的嚴厲著實和以往的態度大相徑庭, 這一消息才剛發出不久, 就已然在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年頭普通民眾接收消息的主要媒介有三, 報紙、廣播、電視,前兩項已經基本在國內普及, 國人們對于國家的外交政治都挺關心,對于不少人來說, 每天早起或吃飯前看、聽新聞都已經成了習慣。 這樣重要的外交信息一出,很快便出現在了這三個媒介之上,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 便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國內傳播開來。 接收到這一消息的民眾們大多非常關心,他們的反應也以兩級分化的狀態呈現。 有一部分民眾非常直接地表現出了自己的一腔怒火, 他們對于境外勢力這么干涉國內發展,指手畫腳還敢來要人的行為格外不齒,堅定地站在了求戰派的那邊, 認為就是該剛, 得一懟到底。 另一部分的民眾則顯得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國內現在發展遠不及國外,這樣的外交態度無異于將把柄送到外國勢力手中, 根本是給敵人送彈藥,他們堅定的認為,泱泱大國,就是要有大國風范,千萬不能干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除了這兩個主流觀點外,還有不少民眾持不同觀點,包括小不忍亂大謀派、投降派、抗爭派等等。 國內民間吵得激烈,國外的安全情報部門、外交部門和決策部門也同樣在爭執個不停。 和華夏來往也不是一天兩天,他們私底下對華夏的研究很多。 以他們對華夏的分析,華夏可不是那種沒有把握動輒叫囂的類型,這個國家穩得有點驚人,最常干的就是偷偷發展,悄悄驚艷,就比如之前一聲不吭發射的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 這回華夏在這么點“小事”上態度都能這么強硬,難道是他們很有把握? 可不應該啊,他們派出的間諜被一網打盡也就是這半年一年的事情,在這之前,他們收集的華夏情報可不少,一個重點項目,動輒就得五六年奔十年,要知道,一個項目的成事,那是得錢、人、物三合一的,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動這些,他們很難沒接收到信號。 總不能說他們之前派出去的間諜都是廢物,一點消息沒打聽到吧? 又或者華夏國運大盛,直接來了個反常理科技突破? 這不合理! 糾結來糾結去,他們便連著開了好幾天的會,甚至還求助了他們國內的智庫,幾番討論下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華夏十有八九是在糊弄人,就是發展也不可能這么快。 基于這樣的分析,他們便也不憋著了,直接聯合了另一個間諜被捕的大國再度發出外交公文,這回的措辭就比上回要不客氣許多,還是叫華夏交人。 收到第二封公文后,原先就已經吵得厲害的民間更是吵得沸反盈天。 尤其是在食堂之類人多的地方,每天一到飯點,便能在這見識政治討論大會。 眾人憂國憂民,甚至有了要打熱線、寫信甚至上門給有關單位提建議的想法,可他們還沒做行動呢,一直穩如泰山的國內部門這便動了。 …… 天還沒亮,街頭小巷的報刊亭老板踩著三輪和自行車去載回新鮮出爐的報紙和期刊。 他們趁著大家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要開始布置,分門別類地把報刊放在妥當的位置,順便補充著貨架上的煙酒飲料,這是一門勤快生意,若是想睡到日上三竿在開門,那便會錯過第一波的人潮。 才剛擺好,都還沒坐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街上便有了動靜,此時天已經初亮,報刊亭只需要開著一盞小燈便足夠要人看清報紙的名字。 “老板,給我來一份全國早報!” 很奇妙,街上就像是一下被喚醒似的,當第一個人到報刊亭,街上便陸陸續續地有了人。 買報紙的男人迫不及待地接過報紙,搓著手便問:“今天外交有沒有消息?我看我們兩天沒有回應別人了?!?/br> 比他稍慢一些排著隊的人也探頭看了過來,大家關心的都是同一件事。 “我昨天晚上聽晚間廣播還沒消息呢!” “我昨晚看了新聞聯播!那主持人說,今天早上有重大發表,我急著要去工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