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72節
書迷正在閱讀:六零吃飯嫁人養娃、暑假:蟬鳴、奪愛(1v1 勾引上位)、病態、他是她的帆船、[綜]港黑森繪理的日常、[文野同人]和中也大人談戀愛、[綜漫]和越前談戀愛、[山河令同人]山河令之張成嶺、[綜英美]蝙蝠絕不掉馬
陳博學也跟著點了點頭。 “寧知星同學日常住在家里,起居——” “她的母親已經調動到省城?!?/br> 朱局長知道這事,這還是他辦的呢,他揮揮手示意下一項。 “她的小叔、哥哥也住在同一棟房子里,再加上這孩子本人比較獨立,日常生活目前是沒有問題的,至于出入學校,我們是有派車的,最近在調新車了,主要是還沒改造好,想升級車輛本身的安全度,預計本月到位,安全人員也已經配備好了,每天巡視?!?/br> 許教授補充:“學校新的實驗室已經準備好,空間很大,四周固定有人巡視,確保不落單,學校門口和實驗室門口都已經安裝了相應的檢測儀,入校需做登記,中午在食堂用餐是食堂提供,這里是本周的菜譜,都是按照營養學配的,每周醫院的醫生會幫忙審核……” 兩人滔滔不絕,你一言我一語,之前氣焰兩米高的朱局長這下又恢復了從前的模樣。 他沉默了好一會,默默地開始鼓掌:“好!你們做得很好?!?/br> 第134章 寧知星同志到底需要什么呢? 這個問題絕非朱局長一個人的煩惱。 事實上許教授和科技大學的一眾領導們, 已經私下就這個問題討論了很多回,可每回討論到最后,總會發現很難得出一個答案。 從朱局長到科技大學的領導們, 大家對如何關照一個科學家都很有經驗,無非就是先解決衣食住行這樣的基本需求,再然后從精神需求上下手, 他們只要想照顧,總歸是能解決問題的。 可這些司空見慣的cao作,卻獨獨在寧知星身上派不上用場。 衣食住行, 這說到底了無非就是和錢有關, 可問題是寧知星真不缺錢。 她是被審查過背景的, 她的家庭情況大家都倒背如流。 她全家上下,每個人身上好像都自帶著會賺錢的buff, 說是閃著金光都不為過。 談到她家,首先就必須得提到她那位二叔寧振強, 寧振強在海外的那一番cao作,那是看得了解情況的領導們都為之咂舌,他自己賺錢不說, 暗地里還為國家行了不少方便,替國家隊避開了不少陷阱。 這回受侄女牽連回國前, 他都不忘轉了幾手將一些要緊的資源免費讓渡到了國家手中。 上面的領導對寧振強的行為很是贊嘆,他們不愿讓寧振強吃虧,私下已經商量好了, 只要寧振強愿意, 他回國以后就可以來商務部門開班授課,專講國際經濟形勢、對外經濟運作。 到時候薪資方面自然不用多說,一定是按國家能給的頂格給的, 若是寧振強想繼續在國內運作他的那幾家企業,只要對國家經濟沒有妨害,那方便之門一定大開。 再說他那小叔,雖說級別只是廠長,可也要想想好食記是什么級別,不少人挖空心思想進好食記都不得入內。 寧知星的父母呢,一個手握專利,一個有穩定工作,雖不像兩個叔叔那么在商場如魚得水,可平日里的存款那也能說上一句充裕。 就連她奶奶,那也是在一畝三分地婚喪嫁娶宴席服務上“叱咤”風云的一個人物。 她自己就更不用說了,手里握的專利正在源源不斷地賺取著利益,饒是她屢屢讓利于國家,她本人和實驗室的小金庫也還是迅速地豐盈了起來。 有了錢,這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能被輕而易舉的解決,她家人完全不是她的負擔,那些個幫忙家人解決工作生活的手段也一樣用不著。 大家在這幫不上忙,便只能轉向了寧知星的精神需求,也就是科研上頭。 科研有幾大難關,錢、人、技術。 好吧,說到這大家就又啞巴了。 這三者寧知星自個兒打著包全解決了,甚至還能“滿溢”出來幫助他人,就比如她實驗室淘汰下來的那一批設備,現在便放在科技大學的實驗室內。 朱局長和陳博學、許教授對視著,三人同時長長地嘆氣。 寧知星按說是最好照顧的,因為她“無欲無求”,可正因為這份無欲無求,他們便陷入了目前的僵局之中。 朱局長也是哭笑不得,他總不能跑到寧知星面前勸這個孩子任性一點、無理取鬧一點吧?最好是能天花亂墜地提一些不可理喻的要求,這樣他們忙忙碌碌,便也就不會愧疚了。 愧疚,這個詞用來形容大家的心態再恰當不過。 這個孩子過得“苦”??! 他們苛刻了這個孩子! 朱局長:“再想一想,我們再想一想……” …… 只要不是之前那種攻堅若干天的情況,寧知星是從不加班的。 在這方面她還是很有原則的,這是后世社畜生活給她的慘烈經驗。 寧知星這么要求著自己,也同樣這么要求著實驗室的其他人員。 只是這樣的想法和當前研究人員的主流風氣不符,相比于好好休息,大家更推崇的是,時間是靠壓縮出來的,人類的潛力是極限的,像是何所長他們之前在做研究的時候,臨近突破期,那是能半個實驗室都帶著被褥到實驗室里打地鋪。 寧知星退而求其次,限制了大家的加班時間,她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在七點半之前離開實驗室,除非是有需要徹夜進行的實驗,但如果夜間在實驗室的,第二天早上需要補上對應的休息。 對此,寧知星也給了大家合理的解釋。 “做研究是需要輸入的,閉門造車,大概率會被時代淘汰,如果把過多的時間安排在實驗室內,就會影響大家閱讀學習加以輸入的時間,不要說你可以在回去繼續壓縮自己的時間,人一天能保持精力的時間很有限,長時間工作后的輸入一定是抵消了的?!?/br> 她將不能加班,轉化為了鼓勵大家早點下班回去學習,這說法便更能讓教授們接受了。 寧知星雙管齊下,同時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措施,她和強身社達成了長期的委托,每天強身社都會派學生到他們實驗室門口坐班看人簽到簽退,若是超出時間又沒正當理由的,便會被拒絕入內,給予懲罰性的雙倍休息時間。 由于簽到人員是流動性的,寧知星還特地要求盡量派了和實驗室老師們專業不搭邊的學生,這大大提升了收買威逼的難度,這項舉措目前為止,貫徹得很好,像是許教授他們,也已經習慣了實驗室現在的節奏。 到點,實驗室的鈴聲一響,寧知星便立刻起身,她甚至連東西都不用收,事先放在旁邊的袋子一拿,便輕裝出行,中午已經同何教授他們吃過飯了,晚上說好要回家吃飯的。 經歷了早上加下午這才稍微進入狀態的何所長看得一愣,不過下一秒他就反應過來了。 還是成長期的孩子呢,確實不應該太辛苦,該回家的時候得回家,多吃點。 何所長這想法剛閃完,自己的肩膀便被拍了一下。 出現在身后的是他之前便認識的一位老教授,對方年紀挺大,之前很是穩重,來到寧知星團隊后都變得活潑了不少。 “老何,要一起去食堂吃飯嗎?刷我的卡,之后你要是想在實驗樓吃晚飯,可以去登記一下?!彼H切地同新來的同志分享著心得,“他們這里的口味挺咸口,不過食堂前段時間請了個z省廚師,那鴨子做得一流,好吃得不行,燉得軟香油爛,我的這牙口都吃得順嘴?!?/br> “你應該最近的期刊都看過了吧?”他略一沉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知星關于光刻機部分的研究論文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備份,不一定能借出去,要不你就借她之前紅外的材料?可以公開的部分應該是能借的?!?/br> 迷迷糊糊的何所長愕然發現,實驗室里現在已經是涇渭分明,和他一道來的半導體所的教授們現在都是一臉茫然,已經來了兩年的老教授們則個個神情淡定,已經收拾著準備下班。 何所長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入鄉隨俗。 他這就有些后悔了。 今天早上寧知星和他說了,要派人為他們介紹實驗室的規章制度。 當時何所長想的挺簡單,他心里尋思,這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都大同小異,他帶來的這些人都在實驗室里呆那么長的時間了,哪用得著專門學習規章制度,可別耽誤了寧知星等人的研究進度。 這么一想,他便直接拒絕了,只說之后可以慢慢了解,現在想來,他還是傲慢了,兩邊的實驗室現在看來,確實完全不同,從風格到制度再到管理人員,久違的新奇感填滿了何所長的心。 跟著人走,何所長不恥下問,在了解到實驗室的一系列制度時,他好幾回都欲言又止。 這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輕松太多了,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明明該影響大家的工作效率的! 可偏生之前他了解到的是,寧知星項目組的效率是超乎想象的高,這一切和他認知的常理出現了沖突。 很快他們便到了剛剛教授口中可以借“書”的地方,這里的空間很大,是直接打通了兩間小的實驗室,里面書籍的比例不多,大多是期刊、報紙還有實驗室成員提供的個人整理的材料和論文。 正如老教授所說,何所長看的期刊和論文很多,他在心里贊嘆了一句寧知星對于知識的重視。 因為這里放著的期刊何所長大多已經看過,他便自然而然地略過,直接走到了實驗室成員提供的材料、論文專柜。 這些東西整理得很好,每個部分都有用專門的硬夾子夾住,看得出借閱的人都很愛護,連邊角都不帶褶皺。 他正打算挑,便聽見身后傳來的小小驚呼。 驚呼的人是何所長之前一起在半導體所共事的同事,何所長眉頭緊鎖,不甚贊同的靠近,他這位前同事性格比較不內斂,可這并不是犯錯的理由,“圖書館”、“借閱室”這類的地方,哪怕沒有明文規定,那也是有約定俗成的說法的,要控制音量、保持安靜,怎么能大呼小叫。 他走過去想壓低聲音暗示對方保持肅靜,卻被對方手上的那本他已經看過的期刊吸引了注意力。 這本期刊……居然是雙語對照版的! 全英文的期刊后夾著一本裝訂看上去簡陋很多,厚度也略有差異的薄本,打開對應著一看,就會發現是翻譯過后的中文版本。 看得出這本已經被借出過幾次,中文譯本上貼上了應該是可循環利用的貼紙,上面寫著的是借閱人對于這篇文章或是翻譯的不同見解,這是實名制的。 “出門登記的桌子下面柜子里有循環貼?!崩辖淌跍愡^來解釋了一下,“這間房間只借書不看書,說話也沒關系,但不要太嘈雜,這個循環貼是阿星提出建議膠水工廠開發的新膠,質量不太穩定,所以我們是建議只貼在譯本上,如果有問題重新打印就好?!?/br> “有見解可以留下,但如果別人覺得你見解有嚴重錯誤的話,他會直接來和你本人溝通,你要是認可他指出的錯誤,那就得把你貼的貼紙撕掉,避免給其他人造成錯誤的引導?!?/br> 何所長:“你們的期刊都有中文版翻譯?而且……復制了這么多份?”之前聽到那一番談話時產生的疑問現在已經有了答案,寧知星實驗室還真的做到了每個人都看期刊,而且絕非淺嘗輒止。 “有,這是和強身社合作的項目,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會參加,咱們實驗室定期會撥錢,不過中文譯本僅供參考,像是知星,她一般都是直接閱讀原文版本的,她說譯本的存在,是用來偷懶的,比如說有些文章,如果不感興趣的話,便可以大概看一下中文譯本,了解一下文章的內容?!?/br> “她看書很快,每周的組會上都會推薦她覺得很有價值的文章,基本上她推薦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如果有你覺得適合大家一起討論的論文,那么也可以在組會上推薦?!?/br> 何所長陷入沉思,阻礙著國內不少科研人員閱讀期刊的障礙便是語言,大家手里可供使用的道具只有詞典,每次解讀一篇文章,都需要查上不少詞匯,不好理解的語法問題,便只能大致上下文推測,何所長本人算是語言天賦好的,他閱讀不算廢力,可一本期刊看下來也得花不少功夫,可他們半導體所里,絕非每個人的外語功底都好。 “知星還說了,以后微機發展,大家看論文就簡單了,到時候單詞直接在微機上一搜,就能搜到釋義,再往后發展,沒準還可以在微機上直接做簡單的翻譯,大家閱讀障礙變小后,看論文就是常態了?!?/br> 何所長默默的挑選起了自己之前因為時間有限沒能認真看完的期刊,這時候的他就像是進了寶庫的尋寶鼠,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打包帶回宿舍。 他再度感知到了早上忽然出現在了腦袋的那個字—— “新”。 這是寧知星實驗室帶給他最大的感受,從上到下,一同前進,沒有人停留在“過去”。 …… 寧知星并不知道何所長在實驗室內感受到的震撼,她一出實驗室,腳步就不自覺地加快了,她下樓的速度比上樓時要快至少一倍。 做實驗很快樂,但回家更快樂。 有句話說得對,工作能讓人更好地體會到放假的快樂,寧知星感覺這句話很對。 才出實驗大樓的門,寧知星便瞧見了熟悉的車。 這輛黑色的紅旗小轎車是學校特地給她安排的,聽說是陳博學教授和學校領導特地去省政府那以新換舊置換來的款式。 之所以會拿新車去換,主要是因為這輛生產于十年前的小車是做的防彈改裝,外表看似平平無奇的它重點就突出一個安全,而這樣的車最合適寧知星使用。 只是學校換到了這輛車還不滿意,他們認為這輛車使用的年限有些久,擔心因為用久了出現什么意外情況,這就和工廠那邊重新定制了一輛,不過目前還在更換內外的硬件,沒有送來。 寧知星對此是沒有發言權的,否則她是真想說一句大可不必。 從學校到他們家,走路也就二十分鐘不到三十分鐘的距離,開車不能抄近路,再加上學校人多,可即便如此開過去也就十分鐘出頭,說實話,就是眼下的這輛車,那都能說一句綽綽有余了……而且這輛車實際使用次數并不多,加上保養得很好,完全看不出已經出廠了十年。 負責給寧知星開車的是安全人員叫鄭婧婧,她是國內最頂尖的那批安全人員之一,之所以委派她來,一是因為她能力卓絕,表現一騎絕塵,二是因為國家考慮到她和寧知星同性,能夠更好的了解寧知星的需求。 “下午好,今天你看上去心情很好?!编嶆烘喊l動了汽車,她駕駛水平很高,開車的時候很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