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2
書迷正在閱讀:前任他什么都不好、雙重人格[無限] 美夢APP、撩了暴戾太子后我跑了、重生娛樂圈之晏蓁、打敗那個天之驕子、請多指教、弟弟突然變大了、歿芙蓉(武俠np)、偷走他的心許多年、無路可走,請君入甕(1VS2)
柏宴忍不住插了一句:皇上與沈大人關系好是滿城皆知的事情,皇上微服去沈府并不奇怪吧? 童游點點頭,回答道:屬下開始也是這么想的,沈府經常能接到皇上的賞賜,可見受寵程度,但屬下還聽說,沈府的下人并不知道皇上和太子的身份,只當是貴族老爺和公子對待,甚至除夕那天,兩位也是沈府吃的午膳。 徐首輔都要羨慕了,自從皇上登基后,沈嘉可是唯一一個能讓皇上一再魄力的官員啊,有年少同門之誼就是不一樣。 就這些?徐首輔有些不滿意,這些消息能說明什么? 童游繼續說:還有,您讓查的高荀與長公主的事情,屬下查到了一點東西。 別賣關子,直接說吧。 是,屬下從長公主身邊伺候的人那打探到,長公主對高荀有那方面的意思,據說駙馬成親沒多久就與長公主分房了,兩人感情一般,后來病了就更沒什么感情了,但長公主一直沒提要回京的事情,應該就是因為高荀。 荒唐!徐首輔笑罵一句,搖搖頭,懷疑長公主會被嫁到瓦刺就是因為這件事被皇上知曉了。 如果是這樣,那沈嘉可能還真沒什么問題。 屬下還打聽到一個消息,但沒有實證,只是一點捕風捉影的消息,說是高荀才是幕后算計沈嘉的那個人。 哦?什么理由? 屬下猜不到,戶部那邊打聽過了,兩人相處的時候挺和諧的,從未紅過臉,私底下也沒什么交集,按理不該有深仇大恨的。 徐首輔在書房里走來走去,想了又想,也想不出個頭緒來,至于他之前的那點懷疑,也找不到一點證據。 祖父,朝廷中的消息向來是虛虛實實的,高荀和沈大人能有什么仇恨?肯定是有人道聽途說的,高荀是被刺客毒害的,強行和沈大人聯系起來說不通的。 徐首輔腳步一頓,刺客?你們不覺得這批刺客來的莫名其妙嗎?從頭到尾也沒見過一具刺客的尸體吧?錦衣衛也沒交代刺客是為何而來,難道是,刺客是假的? 可高大人失蹤是實打實的事情,高府也一直派人在找的。柏宴反駁道。 再查,再派人去蜀州查一查沈家的底,別驚動了懷安先生。 是,屬下這就去辦。 柏宴很快也離開了,走到半路看到三妹帶著兩名丫鬟往府外走去,因離得遠,他也就沒過去打招呼。 沈大人,內務府那邊來人了。許然跑進來告訴沈嘉。 請進來吧。沈嘉坐著沒動,幾天沒來,公務積壓了一箱子,說是堆積如山也不為過,偏偏他對工部的事情了結的還不夠透徹,處理起來有些慢。 奴才李海見過沈侍郎。一名掌事公公跪在沈嘉面前,兩人也沒少打交道了,皇帝總往沈府送東西,內務府自然也要巴結著這位寵臣。 請起吧,什么風把李公公吹來了? 李海站起來,湊過來遞了一個本子過來,打擾大人辦公了,這是禮部擬定的公主出嫁的嫁妝,其中有些東西需要工部這邊幫忙制作,這是清單。 沈嘉接過來看了一眼,好家伙,滿滿的幾頁紙,大到陪嫁的家具,小到飾品,最后還有一張宮殿的圖紙。 他把清單丟在桌上,斜視著李海,拍著桌子問:這是什么? ???李海彎著腰,討好地看著他,大人,有何問題? 你問我有何問題?沈嘉指著清單上的東西問:這些都是我工部要做的? 是是啊。李海點點頭。 這些家具不都是內務府做嗎?跟工部有什么關系? 這內務府的工匠有限,時間緊迫,做不完。 那就去外頭請工匠,這滿京城還怕請不到工匠?我工部的人都要忙,沒空幫你做家具擺件這種小東西。 李海摸了下腦門,不敢反駁沈嘉的話,心想:這些東西大不了從庫房里找一找,也是能補上的,那就請工部幫忙準備一座寢宮吧。 寢宮?你在跟我開玩笑?沈嘉被氣笑了,他是有聽說過貴族女子出嫁要準備的嫁妝非常多,生老病死的東西全部都得備齊,但也沒聽說連房子都得準備一棟帶走的吧? 怎么帶?房子建在哪?這長安城有長公主府,總不能讓工部的官員跑到瓦刺去建房吧? 自然不是,而是將各部件都做好,到時候內務府的人會跟過去,按著圖紙拼起來就可以了,這個以前公主出嫁也是有慣例的,您不妨問問陳大人他們。 沈嘉拿了支毛筆在手上轉著,將最后那張圖紙打開仔細看了一遍,這個時代的建筑圖紙畫的格外精細,每個部件都做了圖解,畢竟運過去要直接拼接起來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這么一來,這個工作量想想都恐怖。 誰的主意?他問。 李海不敢抬頭,總覺得這位年輕的侍郎大人已經要發怒了,但他不明白為何要發怒,這種事雖然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這禮部給出了嫁妝禮單,公主殿下說留戀故土,不忍遠嫁,后來才要求說要在瓦刺皇宮旁建一座與公主府一樣的府邸,免去公主思鄉之苦。 思鄉之苦是能靠一座一樣的宅子解除的?你們可想過建這樣一座府邸需要多長時間?多少人力物力?公主殿下胡鬧,你們也跟著胡鬧嗎? 厲害被他訓的膽戰心驚,沈侍郎膽子真是太大了,竟然敢說公主殿下胡鬧? 大人,這這時間緊迫,所以您看 沈嘉把單子丟還給他,拿回去吧,告訴你上峰,這些東西我工部一樣也不會出!若是他不服氣,就讓皇上給工部下一道圣旨,交代好要做多少東西,給多少經費,補充多少人手,工部的事情延遲或者耽誤了要恕我等無罪等等,交代清楚了再來找本官! 李海聽的一愣一愣的,他雖然早聽說這位沈大人受圣寵,可也沒想到他敢用這種語氣說話,難道真不怕皇上怪罪下來? 沈大人,您是否要再考慮一下?李海善意地提醒。 不必,本官很忙,你回去吧,公主出嫁迫在眉睫,與其做這些無用的東西,不如多給她準備些金銀財物,想要住長公主府一樣的宮殿,讓她帶著錢財到瓦刺找人建去,有圖紙還怕建不起來嗎?何必如此勞民傷財地折騰。 李海不敢再聽下去了,收拾好東西匆匆離去,至于要如何向上級復命,那就不是沈嘉要考慮的事情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又見彈劾 沈嘉沒太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覺得內務府的提議太荒唐了,正常人聽了都不可能同意,但沒想到,第二天他就被御史彈劾了,罪名是違抗圣旨、藐視皇族、不遵祖制一系列的罪名,任何一個都能將他從現在的位置上擼下去。 都察院是個風險極大的衙門,彈劾朝廷重臣可都是得罪人的事,一個不好就被報復了。 這兩年,一個姓于的,一個姓王的,可都是都察院一等一的人物,最終還不都落了個悲慘的結局?因此今年伊始,御史們都修身養性起來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在早朝上發言了。 沈嘉如今不是孤軍奮戰,身后追隨的官員也不少,當即就有人反駁道:陳琛,你得把話說清楚,拿出證據來,如此重大的罪名可不是光靠嘴巴講的。 陳御史走出來,跪在大殿上將沈嘉拒絕給長公主置辦嫁妝的事情說了,在他看來,兩國和親是大事,難得皇上肯下嫁長公主去維護兩國關系,結果這位工部侍郎卻仗著皇上的寵愛打發了內務府,消息傳到禮部,禮部上下也是一頓罵,陳琛的岳父便是禮部侍郎,自然與禮部同站一條線。 皇上,長公主殿下遠嫁,時間又緊迫,本該各衙門同心協力一起置辦起來,偏沈大人目中無人、不遵圣旨,不僅將內務府的掌事公公趕跑了,還揚言工部不會出一個子,這豈不是藐視皇族等罪名嗎? 趙璋伸手拍了拍膝蓋,面無表情地說:朕不記得有下過這樣的圣旨,沈愛卿何來抗旨不尊的罪名? 這李公公說,這清單是皇上您過目后的,那定然就得照辦了,沈侍郎一再推脫,不就是抗旨不尊? 趙璋吩咐一旁的內侍,去找一份陪嫁單子來。他是看過,但并沒有看的很仔細,厚厚的一本賬冊,他就算看了也記不住有多少東西。 陳琛見皇帝偏幫沈嘉,再接再厲說道:皇上,公主殿下是為了大晉百姓才遠嫁西域,這是大忠大義啊,她貴為公主,陪嫁之物自然是要精挑細選,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大晉的富足強盛,私以為,那座寢宮就是最好的例子。 沈嘉反駁道:陳大人,您見過那張建筑圖紙嗎? 自然見過。 哦?你一個都察院御史為何會見過公主殿下的嫁妝單子?難不成 陳琛不敢深想,急忙制止沈嘉,朝皇帝磕了三個響頭,委屈地說:皇上,臣是在禮部見到的嫁妝單子的,禮部上下成日為了這件事忙碌,臣偶爾過去幫忙。 說話間,那名內侍已經捧著圖紙進來了,趙璋一看那篇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前朝也曾出現過公主出嫁連宅子都搬走的例子,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勞民傷財的很。 趙璋瞥了一眼就將圖紙丟下去,冷臉問陳?。耗阌X得這個份單子合理嗎? 陳琛見皇上發怒便想退縮,但事情已經扯出來了,他總不能空手而歸,于是點頭道:很合理,臣見過長公主當年出嫁高家時所備的嫁妝,比這多多了,臣不明白沈侍郎為何要拒絕。 趙璋朝沈嘉那抬了抬下巴,沈愛卿覺得呢? 沈嘉站出來說:臣覺得不合適。 哦?為什么? 一來,長公主發嫁的日子迫在眉睫,現如今再開始動工也做不完,就算做完了也不夠精細,二來,長公主要嫁去瓦刺,此去途中至少走幾個月,如此多的零部件得多裝多少輛車啊,豈不是給隊伍惹麻煩、拖延速度?依臣看,不如多給些金銀,帶幾名匠人一同出關,等到了瓦刺愛怎么建就怎么建,還不趕時間,多好? 沈大人說的對,臣附議。 沈大人說的對,臣附議。 沈大人說的對,臣附議。一時間,不少官員都站出來表態,不贊同長公主二嫁還想拿出初家的風光的態度。 那便如此吧,禮部去籌備,還有其他問題嗎?趙璋把目光投向陳琛。 皇上,這這不妥吧,公主出嫁是大事,怎能如此輕慢對待?豈不是墮了我大國國威? 鎮遠侯站在一旁冷笑出聲,陳御史,你這話說的我就不愛聽了,我大國國威難道是靠嫁公主才有的嗎?難道我西北軍將瓦刺打的屁滾尿流就不算揚我國威?此次和親乃是瓦刺再三提出的,他們敢說什么?大不了這親不結了唄。 鎮遠侯很想問問皇上,為何突然又想和親了,早前聽他拒絕將公主嫁給瓦刺王子還覺得皇上硬氣,沒想到換了個人求親他竟然同意了,還讓身份最尊貴的長公主和親,未免太抬舉對方了。 侯爺,戰場上的事您說了算,但這朝政上的事您不懂還是少說話,和親乃兩國大事,答應了怎么能反悔?楚尚書站出來反駁鎮遠侯。 沈嘉不想因為這點小事浪費時間,大聲說:皇上,臣覺得,以往嫁女兒的風氣可以改一改,嫁妝確實重要,但一次性準備太多東西反而不美,不如以后每年都派人給長公主送東西,既能讓瓦刺忌憚我朝,也能了解長公主過的好不好,讓瓦刺不敢虧待我國公主,至于那座寢宮,臣真覺得沒必要,瓦刺的氣候與地形都不適合這種建筑,就算建了住著也不會舒服的。 這一點大家倒是沒考慮過,聽著也很有道理,大多數官員都被說服了,禮部的官員也不想把事情搞的太復雜,但這個是長公主提出來的,他們也是拒絕不了才不得不加進禮單的。 朕同意了,其他東西也減半,尤其是布匹和飾品,這些東西帶過去未必適用,不如折成真金白銀,方便長公主取用,朕如此用心良苦,眾愛卿沒意見嗎? 皇上英明!從皇上嘴里說出來的話大家怎么敢有意見呢?何況都是事不關己的事,陳琛彈劾沈嘉不過是因為禮部的幾位大人與沈嘉不和罷了。 本以為是個很好的突破口,沒想到被沈嘉輕松化解了。 沈嘉這時候突然拿出一份奏折遞給皇上,皇上,臣也有事要奏。 眾人齊刷刷地目光落在陳琛身上,以為這一次沈嘉又要反咬御史了,上次是王御史,這次要輪到陳御史了嗎?這么罡的嗎? 陳琛心跳加速,雙手握拳盯著他,心里將自己做過的事情在腦子里迅速過一遍,發現除了養了外室也沒什么值得人詬病的,于是將腰板挺直,準備反駁。 沈嘉見趙璋翻開奏折看,便開口說:臣到工部也有一段時日了,了解到一些情況,工部負責的事情繁雜又瑣碎,本就人手不夠,可是臣發現,不少大臣與皇室宗親總是打著奇怪的名號請工部幫忙,今日幫忙畫個園子,明日幫忙建個宅子,還有讓工部幫忙屯田置地的,這是把工部當什么了?他們吃著皇糧,拿著皇餉,正經的事情不做一個個跑去接私活,這是誰慣出來的? 此話一出,朝堂上的官員一個個都不吭聲了,畢竟誰家沒往工部找過人呢?誰家沒有修個園子建個外院的時候?雖然外頭也有不少知名的大家,但工部的人用起來便宜又順手,久而久之,這個風氣也就行成了。 尤其是皇親國戚,簡直將工部當做自家的匠人一般,連要把椅子都往工部跑,當然,若有本事些,他們更愿意拜托內務府的匠人,那才是真正的技術一流。 趙璋掃視了底下一圈人,聳聳肩,此事交給沈愛卿整頓便是,該如何便如何,順便查一查,這些年哪些人白白用了朝廷的官員辦私活,讓他們把賬填上,若是數額大的,按貪墨虧空處理! 沈嘉應答下來,不顧身后無數道想吃人的目光,高高興興地朝陳琛笑了笑,陳御史,還有事要問的嗎?本官記得陳家年前還在工部借了一名小吏去修院子,不知道院子修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