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楊瑤說著最近楊家遇上的那些倒霉事,無可奈何地說道:“雖說這些事情就算是爆出來也沒太大的事情,但是這也實在是太惡心人了一些,我家那邊的確有些事情做得不太妥當,但是楊家作為前朝宗室,真要是什么都清清白白,反而讓人忌諱,結果搞到現在,卻是成了把柄!” 李悅安慰道:“放心吧,他們這般行徑,只會叫更多的人生厭,上面兩位圣人對于世家耐心其實有限!他們要是這些年老老實實將自家的力量轉移到安東或者是安西,那么,兩位圣人還能容忍,結果他們一邊占著安東安西的便宜,一邊還要在朝堂這邊興風作浪,遲早要倒霉的!” 楊瑤嘆道:“也只能希望如此了!”她看了李悅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第115章 楊瑤其實如今覺得楊家現在,其實就是被老李家當豬養,聯姻李家對于楊家來說,實質上的好處并不多。楊家是出了好幾個王妃,但是正兒八經能做主的事情卻很少,老李家可沒出過什么情圣,李世民對長孫皇后那般敬重,也沒耽誤了他一個接一個地往后宮塞人。楊貴妃再如何得寵,也因為嫉妒被趕出過宮門。李治能冒天下之不韙將庶母變成自己的妃子皇后,也礙不著他跟武順和賀蘭敏月廝混。宗室也是一樣,出身楊家的王妃橫豎也不能為他們帶來不可取代的好處,如此,他們會按照這個時代的公序良俗讓正妃管家理事,但是,卻是不可能讓她們參與到王府的政治活動之中。至于駙馬什么的,那就更別提了,唐朝的駙馬真正混得好的沒幾個,像是長孫沖已經算是可以的了,人家那是皇帝的大舅子,新帝的大表哥,那最終也沒落到什么好處。至于楊家的駙馬,這含金量可比長孫沖差多了。 楊瑤跟著李悅,雖說李悅不是什么政治敏感性非常強的人,但是他并不介意楊瑤參與到閩王府的各項決策之中,閩王府的那些公文絕大多數楊瑤都是能看的,楊瑤也會關注朝廷每一期的邸報,因此,楊瑤琢磨著,隨著朝臣還有底層的百姓逐漸忘記前朝的存在,那么,楊家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這年頭人們的家族認同感其實遠大于對于國家的認同感,楊瑤也是一樣,她從小享受著家族帶來的好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自然希望能夠給家族帶來便利。當然,她嫁給李悅之后,楊家自然也是跟著得了不少好處的,不過,想著楊家再過一些年就要沒落下去,楊瑤心中就是一陣不甘心。 楊瑤知道李悅打算開發海外,她希望楊家也能分一杯羹,或者說,給楊家留一條后路。就像是最近,楊家因為之前做過的那些事情,正在被那些世家在朝堂上群起而攻之,等到李家覺得楊家沒了安撫前朝舊人的作用,那么等待楊家的還有什么?李治能流放對他也算是頗有恩情的長孫無忌一家子,說不定以后楊家也要落得這般下場。李治起碼還容許長孫家帶走了能帶走的財物,而楊家可未必能有這樣的優待。 猶豫了一番之后,楊瑤還是問道:“十五郎,楊家能不能派遣旁支族人跟著咱們出海開拓?” 李悅沉吟了片刻,決定丑話還是說在前頭,問道:“楊家想要出海開拓,是準備在海外立國,還是只是打算在海外開拓之中賺上一筆?” 楊瑤搖了搖頭,說道:“并非如此,楊家就是想要分出幾房族人去海外生活,主要是想要給楊家留一條后路,卻并沒有什么癡心妄想!” 李悅沉吟了一番,說道:“其實楊家若是真的能夠動員個幾十萬人,那么,就算是在海外開國,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南洋有許多大島,許多上頭如今還就是一些沒有開化的土著,但是,那里環境相對惡劣,沒有足夠的人手,到了那邊也只有被土著襲擾的份,可惜的是,以楊家的情況,別說是動員幾十萬人了,哪怕是幾千個人,只怕朝廷就要有所關注,所以,你們也只能是帶著一部分族人和少量的奴仆佃戶遷移過去,頂多也只能是找個小島做個大地主,等到咱們到那邊正式建制之后,楊家也能多培養一些官員出來,協助咱們統治那里,至于更多的,我也給不了了!畢竟,我自己這邊都缺人,卻是沒法再幫楊家什么!” 楊瑤神情一下子變得喜悅起來,她帶著一點感激說道:“這般已經足夠了,十五郎,謝謝你!” 李悅含笑說道:“這也是幫了我大忙呢,我也正愁著無人可用,楊家能有人過去幫忙,我自然是求之不得!” 楊瑤卻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琉球雖說需要大量的人口,但是最需要的其實不是什么官員,主要還是愿意移民過去的普通漢人百姓,他們過去之后,跟當地的土著通婚,從血脈到文化上同化那些土著,好在土著們其實沒有多少自己的文化,因此,只要遷移過去的人口足夠多,最多十幾年時間,同化也就差不多了。那邊的確需要管理者,但是需要的其實不是什么高級的管理者,普通的小官小吏其實就已經足夠了,楊家貿然遷移過去,其實是會打亂李悅的步調的,這很有可能造成楊家將來再琉球那邊尾大不掉,說不定一個不好,還會喧賓奪主,李悅肯答應下來,那是真的讓步不少。 楊瑤其實是想太多了,到了琉球那邊,就算是一開始的時候,李悅會讓楊家人聚族而居,但是到了后來,李悅肯定是要在琉球那邊打破宗族制度的。像是漢朝那種小家庭制度就很好,宗族這種存在,就該拆分掉,這只會造成宗法大于國法,無疑是對大政府的統治不利。所以,楊家過去之后,李悅就會通過授官之類的手段,將他們打散到各個島嶼上,然后盡可能通過各種手段,讓他們干脆就留在當地,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按戶授田,然后再試試階梯式田稅,哪怕是為了多得幾畝地,那些人家也會積極分家,而不是硬是一大家子抱團,而分了家之后,再想讓他們如同之前一般團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大家都得為了自己的小家庭著想。然后再鼓勵工商業發展,減少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如此一來,楊家將來也翻不出什么風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