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李悅這些年跟賀蘭敏之也就是保持著一定的書信往來,賀蘭敏之外放到地方上做事,選的是那種需要實干的官職,這幾年一直在忙著興修水利,修建道路,做得很是不壞,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將他視作只是靠關系上位的外戚,如今見識到了賀蘭敏之的本事,大家對他就熱絡多了。這年頭,光有關系不頂用,賀蘭敏之的關系雖然硬,但是,他meimei賀蘭敏月就是個不□□,如今嘛就不一樣了。后妃跟外戚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外戚要是頂用,那么后妃也能跟著沾光,而光是靠著后妃榮寵,外戚就想要如何,這種情況固然也有,但是很少。說白了,做皇帝的人,好色是正常事情,但是指望皇帝是個戀愛腦,不分青紅皂白就愛屋及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治這個人你別看他耳根子軟,實際上這位其實再現實不過,因此,很快就有人意識到賀蘭敏之能有今日,依靠的根本不是母親和meimei,甚至可以說,這兩位其實是拖后腿的角色,他真正的大腿是武后,而且他也體現出了足夠的價值,這就讓賀蘭敏之的行情一下子變得好了許多,別的不說,如今真是有不少人上門說媒的,賀蘭敏之也是光棍,直接將這事委托給了武后。他可不想指望楊氏,楊氏如今都多大年紀的人了,而且,她固然不糊涂,但是真要說如何精明強干,那是沒有的,而且,將婚事托付給武后,也算是徹底投誠的意思,這也讓武后對賀蘭敏之愈發放心起來。 但是武后如今手里的牌是真的不多,能夠信任的那就更少,賀蘭敏之還年輕,就算已經小有成就,但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頭,還是只能在外為官,起碼等他能夠勝任一州都督之后,才能名正言順進入三省六部,成為宰輔預備役,真正成為武后的左膀右臂。 而如今嘛,朝堂上很多官員,說是武后這一方的,其實也都聽李治的,他們就是典型的墻頭草,誰得勢就聽誰的,指望他們在武后和李治之間站隊,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后已經開始琢磨著要不要將話跟李悅挑明了,當然,不是說李悅的真正身世,這種事情終究還是個丑聞,別搞得到時候弄巧成拙,而是得向李悅表功,表示李悅能有今日,自己是出了大力氣的,真要是換做一個人,可不會容忍李悅如今這種半獨立的勢頭,他們只會想方設法謀奪李悅的財富和勢力。 武后其實唯一沒算到的就是很多事情李悅其實早就知道了,因此,她不過是開了個頭,李悅就表示,只要自己能做到,天后娘娘你怎么說,我便怎么做,倒是讓武后覺得自己一拳打到了空處。 李悅這般說,叫武后難免懷疑李悅就是在?;^,不過這種事情,本來也不能就相信口頭上的承諾,還是得看實際行動才行,因此,武后也沒有再多說什么,她再如何雄才大略,在這個時候,她其實能做的事情也很少,李治就算是身體不好,他也掌控了大局,只要他還活著,那么,武后就很難真正掌控大局。武后又不能明著跟李悅說,等將來李治駕崩,要李悅如何如何吧! 好在武后心志堅定,感覺到不妥之后就打了個太極轉移了話題,開始說起了其他的事情:“如今,幾位皇子年紀都不小了,雖說都已經封王,不過至今也沒正經做過什么事情,他們之前想要跟著十五郎你前往閩越一觀,這些日子以來,本宮也一直沒拿定主意,所以,想要問問十五郎你是什么想法?” 李悅眨巴了一下眼睛,說道:“這其實是好事啊,幾位殿下也是想要深入民間,知道民間疾苦,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幾位殿下想要出去見識一下,也不是什么壞事!不過,若是娘娘覺得閩越太過遙遠,不如如之前的舊例一般,給幾位殿下封幾個官職,讓他們外放巡查便是!” 李悅這話說了等于沒說,武后其實想問的是幾個皇子也想要到封地是開府建牙,結果李悅就真的只從字面上來解讀,這讓武后覺得有些無力。既然李悅這般,武后便也不繞圈子了,說道:“本宮只是想問,如十五郎這般,選取邊陲之地讓皇子宗室鎮守,是否可行?” 李悅頓時就頭大起來,這種事情自己能隨便說嗎?一個應對不好,那就是兩面不是人,李悅最終只得嘆道:“大唐周圍的世界大得很,既然不能賜封諸夏原本的疆土,不如行宗周故事,再往外冊封!” 武后聽李悅這般說,很想翻一個白眼,宗周那時候冊封的諸侯,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時候的諸侯不僅有自己的家臣部曲,還都能自個招募武士,如今的皇子宗室,手里頭能有多少自己的力量呢?難不成讓朝廷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財富將地盤打下來,再分封給宗室,宗室倒是不在意,但是,朝廷的文武大臣可就不會樂意了! 不過,這事終究還是有著一定的可cao作性的,武后這才算是放過了李悅,又賞賜了李悅一些東西,這才讓李悅回去了。等到李悅離開之后,武后就站起身來,吩咐道:“備輦,本宮要去見圣人!” 不管武后跟李治說了什么,李悅回府之后一邊覺得身心俱疲,一邊又算是給自己的事情過了一條明路,將來自己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去經略琉球乃至南洋了。 李悅回府的時候,楊瑤也不在,她帶著兩個孩子回楊家去了,楊家自從又出了一個太子妃之后就表現得非常低調,雖說李弘真的很好,但是他這個身體簡直是個隨時會爆炸的□□桶,大家都很懷疑李弘會死在李治前頭,這也讓楊家如今的情況變得比較尷尬。太子妃楊氏為了自己一直未能生育很是憂慮,而以楊家的立場,他們巴不得楊氏一直無所出,畢竟,真要是太子死在前頭,歷朝歷代可幾乎沒有越過太子立太孫的道理,尤其皇后還有好幾個嫡子在,真要是太子妃生了兒子,日后反而難以自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