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書迷正在閱讀:改命、莫老師,談戀愛嗎、[綜漫]身邊都是救世主的我、純情太子爺一親就冒煙gl、[綜漫]穿越后原著劇情崩潰了、攻略冷漠大佬后我真香了、[綜漫]佐二少的海王之路、[綜漫]團寵莫得感情、皇太女要退休[重生]、超級首富養女
下意識看了納喇氏一眼,八阿哥還是點點頭。 不管怎么說郭絡羅氏都是他的福晉,他若不答應豈不是顯得他太薄情,這恐怕也不是安親王府愿意看到的。一個人能對發妻薄情,自然也能這樣對別人。 至于納喇氏看到他點頭心里會不會不舒服,他現在也顧不得。雖說汗阿瑪有這個心思,圣旨不是還沒下。 看到八阿哥帶著八福晉往外走,納喇氏對四福晉和佛爾果春發出邀請,“剛才多謝兩位福晉幫忙解圍,若兩位福晉不嫌棄,不如入府坐坐?” 四福晉搖頭,一副心情不太好的樣子,“不了,八弟妹那性子,你也別放在心上。女子成過婚又如何,一樣可以嫁的如意郎君?!?/br> 佛爾果春隨著點頭,“沒錯,八嫂如今還在被禁足,今天能出來肯定是意外,日后應該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納喇格格也不用過多擔心?!?/br> 納喇氏抬頭看了佛爾果春一眼,不知她故意點出八福晉偷溜出來是什么意思,不過這件事若謀劃的好對自己是有利的,因此她對著佛爾果春感激的笑笑。 都是聰明人,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回去的路上,四福晉很高興,她拉著佛爾果春的手,“剛才的事情你也看到了,郭絡羅氏當真沒腦子,就她那智商,十個也不會是納喇氏的對手。這事若真成了,我都能想到八阿哥府日后是怎樣熱鬧了?!?/br> 佛爾果春歪歪頭,“我猜她若是不能在圣旨之前解決了郭絡羅氏,那么日后就算怎么鬧騰也不會要了郭絡羅氏的命?!奔捱^人還是有硬傷的,皇子嫡福晉選這樣的人,皇上未必不怕別人說他。 繼福晉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以安親王府的勢力謀劃一下也未必不能成。 經過郭絡羅氏這一鬧,如果納喇氏真是個黑心的,怕會在這幾天對郭絡羅氏動手。一旦圣旨下發,就算郭絡羅氏意外身亡,繼福晉也輪不到納喇氏。 與其給自己找一個不知根底的對手,倒不如留著留著郭絡羅氏這個蠢的。 “你這想法對也不對,”四福晉搖搖頭,“這時節郭絡羅氏出了事兒,納喇氏肯定是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八阿哥那人也許不喜歡囂張的郭絡羅氏,但肯定也不會喜歡心機深沉的納喇氏。若真有事情發生他肯定會護著郭絡羅氏的?!?/br> 先不說他跟郭絡羅氏還有沒有感情,比起納喇氏還是郭絡羅氏更好控制利用。 郭絡羅氏鬧的這一出,康熙晚上就知道了,對此他氣的砸了書房的硯臺,“李德全,去安親王府傳旨,” 老四家的明明都告訴納喇氏了,結果兩人還是遇上在大街上吵嚷起來,納喇氏打的什么注意他豈能不清楚。 哼,他是皇上,從來只有他利用別人,安親王府想要利用他,真是打錯了主意。 他們不是想要納喇氏進入老八的后院,朕就成全他們。 誰都沒想到康熙的圣旨下的這么快,圣旨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把納喇氏指婚給八阿哥成為側福晉。 這圣旨下達,安親王府就知道自己謀劃的事情不能成,必須停下。 納喇氏雖說有些失望,不過有郭絡羅氏那個蠢貨頂在前面也好,她到時候就可以博取八阿哥的同情。天大地大,還是先生下兒子最大。 佛爾果春聽到這份圣旨的時候,心里還在感慨,不愧是康熙帝,眼線遍布啊。這個時候下圣旨肯定是知道了今天的那一出鬧劇。 好在她跟四嫂也沒說多過分的話,又有八福晉頂在前頭,皇上一時半會兒也懷疑不到她們頭上。 今年選秀跟貝子府沒關系,佛爾果春也沒打算去宮里湊熱鬧,除了初一十五,她也就是每隔五天去給德妃請一次安。 比起忙碌的惠妃,德妃要清閑的多。沒事的時候就拉著三個兒媳婦說會兒話,要不就是把三胞胎孫子喊宮里去開啟養孫子日常。當然喊三胞胎的時候,她也會讓四福晉帶上弘暉,免得別人說她厚此薄彼。 三翻六坐八爬用在小家伙身上也算合適,此時三個小家伙剛學會爬不久,佛爾果春心眼壞,看小阿哥爬的歡騰,就過去把人翻個身。 然后毫無例外收到小阿哥懵逼的眼神。 “哎喲,這小家伙的反應太逗人了,來,瑪姆的乖孫,咱們不理你壞額娘?!?/br> 惠妃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副場面,“meimei倒是清閑?!睂m里貴妃不怎么管事,四妃之中又只有她兒子府里要進人,這次選秀毫無疑問就落在她頭上。 德妃把小阿哥放在地上,請惠妃坐下,“不是還有良嬪幫忙,怎么良嬪又把八阿哥的事兒推給你了?”納喇氏畢竟嫁過人,或許是為了補償八阿哥,皇上特許這一屆八阿哥府進兩位側福晉,至于庶福晉、格格等,卻沒有明說,只隱晦的表達了對八阿哥沒有子嗣的擔憂。 說起良嬪,惠妃的臉色有些不好,她搖搖頭,“那倒不是,”她看了佛爾果春一眼,佛爾果春很有眼色的帶著小阿哥們出去了。等只剩下她跟德妃兩人,她才接著說道,“老八母子的心夠大的,你猜良嬪看上了誰?” “誰?” “去年免了小選的完顏氏,還有一個鈕祜祿氏?!毙∵x入宮的都是宮女,她們毫無例外都是包衣旗。這位完顏氏可了不得,若不是身在包衣旗,做皇子福晉都使得。 她是魯克蘇那一支的,和素的后人。和素是誰,那可是官至內閣的人,他們這一支出過皇子師傅,教導的正是胤禩這些人。他們這一支不但在內閣有人,內務府同樣有不少人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