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書迷正在閱讀:念念相許、[綜漫]良心編劇首領宰、[綜漫]江雪仍未暗墮、大小姐懷了我寶寶gl、金絲雀她暗戀成真、[綜漫]佐藤君今天也很普通、[綜漫]搭檔5t5說相聲后我爆紅了、[綜漫]噠宰想把這個染成綠的、今天我成人了喵[快穿]、[綜漫]因為做夢我成了情感騙子
“還有吐蕃人!會州和原州就在他們的邊境之上,既與大唐結為甥舅之國,突厥人這樣猖狂,為什么拒絕派兵相助!”韋后將吐蕃送來的國書往地上一扔,“兵部修書求援,他們竟敢下國書來請求和親!要我們送公主過去才肯發兵?他們是忘記了五年前是怎么被大唐打得不敢越界的嗎?如今竟敢趁人之危,犯我天顏!大唐一定要發兵,一定要打過去!” 韋后獨自在階陛上振振有詞,坐在主位上的李顯卻是一言不發,身為兵部尚書的宗楚客掂量著兵部的家底,也不敢出聲附和韋后的豪言壯語。韋后掃視一眼不敢與自己爭鋒的群臣,忽然意識到有人沒有來:“上官婉兒呢?圣人命她主持朝政,朝廷出了這么大的事,為什么不來上朝!” “昭容……昭容她去戶部查賬了……”有官員小聲回稟。 “都什么時候了,還去戶部查什么賬!”韋后用憤怒來掩蓋自己面對戰事的不知所措,不容李顯說一句話,她便直接用手指著外面,傳令道,“翊衛在哪里!讓上官婉兒回來議政!” 其實從接到被敷衍送回的軍報起,婉兒就立刻動身去了戶部,那一夜長安城里為了安樂公主的婚事狂歡了一宿,戶部卻挑燈夜戰,把算籌擺了一宿。有了吏部越權行事的前車之鑒,婉兒也不敢相信戶部報上來的錢糧名目,揀擇與戰事相關的幾個倉庫,實地查驗一番,再將數據一核算,果然在戶部充盈的賬目下,實際的倉儲早已被蠶食得不堪入目。 從戶部度支的名目相當繁多,包括安樂的大婚、婚前置辦的宅子、梁王私宅的修繕、皇后別苑的建筑,乃至宮中禁苑飼養珍禽的開支,尚膳局為滿足公主宴飲苛刻需求的鮮品……最近的一例,竟然是為上官昭容置辦宅第,沒有寫皇后的授意,也沒有婉兒的簽名,戶部理應攔著的事情,全都由皇后力薦的戶部尚書楊再思親自cao刀辦理,這些本應由皇帝內帑出資的項目,全都由國家和民眾買了單。 比這更加糟糕的是,那天不許婉兒過問的三百名縣官只是冰山一隅,這些食民祿的“碩鼠”在短短一年間已經遍布,他們兼并前朝力推政策發給百姓的受田,成為一方地主,百姓要向朝廷和地方官交兩份稅,甚至朝廷該收的賦稅收不上來,大宗的錢糧反而落入了地方官的口袋里。朝廷第一年的財政就是赤字,前朝積累下來的錢糧像被投入了無底洞,急速地消減下去。 婉兒剛剛還朝時,在六部中就尤其注意吏部、戶部和兵部,如今越發確定,這樣的駭事,是由吏部開始的大腐敗。武皇最討厭拔擢官員先看門第,不僅是武皇踩著門閥上位所致,更表現出武皇集權的決心。官員一旦把門第看得比皇帝重要,就會各為其主,陷入無窮無盡的黨爭,武皇擴大科舉、開創殿試,其實都是基于這樣的目的,她一生都在努力打破門閥,卻在賓天后僅僅一年,就被她的兒子把門閥的案翻了過來。只不過如今的新門閥既不是魏晉以來的世家大族,又不是功臣新貴,而是欲望永不能平的皇后,和地位尷尬唯有發展勢力才能自保安全的梁王。 吏部選官一旦出了問題,這些不學無術只會諂媚上司的下臣,不知忠君為何物,不知報國有何門,更不知體恤下民,不明白縣官是國之根基。于是戶部的虧空便理所當然,這些官員只知道自己對出身門第的責任,不知道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地方官為自己斂財,分得應納賦稅的一部分去“孝敬”門第;中央官也為自己斂財,分得戶部大倉的一部分去“孝敬”門第。錢糧落入門第手里,用以修建豪宅和運輸山珍海味,奢侈的生活怎么可能有盡頭?于是錢糧源源不斷地注入這些不必要的消耗品里,朝廷的倉庫越掏越空。 戶部的倉空了,由國家養起來的軍隊就斷絕了糧餉來源。邊關屯田,士兵拿的是朝廷和屯田的雙份糧祿,朝廷把糧餉克扣下來,士兵就只能自食其力,本就有被朝廷拋棄的無力感,有名望的將軍坐鎮時,尚可穩定軍心,一旦將軍無過被調走,軍心就更加容易動搖。士兵的錢糧沒有保障,將軍里又混雜著靠門第晉升的庸人,這些人占據了軍功升職的位置,士兵作戰便毫無動力。在這樣的軍政大勢下,婉兒薦張仁亶回去領兵已經是冒險之舉,偏偏連這樣的建議也不被允許,橫遭了韋后的猜忌,用穩不住軍心的沙吒忠義,其實沙吒忠義又何嘗不是冤屈? 用人不當,就會盤剝本屬于國家的經濟利益,國家沒有經濟支撐,戰爭就必然失敗。其實在這三類事務中,但凡有一部的尚書看得清,但凡有一個監察御史能直言,冒死進諫一番,或是對立cao作一陣,都不會使鳴沙的戰事迅速敗績??善舨可袝f巨源和戶部尚書楊再思都是韋后的門第,兵部尚書宗楚客是武三思的門第,三個重要的職位,都被門第之官占據,形成了這個敗壞朝廷的閉環,導致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昭容!皇后請昭容回去上朝!”忙忙碌碌的戶部門口,跑來宣政殿的翊衛。 賬已查完,本就要回去議事了,婉兒放下賬目,閉了閉眼消除用眼過度的模糊,起身跟著他去:“走吧?!?/br> 莊嚴肅穆的宣政殿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這位常秉軍國大事的上官昭容身上,仿佛只要她一站上朝堂,再艱難的問題都有了解決的辦法。 吐蕃送來的國書被韋后扔在地上,沒有人敢上去撿,于是婉兒進殿時便一眼看見,俯下身,輕輕把它拾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