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貓的憂郁、重生后和白富美隱婚了[娛樂圈]、相亂欲何如、念念相許、[綜漫]良心編劇首領宰、[綜漫]江雪仍未暗墮、大小姐懷了我寶寶gl、金絲雀她暗戀成真、[綜漫]佐藤君今天也很普通、[綜漫]搭檔5t5說相聲后我爆紅了
反正佩普一早就在心里面打定了主意——控制糖分攝入什么的交給賈維斯,而她只負責慣孩子。 畢竟誰不喜歡奧莉薇亞吃糖時候那享受的小表情和隨機掉落的擁抱和親親呢?就是斯塔克工業在商場上無往不利的女執行總裁也喜歡。 奧莉薇亞其實也算是記性很好的老板了,當這個孩子說他叫彼得·帕克之后,奧莉薇亞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想起來自己之前看過的招聘者的簡歷。 帕克這個姓在美國雖然常見,不過這一次來競聘她生活助理的也只有一位女士叫做梅·帕克。 雖然這位女士的簡歷上并不會寫她收養了自己的侄子,不過這樣有一些特殊的事項,神盾局的特工們早就整理出來并且備案。 而身為神盾局的10級特工,娜塔莎的調閱檔案的權限也很高,所以她十分順手的將這份并不十分機密的資料給了奧莉薇亞。 奧莉薇亞在資料里看見梅·帕克收養了自己的侄子的時候,只覺得這位女士十分有愛心,愿意為一個陌生又幼小的生命負責。 而這一會兒她看到這個被收養的孩子彼得·帕克,奧莉薇亞的心里面又產生了些許的惻隱。 奧利維亞知道自己拯救不了所有人,但是如果她遇見了,就總是要伸出援手。 十幾歲的小姑娘小婆婆是似的嘆了一口氣,伸手摸了摸彼得·帕克的小腦袋,然后,確認了小卷毛的觸感果然非常柔軟解壓之后,奧莉薇亞將他牽到了一旁的沙發上坐下。 想了想,奧莉薇亞又從抽屜里拿出了許久都不用的平板連接上了公司的網絡,開始給彼得。帕克放一些動畫片。 當然,奧莉薇亞并不是那種十分武斷的自行決定小孩子喜好的大人,所以在進行播放動畫片的cao作的時候,她還順手講解了一下平板電腦的用法,讓彼得·帕克一會兒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東西看。 “你嬸嬸正在旁邊的辦公室,一會兒她那邊結束了之后讓她來接你,現在你先在這邊玩一會兒好嗎?”忍不住又雙叒叕伸手揉了一下小男孩的柔軟的發,奧莉薇亞和他商量。 與此同時,為了讓這孩子放心,奧莉薇亞伸手敲了敲墻壁。像是觸碰了什么機關,奧莉薇亞敲了敲墻之后,原本是一片白墻的地方瞬間變得透明。 彼得·帕克驚奇的睜大了眼睛,隔著這透明的墻壁他就能夠看見隔壁的情形。他的嬸嬸正在有些焦急的張望著。 就在這位女士咬了咬牙,準備起身放棄這次面試去找自己的侄子的時候,收到了奧莉薇亞簡訊的佩普走到了梅·帕克的旁邊輕聲的對她說了兩句。 聽到了佩普的話,梅·帕克的神經才稍微的緩和了下來,她輕聲的對佩普·波茲道謝,而佩普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就走回了里間的面試室。 見小孩子目不轉睛的盯著隔壁,奧莉薇亞只是揉了揉他的腦袋上的小卷毛輕聲對他說:“別擔心,一會兒你嬸嬸就會過來?!?/br> 想了想,奧莉薇亞又順手將自己沒喝的那杯熱可可提到了彼得·帕克的跟前。將孩子安置妥當,她這才開始繼續演算讓自己頭禿的物理作業。 奧莉薇亞知道如果投入過多的關注,恐怕會讓這孩子有些緊張。于是她索性就做自己的事情,給這孩子獨處的空間。 奧莉薇亞的這一招果然奏效,小彼得漸漸的放松了起來,原本繃直的小脊背也慢慢的軟了下去。 靠在柔軟的沙發上,他小小一只仿佛整個人都陷進了沙發里。 梅·帕克那邊的面試恐怕還要等一會兒,漸漸的,小男孩的視線也不再緊緊的盯著他的嬸嬸。畢竟他已經是成熟的5歲的幼兒園小大班小朋友了,馬上就要上小學,而且又是個小男子漢,不能總這樣的黏著自己的嬸嬸。 看了一眼正在奮筆疾書的陌生小jiejie,彼得帕克咬了咬唇,然后手指在平板電腦上輕輕的戳了一戳。他沒有去看動畫片,而是點擊了一個探索太空的紀錄片。這是他在家看過的,十分有趣,他還沒有看完。 彼得·帕克十分貼心的調小了音量,不知不覺間也像奧莉薇亞那樣把腿縮起來抱住。 一大一小一個看紀錄片,一個在趕物理作業,姿勢倒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就統一了。 看著紀錄片,小彼得捧住了大大的馬克杯,喝了一口甜甜的熱可可,神色終于放松了下來,也不再用手緊緊的抓著那個飛機的小模型了。 奧莉薇亞抽空看了一眼不再那么緊張的小孩子,也微微的笑了笑。這一會兒她解開了一道方才一直想不明白的物理習題,儼然像是一個打贏了勝仗的女將軍,眼角眉梢都是說不出的志得意滿。 這邊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相處得很好,梅·帕克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她今天下午不得已帶著自己的小侄子來參加面試,因為她的丈夫很忙——他們的家庭算不上很富裕,如今又有了一個小孩子,雖然并不覺得彼得是負擔,但是本的的確確要更努力的賺錢才行。 事實上,梅·帕克這一次外出應聘,多少也存了想要補貼家用的心思。 但是她不能把小孩子一個人放在家里,不說皇后區的治安根本就算不得很好,就是看著這孩子剛剛失去父母,作為孩子的嬸嬸,可憐的小彼得“唯二”的親人,梅就恨不得時刻都陪著她可憐又年幼侄子。 并不是每個人都生來富足,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是有著太多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得已,而多數的不得已都是因為“缺錢”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