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親爹 第10節
政事堂 紫袍男子坐車回到政事堂,就已經緩過來了,下了車,紫袍男子對侍衛道謝,然后悠悠進了院子。 進了院子,兩位宰相正在廊下吃飯,看到紫袍男子,忙招招手,“馮相,快來,剛擺上菜?!?/br> 紫袍男子,馮相笑著走過去,“不夠意思啊,本相還沒到,你們菜就上桌了,幸虧本相來得及時,要不你們豈不都吃完了?!?/br> 年紀比較大的鄭相笑道:“誰知道你什么時候從宮里出來,萬一你在宮里吃了,我們等著你,豈不是挨餓?!?/br> 另一個年輕一些的崔相也笑道:“快到晌午了,你居然沒在宮里蹭完飯再回來,馮大相公,這不像你的風格??!” 馮相笑著給自己倒也杯茶,“本來想蹭的,不過突然聽到一件事,想回來告訴你們,所以本相特地決定回來吃?!?/br> 兩宰相還以為馮相在和他們逗趣,都好笑地問:“哎呀,什么大事啊,還勞你特地回來告訴我們?” 馮相喝了一口茶,“陛下六月移駕汴京祭天,到時本相監國,二皇子會出宮到樞密院參知政事?!?/br> 兩個宰相還沒察覺,“哦,陛下決定去汴京祭天啊,不是什么大事,不是每年都去么,咱們政事堂按慣例準備就好了……等等,二皇子要出宮!” 兩個宰相瞬間面色大變,尤其鄭相,蹭得一下站起來,動作之利索,渾然不像七十歲的老頭。 “嗯,到隔壁樞密院?!瘪T相點頭。 鄭相瞬間搖搖欲墜,往皇宮飄去,“陛下,您祭天怎么能不帶老臣呢,老臣萬分思念陛下,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您??!” 鄭相一走,崔相也坐不住了,看看馮相,“馮相,那個……我……” 馮相一把按住崔相,“老崔,陛下一走,京城政務都壓在政事堂,我離不開你??!” 崔相淚流滿面,他也想走,他不想留! …… 馮相的話是在廊下說的,周圍有不少伺候的仆役,所以二皇子要出宮去樞密院的事,沒一炷香,整個三省六部就都知道了。 瞬間,整個三省六部包括樞密院,都亂了。 二皇子來了! 樞密院正副樞密使一聽到消息,當場差點暈了,然后就連滾帶爬跑進皇宮,找到陛下,聲淚俱下地說不舍陛下,請求跟著隨駕。 三省六部官員可沒宰相樞密使這種可以直接進宮的權利,不過這些人也沒閑著,皇帝既然移駕汴京,那肯定得有官員相隨,于是,凡是能找上關系的,都上竄下蹦地忙著找人往隨駕官員名單上插。 于是乎,等到下午馮相讓三省六部上報各部隨駕名單時,其名單之長,馮相都為之瞠目。 * 汴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1 書房,林風頭暈腦脹背著書,一邊背一邊暗罵黑霧。 那混蛋到底死哪去了,快出來給他鑒定一下曹刺史到底是不是他親爹??! 要不是親爹他撤了! 天天讀書傷不起??! 林風也不知道他爹曹刺史犯了什么邪,明明他都快十七了,已經過了讀書最好的年齡了,曹刺史還一副想讓他讀書考進士的架勢,更可怕的是,曹刺史還天天只要有空,就來choucha他功課。 明明曹刺史自己都學問不好好不好! 好幾次被choucha時,林風都聽到曹刺史照著書都念錯字。 每一次,林風都真想問問曹刺史,您自己讀書都這個瞎樣了,為什么還非要兒子讀書呢! 可惜,林風不敢問,雖然曹刺史逼著他讀書,可他知道曹刺史是好意。 林風長嘆一聲,所以,還是繼續讀吧! 不過好在最近幾天曹刺史突然忙起來了,聽說是要忙著準備接駕,好像是這次來得人太多,汴京的官宅不夠用,他爹曹刺史就忙著帶人騰地方去了。 林風瞬間覺得輕松了許多,心里吶喊: 陛下,你快來吧! 你來了,我爹忙著接待你都沒空逼我讀書了。 歐耶! 第12章 曹刺史要知道自家“兒子”在想什么,哪怕不是親生的,只怕也上手開揍。 這兔崽子,知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忙! 其實自從京城把這次皇帝移駕的消息傳到汴京,曹刺史就已經提早開始準備了,先是把汴京的行宮修正一番,又給陛下要帶的兵馬預備出軍營,再加上陛下可能帶來的隨從官員住處,總之,剛開始時,曹刺史還是處理得挺得心應手。 畢竟皇帝以前幾乎每年都來,只要按照慣例,再每年添點新花樣就行。 可等到京城政事堂的正式詔令傳來,曹刺史卻傻眼了。 這次隨駕的官員……怎么這么多! 曹刺史打開隨從官員名單,一眼,居然沒看到頭! 粗粗數了一下,好家伙,隨從官員人數竟然有幾百之多。 曹刺史當時就震驚了,這次皇帝是帶了半個朝廷來? 要不是這詔令上確實寫著是來祭天的,曹刺史都差點以為皇帝是要來遷都的呢! 不過緊接著曹刺史就慌了,這么多人來,住哪??? 汴京雖是洛陽的陪都,夠大也夠繁華,許多官員也在這有私宅,甚至品級高的還有官宅,可這相對于這幾百官員,還是遠遠不夠。 那剩下的官員,尤其品級比較低的官員,該安置在哪? 曹刺史只好立刻派人去清理城中空余的官宅,當然這肯定不夠,曹刺史沒辦法,只得把汴京周圍幾個驛站也清出來,甚至還包了城中幾個大客棧。 而這官宅、驛站、客棧很多都是有人住的,突然清理,少不得一番扯皮,如此一來,曹刺史的工作量簡直成倍的增加。 曹刺史一邊焦頭爛額地給這些隨從官員準備安置地方,一邊在心里問候京城政事堂的那位。 這次的事,不用問,就知道是京城政事堂那位搞出來。 那位肯定又是看今年大豐收,心疼百姓了,才把皇帝和大臣折騰來汴京的。 說來這皇帝和大臣來汴京祭天,說是祭天,其實有識之士都心知肚明,就是讓皇帝和軍隊能找個理由移駕陪都汴京。 洛陽雖然是幾朝古都,周圍也沃野千里,可即便這樣,做為一個駐扎十幾萬大軍的國都,周圍的糧食也很吃緊,所以每年,每逢夏收秋收后,各地糧食收上來,各地官員就得征召勞役,運到京城。 而北地糧食運輸,主要靠京杭大運河,由京杭運到汴京,然后再由汴京,組織勞役陸運到洛陽。 眾所周知,水運省力,陸運艱難,汴京離洛陽不過三百里,可這三百里的陸運,卻比京杭上千里的水運還要艱難百倍,所以每到大豐年,政事堂那位,都鼓動皇帝帶上京城十幾萬張嘴,到汴京溜溜,以減輕京城周圍百姓勞役之苦。 只是,這卻苦了他這個汴京刺史,每年要伺候這么一大幫子人。 曹刺史真想給那位說: 我給您征一萬勞役,把糧食送去,您別天天折騰皇帝來了好不好! …… 六月中旬,皇帝攜百官,領左右衛八萬大軍,移駕汴京。 汴京刺史領陪都眾官員,迎于城外。 行宮中 “曹鄶,這次朕突然帶這么多人來,忙壞你吧!”皇帝在主位坐下,笑著說。 曹刺史忙上前,“陛下御駕能幸汴京,是汴京上下期盼已久的,臣和汴京諸位屬下能得以見陛下圣顏,再忙也只有心里高興的份?!?/br> 皇帝聽了笑道,“你這小子,朕要問別人,別人鐵定都說不忙,你小子倒是會順桿子爬?!?/br> 曹鄶父親和皇帝登基前曾一起領過幾次兵,也算有幾分袍澤之誼,曹鄶小時候還經常見還是大將軍的皇帝,所以也不和別人一樣怕皇帝,反而笑道:“陛下問臣忙不忙,臣忙著準備迎接陛下,陛下素來不習慣咱們這些下屬欺瞞您,臣又豈會欺瞞陛下?!?/br> 皇帝聽了哈哈大笑,“你小子,還真和你爹不一樣,你爹曹老將軍多穩重啊,你小子咋都當上刺史了還這么滑頭!” “臣這性子,陛下還不知道,”曹鄶臉皮甚厚得認下滑頭。 皇帝被逗樂了,對旁邊的樞密使說:“看這老小子,臉皮忒厚,他都這么說了,朕要不好好厚賞一下他,哪能對的起他這么忙?!?/br> 旁邊樞密使知道曹家原來就是皇帝一派,笑著說:“曹將軍都討賞了,陛下是得賞賞,要不讓這家伙覺得陛下小氣,在背后說陛下,那可怎么辦?!?/br> “哈哈,他敢,”皇帝笑著罵了一句,然后看著曹鄶“你小子兩年前才當上刺史,也算升得夠快了,朕要升你,別人就該攀扯了,去把你家小子們叫來吧,讓朕瞅瞅?!?/br> 曹鄶一聽大喜,知道這是要蔭封他兒子,忙讓旁邊一個侍衛去傳信。 過了一會,曹鄶一溜兒子跟著侍衛進了大殿。 曹鄶本來正高興兒子今天說不定入皇帝眼,撈個蔭封,可等看到打頭的林風,曹鄶一驚,面色微變。 壞了,他忘了讓侍衛別讓林風來了。 只是林風已經進來了,曹鄶不好再說什么,只能期待皇帝別太注意到林風這孩子。 可這可能么? 林風快十七了,而曹鄶的幾個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光身高上,林風就高一大截,再加上曹鄶的幾個孩子有些隨爹比較黑,而林風面色如玉,又長得極俊,所以林風和曹鄶幾個孩子一站在一起,簡直是鶴立雞群,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因此林風剛一進大殿,皇帝就咦了一下,“這孩子誰家的,長得這么好?” 曹鄶只好硬著頭皮說:“陛下,這是臣的犬子?!?/br> 皇帝驚訝道:“你的,你什么時候有這么大的兒子了?” 都是武將,又家宴經常見,皇帝對自己臣子大體有幾個兒子還是略知一二的。 曹鄶欲哭無淚,只好扯謊,“陛下也是知道的,臣年輕時有些風流,這個孩子,臣也是剛剛知道,才認回來的?!?/br> 皇帝聽了,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朕說朕怎么不認識,原來是你老小子年輕時的風流債啊,好小子,你夠有種,你家夫人居然沒劈了你,還讓你認家來了?!?/br> 曹鄶尷尬地笑了笑,心道就是我媳婦認回來了的呢! 皇帝不由看向林風,想看清這老小子年輕時風流出的私生子長什么樣,結果這一看,皇帝不由愣住,這孩子好生面善,怎么看著有點眼熟。 皇帝不由招招手,“好孩子,來,過來,給朕看看?!?/br> 林風乖巧地走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