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bear熊寶
姜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了,在他剛剛來的時候長孫皇后就病了,但不知道從哪兒出現了一個老和尚讓長孫皇后去寺廟居住。 后來他去給長孫皇后把過脈,只是身體虛弱并不致命,提議讓她回宮,但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都不同意,堅持要在寺廟住十年才行。 而長孫皇后不在宮中,管理后宮的就是韋貴妃,這些年韋貴妃對宮中眾人還是很好的,大家出身,在宮中身居高位又備受恩寵,她也沒必要做那些腌臜的事情。 三個月之前韋貴妃生產的時候就險些難產,好不容易孩子生下來了,三個月之后又出現了這樣的事情。 公主滿周歲的時候皇上賜封號,記憶中這個公主至死仍是六公主,只有小名沒有封號。 在送永河出宮之后,姜巖來到韋貴妃宮中,看到了已經退了燒熟睡著的六公主。 暗中把了把脈,對于她的病情有了了解,如此一來他心中也就有數了,不管記憶中那一株天山雪蓮是否還是會被李世民給生病更嚴重的昭陽,對于他這個六meimei他能救還是要搭救一下的。 多謝太子來看望小六。韋貴妃滿臉的焦急,還要勉強維持著貴妃應有的端莊。 貴妃不必氣,我見六meimei身體好多了心中也能放心一二,如此便不多逗留了。姜巖施了一禮退出去。 六公主現在身上的熱度是退下去了,但過不了幾個時辰還會升上去的,不管怎么說這么一直燒下去都沒有好結果,姜巖直接去了御藥房。 只要方子對癥,不一定非要用天山雪蓮才能治病,用尋常的藥材也是一樣的。 整個御藥房的御醫都忙了一.夜,現下三公主和六公主都已經退燒了,他們也能夠休息一會兒了,但還沒等睡著呢,姜巖又來了,連忙起身相迎。 參加太子殿下。 眾御醫行禮問安,姜巖也不和他們多廢話,直接說道:月余之前去寺院看望母后,和大禪師探討佛道,順便探討了醫術,剛剛我去韋貴妃公主看望了六meimei,知道了她的病情,我現下寫一藥方,眾位御醫看看,能否一用。 請太子賜教。院首把姜巖領到桌前,備好紙筆。 姜巖快速寫下藥方,諸位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是,不然也不會進宮成為御醫,這藥方有用與否,你們一看便知。 院首自然也是知道六公主病情的,而作為御醫,是否出對癥下藥一看便知。 姜巖寫下的這藥方他們從未見過,但藥材都是尋常藥材,只是這些搭配下來,想來應該是會有效果的。 殿下容稟,從這藥方上來看,確實能夠治療六公主的病情,但六公主日剛滿三個月,用藥方上的這些劑量,是否是有些太過了? 這就要看你們的了,根據六meimei的情況酌情減少就是了。藥量減少了,只不過好的慢一些而已,并不會影響藥效。 第299章 唐朝公主的哥哥 皇寺之內,長孫皇后帶發修行,自從來到寺廟修養之后,每日都要在佛像前誦經兩個時辰,以保佑大唐海晏河清,子女夫君順遂如意。 本就是大家小姐出身,在加上身為皇后本就是端莊典雅的,現如今又在佛寺修行多年,長孫皇后氣質典雅,同時又有一股超凡脫俗,仿佛隨時都會飛天成仙的縹緲之感。 眼見長孫皇后誦經出來了,雯煙過來扶著,娘娘,大公主來了,正在廂房等著娘娘呢。 永河怎么這個時候來了,不年不節的?長孫皇后心中疑惑,但她還是很想念女兒的,讓侍女扶著回到廂房。 路上聽雯煙說了皇宮發生的事情,韋貴妃的六公主,和剛剛接進宮沒多久的三公主都病了,大公主對外是為meimei們祈福才來佛寺的。 母后,永河好想你。 永河迫不及待的沖過去抱住長孫皇后,這里不是皇宮,她們也不是公主和皇后,就只是一對普通的母女而已。 永河和長孫皇后說著她這幾日在宮中的感受,還有因為昭陽進宮,宮中各人對她的態度。 你大哥說的對,如果你這時候和昭陽過不去,反倒會惹得你父皇的訓斥,你要是不喜歡她就當她不存在,不管如何她母親就只是一個浣紗女罷了,也是越不過你去的。 長孫皇后溫柔的說著,莫說昭陽的母親已經亡故了,就是沒有去世,被皇上接入了宮中,毫無背景的浣紗女也是無法和長孫氏一族相提并論的,更何況昭陽呢,她所能夠依仗的也就只有皇上和太妃的寵愛而已。 永河點點頭,她不是不懂那些事情,自從大哥和她說過之后她也就不糾結了,只是現在見到了母親,她心中委屈這才發發牢sao而已。 好了,既然你來佛寺是為了你的兩個meimei祈福的,從明日開始你便和我一同去佛堂,今日.你出現早早的休息。 知道了母后。 永河乖乖應下,既然都已經來到佛寺了,當然要去拜佛了,而且這次她打算和母后在一起的時間多一些。 在皇宮當中,御醫們因為給六公主用了姜巖的藥方,病情好了許多,病情還給昭陽用了同樣的藥,但因為昭陽到底年紀比六公主大一些,御醫們用藥也更加大膽了一點兒,故而昭陽很快就好了,六公主則是拖了月余才徹底好起來。 這日,李世民讓人來傳話,讓姜巖去韋貴妃宮中。 姜巖想著可能是因為他給御醫院的藥方,果不其然,到了韋貴妃宮中李世民對他一陣嘉獎,韋貴妃也是連連感謝。 姜巖說著氣的話,本來一起都很好,卻不層想李世民在說完之后一聲感慨:當時御醫和朕說,昭陽和小六的病很嚴重,都需要天山雪蓮入藥才行,手心手背都是rou,是你給朕解決了這件事兒。 父皇過譽了,兒臣不過是恰好懂一些醫術而已。 姜巖看向韋貴妃,果然見她臉色已經變了,李世民是一國之君,無論妃子還是孩子對于他來說都是附屬品,他不需要注意任何人的看法。 現在他說手心手背都是rou,但是很顯然他選擇了昭陽,因為國庫當中僅存的一株天山雪蓮,早就被送到昭陽宮去了。 韋貴妃當時不知道,但是現在六公主的病情已經好的差不多了,長孫皇后去皇寺之后她管理后宮多年,不可能不知道。 李世民并沒有看出來韋貴妃臉上有些僵硬的笑容,或者可以說他根本不在乎他的妃子是否因為他的舉動而有所不滿,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就算是皇上讓一個人死,那也是賜死,君主的賞賜,是要謝恩的。 但不得不說,韋貴妃的表情管理還是很到位的,不到三秒鐘她就已經恢復如常了,讓人上了司膳房新做好的菜肴。 陛下,之前因為小六病著,臣妾擔心不已無暇顧及昭陽公主的事情,現下小六病好了,昭陽身體也痊愈了,臣妾便準備給昭陽準備教養mama,讓她學習宮中禮儀,陛下以為如何? 自然是好的,昭陽她雖出身民間,但到底是朕的女兒,既然身為公主,就要有公主該有的修養。李世民很贊同韋貴妃的做法,他也理解之前因為六公主的病韋貴妃沒時間忙昭陽的事情。 每當這個時候,李世民便能夠想起有關于長孫皇后的諸多好處來,無論何時后宮都能夠治理的井井有條,從來不需要他過問。 姜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剛剛他可看到了韋貴妃眼眸當中一閃而過的陰寒,把教養昭陽的任務交給她的人來做,恐怕昭陽也學不到什么真正有用的東西吧。 不過這就不是他該關心的事情了,再說這皇宮當中也不是韋貴妃一個人說了算的,還有郭太妃在呢,皇上對她很是孝敬,記憶中她幫了昭陽很多。 李世民和姜巖沒有在韋貴妃宮中呆多久,直接回了勤政殿,姜巖和李世民說了他的計劃。 再過不久就是科舉考試了,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這個世界雖然與唐朝正史有許多的不同之處,但科舉制度卻是差不多的。 你說你想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你確定嗎?李世民上下打量著他這個兒子,已經十四歲了,身為大唐太子,已經開始接觸朝政了。 不只是我,我還想要讓永河,清云一起。姜巖說道。 這話更令李世民驚訝了,如果說只有姜巖自己去參加科舉可以說是為了增長見聞,同時也能夠考驗自己的能力,那永河和清云去干什么? 這兒就只有我們倆個人,你和父皇說實話,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沒有怎么想啊,就只是想著身在皇家,不管男兒還是女兒都要比旁人更加優秀才行。他的確什么都沒想,現在想那些事情還為時尚早,就只是提了一個小意見而已。 李世民倒是沒有覺得姜巖說的有問題,身在皇家無論男女都是從小接受高端教育,自然是要比尋常人家兒女更加優秀一些。 永河只有十歲,清云也才九歲而已,你先去,明年再讓她們參加也是一樣的。李世民沒有別的想法,只是覺得永河和清云年紀還太小,去的話如果沒有答好,他這個做父皇的臉面也沒地兒放了。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姜巖也不怕李世民言而無信,反正他是會記著的。 三日之后,李世民命人去佛寺把永河接了回來,并且親自安排了先生教授她和清云。 至于三公主昭陽只有七歲,四公主五公主只有六歲,六公主還不到半歲,她們都還不著急。 對于姜巖的能力李世民還是很有自信的,作為他唯一的皇子,從小就是很多個先生教的,文韜武略,治國之道都有學習,并且表現的還都很好。 與此同時,在佛寺當中的長孫皇后也聽說這件事情了,她離宮多年,但到底還是有些根基的,對于皇宮發生的事情她只要想知道就能夠知道。 姜巖這么做她不知道是因為什么,但她知道她這個兒子不是傻子,這幾年開始接觸朝政,更是展現了非凡的一面,現在既然敢提出來去參加科舉考試,那就一定有十足的把握,斷然不會是一步壞棋的。 娘娘無須為太子殿下擔憂,殿下已經長大了,都可以為陛下分憂朝政了。雯煙遞過來一杯茶說道。 長孫皇后點點頭,隨后一聲嘆息,都是我身體不好,以至于巖兒已經十四了,還沒有商議親事。 太子殿下神采非凡,長安城里的姑娘哪個不是爭著搶著想要得到殿下青睞的,娘娘無須擔憂。雯煙安慰道。 長孫皇后卻不能就這么放心下來,按照大師當年所說,她還要在佛寺里面呆四年多的時間,到那上她兒子已經十八了。 想了想,長孫皇后寫信給李世民,和他一起商議此事。 姜巖還不知道他的婚事就要定下來了,現在他一心都在忙著科舉考試的事情。 他準備秘密的去參加科舉考試,避免引起轟動,等成績出來了之后再公布身份就是了。 除了姜巖之外,李世民還找了好幾個宗族里的人,男子女子各有三人,都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最本質就是從民間選拔人才,不讓朝中官職都落入世家大族之人的手中,是現在世家弟子當中有人參加,當那些學子考的比他們好的時候,能夠更大的激發那些學子們來參加科舉的信心。 所以李世民只是在開考之前十日通知了那些宗族子女,至于他們能否通過考試,考的怎么樣,那就只有看他們平時的積累了。 姜巖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也不理會他們能否通過,他是對答如流,寫文章的時候下筆如有神,歡歡喜喜的完成了試題。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剛剛出了考院之后,李世民身邊的人便來叫他,將他帶到了勤政殿,所看到的就是李世民面前放著一堆的畫卷,郭太妃和韋貴妃也在,正一臉笑意的看著他,讓姜巖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今日朕找你來,是為了你的婚姻大事。李世民在姜巖進來之后便開門見山的說道,你母后因病身居佛寺多年,但依舊掛心于你的婚姻大事,朕便找來了郭太妃和韋貴妃,從世家女兒當中挑了一些優秀的,你也來看看,喜歡哪個自己去和郭太妃說,請她為你安排。 姜巖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竟然會來的這么突然,這么快速,他才只有十四歲啊,就讓他娶媳婦兒? 父皇,兒臣尚且年幼,此事不妨延后兩年再議?他不是拒絕娶親,事實上在這一次次穿越小世界的時候他也是娶過親的,只是他對于娶親沒什么興趣,能托一時是一時。 然而很顯然,在場的所有人都把他的推辭當成了不好意思,韋貴妃笑著說道:陛下只是讓殿下先看看,就算立馬定下來,太子大婚籌備各種事宜沒個一年半載的也成不了,各種事情加起來,成親怎么著也要兩年之后,只不過現在定下來而已。 一切單憑父皇母后做主,兒臣沒有意見。 姜巖知道無論他說什么,這幾位都有說辭來對付他,索性就什么都不說了。 果然他這話一說出口,這幾位都露出了滿意的模樣。 這些都是郭太妃和韋貴妃挑選出來的世家適齡女孩兒,但你的婚姻大事還是要讓你母后過目才行,不過也不著急,等盂蘭節的時候讓韋貴妃帶領著各府女眷前往佛寺進香,到時候也就見到了。 此時交給臣妾必須盡管放心,臣妾一定會安排妥當,讓皇后娘娘見到這些女孩子。韋貴妃笑著應下。 給太子選太子妃這樣的事情,韋貴妃做好了是理所應當,做不好就會招來很多的非議,但她還是愿意往好了去做,只因她是貴妃卻做著皇后應該做的事情,這對她來說就已經是最好的了。 盂蘭節是七月十五,還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這段時間之內不會給他定下來是哪一家的姑娘,姜巖心中有了主意。 深夜,姜巖□□而出離開皇宮,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后他就一直練武,沒有修為無法修煉,但他武功還是不錯的。 直接□□而出來到佛寺,但他不是去找長孫皇后的,而是去找有關于當年給長孫皇后治病,讓長孫皇后去佛寺將養身體的和尚濟清大師。 姜巖之前跟這位濟清大師有過接觸,根據骨齡初步判斷,濟清大師已經有了上百年的年歲,但看上去就仿佛五六十歲一般,甚至胡子還只是花白,沒有變成雪白一片。 濟清大師,晚輩是有一事想要請濟清大師幫忙的。 姜巖來的時候濟清大師還沒休息呢,他也不墨跡直接說道。 濟清大師仿佛知道姜巖要來一般,緩緩開口說道:殿下與佛門有緣,如若不是出身皇家,而是許身佛門定然能夠傳揚佛法,普度眾生。 大師過譽了,不過我此次前來正是我的婚事。普度眾生什么的他從來都不強求,有能力做更好,沒有能力的話他絕不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