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結婚[快穿] 第54節
* 姜桃下午四點多鐘就坐車到了市委大院外的站點,本以為自己早到了,沒想到宋躍岷到的比她還要早,已經拄著拐杖站在路邊等了。 她快速跑過去挽住了他的手臂,還刻意控制了力度,生怕撞到他的腿。 “你怎么來這么早,等多久了?冷不冷?” 宋躍岷笑著搖頭,摸了摸她的絨線帽,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烤地瓜。 姜桃的眼睛亮了,接過問,“哪里的啊,我記得附近沒有賣這個的?!?/br> 宋躍岷伸手捏了下她的臉頰,順滑中帶著一股冷感,他不動聲色的移了下位置,幫她擋住了風口。 “去市場買的,你不是愛吃這種細長條的嗎,車就快來了,趕緊吃?!?/br> 市場離家要走一刻鐘,這么冷的天,他腿腳不好,還特意過去給自己買地瓜,姜桃真想抱著他親一口,可周圍有人,公共場合得注意分寸,只要以目傳情,剝開地瓜皮后先送到他嘴邊。 “恩,第一口給你吃?!?/br> 眼神里大有你不吃我就不吃的“威脅”,宋躍岷拿她沒辦法,低頭咬了一小口,姜桃這才高高興興的享受美食。 “對了,我今天接到了電話,文化局讓你下周一去報導?!?/br> 今天周四,下周一就是三天后。 姜桃點頭,“好,三天剛好夠我找我個房子?!?/br> 宋躍岷蹙眉道,“你什么時候找,我跟你一起,你一個人我不放心?!?/br> 這世上雖然好人多,但壞人也不少,何況她還這么漂亮,宋躍岷更不放心。 姜桃本想說不用,看到他的表情后又改了說法,“行吧,那就周六,我們約好時間地點,到時候在那里碰頭就好?!?/br> 宋躍岷攬著她的背點頭,“好,都聽你的?!?/br> 他一直注視著她的臉,吃飯的樣子尤其可愛,像小時候家里養過的一只貍花貓,專注又愉悅,仿佛做著什么重要的事。 姜桃吃了一半后將剩下的遞給了宋躍岷,“我吃不下了,你幫我解決?!?/br> 他毫不在意的幫著解決。 車來了,兩人坐上公交,這個點車上難得有空位,不過沒有緊在一起的,兩人挑了一前一后的位置坐下,等半道姜桃身旁的乘客下車后,宋躍岷換到了她旁邊。 姜桃靠在他肩頭,兩人手拉著手享受著難得的親密時光。 臨近春節,夜校的課程也進入了尾聲,除了上課外還有摸底考試,姜桃跟宋躍岷都屬于班里的優秀學員,對考試從來不怵,考完后提前交卷。 姜桃住的地方較遠,宋躍岷先陪著她坐車回去,然后再坐車返回,飯也來不及一塊吃,通常在路邊買幾個包子或者燒餅。 雖然只是普通的rou包或者蔥油餅,以為店家料足實在,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姜桃開著玩笑說,“等我搬到市里有空的時候還能上街賣吃的,冬天賣茶葉蛋、蘿卜絲餅、麻花之類的肯定生意興隆。 現在市場已經逐漸打開,允許個人生產經營,也不像之前沒有票據什么都買不到。 雖然只是玩笑,但姜桃越來越覺得可行,計劃著租房時一定要租那種鬧中取靜,靠近街口、商業中心的。 這個只要肯吃苦、肯動腦就遍地是黃金的年代,她可不能白白浪費。 宋躍岷到家時已經八點多鐘了,付娟和宋建隆都在客廳等他。 “躍岷,我不是讓你最近不要去上課嗎,你看你每天回來這么晚,我跟你爸都不放心?!?/br> 付娟雖然話里帶上了丈夫宋建隆,但其實宋建隆并沒有那么擔心,以前兒子腿不好不大出門,現在既然可以走路了,獨自出門也沒什么不可以,這么大的人總歸知道如何規避危險,但他也不會當著兒子的面拆妻子的臺。 宋躍岷的回應是,“沒什么不放心的,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象牙塔里?!?/br> 付娟被兒子一句話噎住也沒法子,又提到了姜桃的事。 “我知道你們還在聯系,但我要說的是,讓我接受這么一個兒媳是不可能的,你不在意名聲我跟你父親卻不能不在意?!?/br> 宋躍岷輕笑著點頭,“好,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但我也表達過自己的態度,絕對不會放棄,如果年后你們還不同意,我們直接結婚?!?/br> 付娟簡直拿她沒辦法,想說什么又怕說出來傷了母子情分,宋建隆倒沒妻子那么生氣,開口說起了工作的事。 “你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我都看過,有的內容寫的不錯,現在市委辦公室要一個文筆好的年輕人,你要是愿意我就舉賢不避親幫你爭取?!?/br> 宋建隆之前從來不肯利用自己的關系幫兒子找工作,怕別人說他以權謀私,但現在兒子確實有這方面的才能,腿也好了大半,這才有了今天的話題。 第七十二章 從理智上來說, 能去市委工作是個很不錯的機會,但從情感上而言,宋躍岷不愿就此接受。 一是父母還沒有接納姜桃, 他希望以后的人生能夠靠自己的能力給姜桃幸福,而不是借助于父母的力量。 二是頂著市委書記兒子的名號進市委, 無論他工作能力如何, 都將擺脫不了身份上的桎梏。 綜合各方面冷靜思考后,宋躍岷婉拒了父親的提議。 “爸,以后的路我想自己試著走, 這份工作很好, 但跟我未來的規劃有出入?!?/br> 夫妻兩都沒想到兒子會拒絕, 付娟的臉色尤其難看,畢竟“知子莫若母”。 “難不成因為我們沒同意你跟小桃,你就不肯接受我們的安排了?市委的工作多難得,多少人擠破頭想進,等你做出成績,保不準能往上提?!?/br> 在政府單位,給領導寫材料從來都是晉升良梯,又有宋建隆在,前程不說似錦也絕不會差。 一個家庭的發展靠的是幾代人的努力,在夫妻倆看來,宋躍岷能子承父業進體制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媽, 這是我的決定,跟小桃沒關系, 您對她的偏見太大了?!?/br> 宋建隆攔住妻子的話頭說,“這件事不急著定論,你再考慮考慮, 年后給我確定的答復。不過我有一句話,機遇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切勿因小失大、因噎廢食?!?/br> 說完宋建隆就上樓,付娟雖然生氣,但到底沒再說,嘆了口氣跟著丈夫一起走了。 姜桃跟宋躍岷約好周六一起找房出租,文化局附近剛好有一片住宅,屬于鬧中取靜,兩人相攜著走在石板路上打聽。 “這位嬸嬸,請問附近有租房的人家嗎?” 這樣問了七八個人,才有個大娘給他們指路,說有個小院空了幾間屋,讓他們去問問看房主愿不愿意出租。 姜桃感激的道謝后,順著大娘的給的地址跟宋躍岷一起去找,最后停在了一扇朱紅大門前,鏤空的院墻內還能看到一株開的正艷臘梅。 姜桃對著地址問,“丘堂路72號,是這間嗎?” 宋躍岷提議,“敲門問問看吧?!?/br> 說著,他扣手敲了三下,而后站在石墩旁靜靜等著,很快屋里就傳來了詢問的聲音,聽著像上了年紀的老人。 “誰???” 姜桃揚聲回道,“你好,我們想租房,請問您家有多余的房間出租嗎?” “吱呀”一聲,院門打開了,門后是一位頭發銀白的老奶奶,穿著青色緞襖,長的慈眉善目,頗謹慎的打量他們。 姜桃笑著說,“婆婆,打擾了,我們想租房子,有位大娘說您家有空余的房間就來問問?!?/br> 老奶奶見他們面容和煦,眼神清正,特別是宋躍岷拄著拐杖,看著也不像壞人,這才卸下防備,虛點了下頭。 她往院里看了眼,回頭跟他們說,“進來說吧,站門口不合適,家里就我們老兩口?!?/br> 姜桃一聽這話就知道有戲,真不想租的話在門口就能一口回絕。 兩人跟著老奶奶進了院子,煙灰色的石鋪地板,墻角有臘梅、桂花樹,還有一個大魚缸,養了幾條紅鯉。 屋子有三面,朝南的三間,東西朝向各一間,屋檐下的綠色盆栽給隆隆冬日添加了朝氣的色彩。 老奶奶一路帶著他們到了堂屋,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正靠著椅背看書,茶幾旁放了個火爐,既能烤火又能溫水,一舉兩得。 看到他們進屋,老爺爺移開鼻梁上的老花眼鏡,一臉疑惑的問,“這兩個小同志是干什么的?” 老奶奶請兩人坐下后才跟丈夫解釋,“是來租房的,我請他們進來坐坐?!?/br> 老爺爺“哦”了一聲,又將眼鏡戴好繼續看書,仿佛他們的到來無關緊要,沒有任何多余的含義。 老奶奶顯然習慣了丈夫的行為,笑著給兩人倒了熱茶才問,“你們是小兩口?” 姜桃跟宋躍岷笑著對視了一眼后回道,“婆婆,我們現在正在處對象,要租房的是我,我之前住郊區,剛在市內找了份工作,往返太不方便了,他也不放心,這才想著租房安置?!?/br> 老奶奶點頭,“原來是這樣,那你父母放心你住在外頭?” 姜桃輕笑著解釋,“我父親去世,母親也改嫁了,這幾年都是一個人生活,‘一人吃飽,全家不愁’?!?/br> 老人家顯然沒想到會聽到這個答案,目光也變得更加慈愛起來。 “這樣啊……那你還真是個挺可憐的孩子?!?/br> 老奶奶親切的問,“你是在哪工作???” “我面試上了文化局的翻譯,下周一正式就職?!?/br> 老奶奶的神情微微詫異,連“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老爺爺都合上書看了過來。 “那時真是巧了,我家老頭子以前就是做翻譯工作的,你是哪個語種???” 姜桃也沒想到竟然這么巧,隨意找的房子就有這樣的緣分,或許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我應聘的是德語翻譯,阿公是什么語種?” 老奶奶拍著丈夫的胳膊笑著說,“他年輕時在法國留過學,會法語、英語、意大利語,不過最精通的還是法語?!?/br> 有了共同的就業方向,雙方的關系無形中親近了許多,老奶奶問起了姜桃和宋躍岷的關系,例如結婚的打算等,姜桃將這個問題的回應交給了宋躍岷。 他說,“我們準備年后結婚?!?/br> 老奶奶感慨,“那快了,現在已經十二月底,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星槿私K成眷屬’,還是年輕好啊?!?/br> 閑聊了十來分鐘終于進入主題,老奶奶最終同意將東面的廂房租給姜桃。 “我們老兩口都愛清凈,本來是不樂意租的,但我看你性格文雅,也有眼緣,彼此做個伴挺好。那屋里東西都齊全,等會兒你看缺什么自己準備?!?/br> 姜桃感激的應下,雖然只租一間廂房,但東廂離老兩口的屋子最遠,又有花壇隔著,相當于獨立的存在。 “謝謝婆婆、阿公,我一定會好好愛惜房子不會亂來的?!?/br> 老奶奶和藹的笑道,“這我是相信的,雖然咱們今天剛見面,但我看人從來不會錯,你們兩都是挺好的孩子?!?/br> 既然房子可以租,姜桃自然得問租金的事。 “這個不急,我們都有退休工資,不缺錢花,你搬過來就當給我們解解悶,這院子里已經好久不熱鬧了?!?/br> 姜桃一聽這話就知道老兩口是有故事的人,但交淺不言深,她也不方便一上來就問,在看老奶奶的邀請下一起看了房子。 東廂房收拾的很干凈,家具齊全,有三十坪左右,除了臥室外還能隔出個書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