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北戎
書迷正在閱讀:課后補習(師生)、被前男友騙去拍A片(h)、阿姐(骨科np)、似婚(軍婚 離婚后 高H)、綠帽老公他也重生了(1V1,校園H)、人外開心書、地球第一狂仙、穿書拿下了反派大人、離婚后傅先生每天都來糾纏我【H】、離婚無效:前妻,無處可逃!
冬雪十七,眼看著臨近年關,程府上下一片喜氣洋洋。 這是靜無出嫁后過的第一個年。此時快到了數九隆冬的時候,她早早吩咐下去,給府中下人分發了新棉衣,炭也給得足足的。再過兩日就是冬至,她正交代下人準備祭拜祖先的香燭、祭品,程暻那邊便派了身邊的小廝來傳話,說他今日有要事在身,要晚些回府。 平日里,程暻與同僚喝酒應酬也是有的,靜無也沒多想,便繼續看賬。 幾個時辰倏爾過去,快到了叁更天,程暻還沒回府。靜無一個人躺在架子床上,心里總覺得不安穩,翻來覆去了許久才有了幾分睡意。半睡半醒間,她感覺有副溫熱的身體將她緊緊抱住。她扁了扁嘴,嗅著男人熟悉的體香,在那寬厚的懷抱里蹭了幾下,終于沉沉睡去。 第二日,邊關傳來消息,北戎人進犯邊境,邊關守將毫無防備,竟連失兩城。 靜無彼時正在繡荷包,小丫鬟低著頭,期期艾艾地說,天子聽聞此事龍顏大怒,欽點了程暻出征北戎,此時已經領兵出京了。她手猛地一抖,繡花針便扎在手上,淡青色的緞子被染上了一團暗紅色。她垂著眼睛,用力擠出手上的血珠,對丫鬟說道:“把剪子給我?!?/br> “夫人……” 丫鬟欲言又止,就看到靜無冷著臉,將已經繡了一半綠竹的荷包剪成稀巴爛。 到了晚上,靜無只吃了幾口東西,便放下筷子。她臉上冷得像掛了霜,瑞嬤嬤見了,也來勸她:“夫人且消消氣,仔細身子啊。正所謂‘軍情如火’,分毫延誤不得……” 她還沒說完,就被靜無打斷:“好,你們都向著他,全是我無理取鬧就對了!” 她眼眶發燙,話一說完,便暗自后悔,自知是遷怒于人了。見瑞嬤嬤低頭站在下首不敢說話,深吸口氣說道:“嬤嬤先去休息吧,留我一個人呆會兒?!?/br> 等瑞嬤嬤退出去,她的眼淚就啪嗒啪嗒地落下來。 什么軍情緊急?便是她一個女子,也知道“叁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率兵出征這種大事,哪是一朝一夕能定下的? 她哭了半宿,帶著委屈睡下,第二天醒來便頭昏腦脹,心知自己絕不能在這個時候病倒,趕忙叫人又請了大夫。一副湯藥下肚,靜無身上發了汗,覺得精神一振,又開始有條不紊地處理府中事務,仿佛真將程暻的事忘在腦后一般。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大乾朝的習俗,每年的冬至這天,都要享祀先祖,并為來年祈福。程家嫡系子嗣不豐,又經歷了馮貴妃之禍,如今幾乎只剩了程暻一人,寥寥幾個族人都是遠得不能再遠的旁支了。靜無是正兒八經的嫡支宗婦,儀式便由她主持。 家祠中青煙繚繞,擺著叁牲、果品與美酒。靜無已提前齋戒沐浴,換了一身新衣,讀完了長長的祭文,帶著程家族人緩緩下拜。祭祀之后,花廳已經擺了席面,眾人用過飯,熱鬧了一回才各自散了。 忙過了冬至,程府的下人心里都松快了許多。還有一個半月就是新年,靜無又大方地賞了下人們一個月的月銀,叫他們自去置辦年貨。瑞嬤嬤見她好像心情不錯,試探地說:“夫人,老爺那邊……” 靜無手中一頓,筆尖的墨就洇了出來。又寫壞了一張紙,她氣憤地鼓了鼓臉:“嬤嬤不要提他!” 瑞嬤嬤沉默:看樣子,這是還沒消氣了。 靜無一連十幾日悶悶不樂,有人就提議道:不妨到廟里祈福,也順便散散心。靜無心中一動,第二天就輕車簡從去了妙善庵。 她離開兩個多月,妙善庵仍是老樣子。師父慧明師太仿佛憔悴了一些,拉著她的手,連聲問她出嫁后過得好不好。靜無眼中微熱:“我還好,只是現在才得空回來,害師父擔心了?!?/br> 幾個師姐聽說她回來,也紛紛來看。靜無問道:“怎么靜覺不在?” 大師姐靜貞回答:“你離開不久,她也被家人接走了?!?/br> 靜無點了點頭,心中有些失落。 轉眼就到了除夕夜。靜無才一睡醒,上夜的小鬟青杏就湊過來,和她說了好幾句吉祥話。靜無恍然記起今日就是大年叁十。 丫鬟們嬉鬧著貼春牌,靜無也起了興致,叫人裁好紅紙親自寫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捷報隨雪飛梅上,蹄花染香到春頭”。她這些天日日練字,書法又有了些進益,舉著對聯越看越喜歡,叫下人貼在正院里。 用過了晚飯,幾個貼身丫鬟陪著靜無坐在房中,圍著小火爐打絡子。往年這個時候,她應該和師姐師妹們熱熱鬧鬧地一起守歲,兩相映襯下,顯得這個新年過得更加沒滋沒味。靜無見那兩個年紀小的坐臥不安,頻頻看向門外,佯怒道:“看你們一個個的,心都要飛出去了?!?/br> 丫鬟們聽了,連忙正襟危坐,口中連聲說不敢。靜無捂著嘴“噗嗤”一笑:“行了行了,一年到頭也松快不了幾天,今天你們就出去玩兒吧?!?/br> 又轉過頭,對一旁的瑞嬤嬤說道:“嬤嬤也去,盯著她們一些。還有,別忘了囑咐好大家伙兒,夜里看好了燭火?!?/br> 瑞嬤嬤和幾個丫鬟應了,退出房里。靜無支楞著耳朵聽著她們腳步聲漸遠,叁兩步就到了床邊,向枕頭下摸去。 信封中央寫著“夫人莊氏親啟”,靜無小心翼翼地拆開,暖色的燈光下,她對著那信紙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波流轉,也不知是怨是喜:“才寫了這幾個字,我才不原諒你?!?/br> 年初二是“迎婿日”,即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定安侯府早早安排了人來請,靜無梳妝打扮完畢,看著首飾匣里一對對耳鉗就覺得頭疼。 她本已經打算好穿個耳洞,誰想到耳垂才消腫,又趕上程暻出征北戎,哪還有打扮的心思?她捏了捏耳垂,對著丫鬟說道:“耳鉗就不戴了,收起來吧?!?/br> 恰好小丫鬟白梨捧著木盒走進來:“夫人,您快來瞧。這是慶云恒記的伙計剛剛送來的,說是老爺出門前在那邊定做的呢!” ———— 首發:sんiLiцsんцщц.coм(shiliushu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