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感化徒兒[穿書]、[綜漫]撿到甚爾以后、[綜漫]我,反派、我的omega她跑了、姑娘嫁不得、[綜]魔法師的愿望、我撿垃圾能成寶、女屠戶與小嬌娘、絕美琴師和她的夢中情人、[犬夜叉同人]地獄陰謀師的伴侶
林如海對這件事經瑩玉還要緊張慎重,親自去選各種禮物,又再三叮囑:“你師兄傳授你技藝是得了青城道長的同意,所以在心里,你必須得將他當作恩師來尊敬。但同時,雖然他賜下功法,可畢竟尚未收你入門墻,倘或人家并不愿意,也不可強求,心中更不可生出怨懟之意。反而要更加尊敬他,感謝他?!?/br> 瑩玉忙點頭:“父親放心,青城道長愿意授藝便是大恩,女兒只有感激,如何敢怨懟?” 林如海還是相信自家女兒的品行的:“切記,尊師重道四字,不可輕忽?!?/br> 瑩玉起身聽訓:“女兒謹記?!?/br> 第二日,陸晉去了玄一觀,這一去便是整整三天,直到第四天才終于回來。 回來當天,就到了林家。這一次林家無人攔阻,他一到,就被請進門來。只是瑩玉一見他,就覺得古怪,怎么看起來,到像是受了打擊一般。 “師兄,可是發生了什么事?” 陸晉搖頭復又點頭,半晌搓了把臉:“今時今日,我方才知道,師父他老人家……” 瑩玉見他突的停下,越發不解:“師傅怎么了?” “師傅他老人家竟是我太叔祖?!?/br> “恩?”瑩玉眨了眨眼,半晌才反應過:“太叔祖?” 陸晉又揉了下自己的臉:“對,太叔祖。是父親的叔祖,要是從師傅這邊論,我比父親要高出好幾輩去?!?/br> 行吧,她知道他糾結什么了。不過,這真沒什么可糾結的:“師傅他老人家一百多歲了,輩份高些也正常。再者,都是出家人,俗世中的這些關系,想來沒人會去計較?!?/br> 陸晉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這個,本來是師傅,現在雖然多了一層關系,也還是他師傅。在他這里,更認的是師傅這個身份:“我只是突然想著,父親是不是早就知道,所以才會出家?!?/br> 瑩玉搖頭:“那不可能?!?/br> 陸晉卻覺得很有道理:“父親說是出家,但除了一些必要的清規戒律,又何曾真的超脫。除了那一身袈裟,半點也不像出家人?!?/br> “若只是為輩份這種事情,完全不必。師傅就是出家人,跟俗世里的后輩還論什么輩份?人家論的是道,是修行?!边@種事情不能去琢磨,所以干脆扯開了:“再者,別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陸伯伯很喜歡現在的生活?!?/br> 這一點,陸晉也無法否認,否則,他定會想法子,讓父親還俗,回家來。正是因為感受到他此時心態的寧靜祥和,快樂安然,所以這么多年才放任他在山上。便是舅舅偶爾提起,他也會替他攔了。 瑩玉又道:“師兄若是為此而苦惱,則完全不必?!?/br> 陸晉搖頭:“到也不全是為這個。就是這幾天,父親也去見師傅了,然后兩人吵了起來?!?/br> “恩?”兩人見了面瑩玉猜到了,不然也不會牽出輩份的問題:“他們為何而吵?”總不至于為了陸晉吧? “好像是當初師傅想收祖父為弟子,可后來祖父早早娶妻成家,不愿跟他踏入修行。就答應將自己的兒子給他當弟子,也就是父親。只是你也知,師傅收徒也是看緣份的。他與父親無師徒之緣,到是算出與我有緣。當時便說定,待我出生,就來收我為徒。父親當時年輕氣盛,跟師傅就斗了起來。此次見面,兩人沒幾句就吵了起來……唔,有些激烈?!?/br> 也是見著兩人吵架那架式,徹底顛覆了他對這兩位長輩的印象,因此才會恍惚。 瑩玉想象不出來兩人到底是何等激烈,才能讓陸晉如同驚了魂一般。但想想,好像也沒什么奇怪。誰沒年輕過?誰也不是天生看破紅塵的。尤其是陸父,也曾少年意氣風發,也曾高中狀元,打馬游街,何等瀟灑驕傲? “師傅和陸伯伯還好吧?” 跟瑩玉說了一會兒話,陸晉心情好轉了許多,“都精神的很。師傅說,他跟師兄過來,主要是為了參加我們的婚禮,這段時間都會在玄一觀。咱們什么時候過去都可……” “師兄何時有空?!彼约喝フ也坏降胤?,總要他領著的。而且拜見長輩,自然趕早不趕晚。 “我當然隨時有空?!?/br> 瑩玉自是不信這話的,“那便明日吧,師兄趕了一路,十分辛苦。你且先去歇一會兒,吃了飯再回。晚上好好歇著,明日咱們再出發?!?/br> “聽師妹的?!?/br> 等用了晚飯,送走陸晉,瑩玉跟林如海報備出行時間,這才回院休息。 瑩玉出門自然不像陸晉,騎上馬就可以直接出發。她出行,城內多乘轎,出城多是馬車。不只如此,趕車的,身邊侍候的人都要跟著好幾個。雖不是浩浩蕩蕩,但也有些拖家帶口的意思。 一出了城,瑩玉就讓本跟她一車的李嬤嬤去后面的車上,讓陸晉上車。 今兒一見,她就知道,這人昨夜必定沒合過眼。 “我瞧師兄眼下青黑,昨夜怕是沒休息好。左右眼下的路我也是熟悉的,師兄不若先在車里歇一會兒。到了護國寺附近,我再叫你?!?/br> 陸晉這些日子到是習慣了這般作習,且在山上時,好生睡了幾覺。此時待在瑩玉身邊又哪里睡得著,卻又合不得就此離去,減了兩人獨處時光,便歪在一邊,半合著目。 瑩玉不欲吵他,便沒其他動作言語,只思索腦海里儲存的各種知識。 一時只聽得車輪轆轆,到也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