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殘疾暴君 第11節
不得不說系統出品的綠豆很是頑強,在寒冬臘月都堅強地冒出了芽芽來,想來沒過多久就能夠給少年添道菜了。 畢竟長時間不吃蔬菜,不利于營養均衡嘛。 姜小圓收集食物的任務,在昨天的竹鼠加持下,終于往前推進了一點點。 她想到了很多種吃竹鼠的辦法,但是因為調料少得可憐,她也只能想想罷了,幸好少年的廚藝非常好,不至于讓廚藝白癡圓因為這種事發愁。 她掰掰手指算了算,五皇子扔進來的竹鼠有五只,各個都很肥,只可惜建章宮沒有東西可以喂養它們,姜小圓只好先把它們都料理了,用雪堆保鮮也不容易壞,看樣子隔天吃一只,吃上十天是沒問題的。 少年的健康值在這幾天的休息下,也漸漸地恢復到了4。他的傷口在愈合,也不再反復發燒了,傷寒也有了痊愈的跡象,雖然仍然虛弱得很,但好歹有了些起色。 姜小圓想到了原著里少年就是在這次傷了根基、變得病懨懨的,于是一直想要給他補補身子,今天就狠狠心,從系統商城里面用5積分的巨款換了些紅棗,打算這幾天每天都給他用紅棗燉rou湯喝,補補氣血。 不說把他的底子補回來,至少不能讓病人營養不良啊。 于是一大清早起來,她就張羅著給少年熬rou湯。 少年已經漸漸開始習慣了偏殿里另外一個人的存在。 大部分時候姜小圓都像只小蜜蜂一樣忙來忙去,一會兒去收拾東西,一會兒去看看隔壁的大棚菜。 也只有少年心理素質極好,在她瞎忙活的時候從來不添亂,只是安安靜靜地看書。 幾天前姜小圓就已經發現了——少年翻來翻去的都是同一本書,那書本又破又舊,字跡也因為年代久遠,有些模糊了。 只可惜商城現在還沒有解鎖到書籍,姜小圓就想著打起來了隔壁宮的太妃的主意。 這幾天她再也沒有禍害太監處的床板和吃的了,只是仍會風雨無阻地繞去隔壁的安心堂,今天也不例外。 姜小圓是想要借書的,可她覺得必須要先要和這里的主人打好關系,交情不攀好,她也不好意思長期找人家借書。 安心堂住著的正是靜太妃,當年也是盛寵一時,只可惜小產后便失寵了,先帝死后便一直住在這個偏僻的安心堂。她看著不過三十出頭,性子溫和,除了彈琴看書,她還喜歡侍弄各種各樣的花草。 只是現在雪還沒化,春天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她不能帶好看的花給太妃,就四處去找好看的石頭。 靜太妃是個講究人,侍弄花草的時候,對于擺放其上的石頭也很有講究,比方說牡丹就不能配礫石,深色的麥沸石也不能配小茉莉……更不用說靜太妃還喜愛小盆景,有特色的盆景石更加不好找。 只是她到底只是個太妃,宮里養花處早就不往她這里送東西了,她既不能出宮,也使喚不動外面的太監,哪里能講究得起來呢?往往修剪著花枝便忍不住嘆氣。 姜小圓囊中羞澀,就每天挑著外面好看的石頭撿著給人家送過去。 不得不說,姜小圓的審美還是很不錯的,一天一天地送,送的次數多了,自然就引起了靜太妃的注意。 靜太妃以為是只調皮的貓,次數多了,也忍不住莞爾。 在深宮中寂寞,她難免起了逗弄的心思,于是在那只小貓咪時常放石頭的地上,給她放了一盤油炸小魚干。 姜小圓今天去的時候,就看到了地上的小魚干—— 雖然總覺得哪里怪怪的,但是計劃通,太妃肯定知道她要換東西的意思了。 她其實挺饞小魚干的,并且還偷偷摸摸咬了一條走,然后堅定地推開了這盤酥脆小魚干的誘惑,將《資治通鑒》的第一冊 放在了上面。 她將自己今天撿到的漂亮石頭擺在了邊上,魚干盤子被推得遠遠的,自認為這個態度就很明顯了。 不要小魚干,要換書看! 咕嚕嚕冒泡的rou湯熱氣騰騰,整個偏殿都充盈著濃郁的rou香和紅棗香味,讓人覺得溫暖無比。 少年突然間道,“陳端一會兒過來的時候,躲起來?!?/br> 只是少年的叮囑沒有任何回應,少年微微一頓,抬起了頭來。 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rou湯勺子沒人攪拌了,那只小妖怪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她在忙什么呢? 姜小圓才剛剛從安心堂出來,就注意到了今天的宮中有些熱鬧過頭了,就連他們這片知名的冷宮地界,都人來人往的,似乎都忙得很。 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觀察了一會兒才從幾個路過太監的對話當中得知:原來是端王陳端要回宮了。 陳端行二,是二皇子,早就在隨軍之前被封為端王。 陳端去年年中就被皇帝派去隨軍了。 或許是吃過了秦家軍的虧,永嘉帝很有把陳端培養成為一代馬上皇帝的意思,早早就把人送去了軍營,打算將他好好歷練、打磨一番。 根據姜小圓從小說里面看到的內容,陳端在軍營里確實學了點東西,但是更多卻在和白月光上演暗戀的戲碼,正事倒是沒干幾件。 《捧嬌》是本古早味很濃的言情,和后來其他的小甜文很是不一樣,男主走的是心有白月光、追妻火葬場的路線,經常有長得和白月光相像的女配跳出來虐一虐女主角。 而這篇狗血言情的開頭,就是端王無意中在接風宴上驚鴻一瞥,見到了和白月光神似的女主角開始。至于廢太子這個反派角色之前的劇情,大部分都出自端王的回憶當中。 姜小圓心中詫異——等等,男女主見面的不就是這次的接風宴吧? 此時宮中上下都在為端王的接風宴做準備,建章宮里的小太監都被借走了不少人手。 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加看熱鬧,姜小圓飄到了建章宮的宮墻上,晃著腳丫子捧著臉看陳端一路打馬過去。 因為這一次戰役勝利,永嘉帝龍心大悅,不僅賞賜了許多珍寶,還特許陳端騎馬入宮,這是很高的殊榮,足以見得皇帝對他的喜愛。 只是陳端到底不是皇帝,不能從正門打馬進去,就從西直門駕馬而入。 姜小圓疑心這個人是不是故意的——明明有更熱鬧的東直門不走,非要走冷清破落的西直門,剛剛好打馬從他們建章宮過。 姜小圓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覺得自己真相了。 果然,不多時就有一個一身騎裝的青年打馬而過,驚起了一陣驚呼聲。 姜小圓還是第一次見到男主角——縱然是驚鴻一瞥,仍然能夠看出來氣宇軒昂、很有男主范兒。 但是單單論美貌的話,卻是要比暴君遜色不少,大概是陳端的衣著不凡,襯托得他整個人看上去人模狗樣的。 但是要是同樣的衣服被少年穿在身上…… 雙標狗·圓捧著小臉蛋仔細想了一下,嗯,肯定要帥上一百倍。 姜小圓滿足了一下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就回去了,還有點兒失望。大概是陳秋的長相已經到了天花板,讓她自然對主角有了期待,誰知道男主還沒大反派帥呢。 原著當中的女主角被虐得死去活來都要跟著他,她還以為男主一定帥得驚天地泣鬼神呢,沒想到其實很一般般嘛…… 為了迎接端王凱旋歸來,熱鬧的宮宴如期舉行,不僅有朝中的大臣、更有無數皇親國戚,可以說汴京體面的、夠格的人家都到了,熱熱鬧鬧地為陳端接風洗塵。 禮部已經開始準備封太子的典禮,但凡消息靈通一點的,怎么會不想著上趕著巴結這位新太子呢? 雖然姜小圓挑剔陳端沒有秋秋帥氣,但在汴京無數的男兒當中,他已經算是個頂尖的好相貌了,更是汴京城無數佳麗的春閨夢里人。 而汴京豪貴們早就已經開始盯上了端王典禮后的太子妃人選了。這一次也不管容妃娘娘的態度如何,汴京城里數得上名號人家,都帶著適齡地小娘子們進了宮。 不管是西門還是東門,都是車水馬龍,一直到了快入夜了才好一些。 相比起外面的熱鬧,建章宮就顯得有些寂寥。 外面發生的事情姜小圓無從得知,倒是少年在她回來后提醒了她,讓她一會兒保持安靜,姜小圓才知道,原來陳端竟然要來見少年。 她仔細回憶了一下,小說里倒沒有寫這一段,又等了半天沒見到人來,她就沒了興趣,屁顛屁顛去了隔壁的耳房里面倒騰自己的蔬菜去了。 用建章宮的耳房改造的“大棚”成效甚好,姜小圓陸陸續續地東找找、西補補,將耳房收拾得有模有樣,溫度不算高,卻也吹不到外面的寒風,完全不會凍死苗苗。 她從靜太妃那里偷師了一點兒侍弄花草的手藝,便想要學習靜太妃的漚肥方式、弄點兒肥料,只是她才剛剛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就聽得到了外面的腳步聲。 “端王到!” 有些尖銳的太監通傳聲傳來,姜小圓一個不穩,摔進了豆芽里。 此時并沒有人注意到,耳房的窗邊探出了一個頂著一根豆芽的小腦袋,正在鬼鬼祟祟地往外看。 第13章 請罪折子 建章宮荒草從生,遍地蕭瑟,早就不復當初的熱鬧與氣派。這也是陳端幾年來第一次踏足,竟有一種恍然隔世之感。 他帶的人并不是少,幾乎是一進來就將整個建章宮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黑甲衛兵,將本來蕭條的建章宮襯托出了一些肅殺的氣氛。 姜小圓不想給少年添麻煩,乖乖地在暖房躲起來不吱聲了。 兩個人談話的時間并不長,約莫是一炷香的時間后,陳端便離開了,也帶走了他那群黑鴉鴉的侍衛。 姜小圓有點好奇他們倆講了啥,只是她在偏房愣是沒有聽到,于是這會兒人一走,她就跑去找少年了。 少年正對著書桌,不知道在想什么。 書桌上面擺著一個小匣子,里面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應該是端王送來的。 端王不說多么恨少年,至少也是對立立場上的,這好端端地送少年東西,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么? 姜小圓躲在角落里,隔著空氣戳了戳少年,用木炭寫到,“怎么回事呀?” 少年轉過身看向地上,那雙漂亮的丹鳳眼微微彎起來,無聲地笑了笑。 少年很少笑,其實他笑起來非常好看,眉梢的寒意如冰雪消融、春水拂面,姜小圓都看呆了。 卻聽到少年道,“明天會有太醫過來幫我看診,開心么?” 很少笑的人突然露出來了這么溫柔的一面,姜小圓呆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少年在說什么——陳端會幫他請太醫過來看診?! 小團子本來是躲在茶杯后面的,此時也開心極了,小臉蛋紅撲撲的,眼睛里面都是亮晶晶的小星星,她連忙在地上寫道:“太好了!太醫肯定有辦法的!” 少年已經漸漸習慣了她缺胳膊少腿的字,以他的聰明,不用看她畫的小人都能猜到她的意思,那雀躍的心情從字里行間透出來,少年都忍不住彎了彎嘴角。 說件讓她開心的事,就連桌子上的筆墨紙硯的事情都忘了問了。 當然,少年并不打算告訴她。 陳端來找他當然是有事需要他做,至于請太醫,其實是件不怎么劃算的交易。 少年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是在此刻看著地上畫著的雀躍小火柴人,他覺得或許這筆交易也是有些可取之處的。 陳端找他的原因不難猜,他需要少年給皇帝寫一封請罪折子。 當年的事情稀里糊涂,外人并不知道個中真情,難免有舊臣拿此事說嘴,端王也煩不甚煩。 且容妃至今未封后、陳端又不是長子,非嫡非長,偏偏還有一個被廢的中宮所出壓在上面,他想要自己更加名正言順,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陳秋。 少年早就料到了會有這么一出。其實寫與不寫也沒有那么重要了,畢竟陳端被立太子早就是不可逆轉之勢,此番這封折子,大約只能起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 陳端承諾給他請太醫,也會在當了太子之后照拂一二,少年并不在乎陳端提出的條件。 一開始不想寫,只不過是少年不想提及逝去的親人;只是后來他欠了人情,又多受人照拂,再為了這種無謂的尊嚴堅持,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他本來是不怎么在乎自己的身體,可生平第一次有人如此緊張,他卻沒有辦法和以前一樣糟踐這具身體了。 他已經到了這番田地,欠了人的還不起,至少不能再拖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