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書迷正在閱讀:愛上爸爸的情人怎么破、我喜歡的人都要倒霉、定制女友[GL]、臨時同居GL、[綜漫]宇智波家的超能力者、禁止越界、[綜漫]審神者每天都想死、[斗羅]我在斗羅搞科研gl、成為神王就和冥府聯姻[希臘神話]、[綜漫]我真沒想加入鬼殺隊
也不是每一個修行人都這樣,這個群體的構成很龐雜,什么人都有。 但是被書版葉白衣這種“模范修行人模式”吸引來的,一般而言都是我上述說的這種人,一個“理想案例”。概念化的修行人。 一直想拿起某個東西,飽受折磨,最終沒能拿起來,他忽然就明白那東西他拿不起來。 想要的東西拿不起來,拿得起來的東西不想要。 哦!那么人間不值得。 葉白衣想明白了,不是他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的問題,于是干脆就走了,跑去享受最簡單的快樂。當一個無憂無慮的智障。 人啊,真不幸,生而為人,就是多了個腦子,多了顆心,這倆器官妨礙到他享受生活了。 果斷摘除。 《修行人》 (1)有個東西我拿不起來。 (2)論證這世上一切東西都不值得拿起來。 (3)我遺世而獨立,一手好牌往空中瀟灑一揚,躺在大街上打一個滾。 (4)我可以去世了,這世界我玩夠了。 你會發現驅動此人整個“告別紅塵”的東西,并不是頓悟本身,而是“有個東西我拿不起來”的那個執念。 中間迂回了一大頓,自欺欺人,都是為了逃避這個括號一。 永遠活在括號一的陰影之下。 …… 那么“鏡子”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在(1)和(2)之間。 當修行人想擴充他們的隊伍,讓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時候。 “你也想掙脫那份痛苦嗎?現在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一切東西都可以放下,因為你可以做一面鏡子?!?/br> “你的一切經歷都是鏡子里照出來的,但是你轉一個角度,它們就都沒啦!” “你想一想,人這一生是不是這個理?” “別懷疑了,你就是一面鏡子??!你做得到的?!?/br> …… 原來如此,所有東西都是鏡子里的虛像,好或者不好都沒有差別。 有些人就會產生這種光學意味上的傲慢想法,感覺自己真的做得到,但其實他在做什么,他只是開始對一切都淺嘗輒止,拒之門外了。 這世界是不是虛像我們不知道,但他把自己給弄成了一個虛像。 --- 葉白衣在原著番外里似乎達到了某種境界,說是他一切皆空了。 那個狀態我其實是知道的,它其實并不難,但是有點奇怪。 因為什么都不想拿起來了,所以感覺怪怪的,沒有必要。 朋友問我:“你是怎么從這個狀態里出來的?”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就是覺得沒必要??!” 朋友:“……我還以為你突然發現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成功突破人生新境界?!?/br> 那真的沒有什么感覺。 五感衰退能有什么感覺,只是覺得奇怪。 我:“……這個狀態一旦你知道能達到,就覺得沒意思了,反而覺得連人都沒做好,干嘛不做人?!?/br> “我有一個瞬間覺得修行人都是神經病,自己覺得閉目塞聽是美,那完全是因為自己長了太多的耳朵和嘴?!?/br> 說真的,人終究不是鏡子,可以模仿鏡子,但是沒必要。 真要變成一個物體,那時間空間都沒什么意義了。 在虛無之中停留一刻,或者停留一生,沒有任何差別。 保持這個狀態,停止這個狀態,都毫無意義,如果腦子還有幸在運作的話,只是想不斷冒出問號。 五感,大腦,心,靈魂,這些東西究竟為什么而生? 你被賦予了這個東西,有沒有思考過它們為什么生在你身上? 為什么替它們感到抱歉,為什么急著剝離??? 為什么不是跟它們和解?????????? 生物書上描述了人從智人一路進化,腦容量一直在增大。 這難道其實是一個退化趨勢? 莫非……人終究會無法適應逐漸增長的智力,而因此滅絕??。。。。。。?! 生物競賽人覺得不應該??! 物競天擇,我們走到這個地方,它應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才對。 它一定是有著某種道理的。 而有的人居然參悟不了,一定要通過暴力摘除一些部分,譬如七情六欲,來解決眼下的問題。 還覺得變成鏡子很美,很了不起。 我后來感覺很氣憤,愚弄人的玩意,人類總是能創造出一些特別的方法,讓自己能夠在自殘的同時,更好地欣賞他們自己。 可能這就是叛逆吧,保持一個人類的狀態就這么難受是吧,可真是難倒了這一批一批人。 一個一個都只知道扛著火車逃跑。 就這也叫欣賞簡單的快樂,縮在殼子里生怕被人剁掉尾巴。 別人摑他尾巴一下,他自己就掏出刀給剁掉了,理由是如果不及早剁掉,就會被更多的人摑。長痛不如短痛。 ……那么要不摑一下他腦袋,他是不是也會掏出刀給剁掉? --- 上面這段主要是告訴大家,鏡子具有可cao作性,但毫無意義。 它確實是修行人所追求的某種道,但是它就像是胡蘿卜拴在驢的前面,只有得不到它的人才會一直努力,而越努力越得不到,它根本就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