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山 第203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年代虐文里甜蜜蜜、最強系統之超腦兵王、顧少蜜寵小甜妻、鳳歸巢:相女有毒、【無限】如何在逃生副本里抱大腿(NPH)、夏日戰役(青梅竹馬)、【快穿】渣女她每天都在火葬場、替嫁謀愛、家里養了個億萬總裁、五術傳人
何總管很快就把這事稟報給了薄春山, 可這件事實在不對,夫人出門不可能下人不知道, 問過所有守門的, 得出的結果都是沒見著夫人出門, 那人是怎么不見的? 找人總要有個源頭,可這人不見的實在蹊蹺。 這種事以前薄春山也不是沒遇見過, 他下意識就想到了齊永寧。但并沒有證據指向這事是齊永寧干的, 他只能一邊讓府里人再到府里找, 一邊帶著人出去找。 臨近傍晚時, 一個乞丐給薄春山送了封信。 信里只說顧玉汝在他手里, 他沒有惡意, 只想出城。這下傻子都知道對方是誰了, 就是齊永寧。 其實之前一行人剛出現在街面上,就已經有人報給了薄春山,實在是這一行人很扎眼,動用了兩輛馬車,車旁還護持了七八個大漢。 確定顧玉汝在馬車里后, 薄春山就一直帶著人遠遠綴在后面,一直到出城后,另一輛馬車先離開,又走了這么久,車停下來后,他才帶著人趕上來。 “幸虧你沒事,不然我追到北晉去,也要把他抓出來剝皮抽筋!”薄春山拳頭捏得咔咔直響,顯然是怒極。 “他以后大概也不會再出現在我們面前了?!鳖櫽袢曷杂行└袊@道。 “那可說不定,你以為南晉真會這么容易就放他跑回北晉?” 見她露出疑惑之色,薄春山才說怕她出事,也是怕把齊永寧逼急了,所以他一直壓著沒讓人輕舉妄動,如今顧玉汝既已完好無事,康平帝派來的人已經追去了,齊永寧就算多番手段拖延,也不可能走太遠,說不定等他們回去后就能收到齊永寧被抓的消息。 顧玉汝卻不以為然,齊永寧的手段她是清楚的,他若是沒有十足的把握能逃出去,不會這么設計。還有南晉這可有不少北晉的暗樁和探子,幫他逃離應該不難,只是南晉這若是追得緊的話,他逃回北晉這一路上大概要受不少罪。 當然,這一切都和她沒什么關系,她現在要回家了。 . 回去的路上,顧玉汝才說她是怎么在自己家里失蹤的。 聽說是通過密道,薄春山倒也不詫異,因為他和顧玉汝一樣,也想到十多年前肅王謀反那次,明明人已被圍困在肅王府,卻離奇逃出應天出現在潁州那件事。 當時所有人都沒想明白怎么回事,但若是王府里有密道通往外面,就能解釋得通了。 顧玉汝說了那個小院的大概位置,薄春山說這事不用她管了,他來處置。 一直到快下午,薄春山的人才找到那個小院,并通過顧玉汝所給的大致方位,也就是聚星閣下面那座假山,以及通過小院那條密道的盡頭確定方位,找到了密道的入口。 這入口設計得極為巧妙,是一處人會經常經過那里,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利用人心理上的盲點,有點類似當年在定波縣,有老百姓挖地窖,把地窖的入口設計在大門處那樣。 入口位置是大致確定了,但他們根本打不開。最后還是薄春山從工部找了個老工匠來,才找到開啟的機關。 密道確實如顧玉汝所想,是建在那座假山之下,這地方還兼具藏人藏物之用,辟有幾間密室,之前齊永寧見顧玉汝,就是在其中一間密室里。期間想通過密室通往密道,還要經過幾層機關,總之等兩邊打通時,外面天已經黑了。 只能說人心里若是有鬼,又或是怕死,能想出的手段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瑣事不提,康平帝也知曉薄家發生之事,不光他派人過來表示慰問了一番,僖皇貴妃也派人來了。 大致上,從宮變結束到目前為止,從表面上來看,康平帝對薄春山薄家的態度,一直沒什么可指摘的。當然也可能是他一直忙著清算安國公那些人,暫時顧不上這些。 …… 因為宮變,今年的上元節自然是無人問津,甚至連民間都沒有大肆慶賀,只是草草了事。 一直到正月底,關于各家的處置才出來。 安國公府自是不必說,從安國公到他那幾個兒子,俱是斬首示眾,其他家眷以及未成年男丁則是流放。武安侯等一眾從謀者,性命雖保住了,但一律是抄家流放的下場。 這一次康平帝展現了鐵血手段,很是殺了一批人,尤其是跟著安國公他們逼宮的那些將領,康平帝殺的最多的就是這些人,相反武安侯這些人沒被殺,反而只是被抄家全家流放。 也許康平帝知道與死相比,這樣的懲罰對他們才是最嚴重,也許康平帝是在警告那些中高層的軍官將領,跟著逼宮,也許別人不會死,但你們一定會死? 誰也不知道。 但因為康平帝這一番手段,應天著實風聲鶴唳了一陣子,幾乎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有人被處置,自然也有人被封賞,在這次宮變之中,站在康平帝這邊并效忠于他的,幾乎都得到了封賞。 廖聞和左青都升官了,一個晉了指揮使,一個晉了指揮同知。他們這次可不光是關鍵時候未背叛康平帝,之后還兩人聯手制住了常建德和馮簡,在最關鍵的時候拿下了玄武門,所以升官是必然。 而有一個人,所得到的封賞是史無前例的,那就是薄春山。 他被封王了! 鎮海王! 須知異姓封王在哪朝哪代都極為少見,能異姓封王者無一不是功高蓋世,戰功赫赫之輩。當然這里指的是活的異姓王,死后追封的不算。 其實按照薄春山的功勛來看,他早已足夠被封爵。在這里就要說說這個封爵的制度,一般文官是不能被封爵的,武官才可以,文官掌權,武官享爵,所謂加官進爵,加官指的是文官,進爵則是武官。 武官立下赫赫戰功,便可按制進爵,一般身上有爵位的,都是祖上或者父輩立下了赫赫戰功,才能萌蔭后輩子嗣承襲爵位。 而薄春山這個人吧,其實出身的路子有點野,從他一開始做縣典史,他算是文官,但典史不入流,他真正入流有品級是做了巡檢使,這么算他又算是武官出身。 等到以后做了水師提督,明明掌的是兵權,偏偏提督算是文官,總兵為總兵官,提督節制總兵官,這是朝廷一貫的做法——武將領兵,文官節制,這么來算他又是文官。 可恰恰是文官,才不好處置。 前面也說了,文官掌權,武官享爵,按照薄春山這個功績,這個升法,該如何給他升官?再往上升,一個大都督是至少有的,但康平帝早有撤掉五軍都督府的想法,你總不能前腳給人封個都督,后腳給人撤了。 那么只有進兵部了,兵部尚書為正二品,左右侍郎為三品,提督是從一品的官銜,做尚書就不是升官而是降級,而且兵部尚書是康平帝的人,也算有功勞的——平時幫著康平帝對抗五軍都督府。 所以不合時宜,不合時宜。 加官也不太合適,正一品的官銜其實都是加官,都是虛職,例如三太三少,可現在關鍵問題是實銜,總不能把功臣弄回京,封個散官虛職擱哪兒,以后世人將如何看待自己? 所以當時召薄春山回應天,康平帝最頭疼的不是別的,恰恰是怎么安置他。 這邊還沒頭疼出個結果,那邊又出了宮變,這下全天下都知道薄春山在宮變時立了大功,現在又該怎么封? 封無可封! 但誰都沒想到康平帝最后竟會直接給出個異姓王。 . 接到圣旨時,不光薄春山懵了,顧玉汝也有些懵。 但如此大的殊榮,宣旨太監還站著呢,只有趕緊上前跪下接旨。 太監宣讀完圣旨后,親手將薄春山扶了起來。 “真是恭喜鎮海王,賀喜鎮海王了,如此大的殊榮,也是鎮海王功高蓋世,陛下左思右想,不能虧待功臣,才會做下這一決定?!?/br> 這宣旨的老太監可不是平常人,他姓陳名榮海,乃康平帝身邊一等大太監,又掌著東廠,他來宣旨,足以見得康平帝看重。 “公公客氣了,這實在有些太意外。公公跟我進去吃杯茶水,勞你親自跑一趟,真是辛苦了?!?/br> 若是其他人邀他吃茶,陳榮海自然不會去,可這不是不一般嘛,兩人相攜進去了里面,一番交談吃茶之后,以陳榮海為首的幾個太監,俱都揣著厚厚的荷包回宮交差去了。 等陳榮海走后,薄春山非但沒有露出喜色,反而有幾分凝重。 見此,何總管也不好說慶賀什么的,忙呼退了下人,留老爺和夫人說話。 “竟然是封王?!?/br> 這實在讓薄春山想不到,他之前也想過這件事后康平帝會如何安置他,他甚至已經想好若是給他封官,他就辭去找個借口離開應天,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封王。 “其實這么辦也好?!?/br> 薄春山疑惑地看了過來。 顧玉汝道:“你有沒有想過,封了王后就不用再給你實授任何官職,畢竟已是封無可封的地步,也就是說不管是文官武將,你已經達到了外姓人能達到的最高位置。有了這個王號,你不需要再做任何官,以后等著安享富貴即可?!?/br> 薄春山開始還沒明白,聽到最后一句明白了。 王位雖好,但無實權,因為有官位,才能有實權。 “其實這樣也好,以后就當一個逍遙王,無權便不用卷入紛爭,想干什么干什么,他能這么做,也算沒虧待你?!鳖櫽袢曷杂行┻駠u道。 這個沒虧待算是一語雙關,即是說康平帝沒虧待薄春山立了這么多功,也是說明康平帝最終還是壓下了忌憚之心,選擇不虧待功臣。 之所以會封他王,即是讓天下人都無可挑剔,其實也是在變相暗示。 薄春山聽懂了,也聽明白了,露出一抹笑。 “你說的不錯,這樣也好?!?/br> 第184章 隨著各家的封賞到來, 應天也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畢竟權利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應天眾人看得最多的便是‘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有人塌樓,便有人起高樓, 無數人在這個地方因權利奏起一曲曲人生無常。 而這一次,無疑是異姓封王最惹人矚目。 哪怕薄家明明想低調, 也架不住一個個上門道喜的人, 實在沒辦法,總不能失禮失儀, 只能擺宴宴請賓客。 這算是薄家自打來應天后,第一次正兒八經擺宴。 而隨著薄家拉開序幕, 自然有無數人家跟上, 有些是跟薄春山一樣, 在這次里得到封賞的,不慶賀是怕扎人眼, 如今大家都開始了, 自然要隨大流。 隨著各家各府的各種宴起, 應天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 陽春三月, 正是一年最好的時期。 暫時把該處理的都處理了, 剩下的不好處理的是一時半會處理不了的, 康平帝也有閑心關心下其他事物了。 首當其沖就是封后之事和太子婚事。 潘皇后當日在坤寧宮自戕, 即使她不死,隨著安國公謀逆事敗,她也是被廢淪為罪民的下場。所以潘皇后的死并沒有替她保留尊嚴,她死后依舊被廢了后位,連皇家陵寢都不能入葬。 國不可一日無君, 自然也不可沒有皇后。 不過這一次群臣倒是識趣,沒有再提立后不立后的事,倒是康平帝主動提了,之后自然水到渠成,定下封僖皇貴妃為后的事。 其實想想也知道,太子都在那兒了,說明陛下的心思很明確,以前皇貴妃當不了皇后,是因為還有個潘皇后杵在那兒,如今潘皇后都沒了,自然也該晉后位了。 封后大典極為繁瑣,需要禮部做大量準備,一時半會也舉行不了,另一件事就浮到眼前,那就是太子婚事。 畢竟太子也到了該大婚的年紀,尤其皇家規矩繁瑣至極,從定下人選,到各種納征納吉的禮節和各種古禮,再到定下日子,籌備婚禮,時長可能達到兩年以上,這時候挑選太子妃正正好。 這邊宮里剛動了念頭,宮外各家各府私下快把這個消息傳遍了,有適齡女兒的人家俱都蠢蠢欲動。 太子妃啊,那可是未來的皇后,哪家不希望自家出個皇后?說不想的,那都是假話。 “陛下要給太子選太子妃了?” 廖夫人點點頭:“現在各家各府上都知道了,也就你成天不愛出去,所以不知道?!?/br> 如今廖夫人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丈夫升了官,又成了陛下倚重的心腹,她在外面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走到哪家哪戶都是受歡迎被奉承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