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山 第121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年代虐文里甜蜜蜜、最強系統之超腦兵王、顧少蜜寵小甜妻、鳳歸巢:相女有毒、【無限】如何在逃生副本里抱大腿(NPH)、夏日戰役(青梅竹馬)、【快穿】渣女她每天都在火葬場、替嫁謀愛、家里養了個億萬總裁、五術傳人
據他所言,其實像他這樣的人很多,有些人是跟他有類似的經歷,還有一些單純就是為了好處,又或是本身就是大晉人,后來流落海外成了海盜,被人收買到大晉替人引路。 這也是這一次倭寇為何能大面積襲擊大晉沿海一帶的原因之一。 王龍在倭人里,也是屬于地位很低的那種,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這一次倭國有很多將軍都派了人來大晉,似乎和大晉的某位大人有什么交易。 而他們這一行人,其實也不是流竄過來的,而是幫田川大人探路。 至于這位田川大人是誰,王龍也說不上來,只知道是倭國某位將軍的手下,來大晉是有大目的。 所以他們這一行人為了隱藏行蹤,一路過來也不是見人就殺,見物就搶。 當初會夜襲那個小村子,是為了找個落腳地,誰知被當地村民發現了。至于后面去鎮上搶掠,其實是這群人里總有人抱怨沒吃沒喝也沒女人,小狼君為了安撫他們,他們才出去了一次。 卻沒想到會被人順著找到藏身之地。 還有走的那個石田,是回去報信的,等石田回來時,應該就是后續的人馬進入定波了。 . 民兵團抓了幾個活倭寇,活的! 這個消息轉瞬間就傳遍整個定波縣。 為了安撫民眾,也是為了讓所有人積極抗倭,錢縣令和薄春山商量了一下,決定把這群倭寇拉出去游街示眾。 到了當日,整個縣里說是人山人海都不為過。 幾個倭寇戴著沉重的木枷,十幾個衙役民兵走在前后兩側。 這木枷極為沉重,一個竟有幾十斤重,枷在脖子上,哪怕是身體還算強壯的倭寇,走起路來也是搖搖欲墜,只是不一會就精疲力盡,只能拖著腳走。 他們倒是不想走,可衙役和民兵們手里都拿著鞭子,若是走慢點,一鞭子都下去了。 無數的爛菜葉、臭雞蛋朝倭寇們打去,有些沒帶什么能扔的東西,就沖上去吐痰吐唾沫,還有人從家里拎來夜壺,對著倭寇們們就澆了過去。 這些行舉非但沒讓人鄙夷,反而圍觀的百姓都拍手叫好。 因為他們都聽說了,這伙倭寇不是人,不光進了一個鎮子殺傷了好些人,還占了一個村,把那個村的女人都禍害了,還殺了不少人。 “畜生!” “都該死!” “聽縣衙說,這里頭還有個‘漢jian’,生為大晉人,竟然給倭寇當狗腿子害大晉人,這種人最該死,活剮了他都不解恨!” “我看誰敢當‘漢jian’,讓我知道誰要是跑去當漢jian,老子掘了他祖宗十八代祖墳,還要把他龜兒子捏死!” …… 街才游了一半,這幾個倭寇已經不行了,也就只剩了半口氣。 可停下來并沒有讓他們解脫,反而是噩夢,無數人沖上去對他們拳打腳踢。打完了,衙役過來疏散人群,拖著繼續走。 如此往來幾次,已經有人斷氣了,但游街還在繼續。 街角處,齊永寧遠遠看著那游行的隊伍,俊眉微蹙。 今天是三月初三,他夢里定波城破的日子,可如今城卻沒破,反而是一伙倭寇被抓到,百姓的狂歡,倭寇的噩夢。 是誰改變了這一切? 是那個叫薄春山的男人? 如果城沒破,薄春山還會死?如此一來,他的打算…… “永寧,走吧?” 是齊彥。 今天城里這么大的陣勢,他們自然也出來看熱鬧了。 父子二人回到家。 齊彥面現猶豫為難之色:“永寧不走不行?這里畢竟待了這么多年,齊家的祖祖輩輩都在明州在定波,如今要是去那北方,我……” “爹,必須要走?!?/br> 頓了下,他又道:“齊家和多個北方官員都有牽扯,若只是這樣也就罷,法不責眾,誰也沒想到朝廷會鬧成這樣。偏偏主枝為我說親,之前和李家有過往來,李大人又是我座師,如今他已越過淮水投靠肅王。 “肅王在北方起事,淮水以北的大量城池早已淪陷,朝廷卻因倭寇之事,腹背受敵,分身不暇。聽說朝廷已經決定聚集兵力攻打潁州了,到那時候想走也走不了,不管之后是打是和,齊家也就罷,我與李家牽扯如此深,恐怕是為難?!?/br> “而且主枝那邊,也覺得我們遷往北方為宜?!?/br> 如今這局勢,誰也不知道日后會怎樣,肅王善戰,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若是有一日肅王打過來了又該怎么辦? 所以明州齊家權衡之下,正好齊永寧又和李顯耀有這么一層關系,不如就讓他去北方投靠李顯耀,投靠肅王。 是時不管是南晉贏也好,還是北晉贏也罷,都能替齊家保留一份香火傳承。 齊永寧沒說的是,其實李顯耀在臨走之前也派人聯系過他,讓他可以考慮前往北晉。 李顯耀的意思非常明顯,肅王成立了北晉,如今百廢待興,要建立起一個朝廷,必然需要棟梁需要人才,齊永寧去北晉的前途絕對比留在南晉大。 且對方言語之間也透露出,若是他愿意前往北晉,會把孫女嫁給他。如此一來,等于是將兩人捆綁在一起,李顯耀在北晉站得位置越高,越不會虧待齊永寧。 齊彥現在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不過為了兒子好,走就走吧。其實這陣子齊家已經在暗準備離開事宜了,只是到底故土難離,讓齊彥有所猶豫。 “那我們什么時候走?” 齊永寧想了想,道:“再等幾日,我還有一件事沒辦,等辦完就走?!?/br> 第101章 齊彥嘆了口氣, 匆匆離開忙去了。 平安從外面走進來,稟道:“少爺,顧姨娘請你過去用飯?!?/br> 齊永寧眉心微蹙。 不過也沒說別的, 站起來朝后罩房行去。 …… 后罩房 顧玉芳將齊永寧迎進去后, 又轉身來到門外。 “快去催催廚房, 耽誤了少爺用飯, 仔細你們的皮!” 翠萍忙唯唯諾諾應聲去了。 臨進門時,顧玉芳撇了安靜的東屋一眼,笑著走了進去,進去后也沒忘時不時發出陣陣嬌笑聲。 聽見西屋那邊傳來的動靜, 董春娥面無表情,卻捏緊了手里的瓷瓶。 她娘說的話在她耳邊盤旋著—— “她再是囂張又如何,生不出孩子, 一切白搭。這東西你用好了, 先絕了她的后路再說,至于以后, 還不是你想怎么收拾她, 就怎么收拾?” . 就在全城熱鬧的同時, 其實薄春山并不在城中。 他本就困擾其他鎮上的事不好辦,當日在流水鎮上的所見所聞, 給了他一些想法。 如今時間不等人,自然早辦好為宜。 所以今天這樣的日子,他反而沒在城里, 而是帶著人快馬奔赴各個鎮。 去了后,把當地能管事的幾家都召集齊了, 直接了當跟他們說養民兵要花銷的銀子, 可以找鎮民們攤派。 每家不能多攤, 不能強行攤派。除過這些,他們只需要保證一點,必須守衛好鎮子,不管他們是想什么辦法,用什么法子,必須保證這點。 哪怕到時候,真力有不逮,官府也不是不近人情,但倭寇若闖進鎮子,要死人就先從支起民兵攤子的人以及拿錢不干活的民兵死起。 畢竟拿人錢財,與人消災。 如果能辦到,就由他出面做主把組建民兵的事交給對方,必須保證整個鎮的民兵都是一條心,而不是各自為政。 不得不說,當薄春山這一番話出來,所有人都十分吃驚。 吃驚完后就是動心,確實薄典史所提的條件很苛刻,可這件事若是做下來,無疑利益也是最大的。 如果能得到官府支持來組建民兵,不光可以得到一大筆銀子(找鎮民攤派),同時還可以握有這支民兵隊的指揮權。哪怕日后倭寇走了,民兵隊解散了,可光這些日子攢下來的威勢,就足夠這輩子受用無窮了。 當然,前提是能辦到官府的條件,敢去應承這件事。 “不要抱著僥幸心,覺得可以先應下,以后再敷衍官府。不怕實話跟你們說,老子沒當這個官之前,就是個混蛋,官府拿律法治不了你們,老子能治得了你們,不信可以試試看看?!?/br> 薄春山這一番又是利誘,又是威逼,前腳耍官威,后腳匪氣十足。 他大馬金刀地坐在首位,身體前傾,左臂手肘放在膝上,那架勢那氣勢,真乃現世的活惡霸頭子! 其實能在鎮上當得起地頭蛇的人,怎可能對這個最近風頭正盛的民兵團長兼新任典史不熟悉? 哪怕沒見過人,也把這人的來歷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無他,說不定哪一日會打上‘交道’。 要知道典史在民間可有個渾稱叫四爺,因其在縣衙排行為四(前面分別是縣令、縣丞、主簿),故有此稱。 而這個‘爺’字,不光是個尊稱,也是說明百姓們除過縣太爺,最怕的就是這位爺。怎么沒聽說縣丞主簿,被人叫二爺三爺? 至于為何會怕,這還要細說。 典史掌管整個縣里的治安巡邏、緝捕稽查、囚獄刑名等事,自古以來但凡能跟這些牽扯上就沒什么好事,是升斗小民能抓得,地痞惡霸見了也膽寒。 有道是八字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典史就是小鬼里頭的惡霸頭子。 因其沒有品級,自然受朝廷管制少,又因其不是吏部銓選,很多都是在當地選用,而縣官到任后為了能掌控地方,多數都會選用那些所謂‘地頭蛇’來坐這個位置。 都是地頭蛇了,能是什么簡單人物? 那自然是爺,要供著的爺! 有這么一首十字令,將典史在地方上的威勢以及其作威作福,描寫得是活靈活現:一命之榮稱得,兩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銀領得,四鄉地保傳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書發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門開得;九品補服借得,十分高興不得。(出自《歸田瑣記》梁章鉅) 這首十字令其實是在嘲諷那些為官不賢的典史,因其位置重要,若真是為官不賢,那真是為禍一方民土。若是暫不論是不是當典史的都不是好人,至少這首十字令將典史在地方上‘上能通天,下能通地’的本事描寫得是淋漓盡致。 所以一個地方上的地頭蛇,他可能不認識縣官,不認識縣丞主簿,但絕不可能不認識地頭蛇的爺——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