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山 第14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年代虐文里甜蜜蜜、最強系統之超腦兵王、顧少蜜寵小甜妻、鳳歸巢:相女有毒、【無限】如何在逃生副本里抱大腿(NPH)、夏日戰役(青梅竹馬)、【快穿】渣女她每天都在火葬場、替嫁謀愛、家里養了個億萬總裁、五術傳人
其實糖是她自己買的,回來的時候為了買這糖,她還繞了路,淋了雨。 “瞧瞧你大娘,又浪費銀錢,你又不是小孩子,還給你買糖吃。我記得好幾次跟她說你不吃糖了,她怎么就不信呢?!睂O氏道。 “娘,我是什么時候不愛吃糖的,我怎么不記得了?” 孫氏一邊收拾衣裳,一邊道:“就是你小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就說不吃糖了,我和你爹當時還以為你是小孩子鬧別扭,沒想到后來你竟然真的不吃糖了。說不吃,就不吃,別人給的,哄你的,也不吃?!?/br> 說到最后,孫氏隱隱有些失笑,似乎想到當初的一些事有些失笑。 “我小時候那么犟?” “可不是犟嗎?還真就不吃了,我和你爹可松了口氣,”孫氏一邊笑一邊道,“那時候你還沒換牙,一口乳牙因為愛吃糖差不多都快壞掉了,你不吃糖可給我和你爹省了不少事,我們差點沒高興的給菩薩燒香。只是我們都說你不吃糖,卻沒幾個人信,連你大娘都不信,還以為是我們管著你,后來別人背地里塞給你的糖,倒是便宜了下面兩個小的?!?/br> “那娘我怎么會突然就不吃糖了?當初是發生了什么事?” “發生了什么事?”孫氏想了想,“也沒發生什么事,要是發生了什么事我肯定記得,當初怎會跟你爹詫異你突然就不愛吃糖了?!?/br> “真的沒什么事?也沒有什么異常?” “能有什么異常,你這孩子,”孫氏搖頭失笑,“倒是我記得你那陣子好像鬧騰得厲害,說不讓你出去玩還是什么的,我可沒管著你不讓你出去玩,只是不不讓你和薄家那孩子玩……” “娘,你的意思是說我幼時和薄……薄家那誰玩過?” 第13章 薄春山在西井巷附近住戶嘴里有許多代稱。 以前還小的時候是薄家那小潑皮,那潑皮戶,薄家那小崽子,長大后許多人不敢用含貶義的代稱,多是薄家那小子,薄家那誰。 小子一般都是長輩們、年紀大些人的稱呼,會含糊稱呼薄春山的多是年輕人或者得罪過薄春山的人。 這種含糊不屑中又隱隱帶著一種懼怕,懼怕占多。 所以見女兒稱呼‘薄家那誰’時的猶豫臉色,孫氏當即就笑了。 “怎么現在知道怕了,你小時候可不怕他,你不但不怕,還非要跟人玩,我不讓你跟他玩你還鬧?!?/br> 顧玉汝有些窘,“我小時候這么不聽話嗎?” “倒也不是不聽話,就是很犟,別人不讓你干什么,你非要干什么。我記得那時候你淑珍姐經常來找我告狀,說你跟薄家那孩子玩,我回來教訓你,你也不聽,下回被抓住了也不怕,只說不記得我跟你說這話了。 “你爹總說你記性不好,讓我多燉魚湯給你補補腦,讓我說你那會兒就是個小人精,心情有數著呢,就是不想聽大人的話,才會推說不記得了?!?/br> 淑珍是胖嬸家的小女兒,比顧玉汝大一歲,去年已經出嫁了。 “有嗎?我小時候有這樣?”反正顧玉汝真窘了,沒想到娘竟然會覺得她小時候是個小人精。 小人精倒不是什么貶義詞,只是她從小到大都被人稱贊懂事、聽話、大方、得體、知書達理,跟小人精這種一聽就賊頭賊腦的完全不搭。 “那娘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跟薄家那孩子玩的?是在不吃糖了以后?” 孫氏嗔道:“這我怎么記得,都過去多少年了,你今天怎么想起來問這些?” “我這不也是大娘給我糖,讓我想起幼年的一些事有些好奇了?!?/br> 孫氏倒也沒多想,回憶了一會兒道:“具體什么時候都過去了那么多年我也不記得了,就記得那時候我也管不住你,每次不讓你跟他玩,你總是過會兒就忘,直到那次顏鐵匠的老娘鬧到薄家去,當時鬧得很兇,我狠著心把你拘了大半個月不讓你出家門,后來就沒見著你跟薄家那孩子玩了?!?/br> 其實像孫氏這種大人怎可能時時盯著孩子不讓她跟誰玩,多是有人告狀了才知道,才會叮囑自家孩子幾句。 也不怪別的小孩會告狀,那會兒薄家名聲不好,西井巷的人都不讓自家孩子和薄家那孩子玩。 一群小孩子,懂的什么,自然是我不跟他玩,你也不能跟他玩,我們大家都不跟他玩,誰跟他玩,誰就不是我們一國的,自然要告訴大人去。 所以不是淑珍姐愛告狀,而是當時的小孩都是這樣的。 至于顏鐵匠老娘鬧到薄家去,這件事顧玉汝有聽說過,只是知道的不多。 薄春山的娘邱氏在西井巷的名聲并不好,不光因為她是妓女出身,也是因為薄春山的爹死后,她和一些男人有些不清不楚。只因這些男人多是未婚,或者干脆就是西井巷的人不認識的,所以旁人只是議論,倒不至于鬧出什么事。 唯一的那次,就是顏鐵匠的娘鬧到薄家,說邱氏勾引自己還未婚的兒子,禍害了她兒子,大罵邱氏不要臉,罵了很多難聽的話。 反正那一次鬧得很大,鬧完后邱氏的名聲再次臭大街,而‘小山哥哥’似乎也是那時候銷聲匿跡,不再出現在巷中小孩堆里了。 難道說她幼時突然不愛吃糖了,跟這些事有關? 年幼那會兒她肯定懂不了太多的道理,只知道家里大人不讓她跟小山哥哥玩,都不讓她跟小山哥哥玩,還把她拘在家里,所以她生氣了,很生氣,她覺得吃糖很重要,就用吃糖來威脅家里人? 沒想到后來就真不吃糖了? 她小時候有那么犟嗎? 顧玉汝一點記憶都沒有,而且她覺得這種想法很顛覆。 她長大后人人夸贊大氣得體、性格溫柔,怎可能幼時脾氣那么虎,所以兩者應該沒有什么關聯吧? …… “這糖既然是你大娘給你的,你就留著吃吧?!钡教幨帐傲艘环?,輪到處置那糖的時候,孫氏道。 “給于成吃?!?/br> 頓了頓,顧玉汝又道,“我自己留一半,放著慢慢吃?!?/br> “好?!睂O氏笑了笑,也沒說什么。 . 上午還是大日頭,下午突然下起雨來,一直到傍晚才轉為綿綿細雨。 素色染墨的油紙傘,傘下是一道挺拔的青色身影。 宋氏迎了上來,接過齊永寧手中的傘,又招了丫頭把傘遞過去,并從榮婆子手里接過干帕子。 “我本說讓柱子趕了車去接你,沒成想你自己回來了?!?/br> 齊永寧接過帕子,擦了擦長衫上飄濺的雨珠。 “不過一段路,我自己就回來了?!?/br> 柱子是齊家的車夫,也兼顧做打雜的仆人。齊家人口簡單,攏共不過五口人,宋氏與丈夫齊彥誕下兩子一女,齊永寧是長子,次子齊永安今年六歲,還有一女喚柔兒,今年十三。 齊家兩進半的院子,除了門房周大,便是車夫柱子,還有兩個小丫頭一個奶娘及一個做飯的婆子,總共五、六個下人侍候這五口人。 宋氏身邊還有一老媽子人稱榮婆子,是宋氏的奶媽兼陪嫁,榮婆子本有一子,無奈幼年夭折,又因在宋家做奶媽子疏忽了丈夫,兒子夭折后那男人便生了異心,休了榮婆子再娶,之后榮婆子便一直跟在宋氏身邊,及至宋氏出嫁又跟著陪嫁到了齊家。 如今榮婆子也上了歲數,除了侍候宋氏便不再干其他活兒,只管著齊家這幾個下人。 像齊家這種家境,在定波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不上什么大戶,但也算是殷實人家。尤其齊家底蘊不一般,算是明州齊家的一脈分枝。 榮婆子沏了熱茶來,齊永寧接過啜了幾口,身上的濕氣盡散。 母子二人說了幾句話,期間宋氏吩咐下人去做晚飯,齊永寧這才問道:“娘,爹回來了嗎?” “你爹在書房?!?/br> 聞言,齊永寧面色不顯,眼中卻閃過一抹喜色。 “我去跟爹說說話?!闭f著,人便匆匆走出正房。 宋氏又哪能不明白兒子這是急著去做甚,不禁蹙眉頭嘆了口氣。 榮婆子在一旁瞧了,見四周也沒其他人,遂低聲道:“太太也不用多想,到底這門親事是老爺早就定下的,少爺即是也中意,您又何必從中做那不落好的壞人?!?/br> 宋氏容長臉,皮膚白皙細膩,只眉間有兩道淺淺的皺紋,顯示她平時大概也是個多思多想的性格。她穿一身花青色對襟的衫子,戴著一套銀頭面,雖不富貴,但勝在素凈雅致。 她揉了揉眉心,嘆著氣道:“你當我不懂這理兒?這不是淑月纏得緊,春娥那孩子又是個死心眼?!?/br> 宋氏口中的淑月不是旁人,正是宋氏的親meimei宋淑月,兩人一母同胞,宋氏雖不是定波縣本地人,但宋家在明州府大小也是個富戶。 姐妹二人為正房太太所生,無奈親娘死的早,又沒有個兄弟,及至到了年紀出嫁,宋氏嫁到了詩書傳家的齊家,宋淑月則嫁給了同縣的董家。 這董家論家傳學問論底蘊都比不上齊家,卻是定波縣有名的大財主,家中不光良田千傾,還有不少鋪子酒樓,在定波縣也頗有勢力。 這不,那董家太太宋淑月生有一女,名為董春娥,待字閨中,生得如花似玉。按理說這般年歲的女子應該早就出嫁了,即使不出嫁也該定了親事,可這董春娥卻一直沒有動靜。 無他,這女子心悅上了表弟齊永寧。 即使明知道齊永寧的婚配齊家早有打算,但架不住女兒心性,宋淑月又是個疼女兒的,也知道以外甥的人才,以后定非池中之物,自是想湊成這門婚事,女兒既得了如意郎君,以后嫁出去也不用擔心被夫家苛待。 想法雖好,就卡在這個齊顧兩家早有默契之上。 宋淑月沒少在親jiejie這敲邊鼓,宋氏聽了meimei的,也沒少從中使力,無奈齊彥是個品行端正的君子,也是個認死理的,他既與顧秀才是好友,此事也是兩家早就說定的,自然不可能從中變卦。 宋氏也試探過兒子,可惜齊永寧對董春娥只有姐弟之情,并無男女之意,所以這事就一直沒成。 前日顧秀才約了齊彥今天見面,似乎就為了商議這婚嫁之事,宋氏心中焦慮,卻無計可施,齊永寧回來后急著去見齊彥,其實也就是為了這事,宋氏心里清楚,榮婆子也清楚,這才有二人的一番對話。 “這事我是管不了了,老爺已與那顧家說定了,就看什么時候去下聘。明日你親自去董家一趟,將這事與淑月說了,就說……就說讓春娥那孩子死心吧,以后我再給她尋個好的?!?/br> . 次日,榮婆子便在宋氏的指使下坐車去了董家。 這董家位于縣東,宅子占地頗大,齊家自是不能相比。宅中仆人丫鬟眾多,榮婆子從后門進的,走了好一會兒才到了正院。 今日也是湊巧,榮婆子剛進了正院,就見院子里跪著兩個人。 都是女子,一個做婦人打扮,但年歲不大,好像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生得倒是嬌滴滴的,似乎跪久了,小臉煞白,面露痛苦之色。 還有個做丫鬟打扮,縮著脖子跪在后面。 這榮婆子不光是宋氏的奶娘,也奶過宋淑月,又是大姨奶奶家的人,宋淑月身邊的下人也都認識。引路的翠兒見榮婆子往那邊看了兩眼,便壓低了聲音道:“這是老爺剛納的小婦,仗著年紀小最近又得寵得罪了太太,太太讓她跪著醒醒神,也好知道這府里誰才是大婦?!?/br> 第14章 榮婆子眼神暗了暗,沒有吱聲。 在榮婆子來看,二姑娘嫁的沒大姑娘嫁的好,可嫁得不好又能怎樣? 當年宋氏姐妹親娘走的早,又沒個兄弟撐腰,宋家老爺娶了續弦,那續弦對前頭兩個孩子也不過就是面子情,在婚事上自然沒有那么上心。 沒把這姐妹二人賤嫁出去,已經算是顧忌名聲。 即使如此,這兩門婚事也是姐妹二人籌謀多時得來。 當時只有這兩個合適的人選,一個是明州齊家的分枝,這齊彥不過是明州齊家一分支子弟,家道中落,也不如董家富裕。唯獨有一點好,那就是齊家家風清正,齊彥又是個端方君子,家里也沒那么多烏七八糟的事。 而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