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9)
書迷正在閱讀:好萊塢制作、娛樂從拍巴啦啦小魔仙開始、荒野之絕境求生、反派娘重生后的團寵生涯、等待(百合ABO)、小精靈之第五天王、要叔叔疼、靈落椒房(骨科 1v2)、荒島:徒手構建文明帝國、當幸平meimei離家出走之后
聽說采集小隊今天要去采只有雨后才會有的植物,據說是矮矮胖胖一朵朵的樣子,還有不同的顏色。 沈懷瑾問:是不是一般長在濕泥地或爛木頭上??? 安點頭:對對,瑾,你也知道這個嗎? 沈懷瑾道:這種植物叫蘑菇,具體的種類很多,有些可能有毒。 安贊同道:對,所以我們只會采那些認識的來吃,雖然能吃的種類不多,但數量還是很大的。瑾,你要和我們一起去采集嗎? 沈懷瑾搖搖頭,不了,我今天想先和厲他們一起,去遠點的地方看看。你們去采集的時候多采點蘑菇,如果有多的可以和我換東西。 安他們幾個亞獸聽了意動,紛紛答應了。 沈懷瑾拿上弓箭、背著藤筐跟厲他們出了山谷,自己走了沒多久就被厲用單手抱了起來,隊伍全速前進。沈懷瑾被抱著抱著也有些習慣,反正對方跑得很穩,他不用擔心掉下來。 一路上都沒有見到熟悉的植物,不過沈懷瑾也不氣餒,畢竟他跟著安他們外出采集了快兩個月也才找到那么些食材,一部分還是容替他找來的。出來捕獵也是一樣,不可能次次好運。 沈懷瑾照例坐在樹上等著厲他們,嘴里還吃著對方特地在路上摘的紫漿果。 絕佳的視力讓他能看到遠處草原上奔馳著的狼與豹,為首的銀狼體型最大也最為敏捷,不過顧及著隊形而刻意控制著自己的速度,一群獵物在他們的包圍下完全無招架之力。 今天的獵物又是灰角獸,那種長得很像牦牛的動物。 沈懷瑾發現自己在這兒能看到的動物種類并不多。這里除了獸人外的捕食者本就少,和地球上的也不太一樣,而且基本都是單獨行動。至于那些被放在獸人食譜上的獵物,則與沈懷瑾所認識的比較相似,比如像牦牛的灰角獸,像梅花鹿的大耳獸,像野雞的野鳥和被叫做水生的魚等等。 沈懷瑾正幻想著要是能找到像羊一樣的動物就好了,羊奶羊毛都是非常有用的衍生品,突然就覺得背后汗毛聳起,有種不祥的預感。 他往下一看,只見一條兒臂粗的紅斑蛇正盤沿而上。 僅看那個尖頭和花紋,就知道毒性不淺! 沈懷瑾哀嘆一聲,他雖然不怕蛇,但就是討厭這種看起來濕滑粘膩的爬行動物,何況對方身上帶毒,可不能咬著玩的。 他拉弓出箭。 蛇動作靈敏,被沈懷瑾射了幾箭才被射下釘在地上,就這樣,蛇身還在扭動。 沈懷瑾看著惡心,正想再射一箭徹底釘死它,捕獵歸來的銀狼就一掌拍扁了蛇頭。 大家變回人形后,厲看著這么粗的蛇,毫不猶豫贊道:瑾,你真厲害,今晚可以加餐了。 沈懷瑾從樹上爬了下來,皺著鼻子看了眼被拍爛的蛇頭,嫌惡道:要吃你自己做去,不要把它放進我的陶罐里。 說完,他自顧自地將地上的箭撿了回來。 厲挑了挑眉,將蛇尸扔給了一旁的明。 捕獵隊伍扛著獵物,因此回程速度不快,沈懷瑾也就乘機采集點漿果、蘑菇之類的。 蘑菇種類繁多,他也不能光靠顏色分辨有沒有毒,一路上邊采邊詢問厲,回到部落時才堪堪收集了一藤筐的紫漿果和蘑菇。 部落的采集隊伍倒是收獲頗豐。 勞動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將兩個藤筐用繩子系在一起,一前一后地背著,這樣對于手腳麻利的亞獸來說,一次性采集個兩筐食物不是問題。 因為連續幾日的雨期,部落只能吃積攢下來的食物,今天終于收獲了新鮮的食物,也都很高興。 吃飯的時候,還有幾個亞獸過來,詢問能不能用蘑菇交換沈懷瑾的弓箭。 原來他們都是安隊伍中的,今天隨著安出去采集時,見到了他的弓箭,并且上手試了試,都非常喜歡。 因為沈懷瑾出發前還說過可以用蘑菇去他那里交換其他東西,這幾個亞獸便想著能不能也換把弓來。 沈懷瑾喝著鮮美的蘑菇湯,心里也有意多囤積些蘑菇,全都曬干留到寒季吃,于是不假思索道:當然可以。不僅是弓箭,其他的也可以換。比如一筐蘑菇換一把骨刀,兩筐蘑菇換一個小陶器,三筐蘑菇換一個大陶器或者一套弓箭。 他考慮到一旦天晴起來,蘑菇枯萎得快,亞獸們又是三天才出谷采集一次,不一定能攢到三筐,又補充道:如果攢不到三筐蘑菇,其中一筐或兩筐用紅薯或者蘿卜替代都可以。 幾個亞獸互相看了看,都答應了。雖說三筐食物要攢至少九天,但能換到一個大陶器或是一套弓箭,都是劃算的事情。 晚飯后,巖要開一個部落會議。 部落會議這個概念也是沈懷瑾提出來的。 部落往常統一吃飯,有什么事情就在吃飯的時候講了,大家都能知道,但現在各吃各的,地點不一定在廣場,時間也不一定是一起,要通知些事情就比較困難。 沈懷瑾因此建議部落五日便開展一次會議,當天晚上,所有成員不論有沒有吃過飯、在哪里吃的飯,都要在同一時間來到廣場上開會。 會議上,巖提出五日后讓凜帶隊前往天河原趕集。 第26章 、送行 趕集?沈懷瑾倒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 他拿肩膀頂了頂厲,用眼神示意他解釋一下。 厲低聲道:東大陸上的部落每次都會在炎季過半的時候出發去趕集,到衰季才會結束。大河部落往常就會用很多獸rou、獸皮、獸骨去集市上換回鹽和一些陶器。 沈懷瑾問:那集市在哪里? 厲答道:集市不是固定的。東大陸共有四大原,四大原輪流開集,都由每個原最大的一個部落舉行。不過北方的石火原都是些中等部落,沒有選出最大的,所以石火原如果開集,并不固定在一個部落。 沈懷瑾咋舌,問道:原與原之間距離很遠吧,那得走多久??? 厲搖搖頭,道:我也沒去趕過集,你可以問問凜,他去過好幾次。說著,厲示意凜解釋一下。 凜接過話茬,道:原與原之間確實路途遙遠。每次開集只會有三個原的部落參與,比如說這次南方的天河原開集市,那么只有我們西方的臨山原、東方的狂風原和天河原自己的部落會去趕集。因為中部的莽獸叢林兇險異常,沒有部落愿意冒險穿過,北方的石火原如果要繞道東西,那么就無法在寒季前回到部落。 就算如此,從臨山原到天河原趕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花在路上的,為了換更多的鹽和陶器,我們還要中途停下來捕更多的野獸。瑾,還好大河部落有了你做巫徒,我們這次去趕集也能輕松點。 沈懷瑾眼睛一轉,又好奇問道:那這次石火原的部落不能趕集,沒法交換到想要的東西怎么辦? 凜解釋道:有游商獸人一年三季都在東大陸游歷,他們會在路上交換合適的東西,在衰季時趕到不能參與趕集的那個原,再將東西交換出去,并且在那里借塊地方度過寒季,反正沒有部落會去趕他們。 沈懷瑾恍然大悟,看來真是不能缺少游商獸人啊。 厲突然起身離開,沈懷瑾愣了一下,奇怪地看向安與凜,卻見他們兩人無奈地搖搖頭,倒是什么都沒說。 他又問了問集市上的具體情況,知道集市上最普遍的就是各種獸類衍生品和石器,最昂貴的則是陶器與鹽。 沈懷瑾問:集市上會有部落拿出植物果實或種子來交換嗎? 果實不容易保存,集市人偶爾會有,但交換的人不多。種子就沒聽說過了。 沈懷瑾點了點頭表示清楚。 沈懷瑾其實是想跟著出去見見世面的,但他才來部落兩個月,連這里的事都沒解決清楚呢,貿貿然跑出去也不好,因此決定讓凜幫忙去集市上交換他可能需要的東西。 因為只有五天的時間準備,部落立即又忙碌了起來,大家抓緊時間捕獵、硝皮。沈懷瑾也連著燒了三批陶器。因為是打算拿出去交換的,沈懷瑾這三批燒的都是大小一致的陶罐,平時既可以當炊具也可以用來儲存東西,實用性很強。 在沈懷瑾燒陶的時候,厲也經常來幫他,沈懷瑾見他恢復了正常,又不好主動問他當時為什么不高興,心里抓耳撓腮的癢,于是另找話題: 厲,你知道天河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嗎?和臨山原差別大嗎? 厲想了想,答道:我聽巖講過,天河原要比臨山原還要再熱一些,果子都很大很甜,那里還有一條寬得看不到邊的河,遠遠的和天連在一起。 沈懷瑾心想那恐怕不是河,而是海,他問道:天河原的部落是不是有很多鹽用來交換? 厲挑了挑眉,絲毫不驚訝沈懷瑾能猜到這個,你知道得可真多。 明明是一副第一次來到東大陸的樣子,偏偏能說出很多部落其他人都不一定知道的東西。 沈懷瑾心想果然是海啊,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能吃上海產品就更好了。 凜出發那天,沈懷瑾拿出了三十五個個陶罐。其中二十個算他送給部落的,供其交換,剩下的十五個里,十個讓凜幫他拿去交換其他物資,剩余五個則是給凜和其他出去趕集的獸人的勞務費。 凜知道以后,推辭道:瑾,我為部落的巫辦事是應該的,你不需要另外再給我陶罐了。 沈懷瑾搖搖頭,堅持道:路途遙遠,你們一路背過去也不容易,五個陶罐并不算什么。況且,我還有事要拜托你。 你說。 沈懷瑾拿出了幾片樹皮,內層讓他用炭筆分別畫上了水稻、辣椒、甘蔗和棉花的樣子。 他囑咐道:如果在集市上看到這幾種植物,你一定要替我換來,陶罐不夠的話就向你借,回來后我會給你補償。如果沒有這些植物,你見到能吃的果實也可以換一些來,至于還有剩下的陶罐,就替我全部換成鹽吧。 凜點點頭,表示明白。 這隊出去趕集的獸人們統統用上了雙藤筐,人形時則一前一后背著,獸形時就系在背上,陶罐都是用干草包了才放進藤筐的,獸人們跑得穩一些就不會出問題。 和部落成員一起目送著凜一行獸人遠去,沈懷瑾心里稍輕松了些。就算沒找到他想要的種子也沒關系,至少能換回不少鹽。部落鹽不多,每次他想腌點東西都得找安和厲要,實在有些麻煩。 凜他們離開以后,部落也恢復了寧靜,沈懷瑾則開始考慮建一個炭窯。 他前幾天連燒了三批陶器,耗費了大量木材,實在有些麻煩。正好工棚夠大,再建個炭窯綽綽有余。建炭窯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從U盤上找到,據說還是能多次使用的。 沈懷瑾和雨一起將大量木材從小到大、從短到長豎著層層堆疊起來,盡量堆得密集,這樣能燒出更多更好的炭來,最終堆出了一個直徑一米高約八十厘米的圓錐形來。接著就是黏土加水加纖維,一點一點糊上去,厚度大約一掌寬即可。沈懷瑾在頂部留出一個小口,又在底部四周挖出了八個進氣孔。 晾了一晚讓它自然陰干,第二天,沈懷瑾用打火石點燃了火絨,從頂部的洞口放入窯內,因為底部有進氣孔,窯內自然而然會形成上升氣流,火則逆著氣流的方向往下燒。不斷下移的火會消耗掉上升氣流里的氧氣,這樣上方已經被燒好的木炭則不至于繼續被燒成灰。 一旦能從進氣孔看到火焰,說明火已經燒到了底部,可以把進氣孔封上了。 八個進氣孔都被封上后,沈懷瑾就把頂部的洞口也封上了。這樣,窯內還能燃燒一小段時間,之后就等著第二天自然冷卻后開窯了。 雨在一旁好奇地問:瑾,我們燒木頭干嘛呀?木頭灰又沒什么用。 沈懷瑾笑道:不是要燒成木頭灰,我們把木頭燒一半燒成木炭存起來,以后拿來燒東西又快又方便,還能有其他用處。不過雨的話也提醒他了,草木灰用處也很多,他有空應該好好翻翻資料看可以怎么利用,平時燒這么多木頭,留下的草木灰丟了也可惜。 接下來也沒什么事了,兩人回到了廣場上,捕獵隊伍剛剛回來,獵到的正是大耳獸,大家此時正在分配食物。 沈懷瑾戳了戳厲的后腰,道:要肥的。 厲回頭瞧他,不是不愛吃肥的嘛。每次都把冒油那幾塊留給他吃 沈懷瑾道:有其他用處。 最后沈懷瑾心滿意足地拿到最肥那一塊。 他倒不是為了吃肥rou,而是想用來熬些獸油用作平時炒菜用。他父母在家就愛熬豬油,平常在家下餛飩時滴上三滴,別提有多香了。 沈懷瑾將獸油脂清洗干凈后切成了小塊,焯水出血沫后撈出,重新入鍋并加入冷水,開大火后煮至水干。當油脂塊開始出油時,調小火候,并不時翻炒,慢慢熬制全部出油,油渣也變得金黃時,就可以將油渣撈出,在獸油凝固前加入少許甘草汁即可。 熬好的獸油也不必另找容器了,直接放陶罐里儲存起來就好。 剩下的油渣沈懷瑾沒舍得浪費,拿綠葉草炒了一盤油渣炒菜,味道也還不錯。 安邊吃邊看著陶罐里原本透明帶著黃色的獸油慢慢凝固成了白色,很是好奇。 瑾,你熬的這個獸油有什么用呀?可以直接吃嗎? 沈懷瑾心想直接吃那不得膩死,道:這個獸油可以用來炒菜,和平常我直接拿新鮮獸油脂在石板熬出來的是一個作用,不過這種cao作過的獸油可以放久一點,我平時炒菜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