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祖國的榮耀[快穿] 第27節
“聶雪……這是那個芝省高考狀元啊……” 程教授對這個孩子有些印象,但那時候他也僅僅是有些印象而已,畢竟高考卷的試題在他眼里不過小學生的加減乘除般簡單。 他也許會夸一句這些孩子有潛力,但絕對不會驚嘆。 直到此刻,他才發現自己這半學期到底錯過了什么人才。 …… 試驗班成立了。 程教授給了這些學生半學期的適應,給了他們半學期的時間,此時考上試驗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天分高還努力的好苗子。 其中尤其以聶雪為最。 程教授每個月來給試驗班教學一次,測試一次。大多數學生還在吐槽這次的卷子又難了,比曾經的難度高出多少多少云云的時候,聶雪的測試成績始終保持滿分。 這讓程教授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親自給她出卷子,而且卷子的內容從大學內容漸漸變為碩士生水平又延伸至博士水準。 最后甚至出現了他自己都還搞不定的難題…… 然而叫程教授目瞪口呆的是,所有難題通通難不倒她。 “這!” “這真是你解出來的?!” 程教授給聶雪出的題目是最近項目風洞試驗第一套模型的失敗后的測試數據,他花費了兩天兩夜計算都得不出失敗的原因,聶雪卻僅僅用兩小時解析出了錯誤數據范圍,并推算出了最優數據。 “教授您不是看著我算的嗎?” 聶雪此時還不知道她筆下的運算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運10數據,聽到教授的話疑惑地反問出聲。 這半年多她泡在北航圖書館,用海綿吸水的速度查看了航空航天科技報告以及工程領域相關文獻數千冊。 其中清大、北大、廈大、川大、云大等院校的航空專著更是一本沒落下。 這讓聶雪這個星際時代的未來人,才終于徹底了解了這個時代飛機的現狀、水平與可實行度。 這就好比一個會造航母的人,有人讓他用水泥給造一艘船。 雖然他清楚各種航行構造,但用水泥材料的話,總要了解一下水泥與各種金屬的不同,了解一下現在水泥的質量,了解一下現在工人的技術水平。 等心里有數的時候,他才有把握去完成任務。 …… 這天以后,聶雪被程教授提為了試驗班助教。 用程教授對學生們的話來說,遇到問題不要藏著盡管問,各科老師不會就問他,他不會也可以去問聶雪同志。 雖然學生們都以為程教授那是開玩笑,而且他們也問不出能難倒教授的題目,但學生們發現,79年開學的時候,試驗班的聶雪同志已經不來上學了。 據說她提前畢業去了他們都不知道的地方。 “施洛同志,你也不知道聶雪同志的去向嗎?” 趙媛湘最近郁郁不樂,總覺得自己像被孩子拋棄了的孤寡老人,吃飯、圖書館、自習身邊都沒了當初那個她可以一起進步的人。 她其實收到了聶雪的信,信里聶雪告訴室友們她很好,已經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讓她們也好加油學習,爭取以后為祖國做貢獻。 只是聶雪對自己的去向只字不提,趙媛湘就有些氣惱。 仿佛自己把人當成最最好的姐妹,好姐妹卻只把她當同學,連個去向都不愿講。當然人聶雪還有些良心,明明最舍不得分享她老爸的密制美食,今年開學她們寢室卻收到了一個大包裹,里面除了醬雞翅還有醬雞、醬鴨什么的。 當然她作為聶雪的親密好友,還額外獲得了一道難題。 那題目真難啊,聶雪同志居然還說只能她親自解出題目,因為里面有她想對她說的私密話。 私密話什么的,自然不能去請教任課老師,也不能叫教授知道,甚至不能告訴施洛這個跟屁蟲。 但趙媛湘自認為自己跟聶雪的差距只有一點點,沒想到一道題解了三天也沒解出來,她這才找了成績比自己好厲害一點點的施洛,想要探探情報。 然而施洛只丟下一句話給她: “三年內把題解出來,畢業你就可以看到她?!?/br> 三年! 趙媛湘驚呆了,這個題目居然難到可能需要她幾年才能解出來嗎?但施洛怎么知道的,難不成他也有聶雪同志留下的題目,而且已經…… 趙媛湘猜測的不錯。 事實上聶雪消失的一個月后,施洛同志也跟著消失了。 據傳施洛同志獨自去了程教授辦公室,兩小時后他再出來,就是收拾行李離校。 有小道消息稱,程教授那天對著學校的天空發了好一會兒呆,幾分鐘后才搖頭晃腦嘀咕了一句“長江后浪推前浪”。 至于施洛去了哪里,為什么離開,更具體的也就沒人知道了。 “這兩個家伙!居然拋下我跑了!” 曾經的膠水組合只剩下趙媛湘一個人,雖然寢室里的室友也十分關照她,但所有人都知道,自打施洛也消失的那天起,趙媛湘?;▽W瘋了。 圖書館被聶雪借閱過的書她一本一本翻,草稿紙上一列列的方程式越來越復雜,周末也不回家了,整個人幾乎沒課就屁股沾在圖書館的曾經膠水組合常坐的椅子上,連一頭黑長直發都剪短綁了起來,就差額頭貼上“奮斗”倆字。 然而即便這樣拼盡全力地學習,趙媛湘還是用了整整一年零3個月的時間才把聶雪留下的難題解出來。 看著那圖紙上飛機形狀的線條以及中央的線性hu,趙媛湘內心咒罵出聲: 簡簡單單告訴我不好嗎,不就是去滬市造飛機了嗎,有啥了不起的,看我見了你不錘你,哼! 然而趙媛湘父親就是空軍上將,她家里的書房連她與母親都不能進,自然知道涉及國家秘密,保密還是有需要的。 聶雪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她,是因為能解出題目的人,就已經有資格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而且足夠信任她,才給她留了線索。 “這拼命三郎不知道有沒有照顧好自己……” 已經成為同款拼命三郎的趙媛湘一點兒不自知地嘆了一句,終于也有底氣學施洛那樣去毛遂自薦。 …… 趙媛湘去到滬市飛機研究所的時間,是1980年3月16日,歷史上運10飛機首飛時間的半年前。 她來到研究所還沒見到聶雪,就從研究所外的空曠場地上見到了一架機長40余米,翼長40余米的超大飛機正在緩緩朝前滑行。 當時的趙媛湘并不知道運10已經研制成功,還當那是一架外國飛機。 心里一陣感嘆,想說總有一天我們華國能造出更好更先進的,讓世界為之震撼。 然而前面來接她的工作人員卻激動地朝她道: “小趙同志是吧,你來得真是太幸運了!” “我們華國自行研制的大型噴氣旅客飛機研制成功了!你看它就要起飛!” 趙媛湘當即震驚地嘴巴都成了雞蛋形,顯然激動又不敢相信。只是當她再次朝那飛機望去時,只見飛起如雄鷹一般升空,漸漸機身越來越小,變成一只自由飛翔的鳥兒一樣在轟鳴聲中遠去。 接待員顯然因為親身經歷了研制過程,比趙媛湘還要興奮,一邊把她往里領,一邊開始眼神放光對她說起運10的艱辛研制過程。 都說十年磨一劍。 運10飛機正是1970年上馬,直到80年的今天才首次飛行。 它的最大機身42.93,翼長42.24里,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運10飛機的設計符合國際巡航標準。 為了這次飛行,它進行了無數測試。 其中包括:風洞測試40套模型不同機翼試后選型;1比16.7模型試驗;強度試驗;靜力試驗向下與向上載核;落震試驗;顫震試驗;地面共振試驗;系統模擬試驗等166項大型試驗以及各種其他試驗。 1979年試制總裝的時候,又進行了地面試驗、淋雨滑行試驗、反推力試驗等…… 可以說,為了這架飛機的起飛,科研人員與技術人員做了一切技術準備。 五人制的駕駛倉,16個一等艙與108個普通座位,據說整個飛機寬敞明亮、座位舒適,比起技術員見過的國際飛機還要更精美一些。 趙媛湘還沒見過飛機里面的布置,覺得接待員嘴里說的話多少帶一些親媽眼,直到她來到監控室見到了曾經拍攝下的飛機內部照片,當然也見到了研究所人員在飛機造好那天喜氣洋洋的合影。 聶雪與施洛兩家伙果然在列,而且還站在中間程教授的左右位置,看起來精神奕奕。 “小趙同志你認識我們研究所的副總設計師?” 當趙媛湘目光不自覺濕潤落在聶雪那張許久未見比之前更加消瘦的臉頰上,接待員疑惑地問出聲,然后又眸光發亮: “說起來你們同是北航的學生,應該在學校見過吧……畢竟副總設計師與渦扇八發動機的總研究師這么厲害,你肯定聽說過??!” 牛逼還是這兩人牛逼。 趙媛湘原本以為他們之所以站在程教授身邊只是因為是程教授愛徒,不想僅僅兩年時間居然已經做到那么高的職位。 不是為運10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話根本不可能破格提升吧? “當然,以前我們一起學習的,她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趙媛湘:除了喊666,我還能說什么? ———————— 因為有未來星際時代女主的參與,飛機比歷史上提前飛了,大家就當架空平行世界看,文中有些私設。另外關于專業資料都是源自于網絡。 第25章 “副總設計師跟總研究師都在飛機上,他們說想要跟雄鷹一起飛上藍天,見證它的成功!” 飛機飛遠了,接待員還是抑制不住的激動,見趙媛湘似乎是個很好的傾聽者,他便又絮絮叨叨說起往事。 “其實70年前,我們國家總理就提出要自主研發噴氣式客機,聽說當年總理出國到歐洲,我們沒有大型客機,總理就用了民航的螺旋槳飛機,噗通噗通飛到國外一看,外國不是這樣的情況?!?/br> “國外曾經有人議論,說中國是沒有翅膀的雄鷹,中國沒有進入噴氣式時代,而世界已經通用了。這叫外交部長都感嘆,覺得出國不能坐自己的飛機,地位與他國就有點不同?!?/br> “然而現在,我們的飛機終于造出來了!” “即便我們之前落后一些,但我們數萬萬同胞共同奮斗,遲早有一天超過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外國人!我們華國終將繁榮昌盛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巔!” 聽到接待員充滿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的發言,趙媛湘感覺自己的心臟也燃燒起炙熱的火焰,她來滬市飛機設計研究所,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找聶雪,更多的也是有著為國奉獻的決心。 “您能再跟我說說運10的故事嗎?” 趙媛湘眼里充滿了好奇與渴求,即便沒有親自參與之前的研發,她也想多了解一下運10的情況,因為那也是她接下來要為之奮斗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