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歡 第243節
書迷正在閱讀:[黑籃]和紫原敦的小甜餅、此世之毒、盛世暖婚:億萬前妻不好惹、[綜漫]在高危世界創業奔小康、超凡大航海、[咒回同人]社畜戀愛法則、[綜漫]我的飼主是最強、[綜漫]原來前任都是大佬、[綜漫]家養咒靈離家出走啦、[綜漫同]十代目每天都在受驚嚇
看著需要安置的親朋坐上段正嚴的馬車后,李七娘仍擔心姚歡,主動提出陪她乘坐端王府的馬車,去磁州鐵坊尋那誣告邵清的翟姓東家?!?/br> 馬車甫一發軔,姚歡便開口對李七娘道:“那同文館,可是將作監修建的?” 李七娘點頭道:“同文館建于熙寧年間,那時候京城各處營建樓宇館閣的活計,都由將作監領著。元豐改制后,尚書省六部又得到些實職了,工部才有份參與開封的修造事宜?!?/br> “哦……” 姚歡若有所思,忽地又問,“那,你阿兄可與你說過,修造同文館時,出過什么怪事?” 李七娘盯著姚歡疑惑道:“沒聽過吶,姚娘子,怎么了?” 姚歡露出惶然之色:“我早上一進那館里,就覺得,后背發毛,陰風陣陣。辰時正是陽氣大旺之際,我見到夫君安然、與他敘了會話后,仍是渾身發冷,直至離開同文館,到得大街上,才好些。那地方,建館之前,原是做什么用的?屋舍下頭,莫不是埋著不干凈的東西?” 李七娘聞言,也是一愣,繼而秀眉微蹙。 她初夏時節與姚歡一見如故,夏末自南方回京后又得姚歡托付藝徒坊事宜,彼此深談數回,越談越投緣。在李七娘看來,姚娘子不像是會信那些怪力亂神之說的人,怎地今日面色這樣詭異。 李七娘琢磨,大約還是因為姚娘子驟逢打擊,神識在某些時刻有所恍惚,遂溫言安慰她:“姚娘子莫要多想,那一處,聽說原是后周時的城中軍營,最是陽剛之氣蓬勃的所在了,又不是刑場墳地的。我阿兄做少監時,同文館已經建成二十年,官家令將作監查勘檢修,我也沒聽說有什么怪事發生?!?/br> 姚歡邊聽邊應著,目光佯作放心釋然之意,心頭卻越發澎湃。 李七娘言語間“城中軍營”四個字,徹底證實了她今早的猜想。 只是,后世考古專家猜測,同文館館址的前身,乃大宋禁軍軍營,沒想到,原來竟是后周的。 那就更合理了! 五代是個多么混亂的時期,中原戰亂頻繁,即使后周世宗柴榮掌權時,脫胎于藩鎮軍隊的驕將悍兵,仍不太服管,對開封是大威脅。 所以,同文館的土地之下,的確有秘密,只是,并非奇珍異寶,更不是鬼怪亡魂。 同文館北墻,小巷里的官井,西門魚街,金梁橋,汴河——姚歡在腦中,好像出現一幀小范圍的地圖,包含了上面這些地點。 端王府的馬車,往北跑過兩條小橫街,后頭就追上來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 “可是端王府的車駕?” 車簾外,馬上的老者一亮嗓子,姚歡立時聽出那是誰! 姚歡喚車夫勒韁駐車,掀開簾子,見到坐于馬上的,果然是蘇頌蘇老相公,左右連個家仆都沒有。 蘇頌今年已八十高齡,不坐車駕、獨自一人驅馬奔走,顯是為了快捷。 蘇頌一生,除了做官,尤善算法與天文機械,李誡在元佑年間就與這位神一樣的工科老前輩多有交誼,李七娘因與蘇頌孫女年齡相仿,亦常隨二哥拜訪蘇宅。 見李七娘的狐疑目光落在自己的一身紫袍上、竟忘了行晚輩之禮,蘇頌心頭,生出贊意來。 李家這女娃娃,臨到大事,頗有幾分俠氣與靜氣。這樣的關頭,多少人唯恐避之不及,倒是這與姚娘子結交不久的未出閣閨女,挺身而出。 蘇頌遂對兩個小娘子直言道:“方才老夫趕到東水門,沈家姨母說你們往景德寺后頭巷子里的磁州鐵坊去,老夫便轉了馬頭往北來。姚娘子,昨日高俅報訊于我。今早辰末散朝后,老夫就見到了官家,奏稟官家,靜波的生父是誰,養父為何囑他盜取神臂弩,此事老夫紹圣四年已知曉,且在雄州時又驗證過,絕非有人構陷的那樣?!?/br> 姚歡聽到最后那句,先是一怔,旋即只覺得,肩頭的擔子仿佛剎那間輕了一半。 原本,今日與邵清見面后,夫婦二人的想法一致,不能將蘇頌推出去作擋箭牌。 未料蘇公竟一刻沒耽誤的,主動去與天子陳情了。 見眼前兩個女娃娃,一個感念,一個懵懂,蘇頌慈藹地笑笑:“老夫不是圣人,無非心性仍與當年承辦陳世儒一案時一樣。老夫也仍相信,官家與元佑時那個少年天子一樣,是明理有度的仁君。姚娘子,官家是先聽了老夫之言后,才回去政事堂聽章、曾兩位相公奏議的。他午末時分傳詔老夫,讓我尋到你,一同去司天監,見他?!?/br> 第395章 朕乃仁君(中) 大宋司天監,原本隸屬于中書省,位于宣德樓南、御街的東面,和西面的尚書省各部對著。 但天文研究與天象解讀,終究還是九五至尊最在意的領域,不好讓宰臣真的染指。 于是,帝國的君王,很快就像培植只聽命于自己的皇城司一樣,將司天監抽離出常理的行政體系,下詔把司天監遷移至皇宮的西華門外的啟圣院街附近。 姚歡跟著蘇頌進了司天監的大門。 經過渾天儀,穿過春、夏、秋、冬四官的公廨,迎面便是高達四丈、赫赫有名的水運儀象臺。 蘇頌本以為,繞到水運儀象臺的北面,就能見到趙煦坐在亭閣里。 他幾乎已經開始整理袖子,要向天子施以臣禮時,卻驚訝地發現,亭閣中只有兩位內侍。 一個,是官家的貼身都知內侍梁從政,另一個,則是入內內侍省的殿頭——吳從瑛。 “兩位中貴人,官家呢?” 蘇頌疑云乍起地問道。 梁從政十分客氣,垂首道:“蘇公,官家今日,不會來了。但官家有兩樁旨意,其一,下官護送蘇公回宅,其二,姚娘子暫且在司天監住著,由吳殿頭照應?!?/br> 蘇頌驚覺不對,盯著梁從政:“梁都知,官家,為何要囚禁姚娘子?” 梁從政笑笑,看一眼藍從熙,仍不改恭敬之色:“蘇公,官家的口諭,只有前頭那幾句。蘇公若有疑,勞煩親往御前求解?!?/br> 他說罷,上前幾步,做了個請的手勢。 姚歡亦呆在原地,錯愕之間,看著蘇頌的表情,覺得老人,應是被趙煦騙了。 可是,趙煦為何要軟禁自己在司天監? 因為司天監是皇宮之外、唯一由天子直接控制的機構? 至于看管自己的吳從瑛……在宮中做過兩回“臨時廚娘”的姚歡,對吳從瑛不算陌生,他曾是孟皇后宮里的內侍。孟皇后移居瑤華宮后,姚歡有一回去拜訪孟皇后,還碰到吳從瑛來給皇后送來官家賜的御寒被褥,主仆二人敘了幾句話,吳從瑛告辭時,邊擦眼淚邊往外走。 姚歡心道,趙煦如此安排,似乎有意保證她的人身安全。 姚歡遂主動開口勸蘇頌:“蘇公請回吧,我,聽官家的?!?/br> 蘇頌窩火,卻又無奈。 他到底年事已高,今日奔走時提著的那口氣,一時xiele,整個人竟踉蹌了幾步。 梁從政唬得忙上前扶住,柔聲兒道:“哎蘇公,蘇公莫急,那,那老奴就多嘴一句,官家吩咐了吳殿頭的,在司天監務必禮待姚娘子。蘇公曉得的,吳殿頭從前,乃是侍奉孟真人的……” 吳從瑛也連連殿頭,絕無敷衍地對姚歡拱手俯身,又指指水運儀象臺東面一處巴掌大的小院,以及門口立著的一個小宮女,順著梁從政的話說道:“蘇公請瞧,那是官家讓司天監專門騰出來的地方?!?/br> 蘇頌長嘆一聲,與姚歡道:“孩子,那你就歇下吧,老夫今日先回去,明日再去見官家?!?/br> …… 窗外,越過兩個皇城司軍卒的頭頂,姚歡望見,水運儀象臺的樓上,那座由四條銅龍托著的渾儀,映在晚霞里。 繼而,暮色四合。 一夜無事,朝暾升起,天光大亮。 住在隔壁、履行監視職責的吳從瑛,親自端來早膳給姚歡。 然后是午膳、晚膳……吳從瑛如今也算得后宮高階內侍,但一整天下來,對姚歡和氣又殷勤。 如此到了第三天晌午,姚歡對吳從瑛道:“吳殿頭,此番,事起突然,我毫無準備,原本前日要去瑤華宮與孟真人交賬的。我也不曉得,再往后,是不是就從司天監直接去刑場和夫君相會、共赴黃泉……可否勞煩吳殿頭,設法傳話到瑤華宮,請孟真人來一趟司天監?我替真人管錢,以錢生利,官家也是曉得的,還笑言過,將來福慶的嫁妝,不必取自府庫了?!?/br> 吳從瑛聽得心里一酸。雖然來司天監前,官家吩咐說好生照料這位姚氏,但圣心難測,誰曉得君王到底在盤算什么呢? “姚娘子,一定得孟真人來嗎?讓陳迎兒過來聽,不成嗎?” “不成哪吳殿頭,錢利之事,最須謹慎。從前,真人也是親自聽、親自記下?!?/br> 吳從瑛“喔”了一聲,想到孟皇后過往對自己這些苦出身的內侍們的恩情,遂不再猶豫,對姚歡道:“所幸司天監離天波門不遠,我這就讓那小宮女,跑一趟瑤華宮。我這就與羅少監去打個招呼,他應能讓孟真人進來和你敘一陣話?!?/br> 司天監的羅少監,是沈括的門生,沈括當年主事司天監時,對他如師如父,很是提攜照顧。姚歡被關進來后,羅少監也來看了一回,言談客氣。 姚歡面上平靜、內心惴惴地等了半個多時辰,終于仿佛守得云開一般,見到戴著簾帽、一身道袍的孟皇后,與陳迎兒,跟著小宮女走進院來。 孟皇后看向姚歡的目光,滿含關切。 她先打量一番姚歡是否被用刑,開口時,更帶了幾分一聽就知道針對誰的質疑:“既是案子,光明正大地查就是了,為何將你關在這里?” 吳從瑛輕咳兩聲,提醒舊主,出言謹慎。 孟皇后側頭,向陳迎兒與吳從瑛道:“你們在院里候著,我進去與姚娘子敘話?!?/br> 房門關上后,姚歡剛提了一句錢,孟皇后就制止了她。 孟皇后道:“我來不是聽你說這個的。姚娘子,知夫莫若妻,我與官家夫妻一場,多少曉得他的性子。這幾天,我打發迎兒去同文館問過,邵提舉還關在里頭,沒什么動靜,今日見你這一處的情形,也不算不堪。但你莫掉以輕心,君心如海,深不可測。我盤算著,祖父在河北路還有些舊將,我想尋個可信的,設法帶話去遼國,快些讓那邊來與官家澄清、求情,可好?” 姚歡聽孟皇后一氣兒不停地說下來,心中充盈了感動的暖意,越發相信眼前這位再無半分權力的女子,能夠幫助自己完成那個大膽的設想。 她忽地起身,跪在孟皇后面前,仰頭望著那張雖無桃李艷容、卻有春風善意的面孔,一字一頓道:“事到如今,我不信官家,不信遼國,更不信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臣子們。真人若愿救我夫君,我便將唯一的法子,說與真人商議?!?/br> 孟皇后正色道:“但說無妨,你四年前令福慶免遭惡人之手,這個恩情,我得痛痛快快地還給你?!?/br> 姚歡看了眼窗外站在棗樹下聊天的吳從瑛、陳迎兒和小宮女,回過頭,用最為簡練地語言,告訴孟皇后自己的計劃。 孟皇后的神色,從驚訝到沉吟,再到流露出幾分行事決斷的興奮。 待聽到姚歡說到的計劃難點時,孟皇后只思忖了幾息,便咬了咬牙,干脆提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法子。 秋來天干物燥,這一夜,天波門外的瑤華宮,著火了。 第396章 朕乃仁君(下) 又過了兩日,李七娘尋到司天監來,要見姚歡,商議藝徒坊的坊務。 羅少監聽說這是將作監李誡的meimei,又曉得藝徒坊背后,端王趙佶與開封府功曹都有份,遂也沒多阻攔,將人引到水運儀象臺的后院內。 與李七娘同來的,還有英娘。 姚歡仔細打量英娘。這豆蔻少女,跟著李七娘南下辦過一趟差后,精神面貌明顯不一樣了。 春時甜膩的蜜糖,初夏苦澀的砒霜,都已成鏡花水月的過往。在兩淮一帶的城市與村莊中奔走、攀高爬低地畫過一座又一座竹木建筑后,英娘原本瓷白細膩的肌膚,變得黝黑粗糙,但眼神變得沉靜而堅定。 吳從瑛善解人意地招呼著小宮女一道出去,關上了門。 李七娘直截了當地對姚歡道:“昨日阿兄回來告訴我,朝堂在傳,那個抓你夫君的曾舍人,官家竟是有意升他做翰林學士承旨?!?/br> 姚歡皺眉:“就是蔡京被貶前坐到的位子?那不是備位宰執的嗎,他才三十不到,官家讓他執掌內制?” 李七娘道:“是的。我阿兄說,朝堂里有些膽大的臣子私下議論,曾舍人原本就憑重修《神宗實錄》深得官家賞識,這一回更像個二踢腳似地竄那么高,是官家欣賞他懂得圣心,知曉官家不喜歡簡王,所以將遼國細作的案子,往簡王身上辦?!?/br> 出身官宦之家的李七娘,對于天家和朝堂的這些勾心斗角,其實沒有分毫的興趣,她面色嚴肅地敘述這樁新聞,乃是為了給自己接下來的建議增加說服力。 “姚娘子,”李七娘壓低了聲音道,“官家這么做,只怕也不去細查他們構陷邵提舉的那些事了。昨日英娘忿忿不平時說的一句話,我一琢磨,沒什么不行的,同文館當年,是將作監造的,我能弄到圖紙……” 李七娘的話,越說越輕,然而姚歡卻猛地打了個激靈,后背仿佛重重地被人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