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京華 第72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和橫濱重力使隱婚之后、超英心理治療師[綜英美]、小太陽(重生)、[綜漫]本丸反穿日常、千萬不要愛上我、謀殺罌粟、你很像我男朋友(重生)、[綜漫同人]我的飼主是最強、[綜漫]今天我和透子掉馬了么、重生八零:傻妻,要逆襲
說完,她接著道:“少將軍面子大,若能在船上替我解釋兩句……最好不過?!?/br> 謝騖清想替她撥開白色的狐貍毛,仔細看一看她的臉。 兩人有太多話,無法在此時說。 謝騖清本想帶她一同走,不論甘苦,起碼她能曉得他在何處。今日一分別,數月后,南面形勢如何,誰都不好說。 謝騖清和她對視著,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中,笑著說:“這一回,騖清又食言了?!?/br> 何未輕搖頭:“南方需要將軍?!?/br> 尤其是現在。 中原大戰結束,南京政府養兵數月后,已正式開始圍剿起義的城市。 當初南昌起義,戴著紅色領巾為辨識,以“河山統一”相認彼此的軍人們,從兩萬人打到最后,只剩了八百人,何等慘烈,何等悲壯。但沒人放棄,一次次的起義,一個個城市的浴血奮戰,從未停息。 何未雖在北平,卻始終關注著南方的起義。 她曾想,若謝騖清還活著,他一定是其中之一。 她唯一擔心的是謝騖清的安危。 如同九叔說的,謝騖清走得從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反袁,南方窮,謝騖清在南方;后來反軍閥,軍閥有錢有槍,有飛機大炮,兵更是廣州的數倍,謝騖清站在了孫先生身邊;如今換成了南京政府有錢有槍,有飛機大炮,兵是紅區的數倍,謝騖清再次站在了艱難的那一邊。 他選的從不是個人之路,而是救國強國的理想,河山統一的畢生追求。 謝騖清伸出右臂,摟她到懷里。 腦后被他的一只手壓住,她恍惚著想,這是兩人第二次在外人面前做如此親昵的舉動。而上一次,同樣在天津,不過那時是為了配合演戲。 “你晚些南下也好,如今最是兇險,”他耳語道,“騖清不是個能享福的人,這一回南下,要脫了護國軍的軍裝,軍銜也將不在。委屈了你,從來享不到功名?!?/br> 何未埋頭在他肩上,她喜歡他的護國軍軍服,只為這名字,就勝過萬千。 她以極輕的聲音說:“春暖花開日,不管你在何處,我去找你?!?/br> “好?!蹦腥撕舫鰜淼淖茻釟庀⒙涞剿樑?。 第56章 雁歸萬重浪(1) 那天船啟程后,海河港口正式關閉。 那是1930年的冬天。北方戰事停息,一片繁榮。 謝騖清南下后,她和謝家二小姐保持電報往來。 謝騁如從謝家落敗,定居上海法租界。她成了謝家唯一明面上和革命無關的后代。 因兩人都是女孩子,更有討論性。不知不覺,南謝北何,成了商界兩個叫得響的名頭。 北上的南方商人,提到謝二小姐,無不提到她的烏木墻壁的大客廳,客廳里客來客往,招待進步文人,下野政客。春節,有一個進步文人帶著謝二小姐的薦信,找到天津何九府上,于茶室內,來客穿著深灰色的單布鞋,剛從火車站趕到。 胡盛秋招待他,何未在茶室偏門,聽他們說,文人想去北平辦報:“日本人辦了《順天時報》,占據北方的輿論戰場,其心可誅啊?!?/br> 胡盛秋出身報業,聞言,心有戚戚,為這中年文人添茶說:“如今的北平沒了政治桎梏,倒成了文化中心和旅游勝地了,恰適合辦新報紙。先生若有心,盛秋私人可以幫忙?!?/br> 兩人就北方報業,談到北平的宣南,從民國初年回望清朝末年,從報業談到曾宣南的學子們。胡盛秋感嘆,當初戊戌六君子被殺于宣南菜市口,距今不過三十多年。 他們冥冥中看到,該是欣慰的。 何未不便面見進步青年,等胡盛秋送走人,挑開簾子,進了茶室。 “他講的我心潮難平,”胡盛秋對她說,“《順天時報》的影響確實大,眼看著他們在滲透言論。若不是跟著二小姐能做更多事,我都想回宣南,辦一份報紙,同他們斗上一斗?!?/br> “你如今看得更遠,就要做更多,”她在椅子里坐了,“剛才你說戊戌六君子,二叔過去常說他們。我們年紀差不多,見不到當年行刑,民眾鼓掌叫好的情形?!笨杀翗O。 二叔那輩人,說起行刑場景,常紅著眼將早已講過數遍的話再說一遍。 爛菜葉不停投擲到幾人身上,他們被菜葉砸得寒心。行刑的刀鈍,砍了二十幾刀。譚嗣同至死不求饒,誓要用一腔熱血澆醒中國人。 后來,南方出了蔡鍔將軍,曾是譚嗣同的學生。 而后,南昌起義的人里,又有蔡鍔的學生。 有許多東西,從無懼rou|體的消亡。 有人中途忘記了,先輩曾灑過的鮮血是為什么,但總會有人接著走下去。 白珠簾子晃動下,小嬸嬸端著兩杯熱的花雕酒。 何未和胡盛秋不解,小嬸嬸笑著道:“九爺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比利時在天津的租界收回了。讓我熱了酒,招待大家?!?/br> 她不好喝酒。胡盛秋徑自取了兩只杯子,輪流飲盡,亮了杯底。 他一個江蘇人,為革命入京,至今沒回過家鄉,這花雕真是許久未喝了。 *** 1931年的小年夜,她在天津發了一場高燒。 往年她入秋都要高燒一場,去年以為逃過了,未料在除夕還了回來。像開場的鑼,謝幕返場的謝禮,省不掉的。 除夕的下午,她不慌不忙讓均姜將預先的湯藥燒煮好,一碗飲盡,用錦被把自己裹成一只小蟬蛹似的,外頭還裹著奶白色的羊毛毯子。倒頭便睡。 再醒,竟沒退熱。 九叔請幾個老醫生看過,大家爭論不休,開得全是最保守的方子。至除夕,仍不奏效,直到初一下午,扣青帶了個面生的老人家給她診脈。 “新醫生嗎……”她糊里糊涂問。 “少將軍過去的軍醫,”扣青耳語,“在天津的?!?/br> 老軍醫熬煮了一碗熱騰騰的白粥,看著像米湯粥一樣??矍嘁园状缮讛嚢?,喂給她一小口。粥還熱著,她想到是謝騖清讓人熬煮的,也不嫌燙口,吃得格外有滋味。 “這藥粥叫生石膏梗米粥,”老軍醫說,“打護國戰的時候,有個醫生在軍隊里改良了張仲景的方子,治愈了不少高燒不退的兵。后來我們這些打過護國戰的,都學過來了?!?/br> 她很快發汗,退了燒。 老軍醫再開了一個扶正的方子,為她補身子。 方子兩手遞到扣青手里,早離開軍隊的老軍醫躊躇著,在床邊問了句:“二小姐有三個月的身子了?” 她輕點頭。要不然九叔請得中醫們不會如此慎重,考慮得是大小兩個。 老軍醫笑了,灰黑色眼珠子里透著喜悅的光,仿佛料定這孩子是誰的血脈,連道:“這是好,這是真好啊?!?/br> 老軍醫想抱抱拳,道句恭喜二小姐,兩手剛搭上,又改為了軍禮,說,請二小姐保重身體。他離開軍隊許久,幾年沒給誰敬過軍禮,收回手,再次笑起來,說了句和屋子里人無關的話:“若不是老朽身子不頂用,早就南下跟著少將軍去打仗了?!?/br> 何未叫扣青封個紅包給老軍醫,囑咐不可告訴謝騖清,她想親口說。 去年定下“春暖花開日”,就是為了腹中孩子,離開北平時,家里中醫叮囑她,前三個月危險,須多靜養。那是她坐自家游輪,又有謝騖清在身邊,安全得多。沒承想出了變故,她為安全,不便草率動身,是以,耐著性子等到了農歷新春。 老軍醫走前,斯年洗干凈手和臉,來到何未身旁,俯著身子,如鮮荔枝般清透的小臉貼在她的肚皮上,摸著,悄悄問:“大人發燒,小寶寶在肚皮里熱嗎?要出汗嗎?” 這倒是個……連老軍醫無法回答的問題。 *** 南方,某少數民族地區。 “他們的兩個旅,已經五個月沒發餉了,”靠坐在露天灶臺旁的一個男人,端著熬煮的小米地瓜粥,喝了口,“到年關最是軍心動搖時,趁農歷新年,拿下城區?!?/br> 有人領命去了。 謝騖清指著林驍的連副,說:“你懂這里的話,到時候在城區喊話,勸少數族裔投降?!?/br> 連副放下飯碗,走了。 林驍開始給大家收碗,提著桶水,往灶臺里的大鍋里倒。這便是他們的年夜飯,算吃完了。謝騖清拍拍褲子上的土,立身而起。 王堇于出發前,帶來一份電報:燒已退,二小姐無恙。 他疊妥電報,塞進軍裝口袋內。 誰都沒料到,一個月前,這位謝家公子剛下船,在二姐的私宅宴請幾國領事。席間賓主盡歡,杯酒燈影里,暢談全球經濟形勢,談印度被殖民。日落后,受邀赴宴的軍長及數位師長、副師長,空軍副司令,憲兵司令,全被警衛連連長林驍帶人繳械,扣在了會客室。 當夜,謝家少將軍通電舊部,宣布起義。 通電電文如下: 清之前半生,以推翻滿清政府、收復租界為己任,先輩以血指路,后輩當舍生忘死。遙想辛亥革命,吾輩立志,光復大義,重振河山,而如今,先有北伐中斷,后有濟南之難,大義蒙塵,河山臨危,實乃吾輩軍人之恥。 今日起義,不為謝家滿門,只為華夏之前途未來。吾之言行,萬萬同胞同鑒。 謝騖清 庚午年,十二月初一 *** 春節一過,她到港口看冰面融化的情況,看似在推算今年第一班游輪出海的吉時,實則為南下作打算。 這兩年冰融得晚,怕趕不及坐船了。 堂堂何家航運的掌舵人,竟選了陸路舉家南遷,這恐怕是誰都料算不到的。 年初五。 鄭家三小姐以鄭渡的名義,在天津到南京浦口的列車上,定了一節車廂。 鄭騁昔留了一個心腹,送她至南京。她在車廂里不放心地四處檢查著門窗、洗手間,甚至床鋪,摘下絲絨手套,把沙發下都親自摸了一遍。 鄭騁昔道:“南京太危險。你們到浦口前一站下車,換水路到上海。騁如會接應你?!?/br> “過去都是我安排人家的行程,這次難得享受了?!彼?。 “去過南面嗎?”鄭騁昔可笑不出,憂心之情溢于言表。 “到過兩次?!币淮谓鹆?,一次香港。 火車鳴笛,聲破云霄。 鄭渡換了身西裝,倚在包廂門邊,以目光催促三姐速速下車。鄭騁昔無法再留,離開包廂,她走出去兩步,見鄭渡沒跟下車的意思,警惕瞧他:“又想找什么麻煩?!?/br> 鄭渡哭笑不得:“jiejie在上,小弟怎敢?!?/br> 鄭騁昔冷眼瞧他。 鄭渡好脾氣地解釋:“我要去南京辦樁事,定的下月走,看你幾天沒睡著,就想著算了,為了讓jiejie您能安心,小弟我將行程提前了,護送二小姐南下?!?/br> 何未驚訝,鄭騁昔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