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胤禩想要寫秦朝,一個在世人眼中,由暴君之稱的帝王,始皇嬴政。 產生這個念頭,還是與他最近腦袋里的戲文又出了新內容有關。 隨著他長大,戲文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再到唐宋元明至今,全都有,可以讓胤禩盡情地看。 就是因為戲文的關系,藝術創作加工較多,給胤禩豐富了許多想法。 其中有一篇戲文,便是穿越女提到的《史記》中對秦朝有抹黑,并且可能被篡改。 流傳至今的《阿房宮賦》形容秦之驕奢以戒后人,倒是寫秦朝統一建立王朝的作品鳳毛麟角。 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名垂青史,胤禩就想寫個“戰國演義”,新的書名他都想好了,叫《大秦傳奇》。 正是因為是話本,人們不至于將它當做正史來看,所以胤禩寫的時候也可以藝術加工啦! 理性看待秦朝在戰國時的崛起歷史,驚艷于始皇帝的赫赫功績,有何不對? 羅貫中是劉備吹吹,那胤禩當個始皇帝吹吹有何不可? 要寫與史有關的大作,少不了考據,這樣才能寫得似是而非引人遐想,才能吸引到看客們嘛! 胤禩看何焯的眼神,就像在看一個寶貝疙瘩。 現在當務之急,是拉攏到可與他一起考據的人,之后再溫水煮青蛙,慢慢將何焯煮成自己的校訂人! 胤禩若是認真起來想要勾搭人,很少有失敗的時候。 他分析人心,如吃飯喝水一般,并不需要可以去經營,就已經下意識地用最適合的言語來引起何焯的好感。 胤禩將自己精通經史,八股文寫的也不錯逐漸在何焯面前展現。 他對圣人之言也尊敬,只是與世俗之人的觀念有些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并非是人云亦云的庸人,這樣顯得他很格格不入。 他并非不關心時政,也并非不關心民生,其實他的用心,從話本之中就能體會出來。 為何他的話本能牽扯萬千人心?是因引起了人們共鳴、向往。 他總能寫出讓人感到舒爽的情節,他的著作,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是皇子,一旦他售賣著作,哪怕被文人罵得再慘,被皇上禁足在家,他的話本依然沒有被禁止。 何焯感慨萬千:八貝勒眼中的世界,廣闊而充滿了想象,他的情感豐富,只是無人理解,于是知音難尋。 如果可以,他愿意成為那個知音。 因為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新作,編制蛛網勾搭何焯,胤禩還挺悠閑,他一邊構思自己的新話本,一邊與何焯探討歷史,并且不斷地磨礪寫八股文的文筆。 八股文啊,寫作時候限制特別多,必須要用古人的語氣,于文筆的磨礪和文風轉化大有好處! 胤禩寫得文章,一篇又一篇傳達到了康熙御前。 康熙驚奇道:“胤禩這是轉性子了?他竟真的老老實實寫文章了?!?/br> 而且寫得還不錯,引經據典,討論時事。 太子聞言,無奈道:“以八弟之才,他若是愿意認真寫,本就可以做到將文章寫好,或許還能著書立傳?!?/br> 康熙嘆道:“可他偏偏就喜愛寫話本,只要不耽誤正事,朕還能阻止他發展愛好?” 太子聽君父對胤禩猶如關懷小兒子的寵愛寬容,目光閃了閃。 汗阿瑪對哪一個兒子都要求嚴厲,但老八不務正業時他卻不生氣,還放任他發展。 是寵溺?還是養廢了他? 太子猜不透君父心思,他自然是希望兄弟們都不要太要強,也會忌憚厲害的兄弟,每當君父給兄弟們實權以制約自己時,心里都拔涼拔涼的。 所以他才喜歡親近老八,老八的愛好與追求特殊,與他沒有直接利益沖突。 待時機成熟,胤禩便邀請何焯成為他新作的考訂人。 沐休在家一個月,胤禩過得快活似神仙,腹肌都因為減少的鍛煉而變淺了。 福晉摸摸手感不對,唯恐他長出小肚腩,提醒胤禩不要每次在飯后久坐。 “可是飯后的靈感最好,”胤禩眼巴巴地說道。 如果抓耳撓腮寫不出來,他還會邊寫邊吃點心,如今正是創作最熱情的時候,他甚至還有點廢寢忘食。 《大秦傳奇》與《師尊》一樣,分成二十篇來賣,他不斷地考據,考究,與何焯探討史實,再融合藝術加工后的劇情設計,以鍛煉出來的文筆,在這個月中將第一篇給寫了出來。 《大秦傳奇》第一篇自趙歸秦,講述的是始皇年幼時的經歷,從歸秦,到秦王室變更,到始皇繼位,接著便是秦滅六國…… 胤禩解除禁足的第一天,第一篇歸秦面世! 康熙見他禁足期間都改不了寫話本的愛好,還頂風作案,在傾城這個筆名爆給天下人知道后還敢繼續出新作,一口老血梗在喉嚨口,第一時間便將胤禩叫來訓斥了一頓。 “朕還以為你學好了!” 胤禩指天發誓:“汗阿瑪,兒臣這一回寫的是正??!”他將新作遞給了康熙。 “您看看,兒臣這回寫的是先秦統一戰爭?!?/br> 康熙一把拿過那冊話本,氣道:“就算要出新作,你好歹也換個名字啊,現在朝臣都知道你就是傾城,全都知道了,你也不避著點,待御史彈劾了,豈不是要讓朕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