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令朕寵罷不能[穿書] 第49節
書迷正在閱讀:與霍少閃婚之后甜翻了、秋橙、穿進男團選秀后(無CP)、大唐:從種土豆開始、生死追緝、去找青梅竹馬會碰上jiejiemeimei、孫悟空大鬧異界、農門歡:啞女當家、清穿之團寵饕餮小皇子、都市大神戒
— 那邊顧憫仍待在畫舫上等著沈映回來,等了快大半個時辰,就在他以為沈映已經開溜不打算再回來,下了畫舫準備去澄心齋找人的時候,突然看到朔玉急匆匆地朝他這里跑過來。 等朔玉跑到他跟前,顧憫正欲開口問他皇上人呢,一個字還都沒說出口,便見朔玉直挺挺地朝他跪了下來,“奴婢來給顧少君賠罪,請顧少君恕罪!” 朔玉是御前伺候的人,一般人看在皇帝的份上都要敬他三分,顧憫忙將朔玉扶起來,不解地道:“朔玉公公快快請起,你何曾得罪過我,為何要給我賠罪?” 朔玉一臉歉疚地說:“是這樣的顧少君,奴婢方才在澄心齋里打掃,不小心碰倒了架子上,您送給皇上的那面八寶琉璃鏡,寶鏡因此掉在地上便摔碎了,奴婢弄壞了顧少君送給皇上的鏡子,實在是罪該萬死,還請顧少君恕罪!” 顧憫聽朔玉說完挑了下眉,不動聲色地問:“所以是皇上讓你來給我賠罪的?皇上現在人在哪里?” 朔玉道:“皇上去了近日行宮里來的那位得道高僧,玄慈法師那兒,皇上說,那面鏡子代表了他和顧少君您的緣分,破鏡難圓,但法師佛法高深,一定會有化解之法,只要他誠心向佛祖祈求,便一定能使得破鏡重圓,讓佛祖保佑他與您長長久久!” 顧憫聽完嘴角動了一下,他知道沈映遲早都會看穿他玩的這個小把戲,不過這么快就反應過來了,還是讓他稍微有些驚訝。 所以說,他快要肯定,之前皇帝的昏庸無能都是他偽裝出來,其實皇帝的心機城府,毫不遜于劉太后郭九塵之流。 顧憫看了眼戲演得不錯的朔玉,負手往前走去,淡淡道:“既然如此,那我去看看皇上?!?/br> 不多一會兒,顧憫便來到了玄慈法師居住的宮舍外面,沒想到守門的小沙彌進去通傳完后出來告訴他,法師說,要想讓破鏡上的念力重聚,皇上需得在佛前念經三日,所以請顧少君先回去,最近這三日最好都不要來打擾皇上,免得影響了皇上的誠心。 顧憫一聽便知這是沈映想出來的借口,好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拒絕見他,皇帝終于面對他連裝都懶得裝了。 一想到從前兩人在一起時,皇帝對他只是虛與委蛇,只有敷衍和演戲,而他還傻傻地因為皇帝的虛情假意而沉溺動心,顧憫就覺得自己愚不可及,簡直蠢得可笑! 念經會有用嗎?就算破鏡能重圓,可他心里的那道裂痕,又要怎么愈合? 顧憫眼含諷意,盯著那兩扇緊閉的宮門,片刻之后轉過身,毫不留戀地拂袖離去。 而故意躲著顧憫不見的沈映,當然也沒真的在玄慈大師這里老老實實地念經,而是與玄慈大師面對面坐在蒲團上喝茶品茗。 “大師請喝茶,”沈映讓伺候的宮人都退了出去,親自拿起茶壺給玄慈大師倒了杯茶,“大師來了行宮許多日,朕因為要避人耳目,所以一直沒有來拜會大師,還望大師見諒。此番為了昌平長公主選駙馬的事,要勞煩大師損耗修行來幫朕演這出戲,朕實在于心難安,若大師有何未了之俗世心愿,還請不要客氣,盡管說出來,朕定當竭盡所能幫大師達成?!?/br> 玄慈大師雙手合十還了禮,才從沈映手里接過茶,“阿彌陀佛,皇上不必多禮,倘若貧僧所為能幫長公主促成一段良緣,讓這世間少一對癡男怨女,那也算是功德一件?!?/br> 沈映笑了笑,道:“大師真是慈悲心腸。不過朕還有一樁心事一直想不通,還請大師為我解惑?!?/br> 玄慈大師道:“皇上請講?!?/br> “大師是世外高人,向來不理俗務,與皇家更無關聯,本沒有理由違反佛門戒律來幫朕說這個謊?!鄙蛴陈唤浶牡剞D著手里的茶杯,“所以朕想知道,青蘅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竟能請得動您這樣的得道高僧出手相幫?” 玄慈大師微微一笑,“原來皇上是因此困惑,其實事情并沒有皇上所想的復雜,概因凌施主的師父曾經對貧僧有過救命之恩,凌施主拿著他師父的信物找上貧僧,所以貧僧才會答應幫這個忙?!?/br> “原來如此?!鄙蛴车χc了點頭,心知肚明在玄慈大師這里應該問不出什么,便也沒再多問。 沈映一直好奇凌青蘅的真實身份,但上次問起,凌青蘅借口說閹黨未除,大仇未報,無顏以真面目示人搪塞了過去。 凌青蘅不肯據實相告,沈映也不好逼問,但他可以肯定,凌青蘅手下有那么多人聽他的號令,還能請得動玄慈大師這樣的人物出山,他背后的真實身份定然簡單不了。 雖然凌青蘅現在表面上是效忠于他,但是他刻意隱瞞自己的身世,這點總歸讓沈映免不了心生介懷,他向來主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自然不喜歡手底下的人對他這個主上有所隱瞞。 顧憫的陽奉陰違,已經是扎在他心頭的一根刺,他可不想再多出一個凌青蘅。 玄慈大師忽然出聲道:“皇上看起來似乎有些心緒不寧,可是因為方才在外面求見的那位顧施主?” 沈映回過神,淺笑著看著玄慈大師問:“大師何以見得?” 玄慈大師:“自從皇上踏入貧僧這里,貧僧看皇上的眉頭就沒舒展開過?;噬蟻碡毶@里,是為了躲避那位顧施主,可以皇上的身份,若是不想見誰,大可不必如此,是以貧僧猜測,皇上應該是有什么不能說的苦衷?!?/br> 沈映點頭承認,“大師真是慧眼如炬,不錯,朕偶爾也有演戲演累了不想再演的時候,才會借大師這里求個清靜?!?/br> 玄慈大師搖搖頭,“心若不自在,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會自在,恕貧僧斗膽說一句,皇上以為不與那位顧施主見面便能求得心安,不過是在自欺欺人?!?/br> 沈映誠懇求教地問:“那不知大師可有什么令朕心安的辦法?” 玄慈大師看了看沈映,道:“貧僧以為,要想心安,不過一個’誠‘字?!?/br> “大師的意思,是讓朕以誠待人?”沈映無奈地笑著搖頭,“朕倒也想這樣,可人不以誠待我,若朕以誠相待,豈不是白費真心?” 玄慈大師反問:“皇上如何肯定一定會白費真心?” 沈映肯定地道:“因為朕親耳聽到他背叛了朕?!?/br> 玄慈大師又搖搖頭,“有時即使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也并非一定是真,看人得用心去看,相信皇上心中曾幾何時應該也有過疑慮,否則,就不該像現在這般煩惱才是?!?/br> 用心去看? 可顧憫將殿試考題泄露給郭九塵是真,他舍身救郭九塵也是真,這些都是他親耳聽到的,親眼看見的,難道用心去看,結果就會變得不同了嗎? — 三日后,玄慈大師終于將與昌平長公主和敬宗轉世相配之人的生辰八字大致推算出來,將結果告知于太后。 太后一得到結果,便立即傳郭九塵來常青園商量。 “玄慈大師說,須得壬申年,辛丑日所生,命中帶木者與昌平長公主相配,先皇才能順利投胎,你趕緊幫哀家去找壬申年、辛丑日出生的男子!” 郭九塵并不信鬼神之說,太后相信玄慈大師的話,但他卻深表懷疑,忍不住道:“太后,您真的信世上有投胎轉世這種事嗎?” 劉太后打量著郭九塵,“你什么意思?你懷疑玄慈大師是在騙哀家?” 玄慈大師還是郭九塵給劉太后引薦的,所以郭九塵也不好直接說玄慈大師在招搖撞騙,不然不是打了自己的臉,只能委婉地勸阻道:“老奴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覺得投胎轉世這種事情聽起來過于不可思議,擔心咱們忙碌了一場,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只會更讓太后神傷。太后,敬宗皇帝已經仙逝,您心里的執念,也該放下才是,這樣才能讓敬宗皇帝在天之靈心安?!?/br> 劉太后不滿地冷哼道:“哀家做什么事,何須輪到你來置喙?你若沒有證據證明玄慈大師是在騙哀家,那就不要勸哀家,只需要照哀家的意思做就是了。只要能讓哀家與先皇再見一面,別說是一個昌平長公主,就算是賠上這天下,哀家也在所不惜!” 劉太后對郭九塵的勸解并不領情,自從她聽玄慈大師說她兒子可以投胎轉世,他們母子倆還有再見面的機會后,心中便充滿了期待,所以哪怕只有一絲絲的希望,她都要去盡力一試,來彌補此生的遺憾。 郭九塵勸不動劉太后也甚是無奈,不過給昌平長公主選駙馬這種事影響不到什么大局,便按照劉太后的吩咐,滿京城地開始找生辰八字符合要求的適婚男子。 雖然劉太后對昌平長公主談不上多喜歡,但為著昌平長公主以后肚子里的孩子,也得先裝裝樣子,培養培養感情。 這天劉太后聽說昌平長公主的生母陳太妃身體不適,便讓自己的貼身宮女拿了些補品送去綺春苑賜給她們母女。 那宮女拿著禮物來到綺春苑,經過陳太妃的臥室外面時,正好聽見陳太妃和昌平長公主母女在屋里說體己話。 陳太妃還是老樣子,病懨懨地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和女兒說:“近來太后對我們母女恩賞頗多,人要知恩圖報,既然太后喜歡你,你以后也要多去常青園給太后請安,多在太后跟前盡孝?!?/br> 昌平長公主順從地道:“母妃放心,女兒明白?!?/br> 陳太妃嘆了口氣,“為娘體弱多病,也不知道還有多少時日,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只有你,等到什么時候能親眼看著你嫁得一個好人家,本宮的眼睛也就可以放心閉上了?!?/br> 昌平長公主哽咽道:“母妃千萬這么說,您一定會長命百歲的,您不是一直想出宮嗎?等到女兒嫁出去了,女兒就去求皇兄允許我接您出宮養病?!?/br> 陳太妃忽然加重了語氣:“昌平,這種話你今后切勿再提!免得傳到太后的耳朵里惹太后嫌惡,知道嗎?本宮知道之前皇上幫過你,但是你得明白,太后才是后宮之主,只有讓太后喜歡你,她才會護著你,才會為你尋一門好親事,懂不懂?昌平,你我母女能在后宮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已是不易,你答應我,切勿卷入太后與皇上的爭斗中去,知不知道!” 昌平長公主怕陳太妃動氣,連連答應:“女兒知道了,母妃放心,女兒知道該怎么做……” 在屋外偷聽的宮女,送完東西給昌平長公主母女,回到常青園跟太后講了一遍她聽到的陳太妃和昌平長公主的對話。 劉太后聽完之后,心情大為愉悅,“陳太妃倒是很懂事,但愿昌平也真的能明白,在這個后宮里,誰才是她該依靠的人,才不枉哀家疼她一場?!?/br> — 過了幾日,恰逢昌平長公主十七歲生辰,一個庶出不得寵的公主的生辰,放在以前根本沒人放在心上,但現在不一樣了,昌平長公主得了劉太后的青睞,今年生辰,劉太后不但賞了許多首飾綢緞給昌平長公主,還特意請了京城里有名的戲班來行宮給昌平長公主唱戲慶生。 當天晚上,在清露臺搭了戲臺,太后、皇帝以及其他后宮眾人,都來到清露臺聽戲。 沈映對古代戲曲毫無興趣,臺上咿咿呀呀的戲腔,在他聽起來就像是催眠曲,每次聽戲沒有一次不睡著的,但哪怕再不喜歡,有些時候他作為皇帝也必須到場,就比這次如昌平長公主的生辰。 等到主子們落座,太監拿了戲本子過來呈給主子們點戲,按照尊卑順序自然是先讓太后點,太后點了一出她愛聽的《桃花扇》,然后輪到皇帝,沈映隨便點了出看起來會比較有看頭的《捉放曹》。 等太后和皇帝都點完了,便輪到今晚的壽星昌平長公主來點,昌平長公主把戲本子拿在手里還沒決定點哪出,劉太后忽然叫了聲,“哀家忘了,今日是昌平生辰,這第一出該讓她來點才是,把哀家點的《桃花扇》先放放,看看長公主喜歡聽哪出,讓戲班先演?!?/br> 沈映閑閑出聲道:“太后您是長輩,哪有讓您讓的道理,就把朕的那出《捉放曹》往后挪一挪,第二個演昌平點的就行,也不差這一會兒?!?/br> 昌平長公主連忙放下戲本子,起身道:“太后,皇上,不用麻煩了,昌平和太后一樣,也愛聽《桃花扇》,就讓他們唱《桃花扇》吧?!?/br> 劉太后得意朝沈映瞟了眼,然后看著昌平長公主笑道:“怪不得哀家覺得和你投契,可不巧了嘛,就連咱們喜歡聽的戲都一樣,那哀家今日可就沾沾壽星的光了。好了,先讓戲班唱起來,其他人想聽什么再點?!?/br> 立即便有見風使舵人出聲奉承:“太后與昌平長公主感情可真好,不是母女,勝似母女,聽說今日太后送了一套太后當年封貴妃時,高宗親賞的紅寶石頭面給長公主慶生,什么時候長公主戴出來也讓咱們開開眼?!?/br> “昌平已到了選駙馬的年紀,等到她出嫁之時,你們還怕沒機會開眼嗎?”劉太后笑著拉過昌平長公主的手,親熱地道,“哀家沒有親生的女兒,一直覺得遺憾,你是個貼心孝順的,放心,哀家定然會為你選一門好親事,風風光光送你出嫁?!?/br> 昌平長公主感激地福了福身,“昌平命小福薄,承蒙太后厚愛,昌平不勝感激,多謝太后憐惜?!?/br> 劉太后欣慰地點點頭,又瞥到一旁坐著的皇帝看都不朝她們這邊看一眼,臉拉得老長,一副大為不快的樣子,心里頭就更加高興了。 暗暗得意地想,這不是從一個親娘肚子里爬出來的兄妹,感情就是不牢靠,世上的人到底還是趨炎附勢的多,誰那兒有rou吃就跟誰走,這個道理再淺顯不過,如今昌平與她這個太后親近,就算皇帝看到了再不開心又能怎么辦呢?總歸這個后宮,還是她做主。 一晚上,就聽到劉太后和昌平長公主在那里手拉著手,親熱地閑話家常,那母女情深演的,一點兒不比戲臺上的差。 沈映從頭到尾都板著一張冷臉,還沒聽完三出戲,就借口要處理政務離開了。 等出了清露臺,他才揉了揉自己努力繃了一晚上,差點都快僵過去的臉,恢復了正常表情。 今天晚上的清露臺可真是熱鬧,臺上人演臺上的,臺下人演臺下的,真是一出好戲吶! 回澄心齋的路上,恰巧遇到了帶兵在行宮里巡邏的林徹,沈映便讓林徹過來陪他走走。 伺候的宮人遠遠地跟在他們二人身后,沈映背著手慢悠悠地走著,有一句沒一句地和林徹閑聊。 “小林將軍,你可知今日是昌平長公主的生辰?” 林徹笑道:“回皇上,自然知道,清露臺的戲都唱了一晚上了,臣老遠就聽到了?!?/br> 沈映偏頭瞧他,開玩笑地問:“小林將軍,你覺得昌平長公主如何?” 林徹恭敬地道:“皇上,臣是外男,不敢妄議長公主?!?/br> 沈映擺擺手,輕笑道:“就朕與你兩個人,用不著拘謹,朕就是同你隨便聊聊,既然你不敢妄議長公主,那朕不妨換個話題,小林將軍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要娶個什么樣的夫人?” 林徹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回皇上,臣……臣還沒想過這事兒?!?/br> 沈映看著林徹這個大直男,無奈地嘆了口氣,“那就現在想?!?/br> 于是林徹托著自己的下巴,開始認真地想,過了一會兒說:“皇上,臣想好了,臣想娶的夫人,不求她長得多美若天仙,但是性子一定要好,彼此尊重,互相理解,這樣才能夫妻恩愛和睦,就如同皇上與顧少君那般鶼鰈情深,琴瑟和鳴?!?/br> 沈映聽林徹說完,眼皮跳了兩下,“……你好好說你自己,干嘛扯朕和顧少君?” 他和顧憫那個亂臣賊子,與“鶼鰈情深、琴瑟和鳴”這八個字有半毛錢關系? 林徹憨憨一笑,“臣在行宮里四處巡邏,常常瞧見皇上與顧少君攜手同行,宛如一對神仙眷侶,試問誰看見了不羨慕?” 沈映皺起眉頭:“……你什么時候看見朕與顧少君攜手同行了?” 林徹低下頭,心虛地摸了摸鼻子,“回皇上,就……前不久,您和顧少君在湖上泛舟那次,臣……遠遠看見了,不過您放心!隔著遠,臣什么都沒看清!” 沈映:“……”你還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林徹想起什么,又抬起頭,問:“不過皇上,顧少君好像已經有很久沒來行宮了,是在京城里忙差事嗎?皇上可知顧少君何時會到行宮里來,臣還有些關于射箭方面的技巧想向他請教?!?/br> 沈映沒好氣地道:“管好你自己?!?/br> 林徹:“……” 沈映意識到自己剛才語氣有點不太好,咳嗽了聲,裝作漫不經心地問:“那個,林徹,你覺得顧少君人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