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書迷正在閱讀:無常劫、無劍無聲無雨、校園rou欲行(1V1 SC H)、好喜歡jiejie(百合ABO)、都市極品天師、[綜漫]人生只剩100天、我穿成了小說昏君大反派、在星卡游戲里做靈媒、[綜漫]夜斗神在橫濱、[綜漫]聲優變身系統
可實際呢?不聞不問自己的婚事,也不為自己的前途打算,估摸著這么拖下去,就等著哪家人來求親,順順當當把自己嫁出去。 還落得外頭的好名聲,更落得自己對她的感激。 若不是那天黛玉提醒賈母,自己還會傻乎乎的叩謝太太,甚至在出嫁后為賈家出謀劃策,利用夫家的力量來幫襯宮里的德妃和寶玉。 想起黛玉,探春又涌上一腔羞愧,自己先前忠于太太,自然對黛玉充滿敵意,說不上處處針對她吧,卻也始終冷眼旁觀。 卻看黛玉,不因此而疏遠自己,更積極為姊妹們的婚事謀劃。 她跟賈母那一進言,襯出賈家對女兒們思慮不周,明眼人都會嘀咕做主母的暗藏鬼胎,稍有不慎便是得罪了太太和大嫂子、二嫂子這些長輩,便是老太太再護短些,只怕也要勃然大怒。 但黛玉仍舊說了,自己、迎春、惜春三姐妹跟王夫人相比,肯定是弱勢的一方,也不能為黛玉帶來什么利益,但她還是為姐妹們的前程仗義執言。 幾位姐妹坐著,聽得外頭通稟的姑娘傳:“戶部安員外郎家大娘子來了?!?/br> 姐妹們忙起身相迎,楚云亦是笑吟吟上前去接:“安meimei可好!” 黛玉小聲跟惜春說:“還記得讓你畫曇花那人,便是這位了?!?/br> 安媚兒臉上有胎記暗印,家中父輩官職也不顯,可她出自青州安家,當朝皇后也是安家出身,輪起來兩人還是堂姐妹呢。 是以安媚兒也是京中貴女們宴請的對象,并不敢怠慢。 安媚兒一眼就看見黛玉,招呼過眾人后悄悄兒坐到黛玉身邊,黛玉為她引薦:“這是我從前說過的那位丹青妙手惜春meimei,她的畫如今可起了頭呢?!?/br> 安媚兒欣喜不已:“我還以為林家meimei忘了呢”,又與惜春論過幼序,三人湊頭聊起來。 惜春素來空靈,又體量尚小,在伶俐人兒輩出的賈府是個可有可無的布景板,是以并不擅長交際。 可巧安媚兒也是如此,她一向因為面容自卑而甚少與人深交,常躲在宴席里做個透明人,更不甚喜歡那等與任何人交談兩句便能高談闊論熱情洋溢的女子。 兩個人出乎意料的投緣。惜春對安媚兒小聲講解一些繪畫的技巧,安媚兒顯然很感興趣,她不擅丹青,因而?;蝮@訝或欣喜的問;“原來是這般!”、“如此居然也行么?” 黛玉看兩人相談甚歡,心里也欣慰萬分,惜春有時過于孤獨,她年紀比賈府里姐妹都小,又沒個玩伴,總是一個人悶著。 先前又被那賊尼姑所洗腦,常有出世之心。 如今能結交到年紀相仿的手帕交,多見識些外面的世界,多沾染些紅塵氣,或許不會飄然出世。 迎春和探春也在前來祝賀的貴女中相繼結識了說得來的玩伴。 寶釵坐在一旁更加如坐針氈,史家對外介紹她時說她是賈家親戚薛家姑娘,別人總會堆笑問:“可是御前行走薛家?” 寶釵口中發苦,還要勉強維持微笑:“是金陵薛家?!?/br> 對方仍舊一臉迷茫,寶釵幾乎要支撐不住,還是鶯兒機靈,在旁道:“我家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也是書香繼世之家?!?/br> 這個“也”字便透露出心虛,寶釵忙呵斥鶯兒,又跟對方致歉:“丫鬟管教不周,肆意搭話惹人笑話?!?/br> 對方自然客氣的說:“不妨事不妨事?!?,可那面上的笑容便要褪色幾份。 寶釵素來都在人前做大度雍容樣子,可心里比誰都在意,如此幾遭,她幾乎要搖搖欲墜,恨不得趕緊結束。 寶釵的盼望中衛家納吉的隊伍也到了史家門上。 納吉是六禮之一,衛家并不以湘云父母亡故而輕慢湘云,仍舊厚重待之,除了首飾衣物等聘禮外,衛若蘭還去郊野捉了一對活大雁作為贄禮。 親迎日衛若蘭身著盛服,戴著金花,備了依仗、雇來的人吹著鼓樂,帶了一對家雁,送到了保齡候府上。 府上自然早已有人侯在門口,又將他迎進了前院,今日只是納吉禮日,來的人少,可即便如此前院還是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京城中貴胄。 幾個年輕些又與衛若蘭相熟的青年,站在檐下高聲跟他開著玩笑,院子里不時爆出爽朗笑聲,襯著滿院的披紅,格外的喜氣洋洋。 衛家管事將禮單念完,跟過來的家丁們將一對活家雁并各色納吉禮搬到正院中間,一時之間幾近要堆滿正院,惹得眾人贊嘆不已。 在場的保齡候和忠靖侯心中也是滿意不已,可見衛家對這門心事的滿意,侄女兒嫁過去他們兩位也滿意,總算覺得對得起逝去的大哥。 保齡候用下巴一示意,貼身小廝便從后罩房那邊畢恭畢敬端出來一個大紅漆盤。 除去棗子、桂圓、蓮子等這些代表吉祥喜慶的回禮外,女方家里還要準備一些針線活計送出去。 一則顯示女方的德容女紅拿得出手,二則也是提前孝順婆家長輩。 漆盤里盛放的便是湘云親手做的針線活兒,內里有給衛家父母親手縫制的襪子、鞋子等物,那尺寸都是提前要來的。還有給衛若蘭做的襪子、鞋子,還有荷包、打的絡子等物。 保齡侯夫人立在前院和后院相連的后罩房處,目送小廝從自己丫鬟手里拿走這托盤,心里一陣松快。 可算是交差了,自己這個大侄女,跳脫的性子,火炭一樣一點就爆,偏偏做長輩的說不得罵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