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天徒弟和我雙修了嗎、影衛他揣了朕的崽、真千金綁定閨秀系統后逆襲了、星際第一驚嚇城[基建]、[綜漫]我哥哥超兇、大江湖之熱點大俠、今天依舊沒有吃藥的水神大人、陛下她被迫裝作精[女A男O]、人造向導成長日志、我被鳥偷走當老婆這件事
后來,她被夫家的人給趕了出來。沈大人沒來之前,幽州沒有女戶的說法,一個女子,丈夫沒了,孩子也沒了,是不配在自己夫家的房子里呆著的,宗族會直接接收房子,給了同族中一個沒房子的堂叔。 沒有私產,還被同村惡霸的娘造謠不守婦道,為了偷漢子連孩子都不管,教出來的孩子是個賊!村里都在冷眼旁觀,有明理的人知道她這是被冤枉了,可是沒有一個愿意幫她。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不用說是她這樣的“喪門寡”。 那時的她居無定所,但也沒有放棄尋找孩子。乞丐窩她住過,破廟也住過,還差點因為吃不上飯,出家做了尼姑??墒悄峁靡沧霾坏?,做了尼姑就要六根清凈,她還想著孩子,六根如何清凈?師太也不愿意收留。 這就樣,她一邊討飯,一邊尋找,直到沈大人來到了幽州。 像她這樣的既沒有產業,也沒有孩子的女人,沈大人都派人分了一套住家的小屋子。還給分了活計,每日做做活,還有免費的早餐和晚餐吃。據說這就是救濟糧,但是薛娘子卻覺得,這救濟糧,比她前半輩子吃的最好的吃食都要精細。 她發現沈大人對拐賣孩子的事情非常厭惡,就尋到了官府,報了個案,希望憑借那孩子胳膊上的胎記,和脖子上掛著的木質護身符,找到他,讓他們重新團聚。 當初幽州地界,妻離子散的人家不在少數。沈大人派人一一登記,有許多孩子,都被找了回來,不過更多的還是杳無音信。 薛娘子曾經遇見過胳膊上有胎記的,但是和她兒子的都不一樣,因為她兒子身上的胎記非常的圓,像個銅錢??墒强吹竭@些孩子,她也會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 幽州的日子后來越來越好過了,百姓們手里漸漸有了余錢。她的繡品生意越做越好,經常忙不過來。 因為她靠著自己的手藝,每日可以進賬三百文,所以除去自己的開銷,和托人找兒子需要的花費,她還收留了不少和父母走散或者被父母丟棄的孩子,不會特別精細地養活,但是也可以保證他們正常吃個飽飯。再后來,她就被官府的人注意到了。既是因為她的手藝,也是因為她這幾個月幫扶孤兒和失去家人的婦人的良善行為。她一個人繡不了太多繡品,就主動教導一些不會女紅的婦人做些繡品,用手藝換錢。 興許是好事做多之后,時來運轉,被上天注意到了。 上個月,官府高薪聘請她做了這里的管事,且級別要比別的管事高。在麗人坊中,她每日指點著這里的姑娘們做女紅,自己再做一個時辰的刺繡,清閑自在,還受人尊敬。除了兒子沒有找回來,她這輩子也算圓滿了。 坊中的人都知道這么一回事,每每也叫家里的人留意,希望有朝一日,這么好的管事,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團圓。官報上最顯眼的地方有她拜托報社的人刊登的尋人啟事,一天要交三十文錢,她幾乎每三天就去刊登一次。 至于薛家村,她從來沒有回去過。據說那村子,有不少人都犯了大罪,偷盜、搶劫甚至殺人,一些大罪,該犯的都犯了,沈大人在那里查過一起婦人被拐的案子,原來就是那惡霸的娘將惡霸娶的娘子給賣掉了,原因是那姑娘不會生兒子,對外還假裝是吵架她自己出走的。 可是現在戶籍制度太過完善,查案的小吏也越來越專業,一個婦人的行動軌跡是那樣好查,不一會兒,就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搜出了賣媳婦得到的銀錢。 這惡霸在村中欺男霸女,早就被叫去義務修路修橋了,據說人被累得不像樣,還沒工錢,每日只是吃了個半飽。薛娘子快意至極,當天還第一次喝醉了酒,繡了一晚上魚兒戲荷圖,這是她這些年繡得最有靈氣的繡品,第二天就被坊中的總管拿去談價格,以五十兩的銀子賣給了一個豪商,坊中分得五兩,剩下四十五兩都是她個人的。 此事一出,坊中吵著要拜她為師的人就更多了。 薛家村的人也曾經找過她,說是要將家里的女孩兒送過來給她教導。她不由得氣笑了,薛家村歹人多,多數生意人不愿意做薛家村的生意,薛家村的惡名遠揚,連糧食蔬菜都不好賣。薛家村的人過得雖然比以前要好,可是與別的村落差距漸漸拉大,他們就想起了曾經被他們趕出去的薛娘子,想讓宗族出面,讓薛娘子將手藝傳給薛家村人,不要那么傻,聽官府的話,教那些不認識的人做女紅。 這天,薛娘子還沒來得及去工坊,就被薛家村的人攔住了。薛娘子雙臂抱胸,倚著自家的門框,耐著性子,打算聽聽這些人有多無恥。 來了五個人,一個婦人,是薛娘子相公的堂妹。三個青壯,是族里最蠻橫的后生,還有一個年紀大些的宗族長老。 只看那族叔挺著一個大肚子,滿臉流油,還煞有介事地道,“你一個女子,拋頭露面的多不好。這樣吧,咱們族里打算把你的名字加到族譜里去,你也別犟了,跟我回去,我給你在村里找個屋子,以后你就在那里教姑娘們做女紅。村里還是有你的位置的,以后你去世了,還有香火可享,有你的墳地位置……你一個女人家,在外面影響多不好啊。我聽說,你還收養了一大堆小子姑娘,還都是已經記事的。這都養不熟,養著又有什么意思?咱村里還有一大堆人養不活孩子的呢?都是年紀小的,你咋不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