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天徒弟和我雙修了嗎、影衛他揣了朕的崽、真千金綁定閨秀系統后逆襲了、星際第一驚嚇城[基建]、[綜漫]我哥哥超兇、大江湖之熱點大俠、今天依舊沒有吃藥的水神大人、陛下她被迫裝作精[女A男O]、人造向導成長日志、我被鳥偷走當老婆這件事
“騎馬,打獵,琴棋書畫,”聞柏鶴對沈黎總是問公主的事情表示非常不滿,“怎么老是過問公主,你想尚公主嗎?” 他心里不太舒服,大約是覺得沈黎尚公主,可能會阻礙他以后的仕途。這樣的人才,一旦尚了公主,就再也沒有發揮才能的機會了。對,沈黎絕對不該有這樣的心思。他莫名松了口氣,自己總覺得不高興原來是因為這個。 沈黎喝了一口豆汁,聽到這話差點把豆汁噴出來了。 “世子,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講,我對皇族沒有任何非分之想?!碧斓亓夹?,因為性向問題,他都打算一輩子不婚了,怎么可能去招惹公主?看來他需要和公主保持距離,必要的時候,世子可以幫自己安排帶公主玩樂的一應事宜。 聞柏鶴放心道:“那就好,公主可不是好尚的,你是清醒人,知道其中利弊?!?/br> 沈黎無奈地對直男朋友點頭,還好不打算曝光性向,不然估計他和世子連朋友都沒得做。 不過,世子這樣的舒闊性子,大約也不會在意這樣的事情吧。沈黎看人的眼光很準,世子不是那種流于世俗的人。 聞蔚洗漱后,換了一身男裝,而且換上了燕回縣做出來的秋衣秋褲,還有女人穿的內衣內褲…… 她覺得甚是不好意思,如果這也是沈黎想出來的,那么沈黎絕對不是什么好人。才十三歲,竟然會做這樣的東西出來…… “公主,您穿著真合適,也不知道這里的人怎么想的,居然能做出這樣的東西來,真是又方便,又好看?!?/br> 貼身侍女看著公主穿著這樣新奇的衣物,將身體曲線勾勒得極為曼妙,不由得也想出門買幾件,帶回宮里穿,羨慕死那些小蹄子。 “外邊的繡娘說了,若是公主覺得不合適,可以重新拿其他的尺碼穿?!?/br> 聞蔚漲紅了臉:“不必換,這些都很合適。你替我問問,這是誰想出來的?” 侍女出門一會兒,立馬回道:“是沈黎的母親做出來的。怪道沈黎能做新奇東西出來,原來他爹他娘,都是厲害人物?!?/br> 聞蔚心想,也不一定,說不定都是沈黎一個人想出來的??墒强粗环Q為“胸衣”的小衣服,她又不確定了。畢竟是十三歲的小弟弟,他能懂那么多? 沈黎若是聽到公主對他的猜疑,一定不會放在心上。當然,他絕對不承認這是他發明的。 其一是因為確實不是他第一個發明出來的女性胸衣。其二是因為,如果告訴女子們,這是他發明的,說不定她們就會因為羞惱不愿意穿這樣的東西了。 對于沈黎來說,做出這些東西,不過是為了給廣大女性減輕不必要的尷尬和負擔罷了,這樣能讓婦人更加輕松地參與到勞動中去。夏天天氣很熱,衣服都穿得單薄,若是沒有這些小衣服,可能許多女子會覺得尷尬。所以將名頭放在他娘身上最合理,不會讓別人感到不適。 如今這種小衣服,受到了燕回縣婦人的喜愛,也受到去他地區婦人們的歡迎。長安已經有尋常人家穿了,再過不久,這樣的衣服就會被大眾接受。 沈黎做出這些,其實他自己也很尷尬。只是大夏天的能透過布料看到不該看的更尷尬,他就不得不做出來這些了。 今年燕回縣所用的棉花,都是商販從別的地方運過來的。燕回縣種的棉花不夠用,如今家家戶戶都能有余錢買布做衣服穿,棉花在燕回縣賣得很好。 棉布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有商販來賣,必然是一尺不剩地全賣完了。于是很多商販都挑著棉布過來賣,在他們的印象中,燕回縣的人都窮酸得不行,現在居然花錢能大手大腳的了,不免高看燕回縣的百姓一眼。 燕回縣的男人們只能體驗這樣的感覺,以前一些比其他燕回人勤快的漢子,一到別的地方就會有人問他:“你們那里,是不是男人都靠著女人養活?你們那兒的男人這么懶,還有女人愿意跟你們?” 那些勤快人不免憋悶,真是一鍋老鼠屎煮在鍋里,確實不能怪別人看不到他們這樣的好米。 現在不一樣了,不用解釋,大家一看燕回縣大街小巷做生意的,做活計的,男女老少都有,那些說燕回縣男人靠不住,好吃懶做的消息慢慢就消失了。 有時候經濟發展起來了,真的不是靠一個兩個發明。而是大家都通過自己的路子,去賺更多的錢。 沈黎只需要給一條路,去他人就會走通許多條路。比如不愿意做肥皂,做豆腐的,認識的人多,能說會道的人可以去做中人,幫別人找工作,找商鋪,找房子租住。每成交一筆,就能收到不菲的介紹費。 會說本地方言,也會胡語和官話的人,去做譯人,幫助外來的人談生意,若是遇到固定的客戶,以后這樣的活計不愁賺不到錢。 還有去外地買織布機回家自己織布的,因為織布又快又好,每天都能靠幫別人織布賺取勞務費。 可以說,只要不懶,愿意動腦子,怎么都可以養活家庭。 當每個人口袋都有錢,他們就會發現,賺錢比原先容易多了。一旦錢流通起來,稅收,百姓的收入,還有生活水平都在提高。 沈黎只需要給他們一個出路,就會出現無數個找到屬于自己的路的人。 聞蔚看到整個燕回縣都顯得有些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樣子,不由得感嘆沈黎確實有神器之處。要知道,她來之前還看過戶部給她看的戶籍資料,她翻到了燕回縣,發現這么大的一個縣,加上周邊村落的人口,才不過三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