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函谷關前逞英豪
函谷關。 易守難攻,一夫擋關,萬夫莫開。 戰國秦時的函谷關,大致方位相當于后世靈寶以北十五里處的稠桑原上,其北面緊挨著黃河,具體位置是在稠桑原的一條裂縫中,東面是弘農河,西面是函谷道。 稠桑原,顧名思議,就是大樹林立的高塬臺地,四周峭壁陡立,軍隊想要翻越容易迷失在茫茫臺地林海之中。 按史籍記載,函谷道長十五公里,絕岸壁立,寬不過數米,“車不能方軌,馬不能并鞍”。 秦函谷關在漢武帝時期被廢,武帝劉徹把函谷關東移三百余里,到了北崤道上,相當于后世新安縣的位置。 這下一移,函谷關的重要性大降,因為西漢的函谷關只能擋住北崤道,即便被擋住了,還可以從宜陽的南崤道通行。 舉一個歷史上的例子,新莽末年,赤眉軍進軍關中,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就是繞過了漢函谷關,直接從宜陽的南崤道繞了過去。當時由于秦舊函谷關荒廢,赤眉軍輕輕松松的便攻入了關中,王莽政權于是滅亡。 這么來看,漢武大帝這么一移,函谷關成了一座廢關,新漢無甚用處,舊關直接荒廢,要不是當時漢王朝國力強盛,匈奴被打的抱頭逃竄,劉徹這一下,肯定要被口誅筆伐上千年。 東漢期間,劉徹建的函谷新關,因軍事上價值太低被棄,秦函谷關又重新啟用,但此時函谷關一帶的地形地貌已經大不一樣。 黃河河道不斷下切,河水水位降低之后,在稠桑原與河道之間出現了一道河灘,這河灘的出現,使得來往的軍隊,可以直接沿黃河行走。 同時,稠桑原上樹木被過度砍伐,成為了禿瓢臺地,視線不再受阻擋之后,爬山雖然艱難,但至少不用再被圍攻。 這么一來,原先的舊函谷裂縫谷道也就沒人走了。 曹魏時期,曹cao干脆下令許褚在舊函谷關以北十里處,也就是在河灘上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了新關城,史稱魏函谷關。 晉軍現在駐守的函谷關,就是許褚所建造的關隘,而之所以哆哆嗦嗦的講述一遍函谷關的地形地貌,也是因為這一仗,地利因素相當的重要。 趙廣要率軍進攻洛陽,函谷關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關隘,魏函谷關雖然不如秦舊函谷關那樣險峻,但其一邊臨河,一邊靠著臺塬,正面的河灘狹窄,漢軍要想攻取,唯強攻一途,別無選擇。 —— 漢軍出潼關,兵進函谷關。 “嗚.....嗚..嗚......嗚嗚嗚.........” 短促又低沉的牛角號聲,在稠桑原山嶺間此起彼伏。 從高空向下望去,一隊又一隊的漢軍將士快速的行進在谷道上。 他們穿著大漢統一的紅黑相間的鎧甲戰袍,手中或持著長槍,或跨著環首刀,弓箭手和機弩兵已經爬到了臺塬上面,正緊張的眺望是否有敵軍斥候在打探消息。 趙廣的中軍將旗已經移至秦時舊函谷關一帶,在稍稍巡視了一番周圍的地形地貌后,趙廣不由的長出了一口氣。 晉軍因兵力不足,在舊函谷關沒有駐兵,這對于漢軍來說,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舊函谷關雖然被廢,但若是晉軍遣了一支軍隊卡在關口,漢軍的后勤補給線就隨時有被襲擾的可能,這就像一根魚刺卡在喉嚨口,雖然還照舊能吃飯,但感覺上十分的不舒服。 漢軍一路疾進。 擔任先鋒的漢將已經換成了薛季,薛季成先鋒,倒還真不是趙廣對自家親將照顧,而是在華山駐地比武時,薛季連敗漢軍十余將后贏得的獎勵。 這十余戰將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文虎。 小老虎這回本來認為先鋒非其莫屬,但誰知道半路殺出薛季這頭黑馬,文虎輕敵之下,被薛季依靠力量壓制,一身的本領施展不開,只能黯然敗退。 其實,論真的比拼招數精妙的話,文虎還是要勝過薛季,但戰場比拼就是這樣,并不是你實力強就一定能獲勝,關鍵還要看臨陣的發揮。 無奈的文虎只能垂頭喪氣,跟在趙廣身邊暫作親將,而在漢軍的前陣,薛季已經帶著姜瓊、李柔兩部軍侯,進抵魏函谷關前。 薛季前軍,一共三千將卒,其中一千五百人是來自解池,這些鹽兵出身的糙漢在入軍之后,就一直跟著薛季,對其也是言聽計順。 相比鹽兵出身的糙漢,另外的一半漢軍為征召而來的長征健兒,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職業兵的素養,長年累月的征戰,讓健兒們神態自若,對戰事已經波瀾不驚,有些心大的老卒,甚至臉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雄關又如何?老子跟著大司馬,東南西北都殺了個遍,要不是咱實在不耐學那個排兵布陣的法子,這裨將軍不敢想,至少軍侯一級當的穩穩的?!苯偟纳砼?,幾個跟著姜維打過洛陽之戰的老卒相互對視一眼,眸中戰意大增。 漢軍中的軍侯、都伯,除了勇猛善戰之外,還需要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些老卒都是些持勇斗狠之人,他們寧肯當個斗將,也不愿意費那腦子。 “你們幾個,都瞪大眼睛,看清楚前面的關隘,別讓那群鹽漢給搶了先?!苯偟秃纫宦?,囑咐道。 他手底下的這些老卒,有的跟著姜維從沓中一路轉戰而來,經驗上沒話可說,比薛季那幫鹽兵兄弟要強了許多。 “少軍侯放心,咱別的不敢保證,這關隘上哪里能落腳,某家已經瞧的一清二楚?!币幻M下胡須微微泛白的老卒自信的回答道。 “姜平,你可莫要自得,別把一條老命丟在這里?”旁邊的一個魁梧壯漢臉上橫rou一顫,不服輸的叫道。 “哈,小子猖狂,等會好好比一比,咱可是跟著大司馬從洛陽走一遭回來的?!苯讲豢蜌獾幕負舻?。 壯漢程亥冷笑一聲:“走一遭又有什么炫耀的,有本事把軍爵拿出來亮一亮?!?/br> 程亥是關東人氏,前不久才剛剛投奔到漢國,憑程家祖傳的“三板斧”在漢軍中升任了都伯,渴望戰功的他,對這次出戰很是在意。 比資歷,姜平經歷的戰仗比其他人要多了許多,這是他炫耀的資本,但同時,也是程亥等其他將士瞧不起姜平的原因。 打了一輩子仗,還沒混上一官半職,軍功一塊也是缺缺。 實在太失敗了! 姜平被程亥這一擠兌,一張老臉漲的通紅,要不是臨戰在即,他恨不得上前與程亥撕打起來。 姜瓊見兩名部下口角,臉上露出不快之色,他的資歷太淺,要想震住手下這些驕兵悍將,還需要有實實在在的戰功才行。 函谷關前。 漢軍士氣在一點點的上升。 “漢裨將軍薛”的褚黃色旗幟迎風獵獵作響,來自黃河河谷的勁風,從西北方向徑直向東南撲了過來。 薛季微瞇起雙眼,感受著風力的大小,稍臾猛一睜眼,大喝道:“大漢,進攻!” “咚,咚咚!”戰鼓急速響起,擊鼓的壯漢已是赤著臂膀,敞開胸膛,嘴巴里呼著粗氣,奮力的舉起鼓槌。 “大漢,萬勝!”伴隨著漢軍將士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音,第一波的攻關先登急速的朝函谷關撲了過去。 程亥、姜平,剛剛在言語上爭執不下,此時更是各不相讓。 兩人各領著一隊親近將卒爭先恐后的沖鋒,對于他們來說,先登不僅僅是戰功,更是關乎男人顏面的大事。 究竟是姜平這個老軍伍憑經驗取勝,還是程亥這個新軍都伯更勝一籌。 結果即將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