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之長孫舉家路 第155節
二皇子在青樓流連忘返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季長恒不在意。 依舊風雨不改的每日都去看姑娘們跳舞。 都城里的十八間青樓,他都去了遍。 終于在某一日被俞貴妃招進了宮里。 “你真不打算爭一爭了?” 俞貴妃斜靠在貴妃椅上,眼神輕飄飄地看向季長林。 “是?!?/br> 季長林面無表情的回道。 他現在還能回憶起夢里俞貴妃看自己的神情。 那哪是看孩子的表情,分明就是看仇人,他不知道是為何,可他不想再重蹈覆轍。 “那,你就只能當個廢物了?!?/br> 俞貴妃還是慵懶的表情,并沒有因為季長林的話有什么改變。 “廢物也行,總比死了強?!?/br> “哦?” 這回俞貴妃終于抬眼瞧了瞧季長林。 這個兒子是從她肚子出來的,可是她恨開文帝,連帶著也恨上了這個孩子。 所以從他生下來,俞貴妃就沒抱過他。 直到他出宮自己開府了,俞貴妃也只是揮了揮手,沒有一絲不舍。 “想清楚了就行,下去吧?!?/br> 又是慣常地揮手動作,俞貴妃不耐地皺了皺眉。 好像多余的一句話都不愿跟他講。 “母妃,您有當我是你的兒子過嗎?” 這句話堵在心里好久,季長林終于問出了口。 這也是他為那個季長林所問的。 “走吧?!?/br> 俞貴妃沒有回答,只是轉過身,冷漠地讓他走。 宮殿上只有幾個候著的宮女,俞貴妃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季長林轉身離開的時候忍不住回頭看了看。 這種從骨子里透露出來的孤寂讓他忍不住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也許母妃是有在乎的人。 可是那個人絕對不是他。 回府之后,他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不關心朝政,不關心俞貴妃。 他看著李均竹去了邊城。 看季長恒慢慢執掌了朝政,看他和開文帝為了李均竹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最后漠國入侵。 就連都城里的好些勛貴其實都偷偷收拾好了家當,如果漠國一但破了城,那他們就立馬跑路。 只有季長林還是一如既往地放浪形骸。 這下他紈绔的名號在都城算是徹底打響了。 他知道李均竹會勝,還知道俞貴妃的死期快到了。 勝利如期而至。 王家軍和李均竹凱旋而歸。 可俞貴妃竟然活了下來,還封了太妃的稱號。 新皇讓他進宮去勸俞貴妃交出宮里的細作。 他硬著頭皮進了宮,可笑的是,最后他連宮門都沒進去,就灰頭土臉地打道回府。 本以為母妃這是還心有不甘。 可沒想到,李均竹進宮一趟,這一切都改變了。 母妃交出了暗探,轉而在磨礪院老院長的墳前自殺。 那時候,他就知道母妃心里唯一在乎的人,恐怕就是那位原院長。 后來一切風平浪靜之后,他去找了李均竹。 只為了心里那個季長林的最后一絲執念。 “你說,這事最后怨誰?” 李均竹講完那個長長的故事后問他。 他不知道.... 帶著這個疑問,季長林回了府。 最后季長恒問他要待在都城做個閑散王爺,還是打算去洛城時。 他選擇了后者。 他帶著王妃和孩子們去了那個貧窮落后的郡城。 他來了這個世界一趟。 他不想像俞貴妃一樣最后只能帶著遺憾走。 他做不了皇帝,可他也做不了紈绔。 所以,干脆就用自己的所學造福這一方百姓,做個有用的人。 大乾朝六十二年,季長林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直至死前,他一直待在洛城。 把這個雨天不能出門的地方變成了交通最發達的郡城。 也是大乾朝第一個出現兩輪車的地方。 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第124章 番外4 中秋團圓。 “爹怎么還不回來?!?/br> 李嘉玉杵著腦袋,?不知問了多少次。 “你爹忙,很快就回來了?!?/br> 王卓然也是不知道多少遍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這孩子,都已經成親了,?怎么還是這么孩子氣?!?/br> 傅長卿坐在上位,?伸手點了點李嘉玉的頭。 這孩子,都二十多歲的人了,?還是一片孩子氣,?沒事就喜歡沖著長輩們撒嬌。 前些年家里的長輩們陸續去世,就連李大山和許氏也在三年前走了。 現在他傅長卿竟然成了府里的老太爺。 而李嘉玉和傅嘉廷也早就各自成了親,?連孫子孫女都已經能滿地亂跑了。 “大哥,?要不你去門口瞧瞧?!?/br> 傅嘉廷朝李嘉玉使著眼色,傅長卿一看就知道兩人肯定是打著什么主意。 “那行吧,?咱兩一起去?!?/br> 撩了撩衣袍,?李嘉玉起身,?把還掛在腿上的長子丟給了王卓然,?摟著傅嘉廷的脖頸就往外沖。 “等等我啊?!?/br> 今年剛成親的李嘉文見兩個大哥火急火燎地跑了,也忙不迭地撇下新婚妻子追了上去。 “還有我,還有我?!?/br> 李均竹的幼子李嘉鳴今年剛滿十五歲,一聽這話也坐不住了,?看了兩眼母親也追了上去。 “這幾個孩子,也不知這性子隨了誰?!?/br> 王卓然攏了攏被孫子抓垮的發髻,笑瞇瞇地說。 她從戰場下來眼瞅著都快十八年了,這些年含飴弄孫地漸漸也體會出了樂趣。 如果現在讓她再選擇的話,她肯定更愿意待著家里弄弄花草。 “都跟猴似的?!备甸L卿也笑,臉上的皺紋淡化了他銳利的眼神,顯得慈祥了許多。 孫媳婦們全都掩著嘴笑起來,偏廳里一片祥和的氣氛。 而被稱為猴子的四兄弟正一路狂奔。 “大哥,?你們慢著些?!?/br> 李嘉鳴身子最瘦弱,跑得氣喘吁吁的,還是沒趕上幾個哥哥的步伐。 “你來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