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第109節
書迷正在閱讀:縱欲(父女)1v1h、欲鎖、罪案作家、進擊結構師、卻道尋常、我靠主角說臺詞開店暴富(穿越)、用科學打敗魔法(穿越)、我在東宮寫小說(穿越)、霸總嬌妻一米九(穿越)、穿進虐文后渣受為我著迷
按照林鑄江的想法,要取消混凝土材料,做成全鋼的拱橋。 還有選址的改變,要求能將世博會的展區盡收眼底是——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林鑄江交給他們的是另一件事。 “風洞試驗?” 蘇擎說,“原來不是看上了我非凡的才華,而是看上了同舟大學的實驗室?” 方斯聞點頭:“滬城是沿海城市,除了霧天以外,還有臺風和寒潮,跨江大橋如果選址在這個地方,必須要考慮抗風能力?!?/br> 和一般的橋不同,這座橋的拱形——大大增加了受風面積。 如果抗風能力不夠強,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 “我去聯系滬城周邊的氣象站,收集資料?!?/br> 謝雁很快給出了計劃,“方哥找一下相關實驗的資料,給一個基本的實驗方案?!?/br> 蘇擎:“那我?” 她說,“除了非凡的才華,你不是還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嗎?” 謝雁收起東西,盯著他,“聯系一下我們學校的風動實驗室?!?/br> 蘇擎:“其實我是個非常內向且不擅長社交——” 他看著已經收拾好東西出門的兩個同伴,話還是堅強的說完了,“的好同志?!?/br> 行,不就是風洞實驗嗎? 沖就完事了。 滬城四周一共有三個氣象站。 謝雁收集好三個氣象站三十五年來每天的風速、風向記錄,用信息處理系統,對上萬個數據進行計算。 這是一項不小的工作量。 滬城是華國最早開始研究臺風的城市,沒有別的原因——環境太適合了。 一直以來,因為地處沿海,又在長江入???,滬城經常受到來自海上的強臺風的襲擊。 從古代開始,華國就開始對臺風和相關災害進行觀測,民國時期,相關的數據,地圖和臺風眼圖,都是人工手繪的,精度不比機器差。 滬城的臺風厲害到什么地步? 六十年代的滬城,就可以單獨出一本臺風年鑒! 根據信息系統收集的各種資料和信息,謝雁發現,滬城的臺風一般出現在臺風季節,和東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一樣,都是七到九月臺風最多,其他月份也有。 過去的十幾年里,只有三年滬城沒有被臺風影響到。 可以說,一到臺風季節,滬城就得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處理暴雨、淹城、狂風等極端天氣帶來的危險。 跨江大橋不同,因為拱橋獨特的造型,注定了它會受到比以前幾座跨江大橋還要厲害的風力襲擊,而且,它不會躲起來,它永遠佇立在江上。 暴雨、大風,足以將車輛掀翻,大樹連根拔起—— 這樣恐怖的風力,就是這座橋修建之后的百年內,將嘗嘗面對的危險。 風洞試驗,就是要提前從實際出發,驗證之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等到大橋修好在調整,就來不及了。 春節過后,謝郁回了軍隊,趙圖強又開始跑貨運,但自從華國的高速路和公路越修越好之后,大大縮短了客車、貨車在途的運輸時間,他也能嘗嘗回滬城。 謝雁和方斯聞,還有蘇擎,則加班加點地在進行實驗計劃。 很快,一個想法冒了出來。 “在落谷河的時候,我們就尋找了相同的地質做錨定實驗,這一次,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造一座縮小的橋,” 蘇擎說,“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弄明白拱橋會面對什么樣的情況,能否支撐住狂風的襲擊?!?/br> 謝雁點頭,“但是只有橋還不夠?!?/br> “還不夠?” “對,為了保證百分百的還原,我們還需要制造一模一樣的地形地貌,以模擬真實的情況下,大橋能夠扛得住?!?/br> 方斯聞查過資料,“做一模一樣的地形?國內還沒有過這樣的實驗?!?/br> “對,我分析過氣象臺近年來的數據。大橋建造完成后,以這個位置來看,可能會遇到來自16個方向的大風,而地形在風環境和風向上的影響非常大?!?/br> 做一模一樣的地形,橋體,進行完全的模擬測試! 這個想法,讓三個人和風動實驗室的人花了不少時間。 但是,付出的回報是值得的! 因為完全的模擬,一比一百的模型實驗,將會給他們提供最真實的數據! 林鑄江等著他們來匯報結果,“怎么樣,實驗有沒有什么問題?” 他的頭發已經半百,但長跑工地的人,身體并不差。 蘇擎第一個匯報,“方案沒問題,按照原本的抗風設計,是不會發生顫振!” 他們之前為了防止橋體顫動,已經提出安裝阻尼器的想法,阻尼器不止可以防止地震帶來的危險,還可以穩住橋身。 方斯聞幫他補了一句,“但是——” “但是?” 林鑄江喝了口茶,說,“還有反轉?” “但是——” 謝雁繼續往下說,“風穿過橋體后,會產生旋渦,雖然沒有顫振,但是會產生至少幾十厘米的渦激共振?!?/br> 所有人的壓力都很大,而林鑄江對他們這個實驗非常重視,因為之前的一些大項目工程,不是延期就是有問題,而這座跨江大橋,不僅要挑戰是世界紀錄,還要迎接世博會,保證在兩年內完工。 他們因為完全模擬出一個縮小版的地形和大橋,就是從另一個方面,驗證了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你們能帶著這個結果來找我,” 雖然多年沒見,但這段日子的相處,林鑄江對謝雁更加熟悉,這個小時候背著書包,在設計院的小閣樓里畫橋梁設計圖的女孩,現在已經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她從大山、懸崖、峭壁、湖泊群所在的地方回來,帶著豐富的閱歷和經驗。 “沒有解決方案,我看你們是不會來找我的?!?/br> 林鑄江放下茶杯,“說說吧,你們怎么想的?” 蘇擎看了眼兩人,“你們提前跟他透風了?” 林鑄江搖頭,“我要是連自己干孫女都不了解,我這個爺爺也是白當了!” 謝雁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道,“導風器?!?/br> 她提出來,“因為國外的大多數拱橋和我們的修建的都不同,他們的橋腹是空的,不像我們,是實心橋腹,會增大受風面積。所以,他們沒有這么多問題?!?/br> “導風器,怎么個導法?” “很多領域都有這種機器,可以讓風通過的時候,按照極其設定的方式離開,避免產生相應的問題。既然我們可以在大橋上安裝建筑用的防震阻尼器,為什么不可以在橋頂,安裝導風器呢?” “你這個思路,” 林鑄江很有興趣,“可以一試!” 讓激烈的風加速通過橋面,避免形成共振,以保護橋身。 這個想法,林鑄江將它放進了方案里。 經過設計院和相關科研人員的奮斗和努力,很快,一份全新的,彩虹鋼拱橋的設計方案終于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投入建設,以最快的速度,將這個方案變作現實! 這座大橋,和以往不同。 它是史無前例的,也是區別于以往四座跨江大橋的—— 兩岸,臨時的索塔“生長”了出來,工人們用精確到毫米的焊接技術,將一段段弧形,連接成了彩虹的形狀。 每一次的焊接,都異常的危險和艱難,不能有超過五毫米的誤差,更不能讓拱橋有所偏移。 建好的拱橋,在謝雁他們的實驗中,可以抗擊超強的臺風襲擊,但在橋建好之前,它比任何東西都脆弱! 除了彩虹橋,正在動工的,還有滬城為了迎接世博會而修建的標志性簡直,華國國家館。 一時之間,滬城人人都在談論世博會的事情,雖然世博會還有數年才會到來,但正在動工的大橋和其他相應建筑,都給滬城帶來了不一樣的情緒。 浦江東岸,原本是農田的地方,如今高樓林立,成為華國金融的中心之一,而在數年后,它將代表華國,迎接世界的參觀! 眨眼間,兩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從回到滬城,到做實驗參與建設,其后的幾年,三人又跟著林鑄江完成了幾座其他跨江大橋的建造。 長江這條天塹,再也不能成為阻擋兩岸交流的障礙,每年,都有無數橋梁在上面飛躍而出。 滬城鋼拱橋快要竣工的時候,正是七月份。 蘇擎叫上兩人去江邊賺了一圈,看見即將合龍的拱橋,心里高興極了,他們找了家學校旁的餐館,滬城有很多大飯店,但校門口的味道,總是讓人忘不了的。 雖然他們大不多時候,吃的是方斯聞家里的。 餐館里有很多學生,都在討論著鋼拱橋即將竣工的事情。 “聽說,是我們大學的學長學姐設計的!” “真的,這么厲害!” “我聽老師說的,土木學院,以后還是叫結構工程院的時候,橋梁專業就有三個天才?!?/br> “三個?!” “三個學霸!我和你說,一個呢,數據天才,實驗室的大佬。一個,是,長得特別帥,然后每年專業都是第一?!?/br> “還有一個呢?” 旁邊的學生湊過來聽,“對啊,還有一個是誰?” “還有一個,是第一屆少年班的學生!是女生!” 說話的學生正是橋梁工程的,“畢業后,直接放棄了出國的機會,去工程隊了?!?/br> “我聽說工程隊特別苦,女生能熬的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