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23節
第343章 處置方法 指定購買書籍? 關于這一點, 楚辭其實并不陌生。因為他在現代時,教育局三天兩頭就會下發文件,除了不許違規補課之外, 發的最多的就是不許向學生推銷或指定學生購買課外書籍, 一點查到,輕則扣除績效工資, 重則調離崗位。 他家境良好,生活優渥, 自然不會去碰觸這根道德紅線。他在高中教書時, 凡是碰到要拓展的書籍,他都是直接開書單發在家長群里, 讓他們自由購買的。 他在教育局發出來的處分通知上看過這種情況, 可他沒想到,在古代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劉掌柜, 你此言非虛?要知道若無證據, 便屬誣告?!背o提醒他,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劉掌柜一臉慎重, 他點點頭道:“若小老兒撒謊, 必遭天打五雷轟!這事是我侄兒親耳聽見夫子說的, 又是他親口告訴我的!” “你侄兒今年多大?”一個剛讀書的小朋友,會不會有哪里傳達錯了, 以至引起誤會? 劉掌柜聽出楚辭話中之意,便將這件事完完整整地說了出來。 “我這侄兒乃是我親弟的老來子,今年剛滿七歲, 是去年春天入的學堂。我那弟弟住在果縣,他老丈人是做蠟燭生意的,因家中無子, 我弟弟就繼承了他的衣缽。他們家境頗豐,就把我侄兒送去了縣學下的蒙學求學。因我是開書肆的,便取了整套的啟蒙書物和筆墨紙硯等東西送至他家中?!?/br> “我那弟弟弟妹二人都高興不已,言說我送的正是時候,因為夫子已經叫他們買書了,就是這些書目。我當時也挺高興的,還在他家喝了幾杯??傻任一丶抑?,沒過兩天,我那弟弟帶我侄兒也來府城了?!?/br> “我問他是否去外面進貨,只不過為甚還帶著小侄兒?他卻苦笑一聲,稱他們是去延州府買書的。當時他這一說,我就納悶了,該用到的書我都給他送去了,還要什么書呢?再說,即使我有沒送周全的,也應到我書肆里來取,何必要累死累活跑去延州府呢?” “我那弟弟聽我問話,剛想說,就被我侄兒扯著衣角鬧騰,說是不準告訴別人。我再三哄他,這才問出,原是他那天帶了書去蒙學時,就被夫子一頓斥責,說他為何要自作主張,不聽夫子吩咐?我那侄兒膽小,回家就哭了許久,說夫子告訴他,若是書和同窗用的不一樣,以后就別來了。我弟弟本去了縣學想要問清根由,可那夫子一見他便冷嘲熱諷,還說什么若是不想上縣學可以另外找間書院云云。能在這里報上名屬實不易,自然不能因為幾本書就放棄了,故那日他就帶著我侄兒一起,去夫子說的那家書肆,找一樣的書買回去用?!?/br> 楚辭面上不動聲色,心里卻已經翻江倒海,蓬勃的怒氣只等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便會噴涌而出。 “后來呢?書買回去了夫子還說了什么嗎?” “他還能說什么?當日他們從延州府買書回來是在我家歇的,我一看他們大包小包的,里面除了書還有筆墨紙硯等東西,這些都是那書肆掌柜讓他們買的。小老兒就奇怪了,怎么我那間書肆里的東西,竟一件也用不得嗎?”劉掌柜提起這件事時,滿臉都是諷刺,想必在他心中,那位原本應該受人尊敬的師者形象已經蕩然無存了。 楚辭眉頭緊皺,他想了一會,然后對劉掌柜說道:“當時這件事情,你有沒有告知官府?” 劉掌柜搖了搖頭,去年春天還是原來的那個連姓什么都不知道的提學大人在,整個漳州府學界的風氣都差得不行,他就是想要反映,也不知向誰說去?,F在的這位楚提學,他也是默默觀察打聽了好久他的為人,才借著這教育報的由頭,悄悄過來告狀的。 “劉掌柜,你所說之事本官記在心里,只是一時半會之間,這事還不能聲張出去。至于你想在教育報上為你家書肆揚名,這事本官也應允了。只是你需保證,待客源回來之后,一應科舉所用物品,不得隨意漲價。畢竟學子中貧苦出身的不在少數?!背o囑咐道,有些事他還要調查一下才行。 劉掌柜大喜過望,嘴唇哆嗦了幾下,起身想要跪下,這個消息對他來說簡直太好了。說實話,但凡他還能撐住,今天都不會過來告狀。今年,已經有幾家小書肆陸續關門了。 楚辭立刻攔住他,生怕他又撲通一下跪在自己面前:“劉掌柜你先回去吧,暫且耐心等待消息?!?/br> “楚提學,咱們漳州府書肆,就全靠您了!”臨走前,劉掌柜對楚辭拱了拱手,殷殷期盼之情,壓的楚辭心頭一陣難受。他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夠好了,可事實上卻并不是。 …… 阿鐵兄弟幾人自被徐管家送來,就一直兢兢業業保護著楚辭。之前他在省城待的那大半個月,這幾人也就在那里保護著他。 回到漳州府后,幾人頓時清閑了下來,因為楚辭幾乎終日坐鎮衙門,根本就不需要人保護。他們整日里無所事事,除了吃喝拉撒外,只能以練功打發時間。這次常曉上門,哥幾個立刻興奮起來,待聽清任務要求之后,就馬上朝著四周散去。 第三日傍晚,楚辭接到了厚厚一疊調查結果。他打開后,越看越憤怒。原來他們是這樣cao作的,稍微好點的學堂,夫子就讓家長自己去買,買書的同時還能推銷其他的東西。稍微差點的學堂,就多收一項書費,由夫子代購之后發給孩子們。 涉及在其中的學堂有四五十所,要知道,漳州府總共才一百多所學堂,這一查竟有近半數與那間書肆有牽扯。怎能不讓人覺得心驚呢? 除了調查這些外,阿鐵還找了個小乞丐一起偽裝成父子前去購書。那書肆的伙計聽聞他們是某夫子叫來的,竟然還有幾分警惕。經過再三確定之后,他們才買到幾本書。期間阿鐵翻閱了一下這幾本書,發現其中少數有被墨點覆蓋的痕跡。他裝作疑惑不解地發問,卻被伙計以一句不耐煩的“不買就走”頂了回去。他識趣地不再說話,那伙計卻抱怨開了,好像在責怪他只舍得掏錢這幾本書而不買別的。 有了這些證據,漳州府某些學堂和那間翰園書肆勾結在一起,指定販賣書籍,抽取高額回扣的事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該怎么處理呢?楚辭陷入了沉思。 如果說將他們都開除,顯然是很不現實的。一百多位夫子的空缺,他從哪里找去?而且這些夫子之中,也未必個個都是唯利是圖之人。 如果是通報批評,罰他們的款呢?恐怕會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從而遷怒到學生頭上也說不定。 難不成要放過他們?可他們這個行為確實是錯誤的,不應該被認可的。若是什么手段也沒有的話,恐怕這些人過不久又會故態復萌。 楚辭做事一向賞罰分明,這會兒也終于陷入了矛盾之中。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哪種他都不能輕易實施,因為他必須去考慮實施之后會帶來哪些后果。 什么叫做“法不責眾”,他總算是明白了。像這種無明顯違法行為,只在道德層面上行為不妥的,是沒辦法按照常理去處置的。畢竟他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古代,而古代并沒有太多關于教育方面的律法條文。 楚辭想了很久很久,終于還是動筆寫下了處置方法。寫完之后,他在紙上蓋上官印,然后又命人拿到王明的筆墨房去印制榜文。 榜文一共七張,由周青的外事房派發到各位分巡道手中,然后由分巡道召集縣里所有的山長宣讀榜文,最后再由山長傳達到每位夫子的耳中。 榜文上明確聲明,經調查發現,在本府內發現了一些損害學子利益的事情,但考慮到大家都是觸犯,便以警告為主,望各人回去后自省,切莫再犯。并且今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學子推銷并指定書肆購買教學所用的書籍,一旦查出,后果自負。 除此之外,他還要求各縣分巡道員在衙門外都要置放匿名舉報箱,每五日清點一次,認真對待大家的訴求,在維護師者利益與尊嚴的同時,也不能損害學子們的切身利益。 這一通告發出,有些人就想要抗議了。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代,竟有人挑唆學生舉報自己的老師,這簡直是違背倫理綱常的行為。 議論聲越來越大,甚至有人叫囂著要上提學司來討個說法。楚辭冷笑一聲,他還巴不得他們過來鬧事呢!因為法不責眾,他心中分明還有怒意未消,現如今馬上就要來一只出頭鳥了,他不殺雞儆猴一番,實在難消他心頭之恨。 但最后,這些人到底是沒有過來。因為楚辭在提學司說的話被傳出去了。面對提學司某些官員的質疑,楚辭道: “徒告師,子告父,雖有忤逆之嫌,但律法上也有大義滅親的說法。何況這箱子掛著,除了學生之外,其他百姓也可上告。若是不犯錯,自然不用怕人舉報。至于擔心被誣告的,也不用太害怕,官府行事講究證據,提學司自然也是一樣。若無切實證據,絕不會動手拿人!只要自身行得端坐得正,自然無所畏懼。至于那些成天叫囂之人,怕是本來就有問題,誰要是過來反對,衙門就調查誰?!?/br> 這番話一出,那些心里有鬼之人便偃旗息鼓了。而一些衛道士因為支持的人不多,終究也只敢在嘴上逞能。 六月十六,第二期報紙發行。 除了大家都想知道的上期答案之外,就屬報紙中間夾縫處尺寬的一欄最引人注目了。那上面寫著碩大的廣告二字,有人很疑惑,卻也有人一眼看出,這二字分明是由廣而告之化寫而來的。 這上面寫了漳州府的一家書肆,里面詳細地從它開創的年頭再到它的服務信念開始介紹,樸實的文字里透出這一家老店對于漳州府學子們情真意切的期望,令他們讀來十分感動,甚至覺得不去支持一下都對不起他們。 再一看,下面的長條里還給他們推薦了一本題集,聽說是從西江省那邊新進的,眾人一下就來了興趣。 等他們去買之時,發現這題集分為幾冊,而且從童子試到會試都應有盡有,隨手一翻了發現里面的題目十分新穎且構思巧妙,便都選擇購買一整冊回去看。 書肆劉掌柜面對著這許久未見的盛景,笑得牙花子都出來了。 第344章 邀約 楚辭最近煩不勝煩, 除了因為酷暑難耐之外,還因為那些見天上門聲稱要來拜訪他的人。 自從第二期報紙給劉掌柜家的書肆打了廣告之后,商人們趨之若鶩, 都想把廣告投放到教育報里,為自家的店鋪招攬客源。 楚辭自然是不會同意的。他這叫教育報, 自然得是和教育相關的東西, 書肆勉強算得上,但什么糧油布鋪,南北雜貨的也要上這來打廣告, 不是說笑呢嗎? 而且劉掌柜給的廣告費對提學司來說十分實用。他家長年開書肆的,除了販賣各種書籍以外,還兼顧著文房四寶。他認識幾家造紙坊和墨坊的掌柜, 從他們手上拿貨, 比官府直接去買要便宜得多。除此之外,劉掌柜還贊助了一筆銀子,用于印刷更多的教育報。除了發放給縣試班以下的學子外, 每期還會多印幾百份放在他那間書肆里代為出售,讓因種種原因未入學卻仍在讀書的學子們也可以分享這上面的信息。 再加上楚辭發了公文下去,后果自負四個字實在是太讓人浮想聯翩了,所以近期沒有哪個夫子敢越過這條線, 讓學生去指定的地方買書。一來二去, 劉家書肆的地位在眾多學子的心中就更穩固了。 …… 時至七月, 漳州府內有一處湖泊, 那里荷花開的正艷, 是個避暑賞景的好去處。楚辭多次聽人提起后,忍不住心向往之。 終于,在第三期報紙出爐后, 楚辭假借著驗收成果之名,下帖邀請了這三期在教育報上發表過文章的學子們于七月初五日相會于麗湖,共同探討文章詩賦。 接到帖子的學子們誠惶誠恐,立刻便去向各自的夫子請教禮儀,對于這位未曾謀面的大宗師,他們心里還是很敬重的。這份敬重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府提學,還因為他三元及第狀元郎的身份。 楚辭下過帖子之后,心情十分舒暢,想著過兩日就能欣賞到美景,忍不住哼著歌,腳步輕盈地回到了后衙。 這般喜形于外的樣子,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老爺,您在外頭撿著銀子了嗎?”張虎猜測道,他當時弄出玉融丸,得了好大一筆獎賞時就是這么高興的。 “你這個俗人,楚兄豈能因為撿到區區幾兩銀子便如此高興?我猜應該是得到上頭嘉獎了吧?”張文海笑著說道。 常曉和傅明安不敢拿長輩打趣,只能在寫課業的間隙偶爾抬頭看一看,他們也很好奇呢。 楚辭面對他們的猜測,無語地搖了搖頭,撿到銀子俗氣,被上頭嘉獎就不俗了嗎?而且現在他頂頭上司還是那位齊魯直,那人不挑他毛病治罪就算好了,哪還能嘉獎他? 楚辭生怕他們繼續給出不靠譜的猜測,當下便把自己下帖子的事情告訴了他們。 張文海一聽,便滿臉控訴地叫道:“楚兄你太不厚道了!有這么熱鬧的事情,竟然也不叫我一起?能夠和飽學之士交流,這么好的機會我怎么能放過呢?” 說完后,他又像想起了什么,苦著臉問道:“對了,你邀的這些人……是有真才實學的吧?” 楚辭失笑,這張文海上次被那個不靠譜的學社騙了二兩銀子后還受了一天的荼毒,這會兒都有些草木皆兵了,生怕自己又陷入到那種尷尬不已的場景中去。 他告訴張文海,自己下帖子的對象他應該也認識,還道張文海之前曾經看過人家的文章了。張文海稍一思忖便明白了,只用哀怨的眼神看著不太厚道的楚辭。眾人看見他這樣子都笑了起來。但是張文海有一點說的不錯,這漳州府熱鬧的事情確實不算多,好不容易碰上一件,他們也想去呢。 終究是抵擋不住眾人渴望的目光,楚辭用力清了清嗓子,等到所有人的視線聚集過來后,他才慢條斯理地說道:“等到了那天,你們也與我同去見識見識?!?/br> 大家都高興起來,就連平??偸且桓钡拥母得靼捕甲谀切÷暤睾统杂懻撝裁?。 …… 七月初五日,天氣晴朗。 未免晚出門天氣愈加炎熱,楚辭他們在天未大亮時就出門了。一路上行人很少,馬車跑的十分跑,沒用一個時辰,便到了麗湖。 這麗湖不愧以麗為名,端得十分秀麗,岸邊垂柳依依,湖里碧綠的荷葉連成一片,中間穿插著無數朵荷花,有的含苞欲放呈現嬌羞少女之姿,有的欣然怒放,碩大的花盤迎著朝陽,盡情地展現自己的美。 此情此景,讓人仿佛瞬間融入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之中,人人皆為此沉醉不已,流連而忘返。 “老爺,你看,那朵花真大!哇,那里結蓮蓬了!誒,還有那,還有兩朵花開在一塊的!”張虎不像他身邊的這些文化人一樣默默陶醉,他一般遇到好看的都要分享一下。 眾人本來已經自動屏蔽了他的聲音,可是在聽見兩朵開在一處的花后,還是忍不住被他的話吸引了。 楚辭順著張虎的視線看過去,發現果真有一支并蒂蓮。兩朵花開在同一支莖上,仿佛復刻的一般,左右毫無差別。 大家正看得入神,只一錯眼,便見張虎走了過去,站在靠近那并蒂蓮的岸邊伸出手躍躍欲試,想去把它夠下來。 “大虎,住手!你給我回來!”楚辭及時制止了他辣手摧花的行為。 張虎有些疑惑,但還是乖乖走了回來?!袄蠣?,您為啥不讓我把它摘下來,這花多好看吶?!?/br> “既然好看,就應該讓它立在枝頭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它的美?!背o說道,“咱們不止要愛花,還要做惜花之人才行?!?/br> 張虎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哦,明白了,就是不讓摘唄。 在楚辭教育張虎之時,從湖中心處駛來了一條船。這是一艘畫舫,外面的裝飾看上去很是華麗,內里大概能容納三十多人在上面一同賞景。 待船撐至岸邊,從上頭跳下來一個人,定睛一看這人竟是那個阿鐵。 “公子,這船上物什一應俱全,您現在可以上去休息了?!?/br> “辛苦你們了?!背o說道,有個得力幫手真挺不錯的,他只出了個主意,阿鐵便將所有的東西都置辦好了,也不知這樣的人才,徐管家是如何調教出來的。 他們上了船后,發現阿鐵說的一應俱全果然并非假話,除了待客的基本需求外,這上面還有琴架、棋盤、書桌等等,它們都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使坐在中間之人可一覽無遺又不會互相妨礙,除此之外,還有方便煮茶談話的爐子在上,很適合他們這些風雅的文人使用。 幾人在船上小坐了一會,便陸續有人來了。他們將帖子遞交給阿鐵之后,便順著梯子上了船。 “學生見過大宗師,承蒙大宗師不棄,邀我等一同賞景,真乃三生有幸?!闭f話的是府學的陳毓之,他一見楚辭就激動不已,直到旁人提醒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嘴里還邊恭維著。 其他學子也紛紛向楚辭見禮,楚辭微笑著讓他們起身:“各位請坐,大家不必拘束。本官今日邀大家前來只為交流學問,旁的禮節大可先放在一邊?!?/br> 饒是楚辭這般說了,學子們也是再三拜了,才敢坐下。這時人還未到齊,楚辭一邊和他們閑話家常,一邊在心中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