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75節
秦夫子一邊動作,嘴里還要一邊念祝辭:“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br> 布冠之后,再加皮弁,嘴里又念:“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br> 皮弁之后,再加爵弁,嘴里又念:“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br> 念完了之后,楚廣捧上頭冠,再由秦夫子給楚辭束上。 這頭冠乃是一整塊白玉掏空雕刻而成,渾然一體,做工精美華麗,一拿出來,便有鄉紳倒吸了一口氣,這樣的東西,莫說袁山縣了,就是整個甘州府也找不出一件來,不知楚辭是從何處買來的。他們心中對于楚辭的份量,又有了新的體會。 只有站在一旁冠禮的徐管家但笑不語,這東西他曾經見過,是寇靜及冠之時,寇家本家家主命人送來的。 但是寇靜當時選擇戴老爺及冠時的禮冠,這件白玉冠就一直陳列在府中內庫。玉冠乃是京城雕刻大家苦大師親手制作的,徐管家以為寇靜會送給以后的孩兒,沒想到,他竟然送給了楚辭。 楚辭渾然不知這東西的貴重,只知道是寇靜送給他的禮物,讓他加冠之時戴上。 楚辭恭敬地朝秦夫子磕了一個頭,秦夫子眼中含淚,將他扶起來。 “當年你到我身邊時,還是一團稚氣,現如今已長大成人了。你自小聰慧伶俐,性格溫柔和暢?,F在長大了,聰慧不減,性格卻變得大方爽朗起來。唯一不變的,還是那正直之心。你姓楚名辭,乃是你先父定下,如今我有幸為大賓,你的字就由我來取?!?/br> “楚者荊也,從木之聲,辭者理也,從舌從辛。我便將'懷槿'二字送予你。懷者從心,理由心生,乃心懷天下,胸懷家國之意,槿從木旁,又暗合謹言慎行之意,你可喜歡?” 楚懷槿?楚辭在心中默念幾遍,然后發現還挺好聽的,于是高興地點頭:“弟子多謝先生賜字,先生所言,弟子必日夜銘記在心,時刻不忘?!?/br> 秦夫子希望他能做一個心懷天下,謹言慎行的人,那么楚辭也會按照他說的努力去做。 而后便是楚辭向冠禮者行成人禮,被行禮的人要按照禮數回禮,意為尊敬重視這個初長成的大人。 冠禮之后,大家退出祠堂。楚辭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向楚母磕頭,感恩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 楚母泣不成聲,當初孩子牙牙學語之狀還記憶猶新,轉眼便成為了一個優秀端方的青年,能夠承擔起支撐整個家的重任了。 楚母哭泣的原因除了欣慰感慨之外,還有一個,那就是,楚辭冠禮之后,意味著他能待在家里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往后母子相見難上加難,怎能不叫她痛心疾首。 可是,雛鷹長大之后,廣闊的天地才是他能任意遨游之處,而不是以母愛為名,將他困守一處。 第110章 惟有讀書高 冠禮這日, 賓主盡歡。 楚辭正式成了大人, 這次沒能喝到摻水的酒, 只能再次喝的醉醺醺的,被楚廣送回房去。 楚小遠和鐘離鈺扒在楚辭身上不肯走, 生怕一離開楚辭, 就會被秦夫子帶走了。 話說自從楚辭去趕考后, 他們住的那片區域就少了很多學子。楚辭上路之前, 不放心兩個孩子。原本想著把他們塞到蒙童館的學舍里去住一段時間,可是楚小遠和鐘離鈺都堅決不同意, 說那里又吵又亂,晚上還有很多人會哭。 楚辭無法, 只得去求了先生師母, 看他們能不能稍微照顧一下。秦師母聽說了之后, 當天就在家收拾出了一個空房間,說是住在那邊離得太遠, 難以照顧, 還不如直接住在這里,也能給她做個伴。 楚辭自然求之不得, 當天就把兩個小的提溜上去了。楚小遠和鐘離鈺對秦師母并不陌生,自然也不會抗拒, 睜著萌萌的大眼睛, 叮囑楚辭早點回來接他們。 楚辭一走,他們的苦難才算來了。頭兩天下了學之后,沒有人嚴格監督他們讀書習字, 他們就在院子里到處霍霍,七八歲狗也嫌的年紀,把院子里的花草折騰得都快枯了。院子里一只大花貓也被追的掉了毛。 秦師母喜歡兩個小淘氣,自然不會說什么,還助紂為虐的每天準備新鮮的小點心投喂二人,把他們闖禍的精神頭養的足足的。 秦夫子被邀著去了隔壁縣學講學兩天,回來一看園子也差點哭了。當下大怒,把兩個小的拎到墻角罰站,還在一人的手心抽了一下。 兩人抽抽噎噎地哭起來,但見秦夫子仍黑著臉坐在那,才知犯了錯,聲音便也小了下去。 等他們止住哭聲,低頭反思之時,秦夫子將他們招到身前,說道:“萬物皆有靈性,你們見花草貓狗弱小,便肆意欺負它們。那你二人在我面前亦是弱小,若我也像你們攀折花草,追打貓狗一樣欺負你們,你們心里可好受?” 兩人搖了搖頭。 秦夫子又說:“少年之時正是讀書的大好時機,你二人長輩俱都是年少聰穎,一心向學的,從不浪費一點時間。我從你們先生那打聽到,你二人已經兩天沒背出書來了,可有此事?” 他們不敢撒謊,蔫蔫地點了點頭,心里對于告狀的沈夫子很有怨言。 “你們小叔當初將你們交給我的時候,說了讓我嚴加管束。若我放任你們任性妄為,便是失信于人,所以自今日起,我便要嚴加管束你二人了?,F在回到房間,將這幾天所學的內容抄寫十遍,方能吃晚飯,你二人可服氣?”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生無可戀四字。這幾天學了千字文,一共學了十二句,字的筆畫繁多,一句都要寫好久,這么多遍,什么時候才能寫的完? 秦夫子經此一役,正式在二人最怕的名單上面入駐。即使日后秦夫子再沒有罰過他們,他們也是一見他就畢恭畢敬的。 楚小遠私下里悄悄和鐘離鈺說,他小叔就快回來了,等小叔回來,還和小叔住去。 誰知道,他小叔回來之后,竟然再不去縣學讀書了!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二人心里都有如五雷轟頂一般,這才有扒著楚辭不肯走的事發生。 他們正和楚廣撒嬌耍賴,忽聽門口一聲咳嗽。 “咳咳,時辰也不早了,我只幫你二人請了一天假,明日是一定要去上學的,速速跟我回去,以免耽擱了時間?!?/br> 二人看著床上好夢正酣的楚辭,又看看一臉敬意的楚廣,終于心如死灰,低著頭腳步沉重地跟在秦夫子身后走。 秦夫子嘴角微微翹起,大的翅膀硬了暫且還要聽他的話,兩個小崽子他還能對付不了? 他已經對楚辭說了,在他們就讀于蒙童館的這幾年,就放在他那里了。不然沒有長輩監督,移了性情,反倒耽誤了好苗子。 楚辭和楚家其他人并徐管家自然對此感激不盡。秦夫子教人很有一套,就算他們日后不能有多大成就,至少人品絕對是正直端方的。 …… 轉眼又過了兩三天的時間,楚辭覺得時機合適了,就和家人商議起去京城趕考一事。 西江省地處南方,離京城有幾千里的距離,他們要先到五常府去,然后從五常府的港口上船,一路北上。去五常府需要坐七八天的馬車,然后乘船北上的話還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北上之后還要從港口城市趕往京城,這又需要三四天的時間。所以,他在途中將要花費的時間大概為一個半月左右。 會試的時間在二月初九,也就是說他必須十二月份出發才能夠趕得到會試,但十二月份天寒地凍的,北方的水面估計都已經結冰了,有可能會將港口封閉。 如果那時候再出發的話,可能會延誤時間,到時候恐怕趕不到會試。而且說實在的,趕路途中,根本就沒有多少精力去看書,呆在船艙里難免頭昏眼花的。 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南北差異。南方遣詞用句的習慣和北方必然有些出入,他掐著時間到的話,什么情況都不了解,難免會有些不適應。 綜上考慮,楚辭想要在十月的時候就出發。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就能到達京城,那時候的天氣沒那么冷,應還不至于封閉港口。 到時候他就租個院子,或者買個房子,呆在京城好好的讀上兩三個月的書,把握也能更大一些。 楚家人聽他分析,也說不出什么話來。這方面他們根本不懂。聽楚辭這樣說,便知道他心意已決,只是可惜,今年過年的時候,他們就要分隔兩地了。 楚母抹起了眼淚,楚辭勸慰道:“娘,您別難過了。這次孩兒去考試,若是金榜題目,當了官兒,我就把你和大哥他們全都接到京城里去,以后咱們也當一當城里人,說不定還能見到皇上呢?!?/br> 楚母被他逗笑了,說道:“你慣會哄娘開心的,京城那種地方,哪里是我們可以去的。到時候還給你惹了麻煩!我啊,就在這守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還有你爹。你大哥這人我也知道,他們倆也是不習慣的。你以后要能出頭,別忘了帶攜一下小遠,這孩子自從讀了書,我覺得越來越有你小時候的影子了?!?/br> 楚辭連忙答應下來,但他心中卻想,他如果開口要接他們進京,必是有能護他們周全的法子的。 …… 定好了十月初一啟程,這幾天楚辭還要將家中瑣事打理一下。 上次冠禮的來賓,家中親戚那邊,自有禮簿記錄,走的是整個楚家的名義,不用楚辭出面去還人情。 但是那些官員,夫子和同窗,卻要楚辭自己打點了。還有不請自來的鄉紳們,楚辭看了他們的帖子,又打聽了一下傳統,才知他們籌謀的是田地一事。 成為舉人之后,可以免除的徭役人數高達數十人,而且名下田產也再無限制,無論多少,全都不用納稅。 一般來說,中了舉之后,就會有很多富商鄉紳過來結交討好,為的就是將自己名下的田地掛在楚辭那里。有時候一個舉人名下,能掛幾千畝良田。田地掛在他那里當然也不是白掛的,什么房子店面,嬌妾美婢的,只要你想,他們都能給你弄來。 但是楚辭卻不想和他們做這種交易。朝廷到了后期會出問題,有一定的原因就是這個納稅的問題。朝廷的財政就是由稅收支撐起來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稅收,拿什么去賑濟災民,重建災區,又拿什么充當軍費,養那數十萬精兵呢? 朝廷自然不可能向世家大族或者士子下手,于是百姓們的稅收越交越多,由原來的得十稅三,變成了稅四,稅五甚至更高。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最終還是淪落到賣兒賣女的境界,怎么能不叫人心生反意? 楚辭是現代人,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成為這樣的推手,所以鄉紳們的帖子,他都是看過之后,就扔到一旁的。他們送來的東西,也都悉數退回了。 楚辭家親戚不多,他已經調查了一下各家各戶的田地數目,并且將這些田地,納入了自己名下。但他也不會養大他們的心思,他對楚廣說,每家親戚的免稅田地都在二十畝以內,若是田地超出這個數的,超出的部分還是得正常交稅。 至于村中的田地,楚辭沒有納入名下,而是花錢購買了兩百畝良田充入楚家族田之中。 楚家族田交由村中之人打理,每年打理所得,需取出四分之一的量交由村長。村里若是誰家糟了難,或是貧困學子讀不起書的,都從這里面出錢扶持。而且村中的老幼,每個月都可以去村長那里領取定量的糧食。 這一舉措,既可以幫助村人減輕負擔,也不至于讓他們養成好逸惡勞的性子,可謂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楚辭還捐出五十兩銀子改善村中的教學環境。并且設立了一個獎學金制度,用來鼓勵村里的孩子們進學,錢款每月從族田里撥付。 錢款撥下去的當天,張老夫子就上楚家來了。 楚辭有些奇怪,這個老頭不是一直都瞧不上他嗎?言語之間經常都會透露出一股“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怎么這會為了五十兩銀子就來了? 他這樣想著,還是恭恭敬敬地把人請進了門。畢竟這老頭是他的蒙師,這跑也跑不掉。 “我今日上門來,是為了感謝你對村里的學堂的善舉。這些年來,村中適齡孩童,入學的人數日益減少,他們皆是為生計所苦,我們也沒有辦法。今日你去村長那里一說,想必來年入學啟蒙的孩子會比往年更加多!” “我終日為這些事所煩擾,無奈沒有辦法,即使去村民家中勸導,也無濟于事。你也許只是隨口一言,改變的卻是我們長溪村后人的命運。所以,無論如何,老夫今天也要擯棄之前的嫌隙,來向你登門道謝?!?/br> 楚辭一時無言,看來這次,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這個老頭古板陰沉,說話尖酸刻薄,行事迂腐不堪,可他卻不愧于“師者”二字。 楚辭中了秀才,他沒有上門。楚辭得了牌匾,他也沒有上門。楚辭中了舉人,成為了解元郎,他還是沒有上門!可是,此時此刻,他卻為了區區五十兩銀子,拉下自己的臉面,舍棄自己在學生面前的尊嚴,來向楚辭道謝。 思及此處,楚辭站了起來,深深地朝著張老夫子鞠了一躬。 “老夫可受不起解元郎這一拜!”張老夫子還是那副不討喜的樣子,可楚辭心里卻對他改觀了不少。 “若你執意要這樣,還不如明天去到村學,為那些懵懂孩童教授一點東西?!?/br>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br> 第二日,楚辭來到村學,面對著下面一雙雙或懵懂或堅定的眼神,說道: “今日我來為大家教一首詩,大家跟著我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念!”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br>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念!”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第111章 太平不太平 那日從村學回去后, 楚辭又將資助計劃修改了一下, 凡村中孩子入學, 筆墨紙硯的費用全部都由族田里出。 為什么不全免呢?楚辭倒也不是出不起這個錢。只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人們是不會輕易去珍惜的。 他已經問過了, 村學的夫子們收束脩不限于錢。家里的糧食, 山里的野味, 打來的柴火,他們都是收的。 若是還有人連雜費都交不起, 那么只能說明這個人的家庭是毫無進學之心的,既是這樣, 資源也就不用在他身上浪費了。要知道, 即使是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上山去, 半天也能拖下一捆柴來。 打點好所有事之后,時間也漸漸逼近十月初一。 這次縣里只考上了他和江淮, 上次他給江淮去了信, 問江淮什么時候上京趕考,卻聽聞他的祖父生病了, 他身為長孫,理當在家侍疾, 此時不宜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