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原主上學比較晚,得讀完這學期,才能小學畢業。 而外面來找她的這個人,是她們學校的安老師,在原主上學的這些年,不知道到她家找了多少次,就怕她輟學。 蘇瓷抬手拍一下腦門,心想怎么把這個忘了。 不過倒也沒有多大關系,不過是曠課幾天,在這個時代一點影響都沒有。 為了出去快點見到安老師,蘇瓷加快了洗澡的速度。 她一邊抄水濕皮膚,一邊聽著外頭,葉老二在和安老師說話。 葉老二從小板凳上站起來,客氣回話道:“是安老師啊,葉蘇瓷她高燒退了病好了,但是也不用您麻煩了。我們家實在窮,供不起了,不打算讓她讀書了?!?/br> 安老師笑得溫和,用軟和的語氣道:“哎喲葉叔,怎么又不讓葉蘇瓷讀啦。還有這半年,您不得讓她把小學畢業證書拿了呀?這孩子聰明得很,是個讀書的好料子?!?/br> 葉老二客氣過了,彎腿坐回了板凳上。 他對讀書毫無興趣,只道:“什么好料子壞料子,讀書就沒有用。我們家五個丫頭,就她讀到了五年級,我對她夠意思了。甭管讀多少書,回來還是一樣嫁人種地,沒用?!?/br> 葉老二說得沒錯,這年頭,大部分人都覺得讀書沒用。 學生在學校也根本不正經學習,不是“學工學農”到處勞動,就是跟著摻和鬧革命。 城里的娃畢業后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農村的娃直接回家種地。 孩子們的命運,和讀書多少,讀書好不好,根本沒有任何關系。 他的大兒子葉安國書讀得最多,書讀得也好,回回考試成績都不賴,本以為能有點出息,結果呢,還不是一樣回來面朝黃土背朝天。 揣著一肚子的學問種地,也沒看比別人強在哪里。 因著葉安國的事,葉老二早就想透徹了,讀書這錢花出去,純粹就是打水漂,連聲響都聽不到。 看安老師面色微僵沒說話,他又道:“不瞞你說,本來我看她還想念,確實是想讓她再讀個兩年初中的,可她沒這個命。兩天前她發高燒,去了一趟衛生室,一針吊水花了整整六塊錢。我們家的條件擺在這里,她大哥二哥還要娶媳婦呢,真沒有錢再往她身上花了??偛荒転榱俗屗蠈W,家里的日子不過了,你說是不是?” “初中都不讀了,剩下的半年不讀也罷,拿個小學畢業證書又有什么用?說婆家的時候,人家也不計較你讀了幾年書。不如早點下來,多幫家里干干活,日子也好過一些?!?/br> 安老師努力把嘴角翹起來,顯得僵,“葉叔,讀了書和不讀書的孩子,還是不一樣的。葉蘇瓷真的是讀書的好苗子,她是我一手帶過來的,我最知道她。再說,這學期的學費都交了,您就讓她讀完吧?!?/br> 葉老二分毫不為所動,搖搖頭,“不讀了,您請回去吧?!?/br> 蘇瓷在屋里洗澡,一直豎著耳朵在聽外面的對話。 同時在心里想——她確實不需要再讀一遍書充實自己的學識見識,但她知道時代會變,她必須不能這么早輟學,她得有走得出去的正經學歷。 而觸碰到了上學這個事情,蘇瓷腦子里的相關信息也就全部出來了。 家里八個兄弟姐妹,到如今上過學的,只有大哥葉安國和原主葉蘇瓷。其他孩子沒去上學的原因倒是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自然就是家里窮,沒有錢。 葉老二毫不例外是個重男輕女的人,家里又是這樣的條件,所以一開始只讓大哥和二哥上學,但二哥死也不愿意去學校,也就只有大哥認真讀了書。 到了大姐二姐,因為是女孩兒,葉老二從來就沒想過讓她們上學,同時她們自己也沒上學的欲望和想法。 這也是村子里的普遍現象,家長不拿上學當回事,也沒幾個孩子愿意去上學被老師給管著。 后來向陽小學來了現在的安老師。 安老師在大家眼里,是個古怪又執拗的女老師,總是做一些讓人沒辦法理解的事情,比如沒事就來莊子里勸小孩子去上學,一有小孩子輟學就去找到人家里去。 當時她來莊子上動員小孩子去上學,葉蘇紅和葉蘇瓷也在動員名單里。 葉蘇紅是堅定了態度不去,寧愿每天拾大糞割豬草換件沒補丁的好衣服,也不要花錢去學校當學生,聽說老師都很嚴厲,手里捏個戒尺專往人手心上打。 葉蘇瓷倒被說心動了,跟葉老二說想去。 當時葉安國差不多要畢業,家里又沒其他孩子上學,葉老二難得心軟了一回,花了一塊錢學費讓她去了學校。 葉老二沒以為葉蘇瓷能讀下去,不過以為她去學校玩玩,嘗個新鮮識幾個字就退學回來了。 農村出身的女娃娃,遲早就是嫁人養孩子,能識幾個字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 可誰知道,葉蘇瓷這一去,就被安老師給纏上了,不止讓她讀完小學,還鼓動她接著讀初中。 在這幾年期間,只要葉老二動了讓葉蘇瓷輟學回家的心思,安老師立馬就找到家里來,軟磨硬泡也要把葉蘇瓷拉回學校繼續上學。 葉老二實在搞不懂,安老師這是圖什么。 上學本來就沒有任何用處,別人家的孩子上不上學更是和她沒關系,她卻非要吃力不討好拉人去念書,說一些云里霧里,根本不切實際的話,叫人聽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