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6)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師兄絕不可能入魔、重回八零之農女進城[年代]、我和我互換了生活(互穿)、我是月卡黨、被白切黑男主反向攻略了[穿書]、穿成年代文后媽對照組[七零]、重生團寵大佬馬甲又掉了、白兔仙君養崽翻車了(穿越 修真)、非物質遺產、被你囚禁的紳士
黎國卻堅決不同意用銅錢交易鐵礦,還專門寫信到東梁,大罵睿王不講道理,沒錢就別想買鐵礦。 黎國認為自己無緣無故被睿王戲耍,根本就沒想過要替睿王遮掩。 東梁睿王沒錢還在黎國預定大批鐵礦,等到付錢的時候,居然問黎國是否可以用銅錢交易。 這件事立刻傳遍九州,讓睿王摳門成為繼陳國真假皇太子后,最廣為流傳的笑話。 宋佩瑜聽聞這個消息后,立刻讓人叫停許多制作銅錢的工坊。 冶煉銅礦的工坊倒是不急著叫停,趙國各大銅礦重新運轉這么多年,除了生產大量銅錢,源源不斷的送去東梁,也多少有些其他方面的進展。 比如有匠人在煉銅的過程中,陰差陽錯的將銅鎏金。 普通的黃銅鐲子和鎏金過的黃銅鐲子,價格至少要相差一倍。 而且鎏金首飾不僅在趙國很受歡迎,在其他國家也十分受歡迎。 相當于給趙國銅礦找到另外的出路。 發現在趙國使用銅器遠比使用鐵器劃算后,宋佩瑜還特意從自行車工廠調了不少人去煉銅的工坊,希望能以銅為材料,煉制出自行車的零件。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無數次實驗后,除了鏈條還是用鐵制才能保證穩定性更強,自行車上的能用上銅制零件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制作大量銅錢,等著東梁主動拿著金銀來交換,早就不是趙國諸多銅礦的唯一出路。 因為宋佩瑜及時叫停制作銅錢的工坊,讓趙國成功規避掉東梁沒有金銀后導致的惡果。 東梁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睿王的私庫中都沒有金銀,民間流通的金銀只會更少。 各地游商興致勃勃的帶著大量貨物趕到東梁,打算將貨物在東梁出手,在東梁進滿貨趕往下一個地方。 到了東梁后,游商們卻猝不及防的發現,東梁人竟然拿不出金銀,試圖用笨重的銅錢與他們交易。 游商們稍作猶豫后,撒腿就跑,直接將原本打算在東梁出售的貨物拉去西梁或者趙國。 萬一他們出售貨物后,沒在東梁找到能讓他們滿意,想要帶走的貨物,誰知道他們還能不能將笨重的銅錢換成便于攜帶的金銀? 外地的商人們逐漸產生默契,總是不約而同的繞過東梁。 久而久之,東梁境內的物價開始以不正常的速度增長,短短時間內就遠遠超過西梁。 一兩銀子能換的銅錢,更是由原本的一千枚變成一千三百枚,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睿王無奈之下,只能將庫房中堆積的銅錢運往周邊的西梁、楚國、趙國等地方。 他以一兩銀子換一千二百枚銅錢,只能以一千五百枚銅錢換一兩銀子的比例出售,才會有人買。 三天后,奇貨城突然發布貨幣標準重量的公告。 與此同時,奇貨城發布全新貨幣。 分別是一兩、五兩、十兩重的金條,和一兩、五兩、十兩重的銀磚,包括外圓內方的新銅錢,上面都有獨屬奇貨城的特殊標志。 金條、銀磚和銅錢的正面都是龍飛鳳舞的趙字,背面則是展翅欲飛的朱雀,仔細去看,還能朱雀的爪下看到類似小貓的團子。 今后再有人與奇貨城交易,必須先將帶來的金銀兌換成奇貨城發布的貨幣,才能在奇貨城內交易。 各種貨幣與奇貨城貨幣的兌換比例大不相同,都被列舉出來刻寫在木板上,擺放在城門兌換處的門外。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各國冶煉技術的不用,所生產的金、銀、銅錢中的雜質也不同。 也不排除有的國家,做出類似宋佩瑜曾經做過的黑心行為。 為了多賣睿王些銅錢,宋佩瑜故意讓制作銅錢工坊里的人在銅錢里加大量的錫,提高銅錢生產速度的同時,還能減低成本。 為了杜絕自己也吃這種虧,宋佩瑜才特意在奇貨城發布新貨幣,第一次提出貨幣純度的概念。 商人們因為奇貨城比其他地方都貴的貨幣而怨聲載道,卻都老老實實的排著隊,等著將自己帶來的貨幣換成奇貨城的貨幣。 沒辦法,誰讓他們必須要買奇貨城的貨物,奇貨城卻無所謂是不是將貨物賣給他們。 別說發布新貨幣后,奇貨城內大部分商品都有降價,大致算筆賬就能發現,他們買奇貨城貨物所用的金銀總數并沒有變多。 就算奇貨城明晃晃的給商品漲價,除了閉著眼睛買之外,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 除了這些商人,奇貨城發布新貨幣后,受到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睿王。 他剛剛開始的賠錢買賣,被迫停止。 奇貨城關于貨幣濃度的算法,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內傳到各國。 眾人都嫌棄睿王那些銅錢中的銅含量太低,里面摻雜太多其他東西。 從睿王這里換來的銅錢拿到奇貨城后,兩枚銅錢都未必能換上一枚奇貨城銅錢,各國商人們說什么都不肯繼續用銀子與睿王交換銅錢,甚至想要將已經交換到手里的銅錢再退給睿王。 睿王的銅錢才換出去不到十分之一,就再也沒辦法繼續。 他仔細回想囤積這些銅錢的過程,驚覺其中似乎有看不見的大手始終推著他前進。 一旦產生這方面的懷疑,各種曾經忽略的細節都逐漸在睿王心頭浮現。 每當他手頭的銀子用完,打算暫時不再換銅錢的時候,都會恰到好處的收到消息,有人正好缺金子,以高于世面的的價格用銀子交換金子。 他想先將手中的銅錢都脫手后,再繼續交換銅錢時候,就會遇到有人以高于正常交易價格以銀子換銅錢。 這些人需要的銅錢都有限,只肯收走少數銅錢,然后以各種理由保證,會在下個月收更多的銅錢。 為了讓他的手下的人將銅錢留著,這些人甚至愿意為此付一些定金。 但這些人從來都沒再來找他的手下收過銅錢。 都是在騙他! 睿王狠狠的砸了個杯子,憑借被坑無數次的經驗,第一時間將幕后黑手鎖定為宋佩瑜,第二懷疑人就是呂紀和。 但今時不同往日,整個東梁都要仰趙國鼻息。 趙國已經通過各種遠遠低于市價的文房四寶緊緊抓住東梁愚民的心,讓那些東梁愚民都一心一意的向著趙國。 睿王就算是明知道自己被耍了,也不能對遠在趙國的宋佩瑜怎么樣。他甚至連不滿都不敢表達,只能混著血淚吃下這份悶虧。 糾結幾日后,睿王實在走投無路,東梁境內的物價也越來越離譜。 尤其是其他物價飛漲,但趙國人經營的筆墨紙硯卻始終維持原本的價格。 兩相對比之下,讓東梁百姓更加不滿,甚至有人成群結隊的去睿王府附近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讓睿王退位讓賢。 睿王不在東梁,沒聽見這些話,只能在聽到消息的時候生氣。 睿王世子卻正在睿王府中,將這些話聽得清清楚楚。 年輕的睿王世子還沒在趙國手中吃過大虧,尚且沒有睿王的修養。 他只知道,如果不是趙國太子,睿王就不會斷腿。 如果不是從趙國換了那么多的銅錢,都砸在手里,東梁不會突然出現這么大的亂子。 如果不是趙國在東梁以極低的價格賣文房四寶,還免費教那些愚民認字,讓那些愚民通過在趙國書坊中抄書的方式換錢,以至于更多的愚民熱衷于認字抄書。 那些愚民根本就不會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更不可能在睿王府外大聲喊出那些話煽動人心。 睿王世子怒發沖冠,不僅讓人將睿王府外的百姓都抓進牢獄,還直接帶人沖進趙國人開的書坊和筆墨紙硯鋪子,將rou眼可見的所有東西都砸得稀碎。 等到睿王百般糾結后,終于下定決心去求奇貨城的時候,才得知奇貨城已經將東梁睿王府列為拒絕往來人員。 睿王滿臉羞惱得被奇貨城的駐軍攆走,回到東梁后,才知道他的蠢兒子沉不住氣之下做了什么蠢事。 趙國人在東梁開的商鋪已經人去樓空,趙國人連沒被砸的貨都懶得收拾,直接連夜趕回趙國。 東梁百姓知道這件事后,對睿王府的意見更大。 許多百姓的親人被睿王世子抓起來后就全無消息,生死不知,早就想去求睿王世子放人。 剛好借著睿王逼走趙國人后導致的群情激奮,混在人群中去睿王府外打探消息。 這次圍在睿王府外的人,比上次多幾倍還有余。 東梁的亂子,以大多數人都沒想到的方式結尾。 睿王與睿王世子出府安撫百姓的時候,睿王世子再次于激動之下說錯話。 他故意告訴睿王府外的百姓,之前被他抓起來的人,已經全部被凌遲處死,還圍在睿王府的愚民想要活命就趕緊回家,否則也統統抓起來凌遲。 可憐睿王明明第一時間就發現不對勁,想要阻止睿王世子犯蠢,卻因為腿腳不方便,追不上睿王世子。 睿王的手指貼著睿王世子的手臂無力滑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睿王世子滿臉怒火的推開他身前的士兵,企圖嚇退百姓,卻被暴怒的百姓捅了個對穿。 之后的事,一發而不可收拾。 睿王就算挨了再多的毒打,修養變得再怎么好,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親兒子被普通百姓捅了個對穿,還能忍得住不發作。 殺了他!睿王的聲音尖銳到破碎。 激動之下捅了睿王世子的百姓比任何人都慌,他甚至連插進睿王世子胸口的匕首都沒能拔出來。 聽見睿王的聲音后,他不管不顧的揮舞著拳頭砸向身側的士兵,嘶吼道,睿王府要殺人了!快上!我們先殺了他們! 后面的百姓和其他位置的百姓都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卻都聽見了睿王世子囂張的話語,和睿王那聲尖利的殺了他。 百姓們慌張中立刻信了人群中睿王府要殺人的聲音。 有的人想要逃跑,有的人還在猶豫,也有家人被睿王世子抓起來,正滿心絕望的的人,直接抄起手頭的東西往護衛身上砸。 睿王被活生生的砸死了。 護衛也都是東梁人,甚至能在人群中看到熟悉的面孔,大多都不肯用刀刃對著百姓。 他們雖然肯拼死護著睿王,卻沒法控制自己在各種拳打腳踢下始終不挪動地方,甚至還會被百姓主動拽開。 缺了條小腿睿王卻連逃跑都做不到。 東梁消息傳到趙國后,饒是早就預料到東梁早晚會出亂子的宋佩瑜也大吃一驚。 他只是想通過經濟壓力逼著睿王繼續朝趙國低頭,進一步加大趙國對東梁的控制,卻沒想過,睿王和睿王世子竟然會同時在這件事中暴斃。 睿王還有幾個兒子,卻都被睿王世子壓得抬不起頭,個個難當大任,別說出來組織大局安撫百姓,甚至連出睿王府的大門都不敢。 很快便有謀士給睿王府的公子們獻策,讓公子們給趙國遞降書,如果能搶在其他人之前,說不定運氣好,還能繼承睿王的王位。 短短一天的之內,永和帝就收到了三封來自不同人的降書。 自從東梁改稱趙國佟郡,原睿王府的人全都遷往咸陽定居后,位于西梁的梁王越發看淡世事,甚至主動給咸陽遞信,明示永和帝。 大家有話好好說,千萬別直接動手,他覺得咸陽是個不錯的地方,很想將王府搬到咸陽。 永和帝卻不急,從叛臣兩個字貼在他身上開始,他稱帝的路上就沒留下過好名聲。 當初趙國打衛國的時候,周邊國家也都對趙國多有聲討。 雖然大多都是些趁人之危之類,不痛不癢的話,永和帝卻很想在將雙梁納入趙國版圖的過程中留下個好名聲。 也沒什么特殊的想法或者執念,就是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擁有從來都沒有的東西,試試是什么滋味。 東梁的亂子已經人盡皆知,諸國都認定是趙國用了毒計,才讓睿王父子死的那般窩囊。 永和帝覺得自己很冤,卻有口難言,沒法解釋太多。 他決定看在梁王識趣的份上,多留西梁一段時間,等到趙國徹底將新納入版圖的佟郡理順后,找個良辰吉日,再將西梁也納入版圖。 在這之前,永和帝給梁王送去密信,要求梁王遣散一半的西梁軍,或者將一半的西梁軍租給趙國,去趙燕邊境駐守三年。 梁王立刻給永和帝回信。 他選擇將西梁軍租給趙國三年。 與此同時,梁王還特意在回信中強調,西梁的文官不夠用,希望永和帝能借他一些人。 永和帝特意安排在咸陽也很有分量的世家子,如宋景明、穆清等人前往西梁,讓梁王放心。 已經有了默契的梁王與永和帝,關系好的如同蜜里調油。 作為各國消息傳到趙國的中轉站,宋佩瑜常常會被兩個人的日常通信膩到。 尤其是梁王發現永和帝文化水平不高后,為了遷就永和帝,特意用格外簡單常見的字來寫信。 宋佩瑜常??吹嚼缃裉斓幕ㄕ婷?,可惜不能和你共賞。這種話。 不小心將梁王和永和帝的臉帶入信中的場景,宋佩瑜頓時打了個哆嗦。 宋佩瑜很快便將各國送來的信分別放好,只剩下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信來自燕國,沒有特別指定給永和帝,宋佩瑜便可以過目后再給勤政殿送去。 永和帝未必會親自看這封信。 門下中常侍會找個永和帝空閑的時間,在永和帝面前念一遍信上的內容,然后將永和帝的評語寫在信上送回鴻臚寺。 宋佩瑜再結合信的內容和上面評語給燕國回信。 重奕眼角余光發現宋佩瑜已經不再有動作許久,立刻將匆匆翻過的武學基礎隨意扔在一邊,大步走到宋佩瑜身側,順便瞥了眼信上的內容。 燕國孝帝打算在四十五歲壽辰當天冊立皇太子,想請重奕或者肅王去慶山行宮觀禮。 信的末尾還特意提起,希望能有宋氏的人也一同前去,孝帝想與宋氏解開昔年發生的誤會。 重奕的目光逐漸轉深,眸中極快的閃過亮光,我們去? 宋佩瑜立刻聽出重奕語氣中的興趣,詫異的抬頭看向重奕,沒想到你居然能記得,慶山行宮中的慶帝遺詔。重奕伸手在宋佩瑜的耳垂上捏了捏,熱氣直吹宋佩瑜的另一只耳朵,什么遺詔? 第105章 左邊是重奕的臉,右邊是重奕的手。 宋佩瑜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往哪邊躲,耳后快速蔓延起一層嫣紅。 他輕咳一聲,勉強轉身推開重奕,是當初向公公,在奇貨城說的慶帝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