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4)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師兄絕不可能入魔、重回八零之農女進城[年代]、我和我互換了生活(互穿)、我是月卡黨、被白切黑男主反向攻略了[穿書]、穿成年代文后媽對照組[七零]、重生團寵大佬馬甲又掉了、白兔仙君養崽翻車了(穿越 修真)、非物質遺產、被你囚禁的紳士
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往往會引起周圍人的哄堂大笑。 騎自行車的人也不惱,將地上散落的鏈條放進自行車前面的木筐中,全當他騎的是一代自行車,靠著雙腳繼續接下來的路。 奇貨城的自行車都是各個工廠統一分配,員工無需付錢,經過記錄后,就能將自行車騎走,回工廠上工時再騎回來。 期間自行車只要沒發生人為損壞,就不會叫員工賠。 二代自行車的鏈條斷了,卻要員工將破損的鏈條帶回來,否則就要在員工的工錢里扣錢。只扣銅制鏈條的重量值多錢,不會扣工藝錢,對于員工來說雖然可惜,卻也不至于rou疼。 因為二代自行車鏈條的不穩定,如今最受歡迎的仍舊是一代自行車。 工人們往往是搶不到一代自行車,才會無奈選擇二代自行車。 宋佩瑜趴在馬車窗口,好奇的看著外面騎著自行車的人。 奇貨城的自行車研究速度比咸陽快得多,不僅已經有帶著腳蹬子和金屬鏈條的二代自行車,連自行車的外形,都十分符合送宋佩瑜的想象。 自從有了自行車后,奇貨城的主要道路再次規劃,分了馬車路和自行車路,用顯眼的白色線條分割開。 宋佩瑜親眼看見,有個馬車壓了半個自行車路,被穿著軟甲的駐軍攔下,罰了五十兩銀子。 就算奇貨城的外來人都是家底豐厚的富商,也難免露出rou痛之色。 奈何只要在奇貨城內,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講,城主府就是道理。 富商就算再不愿意,只要他還想留在奇貨城,就不得不拿這份罰款。 宋佩瑜還沒看盡興,就到了行宮門口。 行宮大開正門的動靜,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事實上,宋佩瑜要蔚縣派三千士兵護送,又要奇貨城五千駐軍接應,他們就不可能悄無聲息的入城。 奇貨城中的大部分人,都提前知道了宋佩瑜來奇貨城的消息。 好奇心重的人,早早就到了從城門到行宮的必經之路上,等著看熱鬧。 可惜無論是三千蔚衛還是五千駐軍,都在到達城門的時候。就與車隊分開了。 若是在奇貨城城內還能遇到危險,也不用再惦記衛國的地盤了,先管好自家的下金蛋的母雞,再想其他吧。 軍人們離開后,宋佩瑜的車隊與來往奇貨城的豪商的車隊幾乎沒有區別,甚至還不如一些豪商張揚。 興致勃勃前來圍觀的人,突然覺得索然無味。 行宮正門大開后,車隊直接往里面走,根本就沒人下車。 最后能看熱鬧的機會,也什么都沒看見。 一大早就趕到能看到行宮大門的位置的酒樓,花費不菲的吃了一整天的豪商們面面相覷,都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虧。 盛旺早就吩咐人,將封閉已久的正殿收拾了出來。 當初重奕,宋佩瑜,呂紀和與柏楊,四個人住在正殿,再加上他們的仆人,還能算得上寬松。 如今又加上了駱勇,魏致遠,盛泰然,就顯得有些擁擠了。 而且后面的這三個人還不知道宋缺就是重奕,若是大家長時間住在一處,難免會露餡。 柏楊主動開口,說他當初就覺得住得有些擠,想著行宮剛剛建成,他們也不會在奇貨城停留多久,就沒說出來。 如今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回咸陽,他可不想再和宋佩瑜與呂紀和擠了,他要與盛泰然去住偏殿。 駱勇和魏致遠見狀,主動說他們去住另一個偏殿,將正殿留給宋佩瑜與呂紀和。 如此,除了呂紀和,大家都非常滿意。 簡單洗漱修整后,柏楊主動帶著盛泰然、魏致遠和駱勇出去逛奇貨城。 宋佩瑜準備在正殿暖閣見盛旺,和當初與向公公的侄子向云一起來奇貨城,最后卻堅持要回衛國的楊業。 重奕仍舊穿戴著他那身從臉到腳都重量驚人的行頭,沉默的坐在宋佩瑜身側。 隨著天氣逐漸暖和,身上再裹著細布縫制的墊子就有些遭罪,宋佩瑜特意讓人將門窗都打開,讓外面的風能吹進來。 呂紀和拿著他新到手不久的玉制折扇,先于盛旺進門,神色懨懨的坐在宋佩瑜的另一側,看上去很沒精神。 宋佩瑜見狀,正想關心呂紀和是怎么了,就見盛旺與楊業一前一后的進門,只能先將這茬放下。 因為楊業在,盛旺便沒說什么要緊的事,先問遠在咸陽的東宮太子安好,然后再問宋佩瑜與呂紀和一路上是否有不順之事。 呂紀和嗤笑,盛大人這話也太虛了,誰不知道我們前些日子來奇貨城的時候,在蔚縣門口遭到土匪搶劫只能原路返回,將我們這兩個咸陽公子哥的膽子都嚇破了。再從蔚縣來奇貨城,不僅需要三千人送還要五千人接。 盛旺聞言,臉色訕訕。 這事確實不是秘密,起碼在宋佩瑜與呂紀和還沒到奇貨城的時候,就已經在奇貨城的傳遍了。 以奇貨城的消息靈通,最晚三日之內,就能傳到臨近的國家。 睿王老賊竟敢欺我至此?!呂紀和將玉制的扇子拍在桌子上,臉上越發戾氣橫生,咬牙切齒的道,我已經讓人送了折子回咸陽,你們這些素日里就愛看熱鬧的人,等著看大熱鬧吧! 盛旺也不知道他一句客套話,就能讓呂紀和發這么大的火。 還當著楊業的面,暗示要與梁州睿王算賬。 盛旺頓時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只能求助的望向宋佩瑜。 宋佩瑜幾不可見的搖了搖頭,將目光放在始終低著頭的楊業身上,溫聲道,我還記得你,是向云的兄弟?他也隨我來了奇貨城,一會讓金寶帶你去找他續話。 楊業二話不說,先跪下給宋佩瑜磕了個頭,速度快得盛旺想要攔他都沒來得及。 提前給城主府遞了拜帖,想要在今日拜訪宋佩瑜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動輒在奇貨城一擲千金的豪商。 楊業回到衛國后,又來過奇貨城幾次,也能算上是奇貨城的熟面孔,與那些豪商相比卻算不得什么。 給城主府遞帖子,除了心存妄想,指望著能見到向云,也是大家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聽聞城主府接連給其他豪商回帖,過幾日行宮設宴,宋佩瑜才會與這些人相見的時候,楊業就將所有期望都落在他也能收到請帖上。 萬萬沒想到,宋佩瑜竟然愿意在今日見他。 直到聽了宋佩瑜的話,楊業才找到理由。 原來是向大哥也隨著宋大人回奇貨城了。 必然是向大哥替他求情,宋大人才愿意給他這個面子。 想起昔年兩人一同走南闖北時的光景,和分別的半年來所經歷的事,楊業不由默默紅了眼眶,連聲音都比之前沙啞,隱約帶著哭腔。 謝宋大人 宋佩瑜特意讓盛旺將楊業帶來,確實存著套話的意思,但是他沒想到楊業的情緒竟然會來的這么快。 他頓了下,將嘴邊要讓金寶將人帶下去的話轉了個彎,變成讓金寶將向云帶來。 向云來的非???,他的胡子自從剃光之后,就再也沒有變長過,因為向公公不喜歡向云蓄須。 向云不蓄須的時候,任誰看到向公公與向云,都要懷疑他們是不是父子。 向公公格外喜歡這種猜測。 向云在趙國有宋佩瑜吩咐人格外關照,還有向公公這個親叔叔cao心,日子過得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他看起來越發顯得年幼。 楊業卻與向云截然相反,區區半年的時間過去,楊業蒼老了不止十歲,看上去與向云就像是兩代人。 你怎么向云怔怔的望著楊業,聲音驀得溫和下來,是不是在衛國吃苦了? 楊業本想忍著情緒,等到只剩下他和向云的時候在哭訴,卻架不住向云溫聲問他,始終緊繃著的情緒瞬間崩潰。 原來楊業一心一意的想要回衛國,是因為他與向云和其他兄弟在衛國無牽無掛不同,他在衛國還有年邁的父母。 如今他已經與其他人沒什么不同了。 當初回到衛國后,楊業與其他選擇回衛國的人信守承諾撒了個謊,說向云與其他人已經死在土匪手中。 正是因為向云等人的拼死搏殺,他們才能將貨物安全帶回去。 衛國二皇子非但沒怪罪他們,反而給了他們更豐厚的賞錢,想讓他們繼續在奇貨城到衛國之間走商。 猶豫了幾天后,這些人都答應了下來。 后來老衛皇駕崩,皇位更替屢次出現亂象,連帶著整個衛國都陷入混亂。 楊業又一次從奇貨城回到衛國,才知道他父母都被牽連到攝政王與驃騎大將軍手下的互毆中,已經入土了。 楊業拒絕了其他人的招攬,整日在家中頹廢,直到鄰居家的小meimei告訴他,他父母并沒有當場斷氣,還留下了遺言。 他們希望楊業能好好活下去。 楊業痛哭了一宿后,盤點家產,帶著鄰居一家和商隊中愿意與他離開的人,日夜不分的逃到了奇貨城。 作者有話要說: #地圖# 從上到下1、2、3 從左到右=從西到東 1、雍州(趙)、翼州(燕)、兗州、青州 2、梁州(梁王)、梁州(睿王)、梁州 豫州(衛國)、豫州(黎國)、徐州(陳國) 3、荊州(楚國)、揚州(陳國)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但是每個州和每個國家的地形,都不是方方正正的,舉個例子,比如衛國,以從上到下來算其實是22.5,并沒有到3,衛國南邊的楚國是2.53 . 第79章 從楊業與向云的哭訴中,宋佩瑜大概能推測出衛國的情況。 曾鎮的所有事都塵埃落定后,再回首看那兩年發生的一切。 燕、黎、衛都是輸家,在兩年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數次征兵,引得國內百姓哀聲道怨,最后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指望曾鎮金礦回血,最后卻在曾鎮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賠了個血本無歸。 其中最慘的無疑還是衛國,衛國本就是燕、黎、衛三國中,國力最弱的國家。 在曾鎮的損失,對燕國和黎國來說是元氣大傷,對衛國來說,用滅頂之災來形容都不為過。 全國人口都沒超過四十萬的國家,一下子損失的七萬壯勞力,對衛國的打擊可想而知。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老衛皇居然駕崩了。 關于老衛皇駕崩的細節,宋佩瑜收到了好幾個版本的消息,他也無法推測出究竟是誰害了老衛皇,卻能肯定,老衛皇絕對不是正常死亡,最好的結果,也是被氣死的。 后面九子奪嫡,卻始終沒人能真正坐穩皇位,更是進一步加劇了衛國的亂象。 直到已經對皇位心生畏懼,明明掌握大局,卻甘愿退步攝政王的衛國二皇子也被毒殺,連帶著掌握衛國僅剩兵力的驃騎大將軍也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攝政王的后院。 衛國才算是徹底崩盤。 聽楊業話中的意思,他逃離衛京的時候,衛京已經混亂的不成樣子。 老衛皇的兒子、孫子已經全軍覆滅,只剩下遠在趙國的八皇子。 衛京中的人正在商議是從皇族旁支中找人頂上,還是讓老衛皇的女兒頂上。 隨著楊業一路遠離衛京,入目所見的各縣鎮情況也越來越糟糕。 衛京雖然混亂,卻沒耽誤附近百姓春耕。 距離衛京稍遠些的縣鎮,田地里連個人影都沒有。 因著衛京自身尚且不能穩定,更沒有空理會地方官府里的官司,地方官府中的奪權篡位比衛京還甚。 在衛京奪權,還要考慮權力變更后,是否能將權力始終握在手中,會不會步了老衛皇兒子們的后塵。 地方官府完全沒有這個煩惱,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其他世家斬草除根,他們就是土皇帝。 等衛京回過神來,也不能將已經完全將權力掌握在手中的他們怎么樣。 縣鎮中的大小世家為了更大的利益,就差打出狗腦子了,又怎么有余力顧得上安撫惶惶不安的百姓? 百姓家中的青壯,早就在一茬又一茬的征兵中離家,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回來的機會。 沒了家中的壯勞力,春耕也變得格外艱難起來。 前兩年為了戰事,農稅一年比一年過分,家中男人們走時,官府貼補的銀錢,他們半分都沒能留下,全都交稅了。 自從曾鎮第二次大地震后,坊間糧錢就翻了一倍,衛京換的皇帝越多,糧錢漲得越快。 好在農村百姓家中都有地和存糧,雖然日子沒什么盼頭,但短時間內自給自足卻沒什么問題。 可惜現實卻遠比想象中的殘酷。 當初為了逃脫兵役,躲到山林中的人,經過一個冬天后,都變成了土匪。因為縣鎮衙門中的人也都在忙著爭權,這些土匪便光明正大的活躍了起來。 土匪當初會逃兵役,大多都是無牽無掛,沒有家人會被牽連?;蛘呃湫睦浞?,只管自己舒服,根本就不管他逃了兵役后家中會遭遇什么的黑心人。 就算尚且有些良心的人,也不會拒絕白來的東西,最多就是遠離家鄉的范圍,去搶其他村子的人。 剛開始的時候,土匪們還專門挑村民出去耕種的時候,才悄悄地從山林中沖下來,直奔村民家中連吃帶拿,俗稱為偷。 等村民們發現這種情況,組織健壯的婦女在村中巡邏后,這些土匪還消停了些日子。 但這些土匪又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就算是開荒,他們也弄不到種子,等到將從村子里搶到的糧食吃完后,他們還是將目光放在了村子上。 偷變成了搶。 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 村民在土匪的逼迫下退無可退,甚至連春耕都進行不下去。 就算他們堅持春耕,等到秋收的時候,誰知道官府是不是又要繼續加稅? 去年的時候,他們就將整年收成的十分之八和男人們服兵役留下的銅板都給了官府,再加稅,他們辛苦一年后,豈不是還要倒找官府錢? 土匪如此猖狂,官府卻絲毫不作為。 等到秋收的時候,糧食堆積在地里等著曬干,就是土匪最方便下手的時候,他們又能留下多少? 最后村民都選擇保護已有的東西,整日留在家中,時刻防備著土匪來搶劫。 村子里的地便都荒蕪了。 向云本想打斷楊業的哭訴。 他雖然心疼楊業,卻知道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若是惹得宋佩瑜與呂紀和不耐煩,反倒對楊業不好。 宋佩瑜卻以目光制止了向云。 向云能因為不甘心,從一無所有的世家旁支白手起家,組起個商隊,還能搭上衛國二皇子,自然是個聰明人。 他馬上想到,宋佩瑜是想從楊業口中知曉衛國如今的情況,話語間安慰楊業的同時,也在暗自引導,讓楊業說的更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