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書迷正在閱讀:網戀到對家后我翻車了、為師到底懷了誰的崽(GL)、悄悄熱戀、我真的很有錢[娛樂圈]、一只alpha的古代生活記錄(GL)、【穿書】貴族學院的她(NP 虐男)、身為白月光規矩我懂、屑女人的自我修養(nph)、只對她有感覺、非正常同居
揉面是個枯燥且乏味的過程,段羽安揉到懷疑人生,他抬起酸脹的胳膊,想問祁樂要揉到什么程度才算可以,卻發現對方又和上次一樣,正出神的望著窗外,像是在想什么事情。 昏暗的光影投在祁樂的側臉,寂寥而清凈,眼神依舊黯淡無光。 這一次,段羽安沒出聲打擾他,低頭繼續和面團作斗爭。 …… 段羽安辛苦揉面的樣子,讓祁樂想起了第一次和外公學做菜時的自己。 當時外公也是給他一盆面粉,教他如何使力,如何判斷面團程度。 外公告訴他:“要用心去感受面團在你手下的變化?!?/br> “每樣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要做的,就是去了解這個特性,把它完整呈現出來?!?/br> 方曉琪猜測祁樂在食物中加了藥物,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其實是猜錯了。 實際上,祁樂并沒有在食物里添加任何東西,甚至他給段羽安的每樣食物,從大米到小麥,都是新鮮且無添加的,半絲雜質都沒有。 那為何段羽安在他這就不排斥食物了呢? 答案很簡單,是期待感。 從祁樂問段羽安“餓不餓”的那一刻起,他就有意識的在降低病人對食物的期待感。 問一個厭食癥患者“想吃什么”或者“吃不吃某某某”,是絕對被禁止的。 因為患者會通過這些問題,聯想起食物的樣子或味道,進而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 最溫和的方式是只對病人本身的感覺提問:餓,還是不餓。 不餓,就暫時不吃。 餓,那就進入到下一步治療——回歸本質。 所謂回歸本質,就是讓病人去接觸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食材。 從食物的本質出發,透過病人的嗅覺,視覺和口感想象三個方面,去接受食物最原始的樣子,重置他們對食物的認識。 說通俗點,就是用心去感受每一樣食材。 等到初級接觸完成,病人對食材不排斥之后,便才是最后的重頭戲:延遲反饋。 上次的煮粥如此,這次的揉面也是如此。 祁樂刻意讓饑餓狀態下的段羽安,去全程參與整個烹飪過程,既消耗體力,也在增加他對食物的渴望。 這種近在眼前,卻又求而不得的煎熬等待,會將病人進食的欲望無限放大。 對食物的期待感被降低,進食的反饋又被延遲,直到最后,大腦里只剩下一個本能的念頭:吃。 這一套治療方法是祁樂的外公潛心研發出來的。 祁樂回到石尾鎮,跟著外公住了一年多,見識過他用這種方式,治好了無數個被厭食困擾的病人。 起初,祁樂對外公如何幫人治病的事并不關心,他只當自己是一個過客,百般聊賴地看著每天有不同的人,在這間屋子里進進出出。 外公見孫子總把自己關在家里,怕他把自己給悶壞了。于是在閑下來的時候,就會帶著孫子在石尾鎮到處瞎逛,跟他聊這個小鎮的過去,聊自己年輕時,當醫生時的各種趣事。 大部分時間祁樂都是默不作聲的跟在外公后面,聽他老人家嘮嘮叨叨一整天。 后來,外公的身體越來越差,臥床不起的時間越來越多,就連出門散步都變成了種奢侈。 上門求醫的病人也漸漸少了。 可老人家依舊有顆閑不下來的心,非要拉著祁樂在家后院搗騰出了一塊菜地,每日淋淋花草,翻翻土。 然后跟他聊各種食材的特殊之處。 時間久了,耳濡目染之下。 祁樂也漸漸愛上了這種歸隱田園的生活。 人總有個毛病,一旦回憶起過去,就會沒完沒了。等祁樂終于從往事中回神的時候,段羽安已經把面粉揉成了一個光滑的面團。 “怎么樣?這樣可以了嗎?” 他咧嘴笑問,表情和語氣都像在邀功。 祁樂看著那個面團,眼光微閃,點頭說:“可以了,剛好合適?!?/br> 因為室溫過低,揉好的面團要放進烤箱里發酵,在等待的過程中,段羽安問了祁樂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在你這里,聞到食物的氣味,就不難受了?” 祁樂看了他一眼,沒直接回答:“等下再告訴你?!?/br> 經過兩次漫長的發酵,晚上十點,大饅頭終于出鍋了。 蒸籠的蓋子掀開,熱氣突突地往外冒,蒸架上擠著幾個白大胖子,面皮光滑,香氣撲鼻,很有食欲的樣子。 祁樂拿出一個,指尖碰到饅頭的地方瞬間就凹了個洞,掰開兩半,饅頭內部充滿了細膩的氣孔,絲絲相連,勁道十足。光是看著,就很有嚼勁。 段羽安咬著舌尖,百思不得其解。 這饅頭是他自己親手做的,從磨面到揉面,沒落下任何一個步驟。他可以確信,祁樂并沒有往里面加任何【藥物】。 而且,他今天來的時候,也沒有喝到玄米茶。 所以,為什么他會對著一個普通的饅頭,瘋狂分泌唾液?? “嘗嘗?!?/br> 祁樂將其中半個饅頭遞過來,說:“你自己做的饅頭?!?/br> 段羽安接過饅頭的那一瞬間,突然想明白了,剛才他那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是參與感。 面對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才得到的食物,沒人會嫌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