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有人問道:“咱不接收不成嗎?” 村干部:“不成,別的村子都10個20個的接收,咱要是不接收,村長也沒辦法和上面交代?!?/br> 眾人只好妥協,最后舉手表決,決定接收6人。 村干部又道:“關于知青住的地方,村里決定先安排在絕戶的舊房子里,但那房子太破了,得修整一下,各家的老少爺們兒們,下工后都過來搭把手?!?/br> 此話一出,底下一片怨聲載道:“每天下地就夠累的了,咋還得去給別人收拾房子?” 村干部道:“你們不干也成,那等知青來了,先把他們安排在村民家,之后讓他們自己收拾去?!?/br> 村民們也不是壞心人,家里地方充裕的人家紛紛都報了名,說可以讓知青們暫住在他們家。 青團兒家雖然地方大,但是家里那些多到說不清的糧食,外加后院那十幾只兔子,青團兒媽自然不能同意讓外人住進來。 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桂芳倒是大大方方地報了名。 村干部高興大家覺悟高,還表揚了這些報名的人家。 等青團兒媽開完會回到家,青團兒已經吃光了一盤子的打糕,正歪在炕上打著瞌睡。 青團兒奶奶則是坐在一旁做針線活,上次小白哥哥送的蛛絲緞,摸在手里柔軟順滑,穿在身上可謂是冬暖夏涼,青團兒奶奶一合計,給娘仨一人做了一身衣褲。 青團兒媽跟婆婆講了講城里的知青要下鄉的事情,青團兒奶奶倒是很樂觀,她覺得壞分子們都這樣好相處,知識青年們更不能差了。 一個月后,知青們背著行囊來到鄉下,村長趕著牛車去汽車站接應他們。 他們一共六人,三男三女,來自五湖四海,年紀看著都不怎么大,也就二十左右歲的樣子,個個都青澀的不得了。 這個年紀正是朝氣蓬勃、熱情盎然的年紀,幾人交換了名字之后,就成了革命隊友,他們坐在顛簸的牛車上,一路上都唱著革命歌曲,暢想著美好的未來。 前面趕車的老村長一邊抽著旱煙,一邊聽著知青們的豪言壯語,不厚道地笑了。 這些城里來的娃娃們,根本就不知道人間疾苦,來到村里恐怕是要吃苦頭的。 很快,牛車就駛入了山西村的地界,此時正是上工的時間,村里的男女老少們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一些孩童們在路邊嬉戲。 老村長擺擺手,叫來一個小童,并讓他去地里喊人。 不多時,幾個村民陸陸續續跑了過來,老村長道:“這些就是來咱們村搞生產的知識青年,你們一家帶走一個吧?!?/br> 知青們有些不知所錯,其中有一個膽大的男知青問道:“村長,我們沒有單獨的住所嗎?” 村長解釋道:“村里給你們安排了知青點,但房子太久沒人住了,得修整一下,你們先安心在村民家住著,等房子弄好了,再搬過去就成?!?/br> 知青們無法,只能提著行李跟著村民走了。 臨行前,村長叫住了他們:“你們放完行李之后,到村委來找我,我跟你們講講咱們村里的事情?!?/br>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1-04-25 08:26:05~2021-04-25 21:03:0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當當的鬼畫符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0章 棺上之幣 [VIP] 桂芳家也被分配了一個女知青, 名字叫譚琳琳。 譚琳琳跟著桂芳回到家,桂芳給她指了家里的側屋。 “就是那間,我前幾天提前收拾了一下, 要是有那塊不滿意的,你自己再弄弄?!?/br> 這屋子本是屬于桂芳大兒子的,但他常年在林場工作,一年回不來幾次,所以桂芳就把這間給騰出來了。 她是個急性子, 還牽掛著地里的活, 眼見把人送到家了,便說道:“你自己隨便吧, 我要回去下地了?!?/br> 譚琳琳進屋一看,然后大驚失色地又跑了出來, 她不好意思地問道:“姨,屋里咋沒床呀?!?/br> 正在水缸前喝水解渴的桂芳聞言, 差不點被嗆到, 她哭笑不得地說道:“我們鄉下可沒有床, 只有土炕?!?/br> “土炕?” “就是上面放著被褥的那個?!?/br> 譚琳琳道:“姨,這土炕蹦蹦硬, 怎么睡人呀?!?/br> 桂芳:“你要嫌硬,再墊兩床褥子便是了?!?/br> 譚琳琳無法, 只能再次回到屋里。 其他幾個知青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以前見過土炕的還好,沒見過的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 等知青們匯合,一起往村委走的時候, 譚琳琳還在不停地抱怨:“這土炕哪有床好, 那么硬?!?/br> 旁邊一個叫田甜的女知青解釋道:“北方這邊都用土炕, 等冬天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有多好,一夜都是暖和和的?!?/br> 一個叫洪河的男知青驚喜道:“你說的是真的嗎?” 田甜:“當然是真的,比蓋棉被還暖和呢?!?/br> 聽著田甜這樣說,覺得土炕奇怪的幾人也就釋然了。譚琳琳雖然心里還有些不愉快,但要是再吐槽的話,反倒是顯得她有些小氣了,所以,她瞪了田甜一眼,干脆不說話了。 幾人來到村委,村長給他們講了講村里的農活:“咱們村里主要種玉米、大豆和小麥,地瓜土豆雖然小,但災年也頂飽,所以這兩樣我們也沒少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