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從沒磕過這么假的cp、畫棠、過氣明星的日常、非絕對暗戀、[清穿+紅樓]林氏長女、無敵小村醫
賀君在那兒挪動,攝像師就跟著挪動。 這兒光照充足,但這個天氣也有點過熱,大棚里用了一點遮陽。而余下的那點光照在人身上,也照在果子上。青年的頭發黑順,臉上涂了點完全看不出粉底厚度的隔離防曬霜,偶爾朝著鏡頭笑一下,自然得像在拍什么鄉村偶像劇。 這樣的采摘鏡頭因為不是虛偽的擺拍,格外真實,也格外有意思。 賀君又拿著衣服擦了擦番茄,往嘴里塞了一顆。吃完他還要點評一下:“這顆水分不夠,熟是熟了,但感覺有點青澀,像剛入社會的學生?!?/br> 攝像師:“……”太真實了。 不知道是不是小番茄吃多了,賀君的唇比早前更有血色一些。他晃悠采摘了一圈,發現這里面豐收的果實起碼還能來好幾筐,替老農擔心:“這里面的果子回頭不摘就浪費了吧?!?/br> 他有心想再拿兩筐,又想到這種水果放久了容易壞,決定作罷。他們這群人回去人手一筐,起碼能再吃兩天。 連吃三天小番茄,有點多。 他站起身來往四周看了看。這個大棚面積挺大,Vacation其余四個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完全看不見人。 賀君帶著兩筐小番茄往外走,側頭忽然發現隔壁那一排,有個阿婆正在采摘小番茄。阿婆穿著一個圍裙,頭上戴著一個漂亮的草帽,草帽上還掛了一朵不知道什么花。 她雙手比賀君可靈活多了,三兩下就裝了半筐,筐還是賀君手里的幾倍大。就賀君看過去這小會兒,她已經裝好了一筐,把筐往自己手邊的一輛小車上裝。 看起來應該是本地的農戶,估計是游客采摘不完的那些,得他們自己來負責采摘。 賀君下意識和她招呼:“阿姨好?!?/br> 阿婆抬頭看了眼賀君,順眼就看向了賀君手里的筐。她見著筐里的小番茄,忍不住笑起來:“挺會挑的啊。不過圓的要甜些。不要太小的,小的不值錢?!?/br> 賀君應了一聲,又問了一句:“阿姨是在這兒幫忙采番茄的么?” “是咯,我兒子的地?!卑⑵胚@么說的,“我沒事做,過來幫忙采一點。這番茄熟起來快,幾乎每天都要采,不然就要壞。你們這是趕上最后批了,再晚天氣熱了,就不長嘞?!?/br> 賀君還想在農場種幾株小番茄的:“那要什么時候再長???我想在家里院子那兒養幾株?!?/br> “那得過八月。八月下旬秋天了。超過35度這個不長的?!卑⑵爬^續采摘著。 到秋天就秋天吧。 賀君算著日子,略有點走神。到七月底,就是他們拍攝滿三個月的時間。節目剪輯差不多滿一季,八月下旬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機會種下這點番茄。 阿婆就這么說話間又裝好了幾筐。她沒注意到賀君的走神,繼續說著種植的事情:“番茄自己養幾株好的嘞,我孫女說了,吃了美容的??上н@正兒八經養來賣啊,越來越不值錢咯。隔壁櫻桃賣一百一筐,我們才二十一筐?,F在什么都貴起來了。這番茄就不貴?!?/br> 賀君是知道隔壁櫻桃貴的,水果畢竟也有階層差異在,進秧苗成本也不一樣。 阿婆嘆著:“今年保不準最后一年養番茄了。明年不養嘞。明年換個水果。村里頭說要開課。我兒子到時候去聽兩節,看明年能不能養點輕松的?!?/br> 賀君沒想到自己來一趟小番茄采摘園,卻可能面對的是最后一年開放的小番茄采摘園。聽阿婆的話說,倒不是賣不出去,只是價格不高,辛苦一年沒什么賺頭。 同樣的種地,隔壁一百一筐,這邊二十一筐,確實讓人會想要種隔壁的櫻桃。 賀君想了想:“都種櫻桃的話,產量變大,價格上也高不起來?!?/br> 阿婆看向賀君,笑起來,臉上全是褶子:“是的。所以到時候上上課,看村里頭提議種什么。我小時候沒念過書,就后來掃盲啊,學過字。這種上課什么的只能讓我兒子去了。不過我兒子也快退休了,以后這田哦,說不定也不種了?!?/br> 人總是在朝前進的,一輩輩逐漸脫離泥土。賀君一時間只能說出一句:“不種了有點可惜?!?/br> 阿婆跟著點頭,惆悵:“太可惜了。種了一輩子的田,老來連塊地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了?!?/br> “您孫女……”賀君問阿婆,“她是做什么工作?” 阿婆說起孫女,話更多了:“我孫女,她是個好的呀。她念書念得好,考首都去嘞。體檢合格,要當兵去嘞!小時候就皮,上躥下跳的,還好走的正道??荚嚹菚禾焯鞄坠飵坠锱馨??!?/br> 賀君肅然起敬:“了不起?!?/br> 阿婆樂呵樂呵:“是啊。了不起的嘞?!?/br> 賀君和阿婆聊得來,也不去找隊友了。他換了一個道跑到阿婆那兒,幫忙一起采摘:“我們今天來拍攝的,也沒什么大工作。我幫您采吧。哪里做的不對您直接說啊?!?/br> 阿婆“哦喲”一陣,哪里敢麻煩游客,連忙擺手:“不用不用?!?/br> 賀君找了個理由:“哎,做節目,導演要采摘時長的。您要多說點采摘技巧。以后節目里能放出去的!” 阿婆看看賀君,再看看后面跟著過來的攝像師,聽著是賀君有需求,這才點了頭:“好。那我說點。都是我兒子去聽課聽來,然后跟我講的?!?/br> 第103章 阿婆對番茄采摘很有經驗。她沒怎么念過書,說話口音帶著濃重的地方特色。不過大約是因為當年掃盲學的確實是普通話,賀君又就是附近人,反正能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