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當天與暴君有了咒力、[頭文字D同人]秋名山車神重生了、兄弟,來份82年的沙雕、在影帝成名前懷上他的崽、極拳暴君、氪金戀愛法則、影帝總想和我組cp、我把真愛換了一千億、教練他又甜又純情[電競]、早知道我就不裝了
凌寒希望將盡可能多的世家網羅其中。 工廠雖然修建于廬江,出資的世家卻可以囊括整個揚州。選擇他們,也有利于之后將廬江郡的變革對外推廣。 興建工廠的這件事完全可以交給別人來監督。 這個時間里,凌寒又在廬江郡的書院中進行授課。 這種授課并不局限于精英班當中。事實上,即使是不識幾個大字的人,也可以聽懂流水線生產為什么能夠更有效率。 廬江作為凌寒的大本營,興建書院之時,有凌寒本人在這里宣講讀書的重要性。而在凌寒的眼皮子底下,世家也自然不得不拿出全部的本事幫忙宣傳讀書的好處。因此,廬江郡的義務教育普及率是最高的。 這種情況下,書院本身就成了最好的宣傳口。凌寒每次到某一書院的某一班級進行講課,還允許學生忽略彼此間的身份尊卑,提問交流,這無疑會成為一件值得口口相傳的事情。而上課的內容,也就自然而然會被反復拿出來說明。 因此,三個月后的今天,整個廬江郡不管是世家還是普通百姓,幾乎都看到了興辦工廠的好處在哪里。 這種情形下,凌寒也終于決定將修建紡織廠這件事給拿出來。 紡織,這原是除了種地以外最重要的事情。既然工廠能夠提高效率,那么紡織廠按理說早就應當被提上議程。 遲遲沒有開始,其中的問題便在于:紡織這件事,向來是由女子來完成的。 在程朱理學興盛以前,整個封建社會對于女子的禁錮還沒有那么大。然而盡管如此,大批量地讓女子走出家門來做活兒仍然是難以想象的。 事實上,就連凌寒也不確定,自己提出這件事會面臨什么程度的阻力。 不過,出乎他預料的是,反對的士人聲音雖然不少,普通男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讓自己的妻子走出家門。 但是,這種反對并沒有鬧到凌寒面前。 這就意味著,這件事是可以慢慢推進的。 州牧府。 張昭輕輕嘆了口氣:“殿下果真是要修建紡織廠了啊?!?/br> 心腹見狀不由問道:“大人,您又要上書反對了嗎?還是往殿下的府中走一趟?” 張昭卻是搖了搖頭:“三日前,我便聽說殿下在城北書院講課時提到了,叫……紡織的流水式,好像是這么個說法?!?/br> “那時我便猜到,殿下是想要這么做了?!?/br> 實際上,早在凌寒興建陶瓷廠,第一次對張昭提出官商合營時——雖然凌寒有權隨意支配官府的財產,但張昭作為揚州刺史,免不了要向他支會一聲。 那個時候,張昭作為一個循規蹈矩之人,便表達了強烈的反對,認為此舉實在于祖制不合,從古至今都沒有這樣的先例,希望凌寒收回成命。即使一定要興建工廠,也只管全數由官府出資便是,揚州的財政并不緊缺。 可凌寒修建陶瓷廠的目的,提高陶瓷產量只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點,他的意志也不是張昭所能阻止的,于是這項政策還是堅決地執行了。 心腹有些不能明白:“大人,當日您不惜得罪殿下,也一定要接連勸阻。如今這紡織廠豈非更加于禮不合?您為何……” 張昭再次嘆一口氣:“當日殿下修建陶瓷廠,便沒有幾個人上書反對。如今廬江的世家們又從那所謂的官商合營中嘗到了甜頭,還有多少人愿意冒著開罪殿下的風險勸阻?” “女子們統統走出家門來做活……至少在廬江,只怕沒有任何懸念了?!?/br> 張昭心里非常清楚,對于整個揚州來說,殿下究竟站在什么樣的位置上。 莫說旁人,即使是他自己,就算非常反對殿下這三個月來的變革,可是對于殿下將來收復漢室這件事,以及殿下本人的英明,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質疑。 就算這件事不合祖制,完全錯誤也一樣。 甚至,他心里還會不時產生動搖: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老了,所以才無法跟得上殿下的腳步?要不然,不說趙云太史慈這等武將,年輕的那些士人,如出身名門、博學多才的周公瑾,為何也會盡心竭力為此事奔走呢? 周公瑾顯然對殿下忠心耿耿,也不可能因為懼怕得罪殿下便閉口不言。 這也是張昭沒有繼續上書的根本原因。 張昭這些人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的。 當他發現反對修建紡織廠的士人聲音沒有預想中大時,這件事便已成了板上釘釘之事。 不僅如此,紡織廠的規模還會比先前任何一個工廠都要大得多。 畢竟,每個人都是要穿衣服的。 至于如何讓女子們心甘情愿地走出家門……就當下的情況,不如說如何讓男子們心甘情愿地送自己的妻子入紡織廠。 這件事并不難辦。 對付百姓,要比對付世家容易多了。 首先,凌寒會大力宣傳:所有的紡織廠中只會有女子,絕對不會出現任何一名男子,所以他們完全不必擔憂妻子的名節問題。 其次,除了銀錢報酬以外,愿意進入紡織廠的家庭會獲得一個優惠:他們的兒子可以優先入伍。 ——在凌寒治下,入伍完全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與之相反:待遇好自不必多說。最重要的是,由于凌寒本人的威望,整個揚州出現了一種很奇怪的氛圍:參軍會被視為一種榮耀,雖然無法同士人相提并論,但顯然遠遠高于耕種的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