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一個老生的聲音之嘹亮,遏云繞梁:“大明好男兒,大任擔雙肩,傲骨凌然,豈能折腰兒女情長前??!轉眼百年,一笑泯恩仇、愛恨都成空,一抹紅唇一身青衣,豈可留?豈可留~~~” 耳朵特好·四個人,站在門口聽了這兩句,都覺得特舒坦。 聽到有人議論這一折戲的內容,一起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這個老生的原形,乃是有關小紅的大臣,文嘉。文嘉因為去了一趟西域,在西域留下好幾段風流韻事,回來后因為感情過于豐富,更是惹出來好幾段愛恨情仇……那個四處留情的感情渣渣,八十多歲了,還和一個小姑娘來一段往年戀……何來感嘆? 女媧娘娘頗有感觸地搖搖頭:“女人,總是想著男子后悔、回頭……這曲子,是寫給女子聽的?!?/br> 鴻鈞似笑非笑:“小紅啊,這有關‘皇上’的戲曲、話本子……” 小紅特“淡定”:“那就是戲曲和話本子?!?/br> “哦~~~”鴻鈞學北京人說話,拖著長長的尾音。小紅氣得要砍神,面上還要做出云淡風輕的模樣。 四個人說說話兒,晚上一起去聽大劇院的昆曲《荊釵記》,第二天意猶未盡,又去聽京劇的《霸王別姬》。 《西廂記》、《牡丹亭》……各種曲藝的聲音拗拗上口、百轉千回,聲聲天籟、清明悠遠,讓聽的人回味無窮、百聽不厭。 尤其昆曲。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薄皠t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币欢味纬~像一首首婉約的詩,絲竹悠揚、妙喉婉轉、吳儂軟語、一唱三嘆…… 那是江南男子的百轉情思、千般哀怨,也是江南女子的裙裾翩飛、輕盈夢幻,顰笑顧盼之間暗香浮動,勾人魂魄、撩人心弦…… 女媧娘娘感嘆:“京劇沒有昆曲的水磨調韻味,勝在親民?!?/br> 小紅的兩條眉毛動動,淡淡的一句:“戲曲的唱法,根據時代變化。大明的昆曲和黃酒一樣,本只是中上層文人的喜好?!?/br> 鴻鈞老氣橫秋:“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昆曲好,京劇好。小紅,我們晚上去哪里用飯?” 徐景珩打開手腕上的全息電腦,做了決定:“去牛街?!?/br> 鴻鈞和女媧以為,牛街吃牛。小紅一聽,眉開眼笑。 老北京的牛街,宣武門西邊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大遼統和年間,建禮拜寺,作為在京回人的聚集地之一。 回人在京城以“三把刀”著稱,瓦刀、切rou刀、切糕刀,從事泥瓦匠、屠宰、小吃制作的行業,小吃聞名京城。 烤牛rou、紅燒牛尾、烤羊rou、芫爆散丹、宮保蝦球、麻豆腐、燒餅夾rou、糖熘卷里、酸辣烏龜蛋湯、杏仁豆腐、小豆涼糕…… 清香軟糯的糯米,裹著沙甜的豆餡,吃上一口棉軟不粘牙,沙甜而不膩口。 冰塊打碎成末,和上蜂蜜、酸梅汁、果脯,吃一口,心里那個美。 西瓜、桃子、李子、蓮蓬……中間一個銅鍋涮rou,炭火燃燒,鍋湯沸騰……再來上二兩二鍋頭,和眾人一起光著膀子,邊吃邊喝邊侃大山,女媧娘娘也放開腮幫子,吃得起勁! 最后來一碗冰碗兒,果藕、白花藕切片、去芯鮮蓮蓬子、鮮菱角、鮮雞頭米、核桃、紅杏用天然冰冰鎮,摻在一起,放入煮好冰好的冰糖水中,鮮甜美味,冰涼消暑。 回來家里洗漱沐浴,老樹底下,坐在竹子做的小板凳上,搖著蒲扇,和鄰居們說說話兒,別提多愜意。 寬帶背心、大褲衩子、青布鞋;一手提著鳥籠子,一手盤著手串,走路手里兩個核桃“咯吱咯吱”不停作響……傍晚納涼,一條街的男女老少,和門口的油菜、絲瓜秧子、老貓兒……一起蕩漾。 隔壁主人家的老先生·網癮老年人,一聲驚呼:“哎呀,這個案子,判了?!?/br> 新網癮老年人·鴻鈞立馬有了興趣:“什么案子?” “那個女二的案子,哎呀,你們不知道,我細細地說……” 就昨天他們聽的那出戲,還有一個電視版。電視版里的女二,戲份比女一多,還只會瞪死魚眼,整容出來的一張臉特僵硬——笑不出來的那一種。 看電視劇的老百姓不買賬,告狀“精神傷害”;同劇組的人不擔罪名,直接供出來他們被“紅包”逼迫。 女二的關系網被扒出來,法律界的人告狀他們“踐踏法律”,同行的人告狀他們“踐踏藝術”…… 那官府本就無為而治,民意一上來那就要管啊,好多年沒有出這樣的“大”案,可謂是全民關注。 老先生樂呵呵地笑:“我們啊,那科技進步、知識爆炸,人人讀書進步,可那娼優一行,也必然還是存在。有光就有影子嘛。我們也支持他們要求的法律平等,可那理兒要論清楚不是? 皇上當年就說的很清楚,臺上十年功,臺上一分鐘,那才有良民戶籍,那不能亂來不是? 那什么一個劇組的人,都是五十萬到一百萬一部戲,那女二,和她的啥關系,給劇組其他人紅包,硬是把二十集注水到二十五集,還沒有一點功夫,那不是犯法嘛?那以前臺上唱戲的唱不好,被扔臭雞蛋,那現在,我們文明人,我們講道理……” 鴻鈞一聽,連連點頭:“老先生說得對。我這兩天去聽戲,那唱的好,和唱的不夠好的,那真是天壤之別。這事兒絕對不能姑息,否則有一就有二?!?/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