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頁
張璁張閣老說大實話。 “皇上,臣也覺得做活兒的時候,穿短打、改良的飛魚服、褲子……方便。那有些人家的裙子長的,走路都要專門有一個下人提著……臣就不明白,難到漢唐的老百姓種地打鐵,也都是天天長裙拖地?還說什么不穿漢唐衣服,就不是漢人?……道德綁架,無恥之甚!” 眾人:“?。?!” 眾人因為幾位閣老的話,氣,卻又不敢反駁,尤其是出身好的官員們。 皇上掃一眼,嘴角一勾,仿若天邊的月牙兒,數不清的清風云淡、風華絕世。 當年徐景珩要隱退幕后,不穿緊身束腰的飛魚服,天天一身寬袍大袖?;噬嫌浀盟托炀扮?,有關于衣服演變的討論,一看這勢頭發展的不對,立馬改變風格。 科舉制度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朝廷用人,先看姓氏;世人出門,先看姓氏;世人過日子討生活嫁娶等等等等,都先看姓氏。 如今一些人鼓吹漢唐衣冠,無非就是迷惑那些沒錢多買幾尺布的人,都來看看漢唐多好,漢唐的制度多么合理,文化多好、衣服多么美麗…… 和當年鼓吹秦始皇一樣,利用人的慕強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 衣服就應該這樣穿,我說了算;紅酒茅臺要這樣喝,我說了算……我家境好,我是世家,我就應該是人上人,你要發財就要朝我靠攏討好,你們窮人就是窮人,活該什么也不懂…… 世情如此,人之常情??傻降走€有很多有識之士,在給底層人極力爭取更多的公平。 章懷秀想起他大學時候,因為沒有穿漢服被人罵“不愛國”,自我懷疑,自卑,用一個月的生活費買了一身漢服,因為不會買又被罵假牌子……長長地舒出一口氣。 君臣一起說說笑笑,冬天里天黑的長,卯時六刻的時候,天還是沒亮,奉天殿里燃起蠟燭,大朝會開始。 勛貴外戚保持沉默,武將們高高掛起。上千臣工,默契地分成四派、加好多小派,一起抓住皇上,那是大小事兒都拿出來討論。 羅馬教皇保羅三世批準,“耶穌會”這個傳教團正式成立,請求在大明傳教。 大明的礦洞管制,礦稅收取,礦難礦石浪費。 爭議不休,一個個大臣唾沫橫飛,就差擼袖子打起來。 皇上對他們打架的事情不在意,皇上不是小孩子,可龍椅還是一樣的硬繃繃的啊?;噬线€是要一個時辰就休息。 等他們打完吵完,皇上休息回來,大約巳時,外頭還是陰天,西北風呼呼地吹,看樣子要有大雪。 天兒冷,皇上年輕火力壯,穿的也不多。其他人,奉天殿里燒著暖炕,外頭有厚厚的宮墻,里頭有厚厚的門簾子,一起擋住風,不少人因為“活動量大且過于激動”,額頭都冒汗。 大殿前頭緋色紫色的一片一片,后頭青色綠色的一片一片?;噬隙俗堃?,淡淡地看一眼。 群臣齊齊心里一個哆嗦。 皇上這張俊臉長開了,不像少年時候還有嬰兒肥,身上霸氣外露,叫人不敢直視。如今的皇上,氣息清透明亮,叫人忍不住想看,但又更明白——一不注意就被皇上牽著鼻子走,稀里糊涂的,就什么都答應……那真是一把辛酸淚。 皇上不說話,大臣們也不說話。 不到三個呼吸,文臣們又是先忍不住。 老牌心學之首·國子監祭酒·湛若水,第一個站出來。 “啟奏皇上,孔圣人有言‘性相近,□□……性成于習……’當今文壇有言‘體認天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當先知道,開蒙重師。如來佛祖、天師道祖、孔圣人,都是萬萬民之師。 清查大明的寺廟道觀孔廟,臣認為,此舉大善。若有保養不善,當修繕;若有需要,更當修繕。都應該仍做寺廟道觀孔廟,以正信仰,教化世人?!?/br> 新文化代表之一,氣學掌門人,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立馬也站出來。 “啟奏皇上,臣不明白,‘性相近,□□……性成于習……’難道是孩子們聚集在寺廟道觀孔廟,就能養成好習性?那大明人不用讀書,都去住寺廟道觀孔廟。 皇上,臣認為,‘惟先儒之言是信’就是函關之雞的行為!” ?。?! 函關之雞?。?!王廷相說話帶諷刺,保守派臣子自然不滿。 湛祭酒氣得胡子一抖一抖:“皇上,居移體養移氣,這話不假,孟母三遷的故事世人都知道。人極其受環境的影響,尤其孩子小,幾乎沒有任何辨別力,自當在環境上潛移默化。 皇上,臣認為,王御史之言純屬胡攪蠻超?!?/br> 老牌理學大家·兵部尚書·唐順之,據理力爭:“啟奏皇上,王御史此言叫臣詫異。王御史天天說‘近世學者,無精思體驗之自得,一切務以詭隨為事……還說,‘學者于道,不運在我心思之神以為抉擇取舍之本……’ 皇上,臣認為,此言有道理,也沒有道理。人豈能沒有信仰?人都要有敬畏之心,極端的唯物主義,必然造成道德淪喪,天下唯功利第一?;噬?,人有感情有信仰,方為人,信仰必須有?!?/br> 王廷相一方的人自然不服:“啟奏皇上,臣等也認為,一些人其視先儒之言,皆萬世不刊之定論。不惟遵守之篤,隨聲附和,改換面目,以為見道,其實不過是賴得思考。人都要思考,獨立思考,明白自己,方是得道,而不是活成一個死板樣本?!?/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