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皇上安靜地聽他們說話,接過來余慶烤的玉米棒子,聞著香氣,眼露歡喜。 玉米棒子有點燙,皇上用一口酒,開口。 “我認為,講義氣,和講銀子,不搭噶。不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大多讀書人?’該講義氣,就講義氣;該講銀子,那就講銀子?!?/br> ?。?! 眾人好似明白小少俠的行事原則。 獨行客問道:“比如生死決戰,對方要是老實認輸,不偷襲,小少俠就不殺,但收取一定的銀子?” 皇上點腦袋。 皇上記得,徐景珩說過,走江湖的人,更要有銀子,還要自己會賺銀子。畢竟出門在外,無親無故的,沒有銀子寸步難行。 而皇上知道的,其他快速賺銀子的方法,比如挖翡翠,云南太遠不好去,就覺得這個方法好。 幾個年長的人瞧著小少俠,一起震驚于他眼里的那份稚氣、或者說是,天真的單純。 他不搭理世人的鬧騰,不理會世俗規矩交際,因為他心里有愛,他不需要世人那些虛偽、套路的感情,裝點自己的生活。 他殺人或者拿銀子,因為他很自信、很強大、很聰明、很驕傲、很清醒……不去在意那些“文化綁架”,自有自己的原則。 這是一個,被寵愛長大,被教育很好的孩子。 眾人看向這位,默默地烤一盤銀杏花生土豆的這位,看似普通人。但看他的一舉一動,拿著燒烤棍穩穩的手法,即使不是武功已入化境、深不可測,也不是普通人。 而他,只是一個照顧的人? 眾人對小少俠的來歷好奇。 花心大少最是瀟灑,就覺得小少俠就是討人喜歡:“小少俠這話對。那些喊著‘重義輕利’的文人和大俠,都不缺銀子花,明明占據那么多錢財,還擺出來一副仁義的模樣,勸說世人不要愛財,叫人躁得慌?!?/br> 中年劍客不認同:“你這話偏激。有人真正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只你們沒有見過?!?/br> 老和尚再打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衲認為,大明武林,已然太過保守。大明的民間,都在讀書看小報,都知道朝廷規定,做好事的人,有報酬?!?/br> 有幾個人明白,有幾個人不明白。 那位隱士弟子恍然大悟:“我知道,我收到當地官府發的一百兩銀子?!?/br> 眾人好奇。 “小報上說,大明目前還是需要幫助的人多,但朝廷和官府不能面面俱到,就規定,所有伸出援手的人,朝廷都有獎勵。給名給利,鼓勵人做好事,鼓勵人積極去領獎勵?!?/br> 隱士弟子的話音一落,眾人都沒反應過來。 做好事,不是不求名利? 朝廷不是應該鼓勵人講美德? 皇上不說話,專心用烤玉米。 中年劍客略一思考,目光激動:“我記得兒時讀書學過……” 他緩緩道來,一席話說的所有人沉默。 春秋時期的戰爭多,當時的魯國有一道律法,若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淪落為戰奴,只要把人贖回來,就可以從魯國獲得物質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十個人從外地贖回來,不去領取金錢。 孔子說:子貢你錯了!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做好事領取補償金,對魯國沒有任何損失;但你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的同胞?!?/br> 后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一頭牛,子路收下,宣告四鄰??鬃痈吲d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于救落水的人?!?/br> 做好事需要成本,有能力付出這個成本的人,很少。 而且,做好事,為什么就不能有獎勵?拿了獎勵,就不是做好事? 如果不這樣規定,還和以前那樣死講“仁義”,天下有幾個人做好事?壞人落井下石,好人袖手旁觀? 眾人看皇上,皇上咽下一口烤玉米,目光澄澈清亮,看得一伙兒人都笑——生死戰的約定,殺你是應該。不殺你,但要有銀子回報。這理兒不錯,很對。 女俠笑得感慨:“我聽說,那民間,都鼓勵寡婦再嫁,女子都以做事為榮。我們武林女子,大多還是情情愛愛的……” 說的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一愣一愣的。 獨行客搖頭:“不是情情愛愛不好。而是,有些人的想法,實在叫人不懂。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這樣執迷不悟的,就不說了。 我記得那武林第一美人在的時候,那些男子的妻子,不去恨男子,去恨那武林第一美人。到那些男子因為武林第一美人死了,他們又去恨小少俠……” 他說不下去,這樣的情情愛愛,叫人都怕了“情情愛愛”。 眾人有的聽懂,有的人認為女子就這樣,不講道理,全憑感情用事。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嚇得臉發白。 女俠看得不忍心,長長嘆口氣。 “天山靈宮大弟子、唐門長老,我不懂。女子,我懂一點。民間人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那男人,是她們的依靠,她們如何去恨?自然只能恨那些外頭的女子。而那些男人死了,她們失去依靠,那自然……” 那心懷情意的大家高足小姑娘,臉更白:“可是,那第一莊莊主的夫人,她……”她的出身,如何需要依靠男人穿衣吃飯?她要再嫁,多的是男人要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