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禮部覆奏宜如所請,若有他虞,罪坐守視之人,仍行彼處軍衛有司一體防范?!?/br> 大臣們嚇壞了有沒有。 皇上小胖臉嚴肅,目光冰刀一般一掃殿下的人。 “當時的禮部認為,身為宗室之人不守節,不為禮法所容。違背祖制私自離開府邸,更是大錯。朕認為,這是類似蹲大牢的處罰,就因為她們的丈夫去世,她們沒有孩子?!?/br> 第94章 就因為她們丈夫去世,她們沒有孩子,就要去蹲大牢? 皇上很生氣。 沒有人說話。 皇上一個小孩子,自然不懂這些事情,他們也不能和皇上說啊,說不出口。 一個個大男人憋的臉通紅。 勛貴外戚習慣性地,不管這些國家事務。武將們更不管。吏部兵部縮頭,負責這些的禮部,想要辯護幾句,不敢——皇上這明顯是要大明的寡婦,都嫁人,他們不樂意。 沉默中,吏部考功郎中呂柟,因為此事這關系到自己老家,鼓起勇氣站出來。 “啟奏皇上,臣今日翻閱卷宗,有所心得?!?/br> “呂卿奏來?!?/br> 皇上聲音冰碴子一般,呂柟心里發怵,可他不得不說。 “皇上在湖廣工科學院曾經說,理學之所以出現,乃是有特定的宋朝環境。 寡婦不再嫁,也屬于理學,臣從理學開始。 有關男女婚配,在漢唐以前,寡婦另嫁非常普遍,男女都以為正常。 晚唐五代以后,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存環境惡劣,使得人人追求物欲,悲觀絕望的思想盛行……臣細看晚唐五代的書籍,諸多以表現男女情愛為主的詞人之作,很可以說明當時的情況。 宋代承襲晚唐五代遺風,加之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優待縱容官吏、文士,奉祿優厚、鼓勵享樂……整個社會對物欲的追求猶過于前朝。 男人們如此放縱,必然影響到女子的生活和思想。 許多人家不以自己的女兒作養娘、侍妾、歌女為恥,笑貧不笑娼。 大戶人家的女子不打理家務,飲酒、放游…… 而宋朝時期,外有北方強鄰壓境,內有僧侶信徒互相奢亂,社會混亂,道德貞cao價值觀念等等都被摒棄淡忘,人欲橫流,程頤看不慣,認為應當予以抑制……” 呂柟那真是從頭說起,長長的一段發言,跟他講學一般。 程頤的意思,男女都要守住節cao,男人的妻早逝,續娶;女人的夫早逝,再嫁。都是失節行為。這才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由來。 你可以說,我不續娶,家務事沒有人處理;也可以說,我不再嫁,自己養活不了自己。這都很現實,也不說必須不能再娶再嫁。但此舉失節,節義大過肚皮的道理,你要明白。 呂柟很嘆氣,很羞愧:“當年也是因為大宋如此情況,成為理學誕生的一個條件。然有識之士都明白其中道理?!?/br> 范仲淹的一個兒子早死,兒媳守寡,一個學生王陶死了妻子,他便把自己的兒媳嫁給王陶。 程頤自己,他的外甥女喪夫之后,他把外甥女接到家中,再嫁給他人。 朱子先生,也沒給家里的女子裹腳,寡婦再嫁也支持…… 他一句句地說,越說自己也越是自責。 “任何一件事情,一旦矯枉過正,就是災害。魏國公支持家族寡婦再嫁,居然被天下人說不守貞節。臣曾經也不理解魏國公,臣很慚愧。何為貞節?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 ?。?! 眾人叫他的話目瞪口呆,他卻全然無視。 呂柟面孔紅漲,眼睛發亮,一舉朝笏,大聲疾呼:“皇上,女子再嫁堂堂正正,如何是有失清白? 皇上,當年秦始皇冊封第一個寡婦巴清,一是巴清作為一個寡婦,不光有能力守住家族基業,做到用財自衛,不見外人侵犯,還出錢出力支持秦國統一大業。 皇上,臣因為魏國公之家事,有查古卷,巴寡婦作客咸陽,出資支持筑長城,為秦始皇提供大量水銀。 那是兩千年前,成千噸丹砂經長江,溯嘉陵江,穿越秦巴山區的古棧道運到關中,不知要具備多大氣魄,要克服多少艱辛。然而,多少男子沒有做到,她做到了!” “皇上,巴寡婦堅定不移的意志和cao守,這才是大貞節!如今大明,寡婦被親屬逼迫致死者;童養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調戲致死者;未婚夫早逝,未嫁被逼守節者……無人以為悲。 成千上萬的寡婦以身殉夫,或自愿、或被迫,此風愈演愈烈,甚至貞節牌坊的多少,成為地方官的政績考核之一……皇上!” 他的話若疾風暴雨、暴雨連珠,眼睛卻里有淚。 “皇上,這不應該是我們大明的模樣。 臣記得去年查舊案,查出來三四十個烈女之家,藏污納垢,地方官卻以這是烈女之家包庇。 其中一個張家,原來是個破落之家,一家人品行又不好,本來人們是看不起他們。但是由于一個寡婦被婆家娘家一起逼死,張家馬上身價百倍,在家鄉出了名……如此風氣,如何是大明該有?” “皇上,大明無數男子在戰場上付出生命,在地方為國為民;無數女子cao勞家務,相夫教子。卻有如此小人,逼死家族女子就能有一個貞節牌坊!皇上,臣請廢除寡婦貞節牌坊!他們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