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戶部尚書領著戶部的人,麻溜兒磕頭行禮。 內閣六部九卿都接受皇上的說法——市舶司直屬皇上,但皇上沒說,只說“獨立于內閣六部九卿”,這就是文臣武將,讀著儒家學說的人最在乎的,名份。 武將們高興居多,無他,皇上對軍費最大方。 勛貴外戚一起板著臉,完全不搭理這些文臣,莫名其妙的心理優越感——爭這些虛名兒跟真的一樣,銀子到你們手里,你們真能用好? 滿朝大臣各懷心思,一起行禮,三件大事定下來,其他的都是飯后小點心。 浙江、福建、廣東、山東,五個市舶司,十來個港口的日常維護,是地方出?還是朝廷出?出多少?是不是一樣多?各方勢力爭論一番,最后定下來,有朝廷出,具體多少,需要的時候再談。 有關于大明和蒙古互市的稅賦,該不該歸于關稅?是不是類同海貿?都不大在意——互市賺的那點兒稅賦,僅僅夠朝廷花出去的維護費用,人員費用。 甘肅咸寧侯仇鸞提出來:“皇上,大明和蒙古在邊境互市,稅賦混亂。臣提議,互市和朝貢貿易分開。朝貢貿易的稅負歸于國庫,互市的稅賦歸也當歸于國庫。 只臣擔憂,甘肅不同于沿海,甘肅貧困,也沒有山西那么多的富商,甘肅要大建設,需要朝廷支援很多銀子?!?/br> 滿朝嘩然,戶部的人最生氣——商稅增加還沒見到影子,一個個的,都要花銀子。戶部尚書擼袖子就要和咸寧王打架,叫定國公出面安撫住。 定國公:“啟奏皇上,邊境土地改革后,軍戶們有了土地,邊境屯田重新歸于秩序,每年不再仰賴內地輸送糧食,此乃大善。邊境治理有方,和平互市,皇上和朝廷耗費巨大心力,自然要更好地維護成果。 臣認為,邊境和內地的道路都要大修,其他建設也要加快?!?/br> 戶部尚書大怒:“那什么時候是個頭?” 定國公也生氣:“戶部尚書且說說,什么時候是個頭?這不是你們戶部應該cao心的事情?” “邊境兵將拿命打仗,剛剛和平互市,朝廷要收縮開支,要邊境的老百姓喝風吟露不成?” 戶部尚書焉巴,可戶部尚書剛剛有點兒“暴發戶”的體驗,豈能容忍國庫又要空? 就見戶部尚書一屁股坐下來繼續哭:“皇上,臣不是不知道邊境軍民的苦,可臣要顧著全大明百姓的口糧啊,皇上。 皇上,大明的土地要改革,大明的商貿要改革,眼看著,大明的工匠也要改革,皇上,大明的錢糧,也改革吧,皇上~~” “皇上,那當年大宋也有類似的問題,王安石改革,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臣等認為很好,皇上,我們大明不是大宋,我們大明一定能完成大宋沒有完成的改革,皇上~~~” 戶部尚書哭,戶部的官員跟著哭,宋朝皇帝們在皇上的眼前鬼哭狼嚎,皇上懵。 皇上還沒琢磨明白銀行、商家銀號、官辦銀號……各自根本,又聽到王安石改革的均輸法、市易法,當下就打太極。 “戶部所言,有道理。朕記得,青苗法是為了維持糧食價格穩定,均輸法類似湖廣稅賦改革,市易法是為了平抑物價調劑供求,限制jian商壟斷居奇……” 戶部尚書一聽激動啊,皇上早有關注!戶部尚書麻溜兒地,從袖筒里摸出來一封上書,聲音發顫:“皇上,其中利弊,臣與戶部同僚都有研究,臣等根據大明情況,在市易法上做出改動,皇上請看?!?/br> 錦衣衛接過來,檢查過后,送到皇上的手里,皇上快速瀏覽,其他大臣:為了邊境安寧,忍了。 皇上大致看完,略明白一些:“很好。其他各部各司,有建議者,皆可上書?!?/br> “吾皇圣明?!?/br> 群臣一起高呼,戶部的人可算是心滿意足。接下來就是更小的事兒,有大臣對三分之二的河套納入山西,大有意見。提出山西如今和廣東、山東一樣,地盤太大。 又扯到山西商人,山東市舶司的事情,廣東官員、毛紀等等山東官員,齊齊參與進來。 毛紀聲若洪鐘:“啟奏皇上,山東土地多,遼東都歸屬于山東,這是太~祖皇帝和永樂皇帝定下來的。他們因此不服氣,乃是胡攪蠻纏。 金州衛屬于遼東都司管轄,港口優良,只人口不多。山東先開青島、蓬朗、威海做港口,留金州衛做下一批,乃是合理?!?/br> 皇上表示了解。對山西和河套的情況,琢磨一會兒:“河套暫且類比南海,直屬朝廷管轄?!?/br> 群臣俱是歡喜。這樣一來,山西就不算是邊境了,河套才是。 二月十五的大朝會,詔書頒發天下。天下震驚。 大明的老百姓不敢相信,可又顧不得不相信—— 大明的官員俸祿,真漲了? 各項商稅都加了?又減了? 海貿和互市的關稅各有漲幅? 朝廷對于走私查的更嚴? 據說水師查封好幾個私人小港口……? 這一件件大事,那可都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天大事! 因為大明查處貪污,正驚駭的老百姓們,放下心來。 天然仇富的老百姓拍手歡呼,都夸皇上英明,皇上仁慈。 部分大商人準備借此大機遇,大干一場;部分著急的大商人試圖轉移銀子,結果剛出海就被水師抓住——查抄家產,名字宣告天下,滿大明都知道這一家族的人,居然帶著大明的銀子出?!?/br> --